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久久性爱|玖玖资源站365|亚洲精品福利无码|超碰97成人人人|超碰在线社区呦呦|亚洲人成社区|亚州欧美国产综合|激情网站丁香花亚洲免费分钟国产|97成人在线视频免费观|亚洲丝袜婷婷

營房雖破,軍魂仍在 一一退休老兵情系軍營

曲天柱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6日,我們七個老兵早6點半從沈陽出發(fā),乘車前往鳳城574團老營區(qū)。</p><p class="ql-block"> 雖然早知營房破舊,人去樓空,尤其是各營連保存的更差,有的己倒塌,有的已拆除,有的已成為一堆瓦礫,分布在團部周圍大大小小若干個山溝里,但還是要去看看,就像一條無形的線,牽著每個人的心,對那山那水那人那事,總是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 因為那里是我們踏入軍營的第一站,是我們夢想開始的地方,是我們鍛練成長的地方,是我們舉起右手向黨宣誓的地方,是我們用青春熱火大展身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我們都是574團的原始股,根在574團,心系574團,雖然現(xiàn)在團隊不存在了,但574團的精神永存心中。</p> <p class="ql-block">老團部辦公樓側(cè)面</p> <p class="ql-block">  老團部煱爐房還在,團辦公樓附近的一些保障用房都己無存。</p> <p class="ql-block">在老團部前合個影。該樓是574團在李家溝的第二代團部,建于1983年。左起分別是:劉濟才、李家溝村長、聞樹國、王祥林、王福興、馬永泉、楊闖、曲天柱、楊興啟、隋茂義、姜寶權、佟顯慶</p> <p class="ql-block">  1985年9月,我與楊闖來到574團分別擔任團長和政委。當年按中央軍委的命令,574團由乙種步兵團擴編成甲種步兵團(192師其他團隊改為教導團),由原12個連隊增編至24個連隊,營房短缺,經(jīng)費不足,困難眾多,百廢待興。</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全團2400多名廣大指戰(zhàn)員的共同努力,一個冬天就穩(wěn)定鞏固了部隊,恢復了574團應有的戰(zhàn)斗力,第二年春天,各營連就按計劃開始分別執(zhí)行訓練、營房改建和國防施工等不同任務。</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團長政委在老團部前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政治處副主任馬永泉(1985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財務助理隋茂義(1985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代理后勤處副處長(1985年)王福興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營房股長姜寶權(1985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衛(wèi)生隊長王祥林(1985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營房助理劉濟才(1985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七連連長楊興啟(1985年)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政治處干事聞樹國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當年團長、政委的公務員佟顯慶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李家溝村村長合影</p> <p class="ql-block">村長在介紹情況</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兩棟團職住房,楊闖曾在此住過。另楊興啟的岳父老副團長高玉枝和聞樹國的岳父老副團長張財都在這里住過,楊興啟結(jié)婚時的新房就安在其岳父家?,F(xiàn)在人去房空,大門緊鎖,三人在門外留個影吧。</p> <p class="ql-block">這個室外側(cè)所還保存完整</p> <p class="ql-block">  這里曾是團俱樂部(大家都叫大禮堂),也不知什么時候被拆掉,房前大操場上雜草叢生,只能像考古似的看到俱樂部的遺址。</p> <p class="ql-block">  這是574團第三代辦公樓,建于1988年,團隊由距離鳳城市20多公里外的李家溝搬遷至鳳城市東郊2公里處的丁香山下。</p><p class="ql-block"> 注:現(xiàn)在由191旅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左起依次是:佟顯慶、聞樹國、楊興起、王福興、楊闖、曲天柱、馬永泉、隋茂義、王祥林、姜保權、劉濟才</p> <p class="ql-block">  走在團部兩側(cè)的大道上,當年栽的小樹苗已長成參天大樹,一晃36年過去,往事就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  這是575團營區(qū)大門。該團于1983年開始新建營房,位于鳳城市西溝師部前500米處。575團原住在鳳城縣雞冠山公社陡崗子村和薛禮村一帶,距縣城30多公里處,每個營一條大山溝,每個連一個小山溝,全團大約分散在七、八十平方公里范圍內(nèi)。</p><p class="ql-block"> 1982年沈陽軍區(qū)李德生司令員來該團蹲點二周時間,才走完了全團所有連隊,發(fā)現(xiàn)部隊過于分散,且交通不便,吃水困難,更不說孩子上學,家屬上班了。蹲完點回去后,經(jīng)軍區(qū)黨委研究決定,575團整體搬遷至師部附近,建設全新的營房,這是沈陽軍區(qū)整團搬遷的第一例。</p><p class="ql-block"> 我當時是575團的副團長,主要分管營建工作。入伍多年都是從事軍事工作,對蓋房子完全是門外漢,真是趕鴨子上架。不會就學,不懂就問,經(jīng)過二年多的努力,把全團40000多平方米的營房建的很好,不但讓全團官兵住上了帶暖氣的嶄新樓房,而且家屬們也搬遷到縣城附近,團職干部還住上了二層樓(當年在全軍區(qū)也是少見)。</p><p class="ql-block"> 1984年底,軍區(qū)后勤營房部在575團開了營房建設現(xiàn)場會,李德生司令員結(jié)合下部隊檢查工作,還專門安排時間到575團新營區(qū)查看,非常滿意,并給予充分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當年575團辦公樓</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曾住過的575團團職家屬樓(共二層)</p> <p class="ql-block">這是40年前我住過的家</p> <p class="ql-block">原192師師部營區(qū)大門。左起劉濟才、姜你權、王祥林、王福興、馬永泉、曲天柱、楊闖、隋茂義、聞樹國、楊興啟、佟顯慶</p> <p class="ql-block">  原師首長和司令部及政治部機關辦公樓。1967年7月,192師由通化搬遷至鳳城西溝住防,該營區(qū)原是50軍148師所建并居住。</p> <p class="ql-block">  二樓二個窗口是我曾工作過的辦公室。1969年10月1日國慶節(jié),中央軍委發(fā)布命令(當年號稱一號命令),全軍緊急轉(zhuǎn)入戰(zhàn)備,準備打仗,由于很多干部都在“三支兩軍”,機關缺少人員,于是我在10月中旬被調(diào)到師司令部當參謀。</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師機關的單身宿舍,我與楊闖都曾在此房住過好幾年。</p> <p class="ql-block">這是師小車班</p> <p class="ql-block">  這是師機關俱樂部,本來是有很像樣的門臉,不知什么時候在門前又蓋了個房子。</p> <p class="ql-block">  左側(cè)為俱樂部,右側(cè)三層樓是師第三代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師第三代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  這是1978年家屬來隊時住的第一處家屬房,當年我是副科長,正營職。此石頭房大約40平方米左右,一個房間,一條走廊,燒無煙煤加黃泥做飯并取暖。</p> <p class="ql-block">  這棵大銀杏樹已有200多年的樹令,是鳳城地區(qū)最大的一棵銀杏樹,當年就在我家樓前30多米處。我原住的房子已被拆除,整個原師部大院都已被拆除,已被原沈后房管局與地方合建成民用住宅樓,現(xiàn)在只剩下這個大銀杏樹。</p><p class="ql-block"> 注:192師師部于1987年秋由城西溝搬遷至城內(nèi)原219醫(yī)院住地,219醫(yī)院于同年早些時侯撤消。</p> <p class="ql-block">在我住的房子原址上蓋起了一座六層民宅樓。</p> <p class="ql-block">  午歺由當年574團留在鳳城的戰(zhàn)友馬永泉、隋茂義、楊興啟、王福興等招待。</p><p class="ql-block"> 注:馬永泉:政治處主任</p><p class="ql-block"> 隋茂義:師后勤部部長</p><p class="ql-block"> 楊興啟:副團長</p><p class="ql-block"> 王福興:小工廠廠長</p><p class="ql-block"> 丁振華:鳳城攝影協(xié)會會長</p> <p class="ql-block">鳳城戰(zhàn)友們早已在高速公路口等候,我們趕到后下車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