<p class="ql-block"> 幾年前便著手策劃甘南之行,怎奈疫情作祟,一推再推。今年 9 月 27 日,終于得以啟程。從貴陽乘高鐵至蘭州,一行 6 人包了一輛車。最后在四川閬中結束行程,再乘高鐵返回貴陽。</p><p class="ql-block"> 主要景點有:甘肅省博物館以和苦水丹霞;劉家峽水庫與炳靈寺;甘加秘境及美仁草原;瑪曲忠克以及瑪曲黃河第一灣;色達佛學院;蓮寶葉則;若爾蓋花海與黃河九曲第一灣;扎尕那;劍門關和閬中古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一路穿梭于青山與河流之間,馳騁在廣袤的大草原之上,一座座紅色的金碧輝煌的或潔白無瑕的寺廟,讓您領略到了藏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藏民們的純樸與虔誠。一路皆是繽紛多彩的景象。</p> 甘肅省博物館 <p class="ql-block"> 這是我第二次走進甘肅省博物館,其中彩陶館格外吸引我的目光,我在此處駐足停留了一個多小時。那些公元前的彩陶,件件絢麗且精致。最早的彩陶距今已有一萬年之久,這里堪稱全國彩陶藏品最為完備的博物館。它們無疑是中華文明起源進程中的關鍵見證。透過這些彩陶的圖形與工藝,我深刻領略到古人的智慧、生活方式以及藝術水準和技術的逐步演進。</p> <p class="ql-block">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這是甘肅省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之一,屬于仰韶文化早期。彩陶瓶以其獨特的人頭形器口和精美的紋飾而著稱。(公元前5000—8000年)</p> <p class="ql-block">旋紋尖底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約公元前3000-前2700年)</p> <p class="ql-block">魚紋彩陶盆</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早期(約公元前5000﹣前4000年)</p> <p class="ql-block">雙耳彩陶罐</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2300﹣前2000年)</p> <p class="ql-block">紅陶瓦足盆</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時代文化 U 約公元3500-3000前</p> <p class="ql-block">公元2千多年前的古樂器,彩陶塤,彩陶鈴,彩陶鼓等</p> <p class="ql-block">馬踏飛燕”被看成是中國漢代青銅雕塑藝術的出色代表,是古代鑄造業(yè)高超技藝的成果。</p> <p class="ql-block">元代玻璃托盞以其精美的工藝和獨特的造型而聞名(公元1271-1368年)</p><p class="ql-block"><br></p> 苦水丹霞 <p class="ql-block"> 苦水丹霞它位于苦水鎮(zhèn)和樹屏鎮(zhèn)杏花村之間,是一片未被完全開發(fā)的丹霞地貌。<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離蘭州市區(qū)約60公里,路況還可以,開車約1小時。 </span>這樣的距離和車程,使得我們往返苦水丹霞輕松便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途中經(jīng)過水墨丹霞 4A 景區(qū),但我們更傾向于探索未被完全開發(fā)且人少的地方,于是打個卡后直往苦水丹霞。<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到了那里,只見寥寥數(shù)人,除了我們幾個,還有幾個攝影愛好者??諘绲沫h(huán)境讓我們得以充分擁抱這美景,盡情享受自然的神奇之美。</p> <p class="ql-block">苦水丹霞也叫水印丹霞</p> 劉家峽水庫炳靈寺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劉家峽水庫</b>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黃河上游的一個大型水庫,其坐落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境內(nèi)。此水庫的水域面積甚是遼闊,達130余平方公里之廣,而其蓄水量亦頗為可觀,約為57億多立方米。</p> <p class="ql-block"> 黃河與洮河在此以“Y”字形交匯。夏日之時,一清一濁、一藍一黃相互匯聚交融,構成了一幅旖旎的青綠山水畫卷。真可謂黃洮交匯,相映成景。</p> <p class="ql-block"> 在劉家峽水庫 3 號碼頭,我們六個人加上司機恰好乘坐一艘快艇。水面十分寬闊,風大浪高,但絲毫未影響快艇的速度,只是頗為顛簸。50 分鐘后,抵達水面較窄的區(qū)域,船不再顛簸,仿佛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古老傳說中的水上宮殿,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神奇且壯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下艇之后,便踏入炳靈寺石窟景區(qū)。炳靈寺石窟是我國石雕藝術延續(xù)時間極長的石窟之一,與莫高窟、麥積山石窟并稱為甘肅三大石窟。這三大石窟我皆已游覽參觀。炳靈寺石窟涵蓋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窟龕、石雕、泥塑造像及壁畫,內(nèi)容豐富多彩,題材廣泛,素有“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之美譽。</p> <p class="ql-block"> 這天恰逢國慶,我們協(xié)助講解員錄制了這個視頻。</p> 甘加秘境 <p class="ql-block"> <b>甘加秘境</b>位于中國甘肅省西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以其獨特的地質(zhì)資源景觀和充滿藏族民族風情的人文景觀而聞名。它也是甘加歷史與文化的縮影。</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八角古城</b>是一座自漢代遺存至今的城邑。因其不同于常見的方形城墻古城,從高空俯瞰,呈空心的十字形,其城墻呈八角形,共有二十個角。這種獨特的設計使得古城在防御上毫無死角,戰(zhàn)略位置至關重要。</p><p class="ql-block"> 如今,古城中的村民依舊遵循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guī)律,在這個遠離繁華的村莊里,過著如世外桃源般安逸寧靜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高原的氣候變幻無常,早上還是霧雨茫茫,待我們到了甘加秘境時已是藍天白云,不過風很大,這或許也是需要建城墻的原因之一吧。我們穿過古城,古城海拔 2100 米,為了能看到古城全貌,我們登上海拔高度為 3397 米的諾日朗卡觀景臺。哇!古城、草原盡收眼底,白石崖近在咫尺。一切艱辛都化為了興奮,真是令人心潮澎湃、美不勝收…… </p> <p class="ql-block">穿過八角城</p> <p class="ql-block"> 行駛中看草原上盡頭,千仞白石崖拔地而起,好似一扇橫亙于人間與天宇的屏風,炫目而壯觀。那陡峭的崖壁,似乎在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又仿佛在守護著這片土地的秘密。</p><p class="ql-block"> 白石崖寺因坐落在白石崖下而得名。它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美仁草原</b>當踏入美仁草原,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些別具一格的小土包。它們猶如繁星般散布在廣袤大地上,恰似從大地之上冒出來的神秘“音符” 。</p> <p class="ql-block"><b> 美仁草原</b>坐落于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超3500米。特殊的氣候條件,致使土壤歷經(jīng)周期性凍融。據(jù)現(xiàn)有研究,這些小土包的形成,與高山草甸獨特的草根結構、土壤凍融作用以及長達數(shù)百年的自然演化進程緊密相連。共同塑造而成的自然景觀。</p> 瑪? ?曲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瑪曲</b>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邊緣,平均海拔約 3700 米,自古以來便是甘、青、川三省最為重要的交通要道。它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補給區(qū),是國家重要的生態(tài)安全屏障,黃河瑪曲段干流總長 433 公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西傾山</b>海拔 4510 米,它是甘肅與青海的交界之山,也是黃河水系和長江水系的分水嶺。那曲線柔和的山谷岡巒,在大地上劃出一道道優(yōu)美的弧線。</p> <p class="ql-block"> <b>阿萬倉濕地</b>為核心的瑪曲濕地群,榮登“中國最美的五大草原濕地”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來到瑪曲黃河第一灣,由于草原太過平坦,沒有無人機,也沒有觀景臺,只能在地標處打個卡留個紀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篇:主要走過的地方是蘭州市、臨夏縣、夏河縣、瑪曲縣和久治縣。</p><p class="ql-block">第二篇:主要是班瑪縣、色達縣、阿壩縣、紅原、唐克縣、迭部、岷縣、廣元市、閬中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