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底層窟洞住宅。<br> 庭院磚墻上鑲嵌著中國古典故事的石板浮雕。<br>麒麟送子。<br> 仙雞送子。<br> 乳姑奉親。<br> 行傭供母。<br> 海馬流云。<br> 吳牛喘月。<br> 前院正房。 原版嘉慶皇帝白底圣旨。<br> 族譜。 因王汝成官位是四品,比其兄高一級(jí),故其大門是三間。<br> 門前照壁是五蝠捧春磚雕。敬業(yè)堂之后是桂馨書院。<br> 書院兩側(cè)是瞻月亭,亭下嵌“云橋”二字,是王家人欣賞風(fēng)景,吟詩作畫,抒發(fā)心情之處。出此門就離開了視履堡。 通過一座橋就可到恒貞堡的東門,東門額榜上寫有“荷天休”三字'。意思天賜福佑,門簾上有五只蝙蝠,故此門又稱“ 五福門”。<br> 恒貞堡創(chuàng)建于清乾隆四年至五十八年(1739-1793)。該堡是一座全封閉城堡式建筑群。城堡南北長180米,東西寬139米,總面積2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88座。堡內(nèi)院巷是“王”字形排列。依山就式,由低而高。<br> 沿著城堡中間的縱馬路向上行登上城堡墻,該馬路用大塊鵝卵石鋪成,人稱“龍鱗街”。將恒貞堡劃分為東西兩大區(qū)。<br> 恒貞堡內(nèi)院落都是前堂后寢,花園都是前園后室布局。<br> 恒貞堡南部花園。<br> 恒貞堡南門。<br> 恒貞堡南門磚雕照壁。<br> 站在恒貞堡城墻上看西邊崇寧堡,重樓疊宇,蔚為壯觀。<br> 參觀完王家大院,驅(qū)車到下一個(gè)參觀點(diǎn):壺口瀑布。中午到黃河邊上一家餐館吃到了有名的黃河大鯉魚。味道很好,很鮮嫩。<br> 壺口瀑布是黃河幾字形東段中游流經(jīng)晉陜大峽谷時(shí)形成的一個(gè)天然瀑布。河水從北往南流,河西是陜西省宜川縣,河?xùn)|是山西省吉縣,滾滾黃河水至此。300余米寬的洪流驟然被兩岸山體所束縛,壓制窄僅30米,在50米的落差中翻騰傾涌,水沫飛濺、狂濤怒吼、聲震數(shù)里、極為壯觀。此處何床形如一把巨大的茶壺,收盡波浪壯闊,奔流不息的黃河之水,壺口因此得名。<br> 民俗照片體現(xiàn)了山西人淳樸敦厚、崇善愛美性格。<br> 第六天。上午打的去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晉祠參觀。晉祠原名晉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為紀(jì)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周成王姬誦封胞弟姬虞于唐,稱唐叔虞,其封地在今山西翼城。后來叔虞宗族的一支遷至?xí)x陽。在懸甕山麓晉水發(fā)源處建祠宇,稱唐叔虞祠。南北朝天保年間(550-559年)文宣帝高陽擴(kuò)建晉祠。1978年后又大規(guī)模整修擴(kuò)建,晉祠現(xiàn)由新建的晉祠公園和古建筑晉祠博物館兩部分組成,公園入口東門牌樓,牌匾“晉祠勝境”四字是中共山西省原書記李立功1984年提寫。<br> 牌樓背面牌匾“唐晉斯原”四篆字是國學(xué)大師書法家姚奠中提寫。<br> 東大門,重建于1985年,單檐歇山頂,面闊五間。<br> 2007年新建的仿古十字橋。<br> 唐園,重建于2007年,因晉陽是唐朝的發(fā)源地,故叫唐園。<br> 門前一對(duì)鐵獅鑄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br> 園門內(nèi)木架及走廊。 飛龍閣又名主景閣。重建于2007年,二層三檐,整體建筑坐落在假山石洞上。<br> 唐園門后大照壁,正面磚雕福祿壽三喜。<br> 背面八仙過海。<br> 唐宗遺風(fēng)門。<br> 龍興晉陽青銅雕塑。從左至右是:長孫無忌、尉遲恭、李世民、李勣(徐茂公)、魏征、馬周。<br> 民國花園別墅。 晉祠墻。<br> 公園建筑。 走到此處才走入古建筑晉祠,縣稱為晉祠博物館,要門票了。 門內(nèi)一對(duì)古鐵獅子。<br>公獅。<br> 母獅。 甬道兩側(cè)古樹。 走進(jìn)晉祠大門,迎面第一座建筑就是水鏡臺(tái),是古代唱戲的戲臺(tái)。水鏡臺(tái)集樓、臺(tái)、殿、閣四種建筑風(fēng)格于一體。造型雄奇、彩繪精細(xì)。<br> 金人臺(tái),臺(tái)四角各立一尊鑄鐵人,北宋時(shí)鑄造。臺(tái)中為專供上香所用的琉璃香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