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多抗戰(zhàn)題材的影片和故事都提到了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也叫七七事變,它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到盧溝橋看一看,回顧歷史,緬懷先烈。今年國慶期間,我乘公交車來到了盧溝橋。</p> <p class="ql-block"> 到盧溝橋先到宛平縣城,它是盧溝橋的橋頭堡,在盧溝橋東,與橋相距百余米。北京地鐵16號線有一站叫宛平城,下車后步行幾百米便到了宛平城的東門。</p> <p class="ql-block"> 宛平城是明朝為防御李自成進京而修建的,有兩座城門,東門叫順治門,西門叫永昌門(清代改為“威嚴門”),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城墻高7.18米,是明、清時期軍事專用衛(wèi)城。宛平城是華北地區(qū)唯一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wèi)城。同時也是七七事變的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從東門進入城內(nèi),沿著一條大街向西門步行,街道兩邊有店鋪、酒肆、茶樓、驛站和祭祀廟宇,古色古香的建筑,土木結構,青磚砌墻,木制的門窗上有很多鏤空的裝飾,給人一種歷史的滄桑感覺,街面上店鋪大都鎖著門,游人也不多,商業(yè)氣息不濃。街道北側有一座“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可惜正在閉館期間,我沒有能進去參觀。據(jù)說這里原是宛平縣衙所在地,七七事變爆發(fā)時,縣衙大部分房屋被日軍炸毀,僅存三間正房。據(jù)說在南城墻上至今仍遺留有日軍炮轟的彈坑。1986年,在縣衙舊址上興建了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又在東門附近重建了一個宛平縣衙,但是大門鎖著,不能參觀,可能里面沒有修好吧。</p> <p class="ql-block"> 從宛平城西門走出來,過了馬路就是盧溝橋,盧溝橋為十一孔連續(xù)圓拱橋,始建于金代1189年,經(jīng)歷了金,元,明,清四個朝代,明,清兩代進行過修葺,在橋西邊,立有清康熙帝1698年為記述重修盧溝橋而豎立的御制碑,橋東頭為清乾隆帝御書“盧溝曉月”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9.5米,橋面上的大理石護欄是由281根望柱和279塊欄板交替組成。每一根望柱上都雕刻著石獅子,兩邊的石獅子沒有重樣的,個個生靈活現(xiàn),唯妙唯肖,據(jù)說乾隆皇帝在橋上走了三遍也沒有數(shù)清有多少只石獅子,后來就有了一句歇后語叫,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數(shù)不清。后來,文物部門數(shù)清了,一共是501只。</p> <p class="ql-block"> 盧溝橋是“七七事變”的發(fā)生地,1937年7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演習,夜間日本軍隊以失蹤了一名士兵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調查,遭到中國軍隊拒絕后,日本軍隊向盧溝橋發(fā)動進攻,并炮轟宛平城,宛平城內(nèi)的中國駐軍奮起反擊,打響了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第一槍,拉開了轟轟烈烈中國全面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全體中華兒女,冒著敵人的炮火,共赴國難。千萬愛國民眾,視死如歸,奮勇抗敵,這就是盧溝橋事變。盧溝橋成為了我國人民永遠難忘的一處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新中國成立后,對盧溝橋也進行了多次修繕,加寬了步道,橋面上加鋪了柏油。1971年又在旁邊修了一座盧溝新橋,但盧溝橋仍然繼續(xù)承擔著交通運輸任務。1986年,國家再一次對盧溝橋進行修繕,拆除了加寬的步道和橋面上鋪設的柏油,恢復了古橋的原貌,還特意將舊橋面條石保留一部分,作為古跡,供游人參觀,此后,盧溝橋停止了交通運輸活動,不再通車,成為文物,把交通運輸任務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和之后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p> <p class="ql-block"> 我從盧溝橋的東頭向西走,看到了1986年北京政府修復橋面時保留下的一段舊石條橋面,舊橋面兩側各有一塊石牌匾,記錄了這一段歷史。</p><p class="ql-block"> 站在盧溝橋的西頭向東看,橋下是永定河,橋東端是宛平縣城,橋面上是凹凸不平的舊橋面,兩邊橋欄桿上的石獅子相互呼應,讓我感受著歷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宛平縣城重新劃歸北京市,撤銷了縣級建制,歸豐臺區(qū)管轄。 1984年,宛平城開始修繕。2000年7月,在宛平城南側,建成了一座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雕塑園,雕塑園和宛平城、盧溝橋成為一個集歷史、文化、藝術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于一體的觀光勝地。也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雕塑園內(nèi)有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碑,有以《國歌》為主題反映中國人民八年英勇抗戰(zhàn)歷史的雕塑群區(qū)以及下沉式中心廣場、歷史悠久的宛平城墻等主要景區(qū),雕塑群區(qū)由日寇侵凌、奮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義必勝四個部分共計48尊銅鑄雕塑。</p> <p class="ql-block"> 園中種植了各種松柏和高大的喬木,綠樹成蔭,灌木和花卉環(huán)繞其中,綠草如茵,來到這里,感到空氣清新,莊嚴肅穆,舉目眺望,紀念碑高聳,立于中心廣場上;宛平城墻為灰色背景,古樸滄桑;一組組雕塑,如同歷史畫卷,展示著中華兒女團結一心,奮勇抗敵的場景,有雙手握槍刺向敵人的戰(zhàn)士,有手持大刀砍向鬼子的軍人,有手拿地雷守候在路邊的民兵,有百團大戰(zhàn)中破襲敵人交通的民眾,有歡呼雀躍慶祝勝利的人民。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凝重悲壯。不禁讓我浮想連篇,感受萬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硝煙雖然已經(jīng)散去,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那些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付出巨大犧牲的中國英雄們,是他們與敵人殊死搏斗保衛(wèi)了我們的祖國,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幸福的今天,來到北京的人,到盧溝橋實地來看看,回顧歷史,感受今天,勿忘國恥,愛我中華。</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