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p> 刀郎在家鄉(xiāng)四川資中的線上音樂會《山歌唱響的地方》,有一首精心特意改編的《虞美人.故鄉(xiāng)》,如有天籟,直擊靈魂,其歌詞大量用典,詞意時而明了、時而隱晦,詩味昂熱,意境幽遠。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p> 首先,標題《虞美人.故鄉(xiāng)》點出了主題,是唱給故鄉(xiāng)和母親的?!氨赤l(xiāng)離土”的游子,飄零在外幾十年,而今是“佝僂的骨節(jié)”,帶著“滿身的鞭痕”歸來,回到故鄉(xiāng)和母親身旁,用“虞美人”的那一絲低沉、哀婉曲調(diào),來耳語傾述出走半生的經(jīng)歷,滿是“鄉(xiāng)愁與親情”,哀悼流逝的時光。帝王也好,權(quán)臣也罷,以及刀郎與我們世間的每一個人,都一樣,都是時間的囚徒,我們都困在某一段自己的時光中,也終將是時光的棄兒。“落葉歸根”,既是王公貴戚、也是蕓蕓眾生的最后歸途。這就是刀郎這首歌所渲染的主體氛圍。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p> 先欣賞歌詞:<br><br>去故鄉(xiāng)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國門而軫懷兮,甲之鼂吾以行(屈原.九章.哀郢)。<br><br>該死的風花雪月,是讓我如愿的感覺。蹉跎的無知歲月,是年少的號角,佝僂的骨節(jié)。<br><br>陷落的古城,不歸的河,我最后的天際。憂戚的母親祈禱著孩子的遠行,少年的夢啊,入暮的云煙,都裹著殮衣歸來。<br><br>背鄉(xiāng)離土的憧憬,是光陰的遺骸。窮困的富貴,卑賤的榮華,深諳囹圄的人啊,怎么就忍心對你唱這滿身鞭痕的年華。<br><br>我只能在沒有哀愁的夢境里回來,我怕你親吻我臉龐發(fā)現(xiàn)我滿眼悲悔。我怕你追問離去的父親,你年邁的孩子,我怕我見到你我會愧對原來的自己。<br><br>惟天地之無窮兮,哀人生之長勤。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屈原.楚辭.遠游)。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接著來賞析這首歌的歌詞,以及詩句的話里話外所傳遞的“光陰”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歌名《虞美人.故鄉(xiāng)》。虞美人,是花名,也是詞牌名。虞姬吻劍而亡,血液所濺之處,便生長出來了艷麗的花朵,就是虞美人。唐朝王室創(chuàng)作了以《虞美人》為名的教坊曲,以祭虞姬的貞烈。所有以《虞美人》為曲牌填寫的歌詞,就帶有先天的哀怨、凄婉的意境。最為哀婉的非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莫屬,“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亡國之君的怨悔和不甘,李煜也因此詞意中流露的那“不甘、未死”的心聲終結(jié)了性命,這又讓《虞美人》多了一層凄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刀郎的《虞美人.故鄉(xiāng)》,并沒有遵循《虞美人》格式來填詞,也非“老瓶裝新酒”的手段,他只是借了《虞美人》名牌背后那幽怨傷感的故事和意境,來表達一種對光陰流逝的那種“欲說還休”惶恐和憂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是《虞美人.故鄉(xiāng)》歌名所涉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虞姬(網(wǎng)絡圖片)</p> 歌的序曲和結(jié)尾。歌詞的序言和結(jié)尾用的屈原的《楚辭.九章.哀郢》和《楚辭.遠游》,音樂由古琴主導引入,又由古琴主導結(jié)束,琴為心聲,刀郎借助琴音,是一個人獨自向故鄉(xiāng)、向母親私語低述。刀郎用了屈原的詞句,用“古音”吟誦,向先賢致敬,向故鄉(xiāng)致意。刀郎用音樂讓我們回溯文學經(jīng)典。<br><br>屈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政治家、外交家。因遭受貴族排擠、誹謗,而流放。 楚國郢都被秦軍白起攻破,再次被迫流浪,面對山河破碎,希望泯滅,憤懣難消,自沉汨羅。端午節(jié)就是特為紀念他為國捐軀所設。<br><br>以屈原的詩句開篇和終結(jié),“虞美人”又涉及項羽和虞姬、南唐后主等在歷史上熠熠生輝的“大人物”,刀郎把這場線上音樂會的“思鄉(xiāng)”情緒就升華到了一種大關(guān)懷、大悲憫的高度。這對理解他主歌的內(nèi)容以及整場音樂會的內(nèi)容就有大幫助。這場線上音樂會的主題是:山歌響起的地方。山歌,歌唱的什么內(nèi)容?刀郎的《序曲》里給了答案,“猶記世人多悲苦”,山歌是為老百姓唱響的。山歌,是歌唱底層大眾的艱辛生活狀態(tài)和現(xiàn)實的悲苦,不是唱贊歌。屈原的《楚辭》是山歌,刀郎的演唱會也是。<br><br><br> <p class="ql-block">屈原(網(wǎng)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主歌部分是重點。這是刀郎的神筆,是他自己的思想和情緒表達。這是刀郎在唱自己的“光陰的故事”,也可以等同于是“世間每一個人”的光陰之歌。</p><p class="ql-block">開始第一句“該死的風花雪月,是讓我如愿的感覺”,這就是這首歌的核心,是“詩眼”。</p><p class="ql-block">風花雪月,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多指向“男女之情”,但不止于此。風花雪月,是四時的美景,出自宋代慧開禪師的偈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風花雪月,指美好事物,也指我們的夢想追求和人生目標。音樂就是刀郎的風花雪月。</p><p class="ql-block">“風花雪月”,是年少的目標,也是號角,最終也是年邁時骨節(jié)佝僂的原因?!叭缭傅母杏X”是對結(jié)果的自我評價,也是所獲得的追尋人生目標的意義和價值。“該死”,用得突兀和大膽,也很簡潔有力,這就是詩的語言和力度,是一種“滿足與獲得”后的小確幸和小得意,也是對“滿身鞭痕的年華”安慰和回報。理解這一句之后,就明白了刀郎歌中所表達生活積極態(tài)度和正向價值觀,明白這句詩,其后詩歌中的“殮衣、遺骸、囹圄、鞭痕”等所描寫的人生經(jīng)歷之詞,就不會覺得是痛苦、悲憤和后悔,那是奮斗的痕跡和榮光的經(jīng)歷。 </p><p class="ql-block">落葉歸根?;丶遥敲恳粋€流浪的游子必須完成的最后行程,少年離家的那個城廓,那流淌的河流,早已不是當年的樣子,但那是一定是游子在閉眼前最想看到的最后的風景。游子在外,每一位母親只能慢慢祈禱他平安歸來,母親的心縫在游子身上的衣縫中,定格成黃昏時分村口大槐樹下那孤獨的候望,一聲一聲敲在夜晚佛像下的木魚上,這是近乎執(zhí)拗的強迫癥。年老了,疲憊了,總是要回到家鄉(xiāng)、回到母親身旁,所以是“裹著殮衣歸來”,連同少年離開家鄉(xiāng)追逐的夢想,即便那些夢想部分成為云煙,但還是要終老家鄉(xiāng)?!?lt;/p><p class="ql-block">“窮困的富貴”,“卑賤的榮華”,寫的很有禪意和睿智,這是刀郎的謙卑。音樂道路上一路艱辛走下來,他對自己的成就是認可和滿意的,但在面對年少離開的故鄉(xiāng)、面對銀發(fā)蒼蒼的母親,這些“富貴”和“榮華”就顯得不值一提了,故而是“窮苦的”、是“卑賤的”。</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我的風花雪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