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字編撰/李香桃 拍照/父母與兒</p> <p class="ql-block"> 每次旅行出發(fā)都是那么輕松愉快,就像去親戚朋友家串門兒一樣,來來回回,走走看看,拍點喜歡的照片,寫些自由的文字,記錄美好,留下記憶,心情格外舒坦,而且愉悅不止一時半會兒,而是長時間甚至和記憶永存。感覺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出發(fā),沿途的風(fēng)景都染上了快樂的色彩,這次更是:節(jié)前兒子說他和媳婦兒商量好了,國慶節(jié)放假后,媳婦兒陪新上高中的兒子上輔導(dǎo)課學(xué)習(xí),他帶我們?nèi)ヂ糜?,不去擠熱門,而是到河北既就近又有意思的地方風(fēng)景區(qū)去看,而且是乘機加租車自駕。我知道這是子媳為入古稀奔耄耋的父母親設(shè)計的一種行動辦法,高興,感動——為他們?nèi)说街心赀@種上顧老下顧小的懂事與成長……</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日上午11點,我們吃過呼市美食“老綏元燒麥”,提前到了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第一大航空樞紐、4E級民用國際機場: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順利過安檢,等待登機。</p> <p class="ql-block"> 登機,我坐在機窗口的座位上,看白云飄然飛動間,忽然石家莊——河北平原的田園綠疇呈現(xiàn)眼前,我們13:45至15:10的乘機準時落地石家莊正定機場。僅一小時之多,來不及打個盹兒的時間,我們就從千里之外的內(nèi)蒙古首府呼和浩特來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京津冀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河北省</span>省城石家莊市。老頭感嘆“錢是寶,花在哪里哪里好”。應(yīng)答間讓我想起國慶頒獎大會上“人民藝術(shù)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田華說的那句話:“別看我年紀老了,我還要為國家增磚添瓦”;曾想:96歲的老人怎么為國家添磚加瓦?噢,我們旅行預(yù)計上萬元的消費,也是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散上一把碎銀子,也是為拉動內(nèi)需做上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也是一種添磚加瓦。兒子說:領(lǐng)悟貴如金。</p> <p class="ql-block"> 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東北部,距市區(qū)32公里,為4E級民用國際機場,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空中門戶、北京首都機場的備降機場、區(qū)域航空樞紐、我國北方重要的國際航空貨運中轉(zhuǎn)基地。</p> <p class="ql-block"> 或父親或母親總是輕裝行走,<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年的兒子總是肩背手拉,輾轉(zhuǎn)游走,在前面做導(dǎo)向或并排相跟……出站時刻,抓拍背影,看到一種責(zé)任擔當。</span></p> <p class="ql-block"> 機場出站口停車場接到預(yù)訂的出租車,走出機場車流擁堵區(qū),和出租車司機小伙子辦了交接手續(xù),兒子駕車直達正定古城。</p><p class="ql-block"> 正定古城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位于石家莊市北15公里處,“是按照中華傳統(tǒng)規(guī)劃思想和建筑風(fēng)格建設(shè)起來的城市,集中體現(xiàn)了公元5世紀至19世紀前后中國的歷史文化特色, 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堅強毅力的結(jié)晶。歷史上曾與保定、北京并稱為北方三雄鎮(zhèn)”。我們乘車繞行觀賞,發(fā)現(xiàn)南城門還嵌有“三關(guān)雄鎮(zhèn)”的石額,并得知它是三國名將趙子龍的家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接著去看<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正定中山東路的隆興寺。隆興寺是我</span>國國內(nèi)現(xiàn)存時代較早、規(guī)模較大且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是一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面積82500平方米的</span>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p><p class="ql-block"> 資料記載,隆興寺始建于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初名龍藏寺,唐改額隆興寺。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奉宋太祖趙匡胤旨,于寺內(nèi)鑄造一尊巨大的四十二臂銅質(zhì)千手觀音菩薩像,并蓋大悲寶閣,此后,寺內(nèi)大興土木進行擴建,以大悲閣為主體的宋代建筑群便相繼告成。金、元、明各代對寺內(nèi)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間,又曾兩次奉敕大規(guī)模重修,寺院形成了東為僧徒起居之處,中為佛事活動場所,西為帝王行宮三路并舉的建筑格局??滴跛氖拍辏ü?710年)賜額“隆興寺”。</p><p class="ql-block"> 寺院建筑南北縱深,中軸線南端為一座高大的一字琉璃照壁,自三路單孔石橋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覺六師殿(遺址)、摩尼殿、牌樓門、戒壇、慈氏閣、轉(zhuǎn)輪藏閣、大悲閣、御書樓、集慶閣、彌陀殿、毗盧殿、龍泉井亭等十幾座殿閣,主次分明,高低錯落,氣勢恢宏,是研究中國古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實例。</p><p class="ql-block"> 隆興寺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隆興寺的入口大殿就是天王殿,大殿中心供的是深棕色木雕彌勒佛坐像。這是我年輕時就崇尚的佛像,緣自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慈顏和大肚,以及那副銘記于心的對聯(lián):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寺前石橋上拍下紀念照,記錄我們真實的游蹤,留下長久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走進里院,除了一棵棵參天蔽日的林蔭大樹,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壁壁一樹樹層層疊疊的祈愿紅綢,足見寺廟建設(shè)的年深日久和現(xiàn)代人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向往。我覺得這不完全是迷信,因為有祈愿有向往,就會有追求有努力;如果大家都去努力追求美好,一切都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嗎?</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是大覺六師殿(遺址)??磾偁顨鈩莼趾?,但早在歲月的跌宕中消失了。而歷史留下的磚石臺基、圖片影像、志記碑刻等則足可讓人們想象到它曾經(jīng)的宏大和輝煌,祭臺邊的簡介牌,說明了它的來龍去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覺六師殿遺址前的祭臺和簡介牌。</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遠望就十分美麗壯觀,走近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原稱五佛殿,“殿內(nèi)正面佛壇上,供奉五尊金裝彩塑佛像。正中為釋迦牟尼佛坐像,莊嚴凝重,睿智脫俗。左側(cè)站立弟子迦葉,雙手抱拳,老誠持重。右側(cè)站立弟子阿難,雙手合十,聰慧虔誠,顯示了宋代匠師的高超技藝。殿內(nèi)各壁還滿布以佛教故事為題材的壁畫,色彩絢麗,結(jié)構(gòu)嚴謹,線條流暢。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則是摩尼殿內(nèi)槽背壁后的五彩塑觀音像,亦稱背坐觀音。據(jù)碑文載,此像重塑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殿內(nèi)中心立柱上的對聯(lián)讓我十分感興趣:幻化何因但應(yīng)念而成自爾無去無往.莊嚴有相只隨心具足可知即色即空。據(jù)查,這聯(lián)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高宗乾隆帝所題。</span> </p> <p class="ql-block"> 摩尼殿北壁是一座泥塑“五彩懸山”。資料介紹:通壁長15.7米,高7.5米,懸山中現(xiàn)存塑像共30多身。懸山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端坐于正中的“五彩觀音菩薩”。此尊觀音像為宋代原塑,明代曾進行過補修,是宋代觀音造像中的上乘之作。因面北背南,故又稱“倒坐觀音”,表明觀世音菩薩不度盡眾生,永不回頭的大慈大悲。這座菩薩高3.4米,頭戴寶冠,如紗的披巾自肩下垂,僅以瓔珞項飾遮胸,露臂赤足;左足踏蓮,右足屈膝搭左腿,右手繞膝撫左腕,頭微微右側(cè),身體略向前傾;她面目清秀,柳葉眉下鳳目微睜,面露笑意,俯視眾生。當時的匠人為使菩薩稍微下視的目光,能夠在任何角度與禮佛者仰視的目光相交,特地采用流光四溢的琉璃珠為觀音“點睛”,可謂匠心獨運。</p><p class="ql-block"> 整尊造像姿態(tài)優(yōu)雅端莊,被人稱之為“東方美神”。1923年,魯迅先生曾于北京山本照相館購得此觀音照片,他非常欣賞這尊塑像,并稱贊她是“將神人格化”了,使宗教中的神佛與我們世俗形象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并將她視若佛教美學(xué)的代表作而珍藏。照片至今仍陳放于北京阜成門內(nèi)魯迅故居的書案上。</p><p class="ql-block"> 我在此圍觀一圈,拍照一圈,錄屏一圈,緣自懸山上環(huán)境幽秘生動,觀音菩薩眼睛向下的微笑。我和每賞必思的偉人那句“領(lǐng)導(dǎo)干部要眼睛向下”的教導(dǎo)聯(lián)想生情,覺得佛心可尊,菩薩可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彩懸山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 “從此須登彼岸”是游走隆興寺必經(jīng)之路邊一塊大立碑上的碑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意思是:從此開始修行,最終達到成佛的境界。?有解釋說:</span>在佛教中,“彼岸”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指的是通過修行擺脫生死輪回,達到涅槃的境界。因為佛教認為,眾生由于妄念邪心而造業(yè),不得不輪回于生生死死中,永住于煩惱苦海中。只有通過修行,才能擺脫這種輪回,達到超脫生死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我想這也是佛教的魅力所在吧。</p> <p class="ql-block"> 寺院里這樣的大樹很多,眼前這棵,粗壯參天,脫皮開裂,就我這長臂女人三展長臂才能合攏回來,足見其年深日久的蒼桑和年深日久的歷程。</p> <p class="ql-block"> 這個殿宇叫佛香閣,也叫大悲閣,是隆興寺主體建筑之一,外形莊嚴端正。北宋開寶四年,宋太祖駐蹕(bi)正定而建,并建銅鑄大悲菩薩像于閣內(nèi)。</p> <p class="ql-block"> 銅佛通高24m,有42臂,故又稱千手千眼觀音,是我國現(xiàn)存銅像中最高的一座。像體纖細頎長,比例勻稱,衣飾流暢,腰部以下尤佳,富有宋代藝術(shù)風(fēng)格。</p> <p class="ql-block"> 佛香閣(大悲閣)門楣上有三額:“調(diào)御丈夫”、“慧眼無邊”、“慈云廣覆”,我尤其對“慧眼無邊”最感興趣。</p> <p class="ql-block"> 門柱上有三副對聯(lián):①“辦得寶筏慈航普渡大千世界,無有言語文字是真不二法門;②具何神通三界俯歸一指,得大自在四禪不隔微塵!”③“妙相顯光明非空非色;凈因傳定慧不滅不生!”我歷來對“普渡眾生”、“普渡大千世界”這樣的話語敬意有加,那一刻,還讓我忽然想起“解放全人類”和“世界共同體意識”一些現(xiàn)代精典語言。</p> <p class="ql-block"> 我長時間面對佛香閣(大悲閣)凝望、思忖、起敬……</p> <p class="ql-block"> 有見了廟就磕頭的游客,也不看對面的神塑一眼,跪著爬著就三叩首,尤其是大人引著的看上去還不夠上學(xué)年齡的孩子,竟搶在跪墊上,磕了頭還不起來,惹得想跪拜的人干著急……呵呵。</p> <p class="ql-block"> 隆興寺廣大,從前到后,轉(zhuǎn)了三小時有余,許多殿與碑是不知名和對不上號的。但是很多名人到訪至此,留下許多感嘆與贊美:2002年余秋雨走訪正定感嘆,“這里有中華文明最興盛時期的圖譜與證據(jù),有太多的國寶,可以讓人強烈感受到一種千古之美?!苯ㄖW(xué)家梁思成曾三訪正定,驚喜于其古建筑之豐富珍貴,稱“實在贊嘆景仰不能自已”。梁思成的學(xué)生、古建專家羅哲文數(shù)十次到訪正定。他在2007年寫道:“在正定城區(qū)之內(nèi)有重要的隋碑、唐代木構(gòu)建筑、完整的宋代建筑群、獨具特色的唐宋塔及元、明、清歷代古建筑,都有物可看,有跡可尋?!保ㄒ陨腺Y料來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 寺院北門外有假山瀑布,有廣場座椅。我們在此休閑片刻。</p> <p class="ql-block"> 在這仿佛后花園的休閑區(qū)域拍個照,上假山上溜一圈,瞭見東邊還有景點,我徑自走了過去。</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座石門牌坊,上書“<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世中丞”。記載:</span>這座石牌坊是明代的遺存,原位于陽和樓南側(cè),跨街而立,是原正定府知府為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御史許瓚、許金、許守謙祖、父、子三人立的功德坊,老百姓都俗稱許家牌坊。</p> <p class="ql-block"> 走近,看到資料描述的建筑景觀:三世中丞石牌坊四柱三間,柱上雕刻有官員、童子、祥云、瑞鶴、鯉魚、花卉、瓜果等圖案。四根石柱兩側(cè)設(shè)有夾柱石,最下層為須彌座,中層雕石鼓,上層八只神態(tài)各異的石獅相背而立。額枋上浮雕有衣錦還鄉(xiāng)圖。整個石牌坊的雕工和紋飾都非常精美,展現(xiàn)了明代石刻藝術(shù)的精湛技藝和深厚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 牌坊街水景很美,轉(zhuǎn)一圈清涼且爽心悅目,周圍建筑像新建的,卻也古色古香,是什么,沒有細考。</p> <p class="ql-block"> 出了隆興寺已是傍晚6點出頭,正定街頭華燈初上。我們邊觀夜景,邊找美食。終于找到一家丸子湯烤餅的小館,現(xiàn)做現(xiàn)吃,吃得熱乎美味且舒適,符合我們此行的飲食標準。????</p> <p class="ql-block"> 晚飯后出正定古城時,街區(qū)仍然車水馬龍,人來人往,<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墻顯現(xiàn)燈火輝煌,紅旗飄揚,被國家文化部和旅游部確定為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qū)的正定古城一派</span>興盛景象。</p> <p class="ql-block"> 兒子駕車,通過一座繽紛變幻、色彩絢麗的大橋后,順利到達石家莊市區(qū)并入住預(yù)訂的三人標準間,干凈整潔,溫馨舒適。</p> <p class="ql-block"> 10月2日早晨,吃過酒店豐富可口的早點,等到博物館即將上班開館時刻,我們出發(fā)到了河北博物院。參觀博物院是兒子預(yù)約了的,我們排隊掃碼進入。</p> <p class="ql-block"> 河北博物院,前身為河北省博物館,成立于1953年,總建筑面積63043平方米。是河北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p><p class="ql-block"> 說實話,走進河北博物院,就有一看到底的感覺,空氣清新,區(qū)域?qū)挸?,陳設(shè)有序,介紹清晰,讓人一睹晃悟:哦,原來這就是我們已知或想知道的。</p> <p class="ql-block"> 河北博物院共有《石器時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趙故事》《戰(zhàn)國雄風(fēng)——古中山國》《大漢絕唱——滿城漢墓》《曲陽石雕》《北朝壁畫》《名窯名瓷》《抗日烽火——英雄河北》《“樂享河北”非遺會客廳——河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成果展》等10個常設(shè)陳列。</p><p class="ql-block"> 諾大的博物院,我們走馬觀花般一一到位走過,滿走了一上午。</p><p class="ql-block"> 據(jù)記載現(xiàn)有藏品總數(shù)為21萬件,我們邊走邊看邊拍,也帶回到自己相機數(shù)百文物照片,選精品幾張留于美篇共??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彩釉精品.瓷器是我的最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有文字說明的是精品中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面有文字說明</p> <p class="ql-block"> 看這白馬的面飾,想起故鄉(xiāng)小村生產(chǎn)隊駕轅的大馬頭上也有過的銅鈴面飾。</p> <p class="ql-block"> 金縷玉衣是鎮(zhèn)館之寶,主要出土于河南、江蘇、河北、安徽、山東,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后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jié),稱為“金縷玉衣”,其他貴族則使用銀線、銅線編造,稱為“銀縷玉衣”、“銅縷玉衣”。金縷玉衣是漢代規(guī)格最高的喪葬殮服,大致出現(xiàn)在西漢文景時期。</p> <p class="ql-block"> 西漢長信宮燈也是鎮(zhèn)館之寶。資料:中國漢代青銅器,1968年于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中出土。2010年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宮燈燈體為一通體鎏金、雙手執(zhí)燈跽坐的宮女,神態(tài)恬靜優(yōu)雅。燈體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長信宮燈設(shè)計十分巧妙,宮女一手執(zhí)燈,另一手袖似在擋風(fēng),實為虹管,用以吸收油煙,既防止了空氣污染,又有審美價值。此宮燈因曾放置于竇太后(劉勝祖母)的長信宮內(nèi)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每一幅雕塑、壁畫都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抗日烽火館門庭壁雕,河北人民奮勇抗戰(zhàn)的形象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我們參觀河北博物院從后門進前門出。博物院門前是一個大廣場,廣場上花壇花籃百花盛放,絢麗多彩,尤其國花牡丹在百花籃里獨占鰲頭,奇顯神采;廣場上空和平鴿穿行飛翔,在孩子們喂食逗樂中飛天落地;來自四面八方的游人,紛紛在花壇邊拍照留念,單人的,雙人的,全家人的,在互為背景的情況下,雖然互不相識,還能彼此相讓,特別是想拍一張全體家人旅行照時,招呼一聲就有人認真比劃著互相幫助,彼此拍上幾張。雖然漸近中午,廣場上依然人流不息,一派喜慶祥和的氣氛。</p> <p class="ql-block"> 出了博物院,出了石家莊市區(qū),我們驅(qū)車一個小時稍多就到了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趙州鎮(zhèn)大石橋村。到了趙州橋景區(qū),我們匆匆吃過在景區(qū)竭力挑選但不算美餐的飯菜,依然興沖沖開始了我們參觀趙州橋的步履。</p> <p class="ql-block"> 資料介紹:趙州橋始建于隋朝(公元595年—605年),由匠師李春設(shè)計并參與建造,距今已有1400余年,是世界上現(xiàn)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趙州橋因其建筑結(jié)構(gòu)獨特,設(shè)計合乎科學(xué)原理,橋體雄偉壯觀,被世人譽為“天下第一橋”。唐代中書令張嘉貞在《趙州大石橋銘》中說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p> <p class="ql-block"> 趙州橋景區(qū)面積近9萬平方米,整修后新增鋪裝面積5056.5平方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2010年,趙州橋景區(qū)被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span> 2022年7月25日,趙州橋景區(qū)整修后正式開園營業(yè),現(xiàn)在看上去外圍也一片嶄新,充滿橋梁文化和藝術(shù)氛圍。</p> <p class="ql-block"> 景區(qū)內(nèi)有很多關(guān)于我國橋梁建設(shè)的群雕和其它大型建設(shè)的形象塑造,其中有魯班的頭像是只緣于一個傳說:相傳元朝時,趙州城南有一座石橋,是魯班建造,甚為堅固。魯班建成此橋后,夸口說:“古今再也沒有第二座橋可以相比了?!彼脑挶槐镜匦諒埖纳裣陕牭搅?。于是,張神仙騎驢來到橋下,笑著對魯班說:“這座橋石堅柱壯,但如果我過橋,你能保證橋不晃動嗎?”說著就騎驢上了石橋,只見石橋搖動,好像要倒塌了。魯班見狀,忙跑到橋下用兩手托定石橋,使其堅固如初。</p><p class="ql-block"> 其實,趙州橋的建設(shè)與魯班毫無關(guān)系,張果老倒騎毛驢橋上走,也只是一個傳說。</p> <p class="ql-block"> 魯班和張果老的形象都出現(xiàn)在趙州橋景區(qū),就是緣于那個傳說和民間小唱《小放牛》里的唱詞:“趙州橋本是魯班爺修”和“張果老倒騎毛驢橋頭上走”。這歌小時候村里人唱過,我們聽過,那時候竟然不知道歌詞里的事竟然是子虛烏有的傳說。怎么沒懂得和小學(xué)課本里橋梁專家茅以升寫的《趙州橋》聯(lián)系起來呢?課文里明明寫的是李春設(shè)計并參與建造的嘛!</p> <p class="ql-block"> 李春是隋代造橋匠師。今河北邢臺臨城人士。隋開皇十五年至大業(yè)初(595~605)建造趙州橋(安濟橋)。唐中書令張嘉貞著《安濟橋銘》中記有:“趙州洨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為?!壁w州橋,凝聚了李春的汗水和心血。李春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橋梁專家,濃縮了中國人民智慧結(jié)晶的標志性橋梁趙州橋,開創(chuàng)了中國橋梁建造的嶄新局面,為中國橋梁技術(shù)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 趙州橋全長64.4米,拱頂寬9米,拱腳寬9.6米,跨徑37.02米,拱矢7.23米。從整體看,它是一座單孔弧形石橋,由28道石拱圈縱向并列砌筑而成。</p><p class="ql-block"> 1961年3月4日,趙州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學(xué)會選定為世界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并贈牌紀念。1999年,趙州橋被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4月,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國家4A級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有人記載,這座大橋自建成已有1400多年,這期間經(jīng)歷了8次以上地震,8次以上戰(zhàn)爭,承受了無數(shù)次人畜車輛的踩踏重壓,飽經(jīng)無數(shù)次冰雪雨水的沖蝕,卻雄姿不減當年,仍巍然屹立在洨河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為北南交通的要沖,有“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qū)萬國通”的美譽,舟船在橋下航行,人馬車輛從橋上駛過,大大方便了交通運輸和人民生活,為洨河兩岸人員來往提供了便利條件,實屬雄奇?zhèn)ゴ螅?lt;/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雄奇合影,是在尊崇和贊美雄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和偉大合影,是尊崇和贊美偉大!</p> <p class="ql-block"> 出了趙州橋,我們向今日目的邯鄲市奔達。下午4:30出了趙縣西囗。</p> <p class="ql-block"> 趙縣通往邯鄲的公路上,雖然車流不斷你追我趕,但一直暢行無阻??匆姟昂惸稀笨跁r,老頭仿佛自言自語:國慶節(jié)選這種線路旅游可是選好了。我玩笑應(yīng)答:英明了哇!兒子只顧注目向前。</p> <p class="ql-block"> 晚上6:30稍出頭,我們來到了今日住宿之地。出去吃晚飯,發(fā)現(xiàn)燈火輝煌的十字街頭、東南西北薩克斯聲滿大街嘹亮著,轟鳴著,有的單人獨馬,有的三兩成行……猜想:是邯鄲人的日常夜生活?還是仍然為國慶75周年盡興呢?或許二者兼而有之吧!</p> <p class="ql-block"> 10月3日,我們的第一行程是位于邯鄲市中心的叢臺公園。本公園是邯鄲市“建設(shè)最早,規(guī)模頗大,以武靈叢臺為中心開辟成的一座大型歷史文化公園,為國家4A級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資料:叢臺公園得名于園中心的武靈叢臺,相傳建于趙國武靈王時期(前325—前299年)。公園全區(qū)面積360畝,園中古典建筑,亭臺樓榭,掩映在蒼松翠柳中,山色湖光,倒映出點點輕舟。公園正中偏東為叢臺湖。園中還有植物花卉區(qū)、少兒游樂區(qū)、動物觀賞區(qū)、顯示出古樸優(yōu)雅的氣氛。</p><p class="ql-block"> 緣于此,據(jù)說此地人流不斷——本地人休閑娛樂,外地人慕名游旅。這天,國慶假期第三天,摩肩接踵人頭攢動又是自然。兒子去停車,讓我們先行下車,就近入園。</p><p class="ql-block"> 很快,公園門前“美麗中國”的字牌,“盛世叢臺.禮贊國慶”“75”的花壇呈現(xiàn)眼前。</p> <p class="ql-block"> 走過花壇,后面是由郭沫若題字“叢臺公園”的仿古式建筑大門,向里望去,白色挺立的是工農(nóng)兵塑像和蒼翠挺拔的是四季常青的雪松。</p> <p class="ql-block"> 在工農(nóng)兵塑像處,我們和停車到來的兒子會合,又是一組拍照,拍出一種情懷,兩代人共同感受毛澤東時代對工農(nóng)兵的重視、尊崇和熱愛的情懷。</p> <p class="ql-block"> 高臺上,戴安全帽礦燈揮手的是工人,握彎鐮的女子是農(nóng)民,持長槍的是戰(zhàn)士;平臺上,肅然起敬的是我們的兒子。</p> <p class="ql-block"> 往前,右手處稍顯密林之處閃耀出“向雷鋒同志學(xué)習(xí)”這幾個從小就熟悉的毛體大字,還有一尊雷鋒故事的雕塑。好親切?。±卒h1962年22歲犧牲的時候,我才整整10歲,我們正是在毛澤東思想哺育、雷鋒精神熏陶下成長的一代!合拍一照,年輕的思想在翩然飛揚……</p> <p class="ql-block"> 雷鋒精神在80后的心目中也有深刻印象,“做好人好事”就是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向西往前走,武靈叢臺露出尊容。這是公園主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叢臺公園就是由此得名,此叢臺相傳建于趙國武靈王時期(前325—前299年),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叢臺在松柏和湖水的掩映襯托中,顯得美麗壯觀。</span></p> <p class="ql-block"> 武靈叢臺周圍有望諸榭、七賢祠、邯鄲碑林等文物古跡游覽區(qū)。我們首先進入七賢祠參觀。</p><p class="ql-block"> 七賢祠在叢臺公園內(nèi)武靈叢臺北側(cè),坐北朝南,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趙國七賢——韓厥、程嬰、公孫杵臼、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而建,故名七賢祠。此祠是后人憑吊趙國先賢的重要紀念地。</p> <p class="ql-block"> 祠內(nèi)七賢并排站立,難于游客眾多,難于拍下滿意的七賢形象,感覺廉頗十分雄氣,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七賢祠外一對雄師把守,色彩絢麗,神氣英武,不愧雄獅國度一大圖騰。</p><p class="ql-block"> 邯鄲碑林在七賢祠的西院,順路一溜煙出來,只見碑廊碑刻望眼難盡,沒有多少單獨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只有御碑處跟了一位導(dǎo)游觀賞端詳。其中清朝<span style="font-size:18px;">乾隆皇帝弘歷所作居多,那栩栩如生的文字描繪,那瀟灑帥氣的書法字跡,那清晰注音的宋體原文,真的令人矚目、引人入勝,且讓人流連忘返。我們拍照許多,在此錄一首展示、留念;并將網(wǎng)絡(luò)查學(xué)的賞析文字錄于其下,以助自己和讀者進一步學(xué)習(xí)鉆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邯鄲行/清.弘歷:初過邯鄲城,因作邯鄲行。邯鄲古來佳麗地,徵歌選舞搊銀箏。邯鄲城中富蠶作,蠶月條桑綠陰弱。羅敷不顧五馬回,倭墮畏風(fēng)春帔薄。邯鄲復(fù)多游俠子,鳴鏑離弓雙兔死。歸來意氣猶未已,擊鞠呼盧侍羅綺。美酒十千醉不辭,炰鱉臇蝦膾鮮鯉。于今城市尚依然,村民但知勤種田。叢臺下,渭橋邊。豪華瞥眼二千年,返樸還淳此或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鑒賞/作者不詳</b></p><p class="ql-block"> 這首《邯鄲行》是清朝乾隆皇帝弘歷所作,通過對邯鄲這座古城的描繪,展現(xiàn)了其歷史的輝煌與變遷。開篇“初過邯鄲城,因作邯鄲行”,點明了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親自探訪邯鄲,有感而發(fā)。</p><p class="ql-block"> “邯鄲古來佳麗地,徵歌選舞搊銀箏”兩句,描繪了邯鄲自古以來就是繁華之地,歌舞升平,音樂悠揚,展現(xiàn)出濃厚的文化氛圍和生活氣息。</p><p class="ql-block"> 接著,“邯鄲城中富蠶作,蠶月條桑綠陰弱”描繪了城中蠶農(nóng)忙碌的景象,春天時節(jié),綠樹成蔭,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羅敷不顧五馬回,倭墮畏風(fēng)春帔薄”通過典故,表現(xiàn)了女子的獨立與自由,即使在富貴人家的追求面前,也堅持自我,不為所動。</p><p class="ql-block"> “邯鄲復(fù)多游俠子,鳴鏑離弓雙兔死”描繪了游俠的豪情與勇猛,他們手持弓箭,英勇無畏,展現(xiàn)了古代俠客的風(fēng)采。</p><p class="ql-block"> “歸來意氣猶未已,擊鞠呼盧侍羅綺”描述了游俠歸來后的豪放與狂歡,他們擊球、賭博,享受著貴族的生活,體現(xiàn)了他們的豪邁與不羈。</p><p class="ql-block"> “美酒十千醉不辭,炰鱉臇蝦膾鮮鯉”則描繪了宴席上的奢華與美味,美酒佳肴,讓人沉醉其中,無法自拔。</p><p class="ql-block"> 最后,“于今城市尚依然,村民但知勤種田。叢臺下,渭橋邊。豪華瞥眼二千年,返樸還淳此或賢”,總結(jié)了邯鄲的歷史變遷,如今的城市依舊繁華,但村民們依然堅守傳統(tǒng),辛勤耕作。這不僅是對邯鄲歷史的回顧,也是對返璞歸真、保持傳統(tǒng)美德的一種贊頌。</p><p class="ql-block"> 整首詩以生動的筆觸,展現(xiàn)了邯鄲的歷史風(fēng)貌、人文風(fēng)情以及時代變遷,既有對過去輝煌的追憶,也有對當時生活的描繪,充滿了深邃的歷史感和人文關(guān)懷。</p> <p class="ql-block"> 走過看過御碑,登上武靈叢臺的最高處——據(jù)勝亭,可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遠眺太行山貌,近觀邯鄲市容,趙都風(fēng)光盡收眼底</span>。</p><p class="ql-block"> 據(jù)勝亭,是大明嘉靖年間當時據(jù)守邯鄲兵備楊彝所筑,起名:“據(jù)勝亭”,有“據(jù)此以勝”之意,內(nèi)塑趙武靈王按劍而立全身石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峨冠博帶,高</span>大雄偉。特別是那副亭聯(lián):“披云覽勝思武靈革故雄謀勵世.把酒吟懷贊華夏鼎新壯舉驚天”,是我執(zhí)意為兒子拍紀念照的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登高所見公園與邯鄲市區(qū)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叢臺下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叢臺遠景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遠望叢臺</p> <p class="ql-block"> 武靈叢臺下有水光瀲滟的叢臺湖,據(jù)說湖心的“望諸榭” ,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朝雍正年間,為</span>戰(zhàn)國時期名將樂毅而建。 據(jù)說,盛夏季節(jié),這里清蓮盛開,游人濟濟。 </p><p class="ql-block"> 樂毅何許人?他本是趙國人,后來到燕國為將,晚年回到故鄉(xiāng),效力于趙國, 趙王封他為“望諸君”。并把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作為封地賜給他。2011年,望諸榭被邯鄲市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歷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 叢臺公園還有書有“二度梅”男女一雙充滿別情愛意的雕塑,它塑造出的是成語“梅開二度”的典故。傳說“唐代肅宗年間,中原地區(qū)某地有一俏麗女子,名喚陳杏元。她家院里種著一株梅花樹,時當花期,正噴香吐艷。忽一日,無緣無故,那梅花樹的枝兒蔫了,花兒落了。何故無風(fēng)無雨花自殘,陳杏元大惑不解。也在這一日,陳杏元在朝做官的父親差人送來一位書童。這書童,聰明伶俐,才貌超人。后來得知,書童原是梅良玉,梅良玉父親被奸臣陷害,他僥幸被人救出并送到其父好友陳日升家中寄居。陳視梅良玉如同己出,常帶他在花園的梅樹邊拜祭故友。梅良玉不辜負厚愛,發(fā)誓要苦讀詩書,決心考取功名,出人頭地,將來好為父親報仇。這不禁使陳杏元內(nèi)心里萌生了一種難以名狀的感情,不久后,陳杏元與梅良玉相愛日久生情。誰知好景不長,他倆尚未成婚,北國南侵,唐王難以抵擋,就派美人去應(yīng)付,選陳杏元到北國去和番。那時的邯鄲是邊陲重鎮(zhèn),凡到番邦去的人,一般都要登臨邯鄲的叢臺,與親人灑淚相別。這樣,陳杏元與梅良玉便也來到叢臺之上。陳杏元淚別梅良玉,一步一回頭,悲悲切切地走在通往番邦的路上??煲竭_番邦時,路經(jīng)一處懸崖斷壁,此處正是漢朝與番邦和親、到頭來憂都而死的美女王昭君的廟宇。痛不欲生的陳杏元要跳崖自盡,危機之時,成仙的昭君救起陳杏元并把她送回中原陳家,最終讓她與梅良玉又成好事,喜結(jié)良緣。陳杏元與梅良玉的真情感動了陳家院中的梅花樹,就在梅陳完婚之日,那梅花樹竟然又二度重開,且花朵滿枝,艷麗無比,馨香四溢?!边@樣就有了“梅開二度”這一成語,寓意:只要心中有期盼,只要追求里有愿景,一定會有意外的驚喜。多用來比喻愛情的純真和美好,也比喻美好事情的再現(xiàn),好事成雙。(供學(xué)習(xí)用)</p> <p class="ql-block"> 在邯鄲,我們還參觀了秦始皇出生地及其展覽館。</p> <p class="ql-block"> 供人參觀的出生地,宗堂水榭,小橋湖泊,可見家世非同一般。</p> <p class="ql-block"> 展館主要介紹秦始皇的《邯鄲歲月》,前言這樣說:“秦始皇誕生于戰(zhàn)國末期一個烽火連天的戰(zhàn)亂時代,此時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學(xué)術(shù)發(fā)展都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國家需要統(tǒng)一、民眾向往統(tǒng)一,秦始皇順應(yīng)了歷史潮流的發(fā)展趨勢,開啟了國家統(tǒng)一的大業(yè)。本展區(qū)以秦始皇在邯鄲出生及度過的童年時代為主要內(nèi)容,重點展示其早期的人生經(jīng)歷,使人領(lǐng)略少年秦始皇的人生滋味?!?lt;/p> <p class="ql-block"> 邯鄲市叢臺區(qū)還有一個<span style="font-size:18px;">學(xué)步橋,也叫北關(guān)橋,建于</span>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邯鄲學(xué)步”典故而取名為學(xué)步橋。</span>現(xiàn)存橋面寬9米,長32米,高近8米,兩旁各19塊攔板和望柱,均雕有神態(tài)各異的神獸。橋下沁河水緩緩流淌,四面高樓低舍參差有序,幾分幽靜,幾分壯觀。</p><p class="ql-block"> 1995年10月6日,學(xué)步橋被邯鄲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邯鄲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橋南平地上有“邯鄲學(xué)步”的雕塑,橋北的字牌上有關(guān)于“邯鄲學(xué)步”的介紹:</p><p class="ql-block"> "邯鄲學(xué)步"出自《莊子.秋水》:比喻一味地模仿別人,不僅沒學(xué)到本事,反而把原來的本事也丟了。</p><p class="ql-block"> 相傳戰(zhàn)國時,趙都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特別優(yōu)美。燕國壽院有個青年人,不顧路途遙遠,跋山涉水,專程來到邯鄲,學(xué)習(xí)當?shù)厝俗呗返淖藙?。到了邯鄲,壽陵青年顧不得休息,便極為認真地向邯鄲人學(xué)起走路來。他整天觀看人家怎樣走路,邊看邊琢磨邯鄲人走路的特點,然后就模仿著走路,可是學(xué)來學(xué)去總是不像。他想:也許自己走了20多年路,習(xí)慣于原來的步法,所以學(xué)不好,于是下決心丟掉原來的步法,從頭學(xué)起。時間一長,不但沒有學(xué)會邯鄲人的步法,反而把自己原來的步法也忘掉了。時間一長,他的錢已經(jīng)花光,不得不返回壽陵,可是他已經(jīng)忘記怎樣走路了,只好狠狽地爬了回去。</p><p class="ql-block"> 唐代詩人李白曾用這個典故寫出了"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的名句。(摘自王興時磊著《圖說邯鄲成語典故》)</p> <p class="ql-block"> 我們從橋上來回走過,邁著自己的步伐,談?wù)撜f笑,品讀觀賞,靠過橋欄,走過石板,摸過神獸的肩背頭顱,議過路該怎樣去走……</p> <p class="ql-block"> 學(xué)步橋這邊有很多底商飯館,選擇了一家吃客擁擠的水餃店,點了兩份水餃一份炒菜。飯后,兒子騎街頭掃碼自行車去叢臺公園東門停車場取到租車,接我們向河南林州紅旗渠行進。</p> <p class="ql-block"> 穿行太行山的行進中,山區(qū)美景時不時地閃現(xiàn)于視野。鑒于山路彎彎車來來往,不能隨便停車,我對著兒子常擦常新的擋風(fēng)玻璃窗,拍下無數(shù)各具形態(tài)的太行美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國慶之行.未完待續(x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 姓名:李香桃,網(wǎng)絡(luò)筆名:漠上明月。生于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大學(xué)學(xué)歷,高級講師,中共黨員。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詩詞協(xié)會會員。熱愛文學(xué),喜歡寫作,出版著作《一路小曲兒》。2016年入籍“美篇”已達7年之久,創(chuàng)作發(fā)表配圖詩文800余篇,出版美篇書《桃李溢彩.師恩流芳》、《詩意生活》、《12歲,在愛的懷抱中成長》、《2020,我們這樣走過》等多本圖文并茂書籍。部分詩文均在當?shù)貢畧髣X發(fā)表。2022年雙11期間出版美篇書《神州游蹤》六集,“境外旅游”一集。2024年初出版美篇書《這兩年我們生活的主色調(diào)》、《2023生活.情懷.感悟集萃》、《她在叢中笑》。現(xiàn)在,作者仍然游歷不止,筆耕不輟,追求并實現(xiàn)自己的晚年夢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