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的行程相對簡單,那就是這次旅行的壓軸景點——中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從德令哈市出發(fā),三個多小時的車程,高速+盤山公路+環(huán)湖公路,終于到達了向往已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進入青海湖環(huán)湖公路,我們直奔今天的目的地——黑馬河,果斷放棄人潮洶涌且商業(yè)化嚴重的二郎劍景區(qū)。不過到黑馬河也不是那么順利,這里也早已經(jīng)被自駕大軍占領(lǐng),在排隊半小時后方才購票乘坐擺渡車到了湖邊。</p> <p class="ql-block">站在青海湖畔,感覺回到了匆匆那年到訪過的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淚賽里木湖,又感覺回到了去年初曾小住幾日的洱海邊。在歷代文人墨客的筆下,青海湖的美麗被不斷傳頌,成為無數(shù)詩篇的靈感源泉,我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初見青海湖,那一抹令人心醉的湛藍瞬間就將我的整個視野填滿。在陽光的撫慰下,這里的天空和湖水比洱海更藍更美。</p> <p class="ql-block">徜徉于青海湖的碧波之間, 忘卻都市的嘈雜和工作的疲憊,讓心靈得到洗禮。</p> <p class="ql-block">水天相接處,真的是一抹遺世獨立的藍,靜謐而深邃,仿佛天地間最純凈的眼眸。</p> <p class="ql-block">不僅是眼前的美景相伴,更是心底的寧靜與自由,你仿佛可以聽到自然的呼吸與心語。</p> <p class="ql-block">如藍鏡倒映天空, 與我們的身影相融。</p> <p class="ql-block">在青海湖畔,每一口呼吸都是清新的,湖水如此干凈,中學生飽受內(nèi)卷的心靈也得以自由。</p> <p class="ql-block">無論是景是人,都治愈人心。</p> <p class="ql-block">海鹽冰淇淋和青海湖的這一抹藍也是絕配。</p> <p class="ql-block">黑馬河景區(qū)的這一排黑馬雕塑,遠看活靈活現(xiàn),也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我們下午離開黑馬河景區(qū),沿著環(huán)湖公路朝著西寧市出發(fā)了。一路上,千畝油菜花環(huán)湖而開。放眼望去,亮黃色的油菜花、碧波蕩漾的湖水、藍天白云交相輝映、騎行愛好者環(huán)湖駛來,就像一幅精致的油畫。</p> <p class="ql-block">到處都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不過這樣的景在川渝地區(qū)猶為常見,我們也就不停車駐足觀賞了,繼續(xù)趕路。</p> <p class="ql-block">傍晚,終于到達了此行的第二個省會城市,也是這次青甘大環(huán)線的終點——西寧市。進城休整,該吃吃該喝喝,明天在西寧半日游后就準備返程了。</p> <p class="ql-block">在青海的最后一天,我起了個大早,開始了簡短的西寧仿古之旅。在游覽之前,隨便找了一家蘭州牛肉面連鎖店吃早餐。</p> <p class="ql-block">面條勁道,湯頭鮮美,辣油紅潤,牛肉大片,離開大西北,不知什么時候才能吃到這樣正宗的牛肉面了。就像念念不忘的新疆拉條子,回到重慶真的就再也沒吃到過一家正宗的。</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西寧拱辰門。拱辰門是原西寧衛(wèi)城的北門,只不過我看到的這個城門是2007年重修的“贗品”,真正的拱辰門已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因城市建設(shè)需要被拆毀了。</p> <p class="ql-block">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長興侯耿秉文率領(lǐng)軍士割原西寧州城之半筑城,城呈方形,城四面各開東、南、西、北四個門,并建四門樓。因當時北門與湟水河相望,北門坡下又有北門泉,又俗稱“水門”,故城樓匾題“拱辰”。</p> <p class="ql-block">在一個停車場里發(fā)現(xiàn)的一處“國保”文物,這就是明長城西寧古城墻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據(jù)資料介紹,西寧古城遺址,位于西寧城中區(qū)白玉巷清真寺西面200米東方明珠樓旁,東西走向城墻殘存約10米,南北走向城墻殘存約20米。</p> <p class="ql-block">西寧古城遺址為國務(wù)院于2013年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稱國七文物。</p> <p class="ql-block">離剛才那處明長城西寧古城遺址不遠處,又有一處古城墻遺址,也是國七文物明長城-西寧古城的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據(jù)資料介紹,此處為西寧城中區(qū)西寧古城北城墻遺址。</p> <p class="ql-block">據(jù)悉,西寧古城墻保留下來的已經(jīng)不足當年的10%,彌足珍貴。</p> <p class="ql-block">就在這段明城墻的面前,便是香水園,又稱香水書院,因為它坐落于香水泉遺址。 史書記載,清朝乾隆年間沿城墻根一帶,從西北城門外坡下,相繼建有柴扉牌坊、老虎洞、四望亭、萬德巷、藥王閣等建筑,靠近北城墻石崖處,有泉水噴涌而出,且清冽甘甜,故此片區(qū)也被稱之為“香水泉”。</p> <p class="ql-block">據(jù)資料介紹,該建筑始建于清乾隆初年,后經(jīng)西寧僉事楊應(yīng)琚、縣令陳铦再次浚池構(gòu)亭,名為香水園。1932年,省垣鄉(xiāng)紳名士募捐在此園址增建主樓二層五間、東西配樓各三間、配樓前又建東西配亭,1943年復加修葺,與現(xiàn)有規(guī)模相當。2016年由城中區(qū)人民政府修繕原有古建筑群,修復牌樓式山門,2020年修繕完成的“香水書院”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香水園為西寧市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逛完明代的古城墻,我又去尋訪一處更為古老的古跡,也是我最感興趣的一處,即歷史上的青唐城遺址,也就是我非常喜歡的歷史電視劇《賀蘭雪》里那位吐蕃首領(lǐng)唃廝啰建立的少數(shù)民族政權(quán)的都城遺址。</p> <p class="ql-block">歷史上的青唐城建于公元1034年,宋人李遠《青唐錄》有載:“城枕湟水之南,廣二十里,旁開八門,中有隔城,以門通之,為東西二城。”西為“王城”,東為“商城”。青唐城規(guī)模較大、規(guī)制較高、經(jīng)濟繁榮,那一時期是西寧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p> <p class="ql-block">青唐城遺址為青海省文物保護單位,我個人覺得這個保護級別低了,這樣的遺址完全夠得上國保的級別。</p> <p class="ql-block">如今,為保護歷史文化遺存,西寧市擴地建園,融古跡保護與城市園林建設(shè)為一體,建有青唐遺韻、邊城風物、殘垣懷古、古道掠影、歷史沿革五大景點,并且廣泛種植花草樹木,開辟景點,配制石砌墻欄等,建成了具有古風今韻、自然景觀與人文古跡相融會的青唐城遺址公園。</p> <p class="ql-block">到了西寧,怎能不去大名鼎鼎的塔爾寺。午飯后,帶上家人來到此次旅行的最后一個景點:塔爾寺。不愧為西寧超火的熱門景區(qū),停車都排隊排了大半個小時。塔爾寺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內(nèi)為紀念黃教創(chuàng)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必打卡的八寶如意塔。這八個塔是為紀念佛祖釋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jīng)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里面藏有梵文。</p> <p class="ql-block">塔爾寺是中國西北地區(qū)藏傳佛教的活動中心,在中國及東南亞享有盛名,歷代政府都十分推崇塔爾寺的宗教地位。</p> <p class="ql-block">位于全寺正中的大金瓦殿。藏語稱為“賽爾頓慶莫”,即金瓦的意思。其建筑面積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公元1560年,后于公元1711年,用黃金1300兩,白銀一萬多兩改屋頂為金頂,形成了三層重檐歇山式金頂。</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我們仔細聽解說員給我們耐心細致的講解,了解到塔爾寺是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宗喀巴大師早年學經(jīng)于夏瓊寺,16歲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創(chuàng)立格魯派(黃教),成為一代宗師。傳說他誕生以后,從剪臍帶滴血的地方長出一株白旃檀樹,樹上十萬片葉子,每片上自然顯現(xiàn)出一尊獅子吼佛像(釋迦牟尼身像的一種),“袞本”(十萬身像)的名稱即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宗喀巴進藏六年后,其母香薩阿切盼兒心切,讓人捎去一束白發(fā)和一封信,讓其回家一晤。宗喀巴為學佛學而決意不返,給母親和姐姐各捎去自畫像和獅子吼佛像一幅,并寫信說:“若能在我出生的地點用十萬獅子吼佛像和菩提樹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與我見面一樣”。第二年,即明洪武十二年,香薩阿切在信徒們的支持下建塔,取名“蓮聚塔”。此后180年中,此塔雖多次改建維修,但一直未形成寺院。</p> <p class="ql-block">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禪師仁欽宗哲堅贊于塔側(cè)倡建靜房1座修禪。17年后的萬歷五年(1577年),復于塔之南側(cè)建造彌勒殿。至此,塔爾寺初具規(guī)模。</p> <p class="ql-block">萬歷十年(1582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第二次來青海,翌年春,由當?shù)厣曛邪核鲝拇肟ㄕ堉了査?。三世達賴向仁欽宗哲堅贊及當?shù)厣曛小⑽骷{、祁家等藏族部落昂索指示擴建塔爾寺,賜贈供奉佛像,并進行各種建寺儀式。從此,塔爾寺發(fā)展很快,先后建成達賴行宮、三世達賴靈塔殿、九間殿、依怙殿、釋迦殿等。</p> <p class="ql-block">萬歷四十年(1612年)正月,正式建立顯宗學院,講經(jīng)開法,標志著塔爾寺成為格魯派的正規(guī)寺院。</p> <p class="ql-block">清代,塔爾寺迅速發(fā)展,規(guī)模越來越大,成為藏傳佛教格魯派蜚聲國內(nèi)外的六大寺院之一?,F(xiàn)存塔爾寺總建筑9300余間,占地600余畝,殿堂25座,主要為大金瓦殿、大經(jīng)堂、九間殿、小金瓦殿、花寺、大拉讓、彌勒佛殿、釋迦佛殿、依怙殿等。最盛時有僧侶3600多人,解放初期尚有 1983人。</p> <p class="ql-block">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shù)三絕,遺憾的是這些都在殿內(nèi),是禁止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參觀塔爾寺,不請解說員講解是根本看不懂的,我們在解說員的精彩講解下,不走回頭路,大約花了一個多小時走完了全程,收獲滿滿。</p> <p class="ql-block">至此,整個旅行就到此結(jié)束了。返程的第一晚我們選擇了住在甘肅隴南市,經(jīng)過簡單休整后于次日回到了重慶,結(jié)束了這次愉快而難忘的青甘大環(huán)線之旅。每一次的旅途,都是一次與內(nèi)心的對話。愿每一次旅行的經(jīng)歷都成為我們?nèi)松械膶氋F財富,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