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進一步落實新課程標準,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10月8日,橋西區(qū)教體科局教研室領導蒞臨逸夫回族小學開展教學視導工作。</p> 數(shù)學篇 <p class="ql-block"> 楊威老師執(zhí)教《認識方程》一課,讓學生用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問題。通過觀察、分析,再通過分類,比較式子的異同,在討論和交流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義。學生用集合圖表示出方程與等式的關系,建立數(shù)學模型。最后讓學生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應用。</p> <p class="ql-block"> 路遠超老師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上冊《百分數(shù)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先由一張“統(tǒng)計表”開始對話,從一組數(shù)據的比較到兩組數(shù)據的比較,引導學生走進百分數(shù)本質意義的探究、思辨與理解。通過以問啟學、自主探究、對話思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不斷深入理解百分數(shù)作為統(tǒng)計量的現(xiàn)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 夏靜老師執(zhí)教的是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角的認識》。整節(jié)課夏老師將觀察、操作、演示、實驗、合作探究等方法有機的貫穿于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通過拼一拼、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說一說、畫一畫,讓學生在大量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知識。讓學生在觀察中分析,在動手中思考,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p> <p class="ql-block"> 郭曉潔老師執(zhí)教的是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利用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和滾一滾,讓學生動手操作、大膽嘗試、自主探索,使學生初步感知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四種立體圖形,了解他們的名稱以及簡單描述其特征,能正確區(qū)分和辨別這四種圖形。</p> <p class="ql-block"> 聽課結束后,教研室馮主任和段主任分年級與作課教師及所在教研組進行了交流。對授課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細致而精彩的點評,及時給予指導,找優(yōu)點、談不足、解困惑,開誠布公地與老師們把脈問診,從教學技能、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點評和指導。結合教學實例對教學方法的改進提出了幾點建議:關注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及目標的達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設計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參與度和參與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囑托青年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教材、優(yōu)化教學策略,努力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p> 語文篇 <p class="ql-block"> 岳華老師執(zhí)教的是四年級上冊第18課《牛和鵝》,教學中關注了本單元的主題和語文要素,課堂伊始帶孩子們梳理了課文脈絡,然后通過學習任務單讓學生知道可以從哪些角度給文章作批注,明確了做批注的角度,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實踐,從不同角度對課文作批注。旨在讓學生學會用批注的方法閱讀,可以更好的理解課文。</p> <p class="ql-block"> 李美美老師執(zhí)教的是六年級上冊第5課《七律·長征》,教學中關注了詩歌的結構特點——先總寫,后分寫,聯(lián)系單元教學重點“點面結合”的寫法,圍繞“紅軍不怕遠征難”這一總領句,通過講述故事、影像資料的展示以及朗讀訓練等方式,引導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深刻體會紅軍長征不畏艱難的偉大精神。</p> <p class="ql-block"> 課后橋西區(qū)教研室的劉艷文老師,對作課的兩位老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明確了今后課堂的樣態(tài),同時指出了老師們努力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1.針對《牛和鵝》一課,我們要思考本課的教學重點,為什么要批注?孩子們以前有沒有做過批注,其實平時上課的圈劃和筆記也是作批注。</p><p class="ql-block"> 2.我們可以從以前孩子們熟知的內容簡單進入。例如:孩子們可以預測、可以提問,然后在文中看看是否有答案。再或者將不懂得詞圈畫,在旁邊畫一個問號,這也是一個批注。讓孩子們先做簡單的批注,互相問問,來幫助理解課文。</p><p class="ql-block"> 3.學批注是學工具不是任務,最終的目的是會用,教師從扶到放,通過批注幫助孩子們思考,理解課文。</p> 英語篇 <p class="ql-block"> 第一位主講的是劉思佳老師,課題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Unit1 Letters in our life.以一首歡快的26個字母英文歌,讓孩子們放輕松對待課堂。新授Letter P和Q的大小書寫,并用不同的操練方式例如找字母P的游戲和one by one朗讀的方式去學習字母和延伸出的單詞句子等,努力引導學生們去思考和回答,發(fā)揮了學生們的學習主動性。</p> <p class="ql-block"> 段老師講授的是新教材三年級上的第二課《Unit 2 English and Chinese》教學設計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注重語言實踐的培養(yǎng),課上豐富的情感元素,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對外來文化的濃厚興趣,教師注重字母發(fā)音,并教會學生拼讀能力,為以后的英語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 <p class="ql-block"> 在課后教研中,張潔老師對新教材的使用做了說明,要求老師們在備課中靈活調整教材,要做到使用教材簡單化,由難化簡,由簡到精,由精到穩(wěn)!鼓勵各位老師在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改變自己的風格,逐步向新課標靠近!</p> 科任篇 <p class="ql-block"> 高升老師執(zhí)教的二年級《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將神話傳說作為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發(fā)學生興趣,大量有關“中秋佳節(jié)”的古詩詞呈現(xiàn)課堂進一步展示傳統(tǒng)詩詞文化與節(jié)日文化的相得益彰,通過視頻呈現(xiàn)天涯海角不同地域的人們是如何期盼團圓,將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寓意精致呈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王素中老師執(zhí)教的是四年級科學課《聲音的產生》,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制造聲音(利用實驗材料制造聲音、不借助任何實驗材料制造聲音)——科學預測、自主發(fā)現(xiàn)、交流表達——設計探究實驗、進行探究(搜集證據,驗證假設)——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四個層次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和歸納自主得出科學結論。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p> <p class="ql-block"> 課后橋西區(qū)教研員王淑萍老師對兩節(jié)課進行了細致的評課。</p><p class="ql-block">? 王淑萍老師在評課《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中對授課老師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充分認可。教師采用故事導入,課前調查,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當中,并適時采用的過程性評價,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還提出了有效性的建議,授課時要多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多備學生,了解學生,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課堂當中來。</p><p class="ql-block"> 王淑萍老師對王素中老師執(zhí)教的是四年級科學課《聲音的產生》這節(jié)課給予高度評價。整節(jié)課教師注重對學生科學品質,科學思維和科學探求欲的培養(yǎng)。每個環(huán)節(jié)邏輯思維清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師生,生生配合默契,啟發(fā)學生大膽提問,勇敢猜想,實驗驗證,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等能力。教師準備充分,知識豐富,課堂調控能力強,引導自然,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滲透多種學習方法,使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p> <p class="ql-block"> 學有所思,行之有向,“視”以促教,“導”以致遠。本次視導工作指導有力、扎實高效,專家們精湛的業(yè)務水平、精準的教學指導,為我校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學之越深,知之愈明,行之漸遠。學校將以此次視導為契機,立足課堂、深耕教學,以奮斗的姿態(tài)把所得、所思、所悟切實落實到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踐行課標理念,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持續(xù)提升課堂教學效益。砥志研思,精進不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