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黃良,1945年12月生于中國重慶,重慶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美育美學研究所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p><p class="ql-block">2004~2005年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高級訪問學者。長期從事文藝學和美學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公開發(fā)表出版著作百萬字以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不久,黃良教授推出新作《麻將文化說》,引起多方關注,國內媒體爭先采訪作者并刊發(fā)述評,美國華人媒體亦廣為介紹,該書在國內外有著廣泛影響。</p> 該書及配置的光盤。 <div><br></div> 封底。 <div>書目之一及摘錄。<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國粹是指<b>完全發(fā)源于中國</b>,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獨特內涵,深受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傳統(tǒng)意義上認為,中國十大國粹分別是書法、武術、中醫(yī)、京劇、漢服、絲綢、茶葉、瓷器、圍棋、剪紙及刺繡。</p><p class="ql-block">麻將雖為國粹卻難上前十,遺憾落選了,不在排名之列,究其原因,可能與“睹”字沾邊,此說見仁見智,菜刀切菜,亦可傷人,誰又說得清呢?</p><p class="ql-block">其實麻將源遠流長,是大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游戲,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底蘊,除國內外,東亞、東南亞儒家文化圈內,麻將游戲亦盛行,即便歐美社會,麻將也被人們熟知,逐漸流行起來,中華文化影響也日益增長。</p> <p class="ql-block">黃良是我南開中學校友,同級不同班。上世紀六十年代黃插隊通江林場,圖為通江縣第一屆知青先代會重慶南開中學與會代表合影。</p><p class="ql-block">二排右一為青年時的黃良,前排正中為來通江慰問知青的雷克婉老師,后排左二為筆者。誰知這不顯眼的小子,日后竟長成為重師大的文學教授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良教授贈書并題詞。</p> <div><br></div><div>贈書后,黃良(中)與陳孝錫(左)及筆者合影。三人皆同年級校友。</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黃良教授的題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書是難得的講述中國麻將文化不多的論著之一,從歷史演變、社會,心理、人情世故等多方面,以審美視角,對麻將文化作出細膩剖析。</p><p class="ql-block">認真說來,麻將是一種概率游戲,不以大小、多少取勝,沒有吃子,更無王炸,它是巧妙的用108或136張牌組成不同組合,誰先完成規(guī)定的組合便獲勝。</p><p class="ql-block">麻將因地域分成多種玩法:成都麻將、廣州麻將、貴州麻將……等等。筆者認為成都麻將(俗稱換三張)最有趣。</p><p class="ql-block">本書為麻將愛好者領略其中的文化內涵提供幫助,對研究麻將文化這一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是有積極意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59 1501 8903</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