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觀夕硐簡介:</p><p class="ql-block">觀夕硐由308個硐體組成,面積達(dá)5.38萬平方米,硐體高低錯落,彼此連通,最高處離地百余米,完整的保存了隋唐至今各時期的采石遺址,是采石遺址宏觀形態(tài)的最佳展示區(qū)。有九曲橋、巖硐音樂廳、硐天寶碗、觀音石刻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名字的由來</p><p class="ql-block">由于浙江人把大的海島稱為“山”,所以,大陳島又叫“大陳山”。歷史上正式以“大陳山”命名的,最早見明朝《鄭和航海圖》。</p><p class="ql-block">為什么叫“大陳”:</p><p class="ql-block">一說,一萬多年前大陳與大陸是連在一起的,由于地殼運動,致使大陳周邊地層下陷,低洼處被海水淹沒,高地露在海面上成了島嶼,因此,被稱為“大沉”。人們因為這個稱呼不雅,便改名叫“大陳”了。</p><p class="ql-block">另一說,大陳島上先是幾戶陳姓漁家先到這里始居,后得以發(fā)展,自稱大陳。歷史上確是陳姓為大陳大戶姓。大陳島上也有供奉“陳大戈(哥)”、“陳十四娘娘”的傳統(tǒng),這一傳統(tǒng)也被大陳同胞帶到了臺灣。</p> <p class="ql-block">大陳島:</p><p class="ql-block">位于臺州灣東南洋面,距臺州主城區(qū)29海里,由29個島嶼、83個島礁組成,陸域面積14.6平方公里,是臺州市唯一的建制鎮(zhèn)海島。上、下大陳是村民集中居住區(qū),鎮(zhèn)政府設(shè)在下大陳。全鎮(zhèn)共有3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戶籍人口3940人。</p><p class="ql-block">大陳島島嶼巍峨,山勢險要,為浙江東南海上之要塞,兵家必爭之地。島上崗巒起伏,景觀獨特,適宜度假、休閑觀光和尋訪史跡旅游。素有“東海明珠”之稱。</p><p class="ql-block">近年來,大陳島先后獲評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全國百家紅色經(jīng)典景區(qū)、全國關(guān)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中央團校黨性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4A級風(fēng)景區(qū)、國家級文明鎮(zhèn)等16項國家級榮譽,并進(jìn)一步打造成兩岸(大陳島)基層交流示范區(qū)</p> <p class="ql-block">安置大陳同胞</p><p class="ql-block">大陳同胞在基隆上岸后被安置在臨時建成的“招待所”里集體生活。同時按大陳島漁、農(nóng)、工、商等人員進(jìn)行登記,策劃在臺灣各地,包括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屏東縣、臺北縣、基隆市、桃園縣、新竹市、南投縣、臺南市、高雄市等縣市,建設(shè)“大陳新村”用于安置。一年之后,18000名大陳及所屬島嶼居民和人員被陸續(xù)安置到臺灣各縣36個“大陳新村”(含一江新村)。</p> <p class="ql-block">1955年3月何朝才等葭沚漁民遷居大陳島。</p><p class="ql-block">1956年1月31日,溫州市及海門227名青年組成志愿墾荒隊登島支援大陳島墾荒建設(shè)。爾后又有4批來自永嘉、樂清、平陽、溫嶺、象山、黃巖、路橋、海門的240名青年志愿墾荒隊員登島安家落戶,重建大陳島。他們首先恢復(f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隨后漁業(yè)、畜牧業(yè)、商貿(mào)、工業(yè)也迅速恢復(fù)并發(fā)展。</p><p class="ql-block">1959年12月又安置了長潭水庫移民共256戶817人。</p><p class="ql-block">至1960年7月的短短幾年中,大陳島共有15批約2200名各地建設(shè)者,他們在“建設(shè)偉大祖國的大陳島”鮮紅旗幟下,和兩千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一起,迅速讓“荒無人煙”的大陳島恢復(fù)了勃勃生機。</p> <p class="ql-block">甲午巖</p><p class="ql-block">甲午巖兩石巖層垂直如削,造型魁偉雄奇,猶如順風(fēng)之帆。淵底白浪洶涌,濤聲雷鳴,令人不敢逼視,故有詩云:雙峰并峙聽驚雷,峭峽橫邊破浪開。甲午巖最高點海拔35米,因其形與木帆船上加固桅桿的基座(名曰夾杵)相似,故長期以來以諧音“甲午”為名。巖體巍然挺拔,有若神斧劈成的兩塊巨屏,造型雄奇,素有“東海第一盆景”之稱</p> <p class="ql-block">大陳島的戰(zhàn)略位置</p><p class="ql-block">大陳島位居?xùn)|海前沿,是拱衛(wèi)東南沿海安全的海防屏障。大陳列島向南北延綿封鎖著浙江的舟山、象山、石浦、三門、臺州、溫州各港灣,同時也鎖住我國南北海上交通咽喉,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p> <p class="ql-block">軍事海防洞1-6號洞口</p><p class="ql-block">大陳島解放后,為實現(xiàn)戰(zhàn)略性軍事防衛(wèi),解放軍駐島部隊在全島開挖了</p><p class="ql-block">大量戰(zhàn)壕和坑道,并每年舉行兩次軍事演習(xí)?,F(xiàn)保存1-6號完整坑道??拥乐饕δ苁遣乇筒匚淦?當(dāng)?shù)匕傩辗Q為“炮洞”。海防洞的大門由鋼筋水泥澆筑,高190厘米,寬109厘米,門厚達(dá)20厘米,每扇門重達(dá)數(shù)十噸,可以抵御一般炮彈的轟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