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早上7時許,與快樂戶外一行40多位群友,乘車1個多小時,來到青陽火焰山下,計劃從火焰山、經(jīng)間歇泉大環(huán)行...... 火焰山,原名火焰壁,因山壁似火焰而得名,火焰壁下建有觀音殿,從山腳到觀音殿也是這段環(huán)行道路較陡的一段,有個別也因此不適,差點沒上去。<br> 我們從觀音殿出發(fā),沿著寬廣的水泥路,走了約4公里后,經(jīng)竹林、荒地、蘆花叢和一段崎嶇的山路...<br> 中午11時,到達上元陳村 午飯后,沿村莊水泥路前行,因與隊友聊天,偏離了軌跡,致使大家多走了2公里。 返回中元,開始沿山間小路上山。 山間野竹、蘆花長滿了道路,雖然難走些,但卻一道美麗的風(fēng)景!<br> 干枯的水庫,突兀的怪石,都吸引大家駐足留影。<br> 間歇泉碑記:潮水沖間歌泉位于青陽縣新河鎮(zhèn)新建村。潮水沖由一日三潮的泉而得名,其潮噴涌在子時與午時,敬名日“子午山潮”,又名“潮泉“”間歌泉“,地處龍王山下。無潮時泉流平平,潮來時水漲數(shù)十倍,自然景觀奇特。清周赟將其列為青陽十景之一‘其詩云“青陽山國萬山中,山中有海與海同。子午兩潮皆應(yīng)月,始知山與東海通。青宮紹位非元子,少海恩覃瑞圖啟。夜半空山萬馬來,銀濤一線三千里?!比塾袃煽?,孔內(nèi)孔外皆有水,水靜而不動,有水草葡匐。當(dāng)?shù)乩习傩諅髡f紛紜,能見到泉水涌出者,當(dāng)年必交好運,后人所謂破除迷信,曾埋炸藥毀之,因山石堅硬,只崩其一隅,后來潮水便不定時了,再后來便不敢造次了,大旱時節(jié)很多人來此求雨,祈求世代風(fēng)調(diào)雨順。清代楊田禮部尚書王懿修亦有詩《龍巖石潭》日:“滃然涌出日三潮,從古如斯看不淆。活水忽留停錦浪,仙源時到泛銀濤。隨期報信將臨夕,應(yīng)候來泉早在朝。汩汩一方資潤澤,山陬豈讓海門高?!? 下午4時許,環(huán)行回到火焰山腳下。<br> 約16時30分,全部到達停車點。這是我今年下半年第一次參加這種野外運動,感覺強度有點大,全程23公里,雖然山都不怎么高,很多隊友都沒走過這么長的路,感覺很累!但自我挖掘了戶外運動的潛能,提升了境界!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