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b>國慶節(jié)前夕,通過撫州發(fā)布得知今年國慶之夜撫州市政府將在市政府前面的名人園舉行國慶之夜煙火晚會。</b><div><b> 煙火,俗稱煙花,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分常見,盡管現(xiàn)在不少城市禁放禁燃煙花爆竹,但在農(nóng)村過年或作大壽的時候經(jīng)常會使用煙花來增加喜慶的氛圍。但大型的煙花晚會卻很難得遇到,在小縣城生活了幾十年,記得大約是在二十多年前,縣政府在人民廣場舉辦過一次。那時候縣人民廣場還僅僅是一塊草坪,中間還是一塊標準的足球場,廣場的范圍只比足球場略大一些。因為是縣里第一次舉辦煙花晚會,所以那天晚上廣場上看煙花的人特別多。雖然天空中煙花綻放,但廣場四周卻有些許昏暗。盡管如此,晚會結(jié)束后,人們還是不停地議論著,興奮的表情久久地停留在臉上。而我卻一臉的平靜,因為我在四十年前的國慶夜,經(jīng)歷了一次更為震憾的煙花之夜。</b></div><div><b> 1984年的國慶注定是一個不尋常的國慶。那年的10月1 日在北京舉行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次閱兵,也是1959年國慶閱兵后25后舉行的第一次閱兵。</b></div><div><b> 那時我剛好在大三,雖然國慶放假,但學校安排我們班在國慶日代表江西師范大學參加全省慶祝國慶“三十五周年”大會,所以我們都沒有回家。輔導員要求我們穿好校服排好隊早上七點半從學校出發(fā)步行前往八一廣場參會。并且告訴我們晚上在八一廣場有煙火晚會。</b></div><div><b> 我們學校到八一廣場只有兩站公交的距離,大約四里路。我們八點不到就到了八一廣場。那時候的八一廣場很簡潔,北面有一座主席臺,主席臺的背景是十面紅旗;南面是八一起義紀念塔,塔的后面是省博物館;東面是省政府大院和四交通路(現(xiàn)在的北京東西路);西面是省展覽館和新華書店和百貨大樓等;中間就是大草坪,四交路穿過草坪直達八一大道,也把廣場分成了南北兩個區(qū)域。這樣的布局與天安門很相似,因為省展覽館的外部結(jié)構(gòu)與人民大會堂很相似,那時候有些南昌人常說八一廣場是全國第二大廣場,有小天安門廣場之稱。</b></div><div><b> 我們與南昌近萬名各屆人士參加完慶祝大會后接著獲得了一個驚喜,九點整將在廣場舉行南昌武裝巡游,巡游沿著八一大道由北向南進行。數(shù)十輛軍用卡車載著軍容整齊身背槍械的戰(zhàn)士,數(shù)不清的軍用卡車拉著山炮、榴彈炮、高射炮一輛接著一輛行進著。因為18歲的我是第一次看見真槍真炮,和許多在場的人一樣顯得很興奮。后來聽有的人說,參加巡游的不是正規(guī)軍,而是成立不久的南昌預備役師。是不是正規(guī)軍不重要,但那樣威武整齊的軍姿和雄壯威嚴的鋼鐵洪流的的確確給了我們心靈上的震撼和思想上的自信。</b></div><div><b> 九點半,武裝巡游結(jié)束,我便以跑步的姿態(tài)趕往了我的表伯家,因為那時候的大學很難找到一臺電視,用以觀看北京的大閱兵。那時候,表伯家住在靠近撫河橋的孺子路邊的一條小巷子里,距離廣場也就三四里路。好在當天上午四交路和孺子路都禁行了,我跑步也很順利,趕到大伯家時北京大閱兵還沒有開始。</b></div></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