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南旅行》之十三</p><p class="ql-block"> 2023年7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今天返程由滇入黔,首站是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荔波縣。600多公里的山路十八彎,在青山綠嶺間穿行。貴州與云南同為旅游大省,荔波小七孔景區(qū)與黃果樹瀑布等一系列景區(qū),為貴州托起“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貴州”的金字招牌。一周前,我從東北自駕由湘入黔,走的路線都是當(dāng)年紅軍西進(jìn)貴州長征經(jīng)典路線。因為專注于紅色傳統(tǒng)故事,我只是沉浸“當(dāng)年鏖戰(zhàn)急”場景回顧。</p> <p class="ql-block"> 駕車行駛黔南的崇山峻嶺之間,想到那句話“地?zé)o三尺平”,果然如此,越過大橋飛跨的深壑后,又進(jìn)入隧道成串的隧道群。中國基建狂魔“當(dāng)驚世界殊”的體會,走在穿山越嶺的滇黔高速公路上,直觀的感受尤為深刻。還有一句俗語““山多高,水就多高”。眼見為實,到了荔波小七孔景區(qū),看到了那種“為有源頭活水來”、“濤似連山噴雪來”的氣勢,印證了“山水貴州,多彩貴州”的實景。</p> <p class="ql-block"> 當(dāng)?shù)诌_(dá)荔波小七孔景區(qū)時,我看到橫列三孔巨大城門樓巍然矗立,游人從門洞魚貫而入。這樣的情形和感覺,讓人覺得進(jìn)入一座古城。其實相反,里面沒有古代和現(xiàn)代建筑,都是純粹的自然山水。阻擋視野的厚重的門樓山墻,顯然與清秀的山水并不協(xié)調(diào)。我忽然想法國盧浮宮的玻璃金字塔,那是著名建筑設(shè)計大師貝聿銘的杰作。設(shè)計得清晰通透,讓視野望得更遠(yuǎn),</p> <p class="ql-block"> 荔波小七孔景區(qū)的水不像大江大河一瀉千里,消失在地平線,也不像浩瀚蒼茫的大海無邊無際,更不同于碧波粼粼上下天光的湖泊。這里水的奇特之處,在于隨著山勢地形而恣意奔流,縱然巨石森林雜陳于河谷,水流仍是穿空酣暢歡騰奔流。不同的地段,正如兵書上的那句話,“水無常形”。時而溪水潺潺曼妙婉約,時而高空飛泄騰霧飛虹。</p> <p class="ql-block"> 從山門至小七孔橋的路線,與水相伴,順流而行,聽水的聲音便知水流狀態(tài)。沿著濃蔭如蓋的密林山路,行至半山腰處,轟鳴如鼓的聲音激蕩山谷,透過繁茂枝葉,只見一座弧形的壩體上,寬闊水面高懸而下,升騰的水霧在陽光的映照下,演化成夢幻般的彩虹,與山谷綠樹相襯,構(gòu)成如詩如畫的藝術(shù)境界。自然天成的超級錦屏,唯有山水之間得以舒展。</p> <p class="ql-block"> 在長約7公里寬僅為1.5公里的范圍內(nèi),響水河像一條碧綠的飄帶,浪花飛處又如雪花飛舞。在這段短短的距離之間,由于地勢的變化形成了眾多并且各具特色的瀑布,不但有由于河床落差河水跌落的大小瀑布,而且還有凌空飛噴的山崖飛瀑。其中距離小七孔橋僅有百米的拉雅瀑布,從30多米高的山頂噴瀉而下。寬約10多米的拉雅瀑布猶如天女散花,難怪布依族語中的“拉雅”就是“美麗的姑娘”之意。</p> <p class="ql-block"> 最為壯觀的是,跌宕起伏的68級瀑布群。在長1公里多狹窄山谷中,落差100多米階梯河道中,如此錯落各異跌水瀑布,水花上演了“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舞蹈。從上往下看,河水奔騰而下,碧水白浪間或轉(zhuǎn)換;從下往上看,接力一樣的白浪撲面而來。由于河道落差不同,水流遇到不同形狀的石頭,每一級瀑布都有自己的標(biāo)新立異舞姿。不論是珠玉落盤還是白綢飄逸,都在水流拍岸的歡騰聲聲中,盡展水花多姿水流無形之美韻。</p> <p class="ql-block"> 豐沛的流水從山頂飛瀉,在河谷中跌落,空氣中彌漫著濕潤的氤氳氣息。陽光透過朵朵白云,灑在青山綠水之間,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綠色植被必然郁郁蔥蔥。非常清新的空氣,負(fù)氧離子之高,電子時實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超出了想像。我還留意那一簇簇筆直挺拔的綠竹,因為北方看不到野外生長的天然竹子,這里茂林修竹勃勃生機(jī)。竹子有君子之風(fēng),常為詩畫賦予正直、堅韌、謙遜的品格。風(fēng)吹過處的枝干,彰顯著不卑不亢灑脫倜儻的氣韻。</p> <p class="ql-block"> 走入一片喀斯特地貌河床上,“樹在石中長、水在石上流”,因而叫水上森林。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長達(dá)一千多米樹林都在水流中,每棵樹木都蓊蓊郁郁。這種叫不上名字的樹木常年泡在水中,還竟然茁壯成長。腳踏高出水面的石頭上,手扶兩側(cè)樹枝穿行其中,仿佛搖擼行舟輕波細(xì)浪之中,頓覺橫生妙趣。這里的水呈藍(lán)綠色,源于樹根向水中釋放硅酸鹽,加上喀斯特地貌大量的鎂離子,經(jīng)過陽光折射,鎂離子被吸收,使水呈現(xiàn)藍(lán)綠色。</p> <p class="ql-block"> 荔波看水,是今天的主題。順流而下,到達(dá)小七孔橋,則是今天的壓軸戲。因水而建橋,因橋而景區(qū)而有名。距今近300前清代七孔橋,橋身布滿青苔,富有滄桑的年代感。它原連接黔桂的交通功能,現(xiàn)只有景觀作用。過橋左轉(zhuǎn)不遠(yuǎn),又是一座比較大斜拉橋,橋頭采用銅鼓形狀,故稱銅鼓橋。荔波隸屬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這里的銅鼓舞、刺繡、銀飾、蠟染等,與自然山水一樣別具特色。凝神觀水,想起那句名言“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此刻感觸尤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