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凈業(yè)三?!康谝桓?「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yè)」。前三句是愿,最后一句是行,如果沒有行,這三愿就落空了。你用什么孝養(yǎng)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就是十善業(yè)。十善真正做到,前面的愿也就圓滿了。經(jīng)典有四大類:教、理、行、果,《十善業(yè)道經(jīng)》屬于行經(jīng),偏重在行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業(yè)」,在日常生活中,所有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等一切作為,正在做時稱之為「事」,做完之后,其結果稱之為「業(yè)」。做的是好事叫善業(yè),不好的事叫惡業(yè)。譬如念書,功課叫作業(yè),課程念完叫結業(yè),將學校規(guī)定的所有課程都學習完畢叫畢業(yè)。業(yè)在哪里?看不見,聽不到,也摸不著。佛告訴我們,業(yè)在阿賴耶識里;用現(xiàn)在話來說,業(yè)在你的印象當中。你過去做的一切善惡業(yè),現(xiàn)在一回想就能記起來,是因為有一個地方替你保存這些檔案,這個地方就稱為「阿賴耶識」。「阿賴耶」是印度話,中國意思是「藏識」,像倉庫、資料庫一樣,所有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點點滴滴都儲藏在資料庫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人死了什么都帶不去,唯有業(yè)能帶去,因為有形的東西帶不去,而業(yè)是無形的,會跟著你;世間沒有什么值得畏懼,而這樁事情真正值得我們畏懼。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不善,都存在阿賴耶識里,永遠不會磨滅。了解事實真相之后,我們決定不造惡業(yè),要把惡斷干凈,善行修圓滿。不管別人用什么方式對我,對我好,我感激他;對我不好,決定不可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佛教導我們,晝夜常念善法,這是心善;思惟善法,這是念善;觀察善法,這是行善。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夾雜,惡才能去除干凈,善才會修圓滿。別人得罪我們,毀謗、侮辱、陷害我們,都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何必把它存在資料庫里?我們要學佛菩薩與法身大士,資料庫一打開,沒有一點不善的東西,你就成佛了。十善業(yè)道修圓滿,就是無上菩提,就是圓滿的佛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我們??吹椒鹣駡A光頂上,有「唵、阿、吽」三字,有梵文寫的,有漢文寫的,也有藏文寫的,這三個字就是「十善圓滿」?!竼啞故巧砩茍A滿,「阿」是語善圓滿,「吽」是意善圓滿。所以,十善業(yè)道學圓滿,就成佛了,比五戒還要深廣。五戒是佛為弟子們傳授的,十善是佛對一切眾生的宣化,教我們在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中,都要遵守這個原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佛將我們所有一切造作分為三大類:善業(yè)、惡業(yè)、無記業(yè)。「無記」就是無所謂善與惡,如拿毛巾擦臉、喝杯茶,凡是這類的,稱之為「無記業(y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