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離開長沙島,我們乘車前往西山。公交車行駛在太湖大橋上,經(jīng)過葉山島以后,到達(dá)西山石公山,此時,因時間還早,石公山景區(qū)的門前一片清靜。西山是國家地質(zhì)公園,數(shù)億年前的地殼運動使西山島形成千奇百怪的地貌,石公山便是西山地貌奇俏的著名景點。附近太湖湖底還有一個溶洞——林屋洞,林屋洞洞頂平緩,雖沒有其他溶洞瑰麗的石鐘乳、石筍等景觀,但洞內(nèi)盤旋曲折,石洞套疊,尤其是在太湖的湖底,猶如龍宮,讓人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與林屋洞相比,石公山就是聳立在太湖西山上的明珠,三面環(huán)水,背倚叢嶺,翠柏蔥郁,園內(nèi)遍布奇石奇洞和奇峰,就像漂浮在浩瀚太湖上一塊玲瓏剔透的太湖石。相傳在山下瀕水處有兩塊奇怪的石頭,形狀如同一對老翁和老嫗,當(dāng)?shù)乩习傩辗Q為他們?yōu)槭?,石公山由此得名。清晨走進(jìn)石公山公園,隨意一瞥就能看到蓊蓊濛濛的湖光山色,山隨人走,水近足痕,人的心情也隨之舒展開來。</p> <p class="ql-block"> 這時公園里游人十分稀少,忽然聽到一陣唱歌聲,音調(diào)很像“唐伯虎三笑點秋香”,原來在一個叫“歸云洞”的崖洞前,有一群身著農(nóng)家服飾的婦女在圍著清唱。我們好奇地走過去,才看到洞內(nèi)有一尊天然石灰?guī)r雕刻而成的觀音像,這群當(dāng)?shù)貗D女並不是唱歌,而是用“唐伯虎三笑點秋香”的唱腔反復(fù)吟唱“南無阿彌觀世音菩薩”。她們有的拎著菜籃,有的背著布袋,看來是忙里偷閑前來祈福的,看到我們進(jìn)洞,她們也唱完了,眾人嘻嘻笑著,一哄而去,歸云洞又恢復(fù)了寧靜。</p> <p class="ql-block"> 歸云洞是三億年前淺海形成斷裂的孔洞,洞壁上布滿數(shù)不清狀如麥粒的化石,洞口的崖壁上有不少古代文人雅士來此一游留下的石刻,有的石刻已風(fēng)化駁蝕,難以辯認(rèn),讓人遙想古時石垂云歸的勝景。</p><p class="ql-block"> 沿途能見到各種奇石,有峭壁高約二十米,如刀斬斧劈的斷崖,有僅能一人上下的石縫“一線天”,有天然形成的石“云梯”,還有平坦如坻的石廣場“明月坡”,這些都是遠(yuǎn)古地殼運動留下的杰作,讓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p> <p class="ql-block"> 石公山瀕臨太湖邊,亭臺樓閣錯落其間,如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游人登臨于此,憑欄觀賞太湖風(fēng)光,確是一種享受,然而我們來時,卻是天色陰晦,薄霧籠罩,只能眺望到太湖朦朧的形影,有點遺憾。石公山中有一個石公禪寺,內(nèi)有著名高僧海燈法師的七級墓塔,海燈法師五十年代云游至西山,見此遠(yuǎn)離塵世,有湖光山色相伴,便決定在此靜修練武,前后有十年。1989年他圓寂后,其部分遺骨被安放于石公禪寺內(nèi),為風(fēng)光秀麗的石公山增添了一段傳奇。</p> <p class="ql-block"> 石公山如同一塊皺瘦漏透的太湖石,漂浮在浩瀚的太湖中,太湖有七十二峰,其主峰是西山的縹緲峰,在石公山就能遙望到縹緲峰的雄姿,近年已向游人開放,由于開發(fā)比較晚,交通還不太方便。在石公山公園外,有一些當(dāng)?shù)剞r(nóng)民用自家的三輪摩托車?yán)停粋€年輕車主表示坐他的車價錢不高,可帶我們往返,到縹緲峰還可兼作導(dǎo)游一同登山,于是我們坐上了他四壁透風(fēng)的三輪車。年輕的駕駛員是西山人,把車開的風(fēng)馳電掣,我們坐在顛簸轟響的車上就像坐在飛機的發(fā)動機旁一樣,不時前仰后合,讓人心驚膽顫。一路穿過好幾個古村落,西山的風(fēng)土人情在眼前一晃而過,也讓我們感到機遇難得。三輪車顛簸了二十幾分鐘,終于到達(dá)縹緲峰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 購買了門票再換乘景區(qū)內(nèi)的專用觀光車,沿盤旋的環(huán)山公路直達(dá)頂峰,山勢逐漸升高,茶園和梯田如立體的畫面閃現(xiàn),瞬間已身處云端之上。站在縹緲峰頂,三萬六千頃湖光波影盡入眼底,太湖七十二峰、四十八島隱約可見,雖然縹緲峰海拔只有336米,但矗立于煙波浩渺的太湖之中,顯得尤其奇險俊秀。我們登上縹緲峰的瞭望塔,遠(yuǎn)處云煙繚繞,身邊霧氣飄拂,山下田園風(fēng)光,湖上波光粼粼,讓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景區(qū)里的許多景點,都與歷史人物有關(guān),年輕的三輪車駕駛員一直跟隨我們,沿途還能給我們講一些西山的人文典故。我順便問他:“為何出來開車帶客?”他說:“現(xiàn)在西山在開發(fā),他們的土地都被征收了,成為失地農(nóng)民,拿著政府給的補貼,另外再自謀出路?!薄跋衲氵@樣開車收入還可以吧?”我問道?!翱窟\輸總比種地要強的多。”他回答,讓我們看到西山農(nóng)民的勤勞與樸實。</p> <p class="ql-block"> 如今,雖然西山到處都在開發(fā)建設(shè),但在縹緲峰還能看到美麗的湖光山色,看到連綿的茶園和梯田,四處一片蔥蘢,還是感到十分欣慰。這次重游太湖,盡管許多景物已漸漸模糊,只留存在記憶之中,但太湖亙古不變的韻味像一杯淳酒在我的心底慢慢地滲透洇散,早已讓我醉意闌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