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研修它這三者的概念之間,它是有一定的關聯(lián),但是它的內(nèi)涵是不斷的發(fā)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校本培訓在99年的時候,教育部就出臺了一個教育部的章程,叫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工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也是在99年之后培訓就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軌道。</p> <p class="ql-block">校本培訓它都是自上而下,都是自上而下的,而且教師基本上是處于一個被培訓者角色,是一個被動學習的角色,所以在2001年教育部在相關的文件當中,又提出了一個校本教研,所以它是一個不斷的深入的過程,它有一個發(fā)展演變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校本教研跟校本培訓,它的內(nèi)涵上面它是有一個很大的突破,01年教育部發(fā)布了一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課程文件是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非常重要的一個指導性文件之一。這個文件提出要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p><p class="ql-block">在02年的文件里面,強調(diào)了學校應建立以校為本,自下而上的校本培訓制度。這是一個有突破性的一個進展的。</p><p class="ql-block">自下而上就是你的研究的問題要來源于教師,來源于你的教學問題的實踐,所以在這個文件當中是正式的提出了校本教研的制度。</p><p class="ql-block">校本教研的制度,關注的是把教師的學習,專業(yè)發(fā)展的活動重心要下移到學校。強調(diào)教師的教育教學的研究活動不能脫離真實的教育情境。強調(diào)的是你的研究問題要來源于教師的真實情境,要來源于學校,必須自下而上,這個是校本教研提出的一個非常重大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校本研修它既是教師教育方式和研究方式的一次變革,同時也是教師的學習方式,專業(yè)發(fā)展方式的一次深刻的變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它改變了跟原來的那個校本教研,有內(nèi)涵上的一些變化。</p> <p class="ql-block">校本研修內(nèi)涵的界定,到2019年這個文件里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里面,這又有了突破的前瞻性的一個內(nèi)涵,就是要把校本研修的內(nèi)容納入政府的督導評估,包括學校評估的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一個項目的設計,我們一定要有建立一個教師教育觀。</p><p class="ql-block">教師教育觀,怎么樣讓教師學習能夠發(fā)生的這么一個觀點。</p><p class="ql-block">教師培訓他可能更多的把老師放在一個受訓者的地位,受訓者,而校本教研就是把老師作為你是必須要有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工作的研究者,你必須要有我們作為教師,他是一個專業(yè)化的工作,你作為一個專業(yè)化的工作,你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p> <p class="ql-block">靜安區(qū)的調(diào)研數(shù)據(jù):</p><p class="ql-block">研訓沒有針對教師的需求成為了焦點問題,也是教師們不主動的關鍵原因。</p> <p class="ql-block">1.基于教師的需求</p><p class="ql-block">2.承擔明確任務,</p><p class="ql-block">3.伙伴間的討論對話,實踐體驗活動。</p><p class="ql-block">以上三點是教師們需要的培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助問卷來了解教師需求,</p><p class="ql-block">借助訪談來了解教師的研訓需求,</p><p class="ql-block">借助活動呈現(xiàn)研究教師需求。</p><p class="ql-block">組織者最缺的是一個什么?</p><p class="ql-block">校長缺教研修整體的一體化設計的系統(tǒng)。</p><p class="ql-block">存在問題:管理者從學校層面來研究的工作,基本上是由教研組教導處來牽頭來實施,按照每兩周一次教研活動有序的開展就可以了。</p><p class="ql-block">主任們?nèi)笔裁矗?lt;/p><p class="ql-block">教導處,教研組,上傳下達的一些任務性的布置,缺少了一個可以統(tǒng)領整個校本研修的一個主題、項目或者課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雙新”教育改革的新任務新要求需要高質(zhì)量的校本研修回應。</p><p class="ql-block">區(qū)域教育改革的任務必須在校本研修中落實。</p><p class="ql-block">教育改革的推進都需要通過校本研修,首先要通過隊伍的建設來把它落實。</p><p class="ql-block">因為校本研修既是是我們開展教育教學問題研究的實踐場所,教師只有在這個問題的研究當中他能成長。</p> <p class="ql-block">2013年我們教育部下發(fā)的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改革,全面提升培訓質(zhì)量的指導意見當中,提出來,建立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要通過集體備課、觀課磨課、課題研究等方式,促進教研與培訓的有機結合。課題研究的方式促進教研培訓的有機結合。</p><p class="ql-block">上海市的層面,16年的一個文件里面,也是提出要立足學校和教師面對的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形成教師的教學實踐項目研究,學習進修專業(yè)技能提升,把項目研究學習培訓和專業(yè)提升有機的結合。這是地方開展推進這項工作的一個上位的文件,做任何事情,有尚方寶劍的支持,推進下去,</p> <p class="ql-block">校本研修它本質(zhì)上來講就是一種行動研究或者說行動學習。</p><p class="ql-block">校本研修本質(zhì)上來講就是一種行動研究。</p><p class="ql-block">研修它是兩個字,一個研一個修。</p><p class="ql-block">研就是針對問題,尋找解決的方法,形成我的策略,我的原則、我的工具,這些叫成果。</p><p class="ql-block">修是什么?它指向的是教師,教師在研究問題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去學習、去實踐、去反思,所以修就是修煉。</p><p class="ql-block">修是什么,修就是學習,教師要基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的問題,通過校本,老師一起討論學習研究,在這個過程當中要有收獲,要有成長。</p> <p class="ql-block">唯有扎根自律性與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研修,才是引領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反思性實踐家的成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研是針對問題,修是針對教師學習。</p><p class="ql-block">怎么讓老師們找到問題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借助項目和課題找到真問題。</p><p class="ql-block">通過教學我們來聚焦課堂提煉問題,來確定我們的問題來提煉出問題,圍繞這個課題研究。比如說我圍繞作業(yè)設計研究,那么我來看我教學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要推進這么大的項目,一定要從理念、技術、機制等等方面,要統(tǒng)一思考,統(tǒng)一設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怎么樣通過項目或者課題把教研修三者,把它融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通過課題項目研究。</p><p class="ql-block">推進這項工作,它的技術策略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技術策略就是:項目統(tǒng)領、行動研究、工程思維對和錯,校本研修專題化,專題研究化,研究成果化、成果實踐化。</p><p class="ql-block">工程思維很重要,工程思維就是要把它落地,而且你要把它形成成果。</p><p class="ql-block">基于項目研究的校本研究,它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研究導向,它一定要有一個課題或者項目來統(tǒng)領的課題或者項目,是為了解決學校內(nèi)部的教育問題,或?qū)崿F(xiàn)特定的教育目標來設計的問題研究導向的。</p><p class="ql-block">校本實踐就是一定要基于學校的具體情況和需求來定研修的內(nèi)容和形式。</p><p class="ql-block">根據(jù)研究的這個課題或者項目來校本實踐,教師主體就是以你學校里面的教師為主體,要積極引導教師要參與項目的設計、實施、評估和改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動研修重在激活創(chuàng)造力,聚焦在4個方面,責任、熱情、思維和行動。</p><p class="ql-block">行為、責任、熱情、思維、行為4個方面,內(nèi)容細化分解,比如:下圖</p> <p class="ql-block">課題如果和區(qū)域課題一致最好。</p><p class="ql-block">十三五期間,我們整個區(qū)推進的一個立項的課題是深化教育個性化,這個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性循證研究,這是我們十三五教育部立項的課題。那么根據(jù)這個課題,我們整個區(qū)推進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教育反思行動。整個區(qū)我們的教育反思行動我們有教師的操作指南,校本研修必須是兩輪的實踐。</p><p class="ql-block">基于教育反思行動,靜安分了兩大塊,基于學科教學的反思,啟動基于學生自主成長的反思行動。</p> <p class="ql-block">校本研修是法定的一個教師的專業(yè)的發(fā)展活動,又是全體學校全體教師都要參與的。</p> <p class="ql-block">通過一個專項的校本研修行動,讓學校和老師關注和聚焦核心問題,如何使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日常教學當中,這個是核心,突出為激活學生創(chuàng)造力而進行的日常教學變革,是推課題推進的,而且是重點要突破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有些學校找不到研修的主題,如果區(qū)域有主題,所有學校的校本研修,圍繞這個主題來進行,結合學校的特點,再找一個小切口。</p><p class="ql-block">比如:表現(xiàn)性任務評價,分層作業(yè)設計,挑戰(zhàn)性任務設計,就把所有的學校的校本研修的主題有統(tǒng)一的規(guī)范的方向。</p><p class="ql-block">指導的口號,新樣態(tài)、新常態(tài)、新狀態(tài)。靜安教育局提出來的就是形成以國家課程為基礎,深入變革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造力,激活日常教學的新常態(tài),要形成這一個教學的新樣態(tài),形成以重大項目研究為載體,構建融教學研修為一體的校本研修新的常態(tài)??梢杂袀€性化,學校的特點不一樣,教師的需求不一樣,學生的特點不一樣,自己再找一個小切口去做這個主題,研究的主題,就形成了全體學校全體教師人人加入的研修行動,而且必須以團隊的方式講,每位老師他都要有團隊,不能個體獨立進行,你研組備課組,還有項目組,還有什么課題組也好,沙龍也好,你必須要有團隊。然后所有的研修都納入校本研修的管理范圍,就是認定校本研修的學分。</p><p class="ql-block">既從機制上面有保障,工作的操作方式方法上也給了他非常明確的操作路徑。</p> <p class="ql-block">有主題,有明確的內(nèi)容任務,活動評價。就形成了一個閉環(huá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