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泰順的廊橋和徐岙底、庫村古村落

晚風

<p class="ql-block">去泰順,念念不忘的是廊橋。泰順號稱廊橋之鄉(xiāng),有著眾多的木廊橋。其中在廊橋文化園中的北澗橋和溪東橋,其年代之悠久,工藝之精良,已成為泰順廊橋的代表作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泰順是借著國慶高速免費的檔口,抓住最后一天的時間自駕而行的。滿以為臨到上班的時間,高速公路必定會是車滿為患,也作好了隨時下高速的心理準備,可一路暢通,車輛不多。只是天公不抬舉,看預報是陰天的,以后幾天泰順都是晴和陰的天氣,可雨水好像是跟著我的車輪走似的,車到那里,雨就下到那里。雖說不大,可細絲狀的小雨最煩人了。車到高速道口,又一路從景寧走國道到泰順,兩邊是群山起伏,深澗如崖,道路狹窄且曲折坡陡,在彎曲回轉中找到窩友網(wǎng)推薦的露營地,這是一個公園邊的停車場,有水和公廁,今晚就在這里落腳,第一次嘗試車上露營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露營的感覺遠不是想象的浪漫,伴著雨水滴落到車頂?shù)穆曇?,在心神不寧中度過一夜。早晨起來收拾完畢后直奔廊橋文化園。遠遠看去,一條溪流中匯入了數(shù)條溪流,上面是一條約有百十來米長的汀步橋。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上曾有演員在汀步石上表演的場景。汀步橋對面就是北澗橋,橫跨在通往大溪的支流上,兩株樹齡數(shù)百年的古樹就在橋頭,就如將士保護著古橋,卵石砌就的道路從汀步橋一直延伸到古樹下,在古樹邊拾級而上,左轉是上橋,向前是進村,在橋頭的道路上兩邊建有石砌基礎的小房數(shù)十間,上面是整排的木門木檔板,很有地方特色,幾個老人在經(jīng)營著日雜用品和土特產(chǎn)。</p> <p class="ql-block">北澗橋和溪東橋被譽為世界最美廊橋。兩座橋位于泰順泗溪鎮(zhèn),為編梁式木拱廊橋。北澗橋與周圍民居建筑連成一片,又有兩棵古樹相映成趣,景色絕美。溪東橋則與浙南最大的臨水殿組合在一起,具有非常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p> <p class="ql-block">北澗橋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橋長51·87米,寬5.39米,凈跨29米,橋屋20間,橋柱84根,橋面地板全由一寸厚木板兩層加固。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走獸,橋傍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匯。構成了一幅迷人的風景畫。</p> <p class="ql-block">北澗橋建橋時的始建首事陳國隆、林嘉會、僧明燈,后人為紀念他們的功德,專門立像樹碑。</p> <p class="ql-block">從橋上看廊橋橋屋的內部構造。</p> <p class="ql-block">橋頭的建筑與廊橋形成一體。</p> <p class="ql-block">長長的汀步橋給廊橋增加光彩。</p> <p class="ql-block">溪東橋位于泗溪鎮(zhèn)白粉墻村,為疊梁式木拱廊橋。始建于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凈跨25.7米。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云吐霧之勢。此橋無橋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頗為罕見。</p> <p class="ql-block">溪東橋屋內斗拱上的圖案。</p> <p class="ql-block">溪東橋北的臨水殿,是泰順最大的供奉道教人物陳十四娘娘的古代神宮,始建于明萬歷三十七年(1610),清道光年間重修,為四合院式建筑,共三進,一進為門樓,二進為大殿(下殿),三進為臨水殿(上殿)。殿內雕梁畫棟,工藝精細,古樸優(yōu)雅,是難得的古建典范。與溪東橋一起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泰順多山,曾經(jīng)是溫州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交通不便。當年同學分配到泰順,雖說家也是溫州的,但去泰順一定要有兩天時間,中間還要在溫州過一個晚上。八十年代初選拔有知識的年輕干部,整個系統(tǒng)只有他是中專畢業(yè)。班里年齡最小,卻最先得到提拔,人的命運就是如此由上天安排。先天的自然條件使泰順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古民居。</p> <p class="ql-block">走進徐岙底村,一看就是一個保存完整的古村落。整個村子座落在一個山岙中,建筑都是用黃泥筑墻,用石塊圍的院子,黑瓦屋頂。村子中的道路一色用鵝卵石鋪設,各家門前屋后堆著木柴和農(nóng)具。</p> <p class="ql-block">徐岙底曾經(jīng)是個大村,以吳姓為主,最多的時候有一千多人。村里有忠訓廟、文元院、烏衣紅粬作坊、舉人府等有特色的古建筑。一些院線電影也在此取景。</p> <p class="ql-block">但走在徐岙底村中感覺到很冷清,雖說屋角地頭上種著疏菜,巷子中也時不時地傳來幾聲雞鴨的叫聲,除了村口一個賣各種旅游紀念品的時尚店和貼著、掛著的宣傳圖片外,幾乎看不到一個人,也有一些農(nóng)宅改造的民居,或關門、或無人。好不容易聽到一間屋子傳來好像開會的聲音,走過去一看是村史和徐岙底紅粬的介紹,二樓還放著電影,可又是空無一人,走到邊上開門的咖啡店,終于從柜臺后面伸出一個小姑娘的頭來。</p> <p class="ql-block">很好奇徐岙底村的狀態(tài),回到村口見一個老者坐在大門口,忍不住就問他。他說現(xiàn)在在村中的村民連他在一起只有六個人,其他人都搬到外面去了,村里是公司入駐,村民的房子或賣、或租,大部分被公司接收搞開發(fā)了,村子中除了他們六個人,其他還有一些是公司的人。</p> <p class="ql-block">庫村是泰順又一個古村落,這是一個緊靠集鎮(zhèn)的古村落。進村口的臨街屋面都開起了店鋪,村莊后面的上方凌空架著兩座大橋,是高速公路和國道的橋梁。庫村也保存的很完好,規(guī)模比徐岙底村大,走進庫村就像進入迷宮一般。道路曲折,四通八達。</p> <p class="ql-block">庫村的建筑風格與徐岙底又有所不同,就是石材用的多,黃泥相對少一點,這可能與兩個村的地理環(huán)境有關。去庫村的游客明顯要比徐岙底多了,在景區(qū)服務一塊上也比徐岙底健全,順著它的導游指示可以把村子中有特色的點都能走到,在庫村中村民依然居住在自己的房子中,過著平靜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翻開庫村的歷史,竟與兩個紹興人有關。吳畦,字禎祥,原籍山陰(今紹興),生于唐文宗開成庚申(840),登大中己卯咸通(860)進士第,乃溫州第一位進士,同時還是唐五代溫州地區(qū)官階最高的官員。先后任桂州刺史、潤州刺史、京兆尹、河南節(jié)度使、中書令、文德元年(888)拜諫議大夫。唐大順元年(890)吳畦被貶為澗洲刺史,當時奸臣當?shù)?,吳畦遂生隱退之意,唐乾寧三年(896),吳畦率兄弟子侄沿飛云江溯流而上遷隱庫村。</p><p class="ql-block">還有一個是包全,生于唐寶六年(747),原籍會稽,貞元元年進士,曾任彬州義昌縣令、潤州司倉參軍。至唐貞元二十一年三月,包全升任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縣令。后包全心生隱居之意,于是渡肘江至海門,經(jīng)西陵到會稽,沿剡水,過天臺,達溫州。</p> <p class="ql-block">吳包二姓為庫村之大姓,后代人才輩出,吳畦之后,庫村吳氏后裔高中進士的有21位。庫村因此成為遠近聞名的進士村。吳畦兄弟派下出進士達59位,后裔到現(xiàn)代有745支,人口近百萬。2010年10月,族人倡議在舊址上重建吳畦紀念館。在落成儀式上臺灣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發(fā)來賀信并派代表送來“祖德留芳”匾額,來自世界各地的吳氏后人齊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包氏先祖要求族人對“德”的重視非同一般,將每一座大宅子命名,取之以一堂號,如“食德堂”、“恒德堂”、“樹德堂”、“衣德堂”等。吳姓、包姓族人在庫村燒畬墾荒,筑寺院以正教化,開學館以興學問,開泰順耕讀文化先河。以庫村為中心,逐漸形成詩意棲居、文風昌盛的以包吳兩姓為主的血緣村落。</p> <p class="ql-block">庫村多老建筑,除了包家以“德”字排列的各堂外,還有三層木厝、吳宅戲臺、外翰第、庫村書院等。世英門是庫村宋代右砌的門樓,明嘉靖年間重修,是仿木結構建造的單間式建筑。除主體著石料構件外,門前還有上馬石、下馬石、坐凳等石質附件。古代的行政區(qū)劃制度中,有二十五家為一閭的劃定,世英門相當于閭門。其造型典雅,結構嚴謹,較完整地保存了明代建筑構體形制,當屬浙南石門樓建筑的經(jīng)典。進入世英門就是世英巷,在世英巷能聽到木灣石壁的回聲和金雞的啼唱。</p> <p class="ql-block">庫村的舊房堅持了十年的整修,而且還在繼續(xù)中,這是以恢復老房子的原狀為目的,使整個村莊基本保持了原貌。走進庫村就像走入一個曾經(jīng)過往的年代,一個尤如陶淵明筆下夢幻般的古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