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yōu)秀,感受家鄉(xiāng)的變化和發(fā)展,激發(fā)幼兒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p> <p class="ql-block"> 南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南都”“帝鄉(xiāng)”之稱,曾孕育出諸葛亮、張仲景、張衡、范蠡、姜子牙等歷史名人。三國時期,是諸葛亮躬耕隱居之地、劉備“三顧茅廬”發(fā)源地。</p><p class="ql-block"> 了解本土文化,是南陽娃愛家鄉(xiāng)的基礎,10月13日我們組織大一班的孩子來到武侯祠游學,去熏陶、積淀本土文化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諸葛井——實物標本,是諸葛亮生活、飲水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諸葛草廬是諸葛亮的家,《三顧茅廬》就是在這里發(fā)生的,南陽的Logo也來自于它。</p> <p class="ql-block"> 老師在草廬前給孩子們講諸葛亮的故事,通過圍裙劇《七擒孟獲》的演示,孩子們知道了諸葛亮是位足智多謀、寬宏大量的人,七擒七縱,讓屢戰(zhàn)屢敗的孟獲最終心服口服。</p> <p class="ql-block"> 《出師表》是諸葛亮出師伐魏臨行前寫給后主劉禪的奏章,文中以懇切的言辭,勸說后主要繼承先帝遺志,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也表達了諸葛亮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摯感情和北定中原的決心。</p><p class="ql-block"> 孩子們在老師的講解下,認真欣賞著由民族英雄岳飛書寫的《出師表》碑文。</p> <p class="ql-block"> 通過游學,孩子們實地感受到了南陽的文化底蘊,諸葛亮的智慧、大義和忠誠。 </p><p class="ql-block"> 游學路上,快樂的笑聲伴隨著美麗的風景,“愛家鄉(xiāng)”的種子在孩子心里悄悄萌發(fā)。</p> <p class="ql-block"> 挖掘本土文化,讓“愛家鄉(xiāng)”教育在中原幼兒園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中原幼兒園地址:河南省南陽市北京路1279號中原社區(qū)院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