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假期在滬溜娃,偶然進入兩所名校校園及改造后的蘇州路邊漫步,拍圖數(shù)張,分享親友。</p> <p class="ql-block">華東師范大學是我國高校十大名校之一,成立于1951年,是新中國第一所師范大學,其前身是有著百年歷史的大夏大學。過去經(jīng)常路過,但一直未進入校園,現(xiàn)時間充足,攜娃進入。</p> <p class="ql-block">校園內有幢不起眼的三層小樓,當時我未在意,走近一看,不得了,牌匾高懸“群賢堂”,看過樓內介紹得知,該樓又名“文史樓”,建筑于1930年,是華師大前身大夏大學的校址,是校園里最古典建筑之一,是學校標志性建筑,是上海市不可移動歷史文物。近百年來,無數(shù)大師在這些教書育人,魯迅先生曾在二樓平臺發(fā)表演講,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曾在此接受聘書。群賢堂不僅是華師大重要歷史遺跡,也是歷代師生們心中的精神象征,她見證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每位華師大莘莘學子也必將在其中留下屬于自己的痕跡。本人當年成績不夠好,未能進入其中學習,今日巧遇如此歷史積淀厚重之地,怎能輕易錯過,找間空教室小坐片刻,想象一下聆聽講臺上大師教誨的樣子,再去個洗手間,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跡,牽著外孫的小手,寄望“青出于藍而勝于藍”!</p> <p class="ql-block">沿著蘇州河步道漫步,穿過華政橋,進入華政步道,怎么都叫“華政”?打開手機地圖,原來眼前這一大片古樸典雅有厚重歷史感的樓群就是大名鼎鼎華東政法大學。上海我到過多次,當年還曾在此進修學習一年,但我一直不知道華政就在蘇州河拐彎的風水寶地舌頭上。校園建筑物采用中西合壁風格,墻體以紅磚為主,配以局部紅磚線條和拱券,欄桿采用木花板形式,展現(xiàn)出了獨特的建筑美學。華政園內寬闊的草坪上綠草茵茵,古樹參天,百年校園的小橋亭榭與旁邊的中山公園的綠樹濃蔭無縫銜接。<span style="font-size:18px;">查詢得知,華政的前身是建于140多年前的圣約翰大學,怪不得有如此讓人震撼的視覺!</span></p> <p class="ql-block">吃過晚飯后再次攜娃沿蘇州河步道漫步,整潔舒適的塑膠步道,時不時出現(xiàn)供人休憩的亭榭石凳,草地綠樹成蔭,路燈地燈與兩岸高樓燈光交相輝映,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的確是市民休閑活動的好去處。對于蘇州河印象是深刻的,當年在蘇州河下游近外白渡橋的上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進修(現(xiàn)已拆建成一酒店),住宿就是其上游一百多米處的河濱大樓,每天都要沿蘇州河往返數(shù)次,那時候的蘇州河里幾乎停滿了從江浙一帶過來裝滿貨物的小船,河水猶如洗煤水,腐?味彌漫,以至于寢室窗戶都不敢打開,不要說魚蝦,兩岸的草木都難以成活。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治理,現(xiàn)已煥然一新,還可時不時<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到有人在岸邊垂釣,當年的“銹帶”河已成“繡帶”河,實屬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僅僅一隅,卻己是臥虎臧龍及翻天覆地。上海,不愧為國際性大都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