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們?yōu)槭裁窗衙窬咏ǔ傻飿堑男问??廣東省江門市的開平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碉樓?每當我在電視上看到介紹廣東開平碉樓的節(jié)目,就會有這種疑問,同時也感到十分好奇,總想著有一天去來個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平是著名的僑鄉(xiāng)、建筑之鄉(xiāng),開平碉樓現(xiàn)存1833座,分布在市、鄉(xiāng)、村,這類碉樓群建筑宏達、造型別致,讓人無不驚嘆歷史建筑的美。這里被譽為世界文化遺產,這中西合壁的建筑美,體現(xiàn)了當時房主的高雅美感和滿滿的歷史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明朝以來,開平因位于新會、臺山、恩平、新興四縣之間,為“四不管”之地,土匪猖獗,社會治安混亂,加上河流多,每遇臺風暴雨,洪澇災害頻發(fā),當?shù)孛癖姳黄仍诖逯行藿ǖ飿且郧笞员!xf片戰(zhàn)爭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展生產需要大批的勞力,來華招募勞工,開平很多人背井離鄉(xiāng),到國外謀生。以后一個帶一個,旅居國外者漸多。他們賺了錢,便紛紛回來購田置業(yè),爾后又返回國外。 為防匪患、洪澇等原因,僑胞們便陸續(xù)興建能居能守的碉樓。 這些歸國華僑帶回了異國先進的建筑材料,還帶回了建筑風格和建筑特色,碉樓有柱廊式、平臺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憑著建設者帶回異國的圖紙,或者模仿他人的建筑,在本土工匠師傅的高超技術和大膽的創(chuàng)意下,將中西方的建筑藝術融合在碉樓建筑上,使得碉樓成為一種集防衛(wèi)、居住和中西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多層塔樓式鄉(xiāng)土建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平碉樓主要分為眾樓、居樓和更樓三類,各具特色和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眾樓:是開平碉樓中最早出現(xiàn)的一種類型,通常由全村人家或若干戶人家集資共同興建。這些碉樓主要建在村后,作為臨時躲避土匪或洪水的避難所。眾樓的造型相對封閉、簡單,外部的裝飾較少,但防衛(wèi)性較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居樓:是開平碉樓中數(shù)量最多的一種類型,由富有人家獨資建造。居樓不僅具備防衛(wèi)功能,還兼具居住功能,因此樓體高大,空間開敞,生活設施完善,起居方便。居樓的造型多樣,美觀大方,外部裝飾性強,在滿足防御功能的基礎上,追求建筑的形式美,往往成為村落的標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更樓:主要建在村口或村外山崗、河岸等處,高聳挺立,視野開闊。更樓多配有探照燈和報警器,便于提前發(fā)現(xiàn)匪情,是周邊村落聯(lián)防的重要設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九月下旬,陪同夫人赴香港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文藝演出,順便游覽一下港澳風光,游覽結束后從珠海入關返回大陸,這里離開平市不遠,正好可以去目睹一下碉樓的風采,以解我心中的疑惑。所以我們就從珠海神州租車服務點租了一輛車,連同夫人的朋友風巖大姐老兩口一共四人驅車一百多公里前往開平市。由于時間有限,我們只能有選擇的游覽,準備游覽自力村、立園、馬降龍、錦江里景區(qū)以及赤坎古鎮(zhè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25日下午15:00從珠海出發(fā),兩個小時之后到達開平市麗楓酒店(幕沙店)。在酒店停車場把車停好,從酒店后門進入大堂,在辦理入住手續(xù)期間,前臺小姐姐送上了一條熱毛巾和一杯熱茶,讓您頓時消除了旅途的疲勞;辦完手續(xù)后,又送您一碗綠豆糖水,真是讓您甜到了心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酒店稍事休息后,我們就打車去當?shù)赜忻摹皟?yōu)之名鵝城”餐廳去用晚餐。“鵝城”是2010年末三大賀歲片之一《讓子彈飛》中的地名,該片中“鵝城”的場景大部分都是在江門拍攝的。這座充滿特色的餐廳,仿佛一座精致的城堡,矗立在翠山湖畔,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美食文化吸引著眾多食客前來品嘗。鵝城的外觀設計別具一格,城門造型的入口兩旁,城墻高聳,旌旗飄揚,顯得氣勢恢宏。步入餐廳內部,小橋流水的裝修風格讓人眼前一亮,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xiāng)之中,又兼具現(xiàn)代與古典的韻味。庭院中綠樹成蔭,小河潺潺,小船悠悠,營造出一種寧靜而雅致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為優(yōu)之名鵝城大門,看起來像個城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特色菜品介紹及食材展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粵菜還是比較精致,我們點了當?shù)赜忻鸟R崗燒鵝、赤坎豆腐角等幾個菜,鵝肉皮薄肉嫩,肉質鮮美,搭配特制的醬汁,更是讓人贊不絕口。品嘗著美味燒鵝,飲一杯當?shù)氐拿谰?,別有一番滋味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月27日,我們在酒店吃完早餐,8:30出發(fā)去第一個景區(qū)自力村,15公里的路程20分鐘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自力村位于?開平市?塘口鎮(zhèn),是一個世界文化遺產地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自力村的碉樓群以其建筑精美、布局和諧和錯落有致而聞名,代表了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建筑風格。這些碉樓不僅展示了建筑藝術的高超,還體現(xiàn)了西方建筑特色與中國傳統(tǒng)元素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碑前留個紀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全村現(xiàn)有15座碉樓,多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是開平興盛時期碉樓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開平碉樓與村落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自力村碉樓群景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風巖大姐和樹茂大哥在碉樓前小憩一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結伴而行的兩家人一起合個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湛廬是自力村碉樓群中建造時間最晚的一座,建于1948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早的?龍勝樓建于1919年,坐西北朝東南,高三層,是方文龍、方文勝合建的,取其兄弟的名字“龍勝”為樓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最精美的是建于1927年的?銘石樓,高6層,其樓主方潤文(方廣仁)早年遠赴美國謀生,經營餐館并以“其昌隆”雜貨鋪發(fā)家致富,成為當?shù)厥赘?。功成名就后,他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斥巨資興建了這座銘石樓,以彰顯其家族榮耀和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方潤文1936年在美國病逝,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在離村不遠的的小山上。方家后人在1953年的一天突然離去,分別到了香港和美國。由于走得匆忙且悄無聲息,以至于半個世紀后,碉樓內的物件都還保持著原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02年,樓主方潤文的兩位孫女分別從美國和香港回到家鄉(xiāng),經與政府協(xié)商,托管祖輩的碉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銘石樓,坐西北朝東南,高六層,采用磚混結構并加外墻水泥批蕩,碉樓的四角建有懸挑突出的全封閉或半封閉的角堡,可居高臨下阻擊外來敵人。整體風格中西合璧,融合了歐洲古典建筑元素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樓內的擺設還是當年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樓內的老物件一應俱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設在五樓的祠堂,裝飾的金碧輝煌,顯示出主人雄厚的財力。自力村民據(jù)說是南宋駙馬的后裔,祖先來自于河南省固始縣,從神位上供奉的“河南堂上歷代祖先神主”牌位就能得到驗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樓頂建有一個六角琉璃瓦涼亭,六根羅馬柱托起了一座中國園林式的亭閣,《讓子彈飛》曾在這里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樹茂大哥看著像不像歸國華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從銘石樓樓頂拍攝的瀾生廬居,樓主人方廣容1949年去了美國之后,就一直沒有打開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樓頂往北望去,田野里并立著兩座碉樓,分別是安居樓和安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安廬已經傾斜了,成了自力村的“比薩斜塔”。兩座樓離的非常近,是因為樓主人是兄弟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安居樓建于1922年,樓體堅固,高五層,特別是在正面兩角筑有的方形“燕子窩”,更是展示了其獨特的防御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安廬建于1926年,樓高四層,其門廳由四根方柱支撐,敞廊則由三個拱門組成,設計別具一格。相較于居安樓的防御性,安廬更多地體現(xiàn)了居住與休閑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Chinese Dama什么時候都喜歡拍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葉生廬居始建于1930年,由方廣寬所建。方廣寬最早是為方廣仁(銘石樓的樓主)打工,后來自己發(fā)財也建起了這座樓,其規(guī)模僅次于老東家的“銘石樓”。這座碉樓不僅是方廣寬家族財富和地位的象征,也是開平碉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自力村的振安樓,始建于1925年,由旅居海外的華人方文振先生為保衛(wèi)家園而興建。此樓以鋼筋混凝土為主要建材,結構堅固,設計巧妙。主樓四層高,坐西北朝東南,布局合理,空間利用得當。其獨特的建筑風格,既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韻味,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展現(xiàn)出中西文化交流的獨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養(yǎng)閑別墅建于1919年,這座別墅的始建人是當?shù)匾幻桔咏處?,后赴南洋謀生。養(yǎng)閑別墅的建筑風格獨特,樓高5層,第5層正面為退臺式平臺、拱券柱廊,兩角筑有方形“燕子窩”,顯得古樸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云幻樓由旅居馬來西亞的華僑方文嫻先生于1921年回鄉(xiāng)建筑。樓主別號“云幻”,因此這座樓被命名為“云幻樓”。它是自力村碉樓興盛時期的代表之一,反映了當時華僑回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潮。云幻樓高五層,坐西北向東南,鋼筋混凝土結構,平屋頂,裝飾樸素。其外部造型和裝飾帶有明顯的西式特征,如檐角、浮雕、環(huán)行的回廊、高大的石柱、圓拱的小門等,體現(xiàn)了西方建筑藝術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逸農廬建于1928年,由旅居加拿大的華僑方文鈿所建。樓高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平屋頂,第四層為廊柱式露臺。此樓取名“逸農廬”,表達了樓主渴望落葉歸根回鄉(xiāng)過平淡生活的游子心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永慶樓造型精美、內涵豐富,是開平碉樓興盛時期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竹林樓建于1924年,該樓以竹子為裝飾元素,樓體周圍種植著茂密的竹林,為這座碉樓增添了幾分幽靜與雅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球安居廬建于1920年,是自力村碉樓群中的一座典型建筑。該廬樓高三層,設計精巧,不僅具備居住功能,還融入了防御元素,體現(xiàn)了當時華僑對家鄉(xiāng)安全的重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耀光別墅建于1923年,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成為了自力村碉樓群中的重要代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永慶樓前面的一棟三層樓,字跡已模糊不清,四角建有圓形“燕子窩”,看上去有些年頭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自力村出發(fā),驅車不到10分鐘就來到了立園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園,一座集傳統(tǒng)園藝、西洋建筑及江南水鄉(xiāng)特色于一體的私人園林,坐落于開平市塘口鎮(zhèn)賡華村。這座園林由旅美華僑謝維立先生于1926年至1936年間精心打造,占地約19600平方米,其規(guī)模宏大,設計精巧,被譽為中國較為完整的中西結合的名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立園整體布局分為別墅區(qū)、大花園區(qū)和小花園區(qū)三個主要區(qū)域,各區(qū)之間以人工河或圍墻巧妙分隔,同時又通過橋亭或通天回廊緊密相連,形成了“園中有園,景中有景”的獨特景致。園內建筑風格中西合璧,既有高聳的羅馬柱、精致的浮雕和華麗的裝飾等西洋元素,也融入了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曲徑通幽和江南水鄉(xiāng)的柔美風情。別墅區(qū)里面6座風格獨特的別墅和1座碉樓最為引人注意,其中泮立樓、泮文樓最為值得推薦參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賡華村的門樓,頂部的石雕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立園的前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立園碉樓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別墅區(qū),最為人稱道的是“泮立樓”和“泮文樓”,這兩座別墅不僅樓身采用西洋建筑樣式,樓頂卻巧妙地運用了中國宮殿的風姿,展現(xiàn)出一種獨特的建筑藝術之美。此外,園內還保存有晚清民間藝術家的大型彩色壁畫、金漆木雕、灰雕、陶瓷塑像等藝術品,以及從美國進口的先進潔具及供水系統(tǒng),這些無不彰顯了立園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園主的非凡品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泮立樓是立園的核心建筑,建于1926年,由園主謝維立與其父親謝圣泮的名字聯(lián)合命名,以寓不忘父恩的孝心。? 泮立樓是一座三層半的別墅,外觀采用黃墻綠瓦、飛檐斗拱等中國殿堂古風元素,同時融入了歐美式的窗戶和古羅馬式的支柱,展現(xiàn)出中西合璧的獨特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泮立樓內裝修奢華、大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祠堂神壇的基座上設計有國民黨黨徽青天白日圖案,反映了那個年代的時代背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豪華漂亮的西洋壁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從泮立樓俯瞰的晃廬。晃廬建于1936年,是一座樓高兩層半的別墅,由園主的叔父謝圣相之子謝維晃居住,因此得名晃廬?;螐]的建筑風格獨特,融合了中式傳統(tǒng)元素和西式建筑的特點,展現(xiàn)了中西合璧的美學風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明廬建于1931年,樓高兩層,是園主謝維立的堂兄弟謝維明的別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炯廬建于1932年,是園主謝維立的叔父謝圣炯的別墅。謝氏家族在開平地區(qū)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炯廬作為家族成員的住所,也承載著家族的記憶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樂天樓是謝氏家族的“保安中心”,建于1911年,占地面積37平方米,樓高五層,鋼筋混凝土結構,門窗皆為鐵質,堅實牢固,防御性強,是典型的開平傳統(tǒng)式碉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泮文樓是園主的親兄弟謝維文及其夫人的生活起居之地,與泮立樓在結構和命名上均有所相似,兩者并稱為“姐妹樓”。泮文樓高達三層半,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筑投影面積為146平方米。其樓頂按中國古代“重檐”式建筑設計,并覆蓋綠色琉璃瓦,形成了中西合璧的獨特風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立園的后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大花園布置在別墅區(qū)的后面,呈坐北向南的格局。以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立園”大牌坊和“本立道生”牌樓為軸心進行布局,園內曲徑回廊,使整個花園連成一體。濃厚西洋情調和現(xiàn)代意識,在中國園林建筑中絕無僅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立園”大牌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本立道生”牌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花藤亭宛如一個大鳥籠,是一座具有西亞色彩的伊斯蘭式花亭,建于1933年。上圓下方,頂部為圓拱形,仿英國女王皇冠而建。五頂象征謝氏家族子孫聰明,五子登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立園的主人自己建造了園內運河直接連通了譚江,旱天能汲水灌溉,接濟村民,戰(zhàn)爭或者災難來臨,水道與樂天樓相通,能攻能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離開立園,我們前往馬降龍碉樓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馬降龍村落位于開平市百合鎮(zhèn),背靠氣勢磅礴的百足山,面臨清澈如鏡的潭江水,5個自然村像一條珠鏈,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綠水之間。身臨其境,翠竹撲面,綠樹成蔭,鳥語花香,令人有置身桃源仙境之感,被聯(lián)合國專家稱為“世界最美麗的村落”。該村由黃氏家族的永安、南安和關氏家族的河東、慶臨、龍江共5個自然村組成,碉樓為黃、關兩姓家族于清朝末年和民國初年興建?,F(xiàn)在海外僑胞多于國內人口,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該村80%為僑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馬降龍村有人定居是在明朝后期,黃氏家族第十七世祖黃法欽由潭江西岸的厚山村遷來,成為最早的開發(fā)者。直到清朝乾隆年間黃氏家族才繁衍成村,即今天的永安自然村,圖為位于該村的法欽黃公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祿書室。</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祿樓是1925年由29戶村民集資興建,為典型的眾樓。該樓高7層21米,為鋼筋混凝土結構。第1至5層共有29個房間,每個集資戶各有1間,當時每到傍晚,集資戶男丁均入住樓里以防匪盜綁架;第6層為公共活動空間,第7層為瞭望亭。登樓環(huán)顧,四周景色美不勝收。據(jù)記載,1963年、1965年、1968年開平連續(xù)發(fā)生3次大水災,洪水漫過民居屋頂,村民登樓得以避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駿廬是旅居加拿大華僑關崇軍于1936年建造的鄉(xiāng)間別墅,樓高四層,門框,窗邊到處都是雕花繪畫。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門窗上立體的雕花設計做工精細,相較于平面刻花具有更高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外窗上除了有精美的立體雕花,還裝飾有青天白日圖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昌廬建于1936年,坐西朝東,樓高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昌廬的外墻裝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保障樓是慶臨村村民集資興建的眾樓,樓名寓意保障村民安居樂業(yè)之意,樓高四層,鋼筋混凝土結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慶臨南門樓,是一座更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廬是旅墨西哥華僑關定林于1936年回鄉(xiāng)建的別墅,以建造者名字命名。坐西朝東,樓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廬對外開放,三樓的供臺供奉著關氏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林廬內部還是當年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棟樓叫做華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楚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攻略做的不夠詳細,加之還要趕時間,剩余的幾棟樓如信廬等就沒再去尋找,以后有機會再來補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離開馬降龍村,我們前往錦江里碉樓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錦江里村位于開平市蜆岡鎮(zhèn),清朝光緒年間由黃氏家族按規(guī)劃建成此村。建村之初,由在黃氏家族中威望很高的黃貽桂畫定村首界面線,規(guī)定了各家房屋的統(tǒng)一占地面積和高度,使村落整齊有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錦江里村整齊劃一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站在村對面的防洪大堤上,可以看到村后并列著的瑞石樓、升峰樓、錦江樓3座碉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村落中的瑞石樓建于1923年,是在香港經營錢莊和藥材生意的黃璧秀耗資三萬多港元,為保護家鄉(xiāng)親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所建。瑞石樓高九層,占地九十二平方米,鋼筋混凝土結構,非常牢固,是中西建筑風格完好結合的典型,也是開平現(xiàn)存最高、最美的碉樓,故有"開平第一樓"的美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瑞石樓是由黃璧秀愛好建筑藝術的侄兒黃滋南設計的,施工者都是本村或附近的工匠,建樓所用的水泥、鋼筋、玻璃、木材等均是經香港進口。該樓以黃璧秀的字號“瑞石”命名,“瑞石”就是美玉,即“璧”的意思。瑞石樓高9 層25 米。第1 層是客廳,第2 至6 層每層都配備設施齊全的廳房、臥室、衛(wèi)生間、廚房和家具。第6 層外部為柱廊,第7 層為平臺,平臺四角各伸出一個瞭望、防衛(wèi)用的圓形塔樓,南北面則以巴羅克風格的山花和中國園林景窗相結合,第8 層內是祖先神龕,外面則是一周觀景平臺,第9 層是堡壘式的瞭望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現(xiàn)在瑞石樓的主人是黃璧秀的后人,該樓并沒有交給政府托管,所以要進入樓內參觀得事先預約并需要另行付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瑞石樓的正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從另一個角度看瑞石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從升峰樓頂部拍攝的瑞石樓,看到的是四層以上部分,非常壯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錦江樓是1918 年村民集資興建的眾樓,樓高5 層17.36 米,鋼筋混凝土結構,形體簡潔,頂層為懸挑出來的平臺,女兒墻外有中西融合的灰塑圖案,正中為一懸山頂?shù)臉俏?,墻體密布槍眼,窗口狹小,置有鐵門窗,是典型的防御性碉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升峰樓也很精美,位于瑞石樓南面,是1928年赴美經商致富的黃峰秀興建的,黃峰秀晚年落葉歸根,從美國回家鄉(xiāng)后一直居住在樓內,直至終老。樓高7 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由法國設計師設計,造型精致秀麗,充滿南亞印度建筑的情調,是典型的居樓。樓名“升峰”,寓意峰秀家族事業(yè)升騰之意。由于沒有拍攝角度,只好用手機的0.6倍鏡頭拍了一張全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升峰樓第六層的四個角建有懸挑突出的半封閉的角亭,為典型的歐式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從升峰樓頂部拍攝的錦江里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離開錦江里,沿著Y062鄉(xiāng)道前往赤坎古鎮(zhèn)的途中,偶然發(fā)現(xiàn)路邊有一座漂亮的碉樓,所以就停車前去拍照。經過打聽得知這里是蜆岡鎮(zhèn)東和村聯(lián)登里,村子里有好幾座碉樓,真是意外收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登科樓,沒有查到相關資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是華盛樓,也沒有查到相關資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座歷經滄桑的無名碉樓在向人們訴說著曾經的輝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座碉樓沒有看到名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后來在查閱資料過程中才知道,東和村還有一座非常知名的碉樓“中堅樓”沒有拍到,既有驚喜,也有遺憾。在東和村拍照完畢后,我們繼續(xù)前往赤坎古鎮(zhèn)景區(q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赤坎古鎮(zhèn)位于廣東省開平中部潭江河畔,始建于清朝初期,已有370多年歷史。古鎮(zhèn)擁有600多座騎樓,組成了全國規(guī)模最大、界面最連續(xù)、保存最完整的僑鄉(xiāng)騎樓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赤坎因“赤土高地”而得名,于清朝順治期間由司徒、關氏兩族在舊鎮(zhèn)東西兩端奠基逐步發(fā)展而成。赤坎古鎮(zhèn)曾是粵西地區(qū)最繁華的中心集鎮(zhèn)之一,赤坎沿潭江而建,南岸是鄉(xiāng)村,北岸則是城市,清一色的騎樓。歷史上曾是開平縣城的所在地,有嶺南名鎮(zhèn)、百年商埠和僑鄉(xiāng)的美譽。這里江水環(huán)繞,古榕婆娑,小橋、流水、漁歌,藍天白云下倒映在水中的西洋建筑,記錄了昔日的繁華。獨特的僑鄉(xiāng)景象、中西合璧的建筑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游覽,同時也成為很多影視劇的拍攝基地。</p> 廣東赤坎古鎮(zhèn)僑鄉(xiāng)國際旅游度假區(qū)歡迎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赤坎古鎮(zhèn),我來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赤坎榮安樓,作為赤坎古鎮(zhèn)的標志性建筑,其高聳的身姿是古鎮(zhèn)天際線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對于游客而言,榮安樓不僅是了解赤坎古鎮(zhèn)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更是體驗古鎮(zhèn)風情、感受歷史變遷的絕佳地點。登上樓頂,整個古鎮(zhèn)的風光盡收眼底,讓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赤坎基督教堂,又稱中華基督教長老會赤坎禮拜堂。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光緒三年(1877年),當時一位名叫趙旭初的教徒跟隨美國長老會牧信文來到赤坎,并在此地創(chuàng)辦了長老會禮拜堂,標志著基督教首次傳入開平。到了民國十一年(1922年),旅美華僑及歸國僑胞慷慨捐資,在現(xiàn)址新建了這座三層樓高的長老會禮拜堂。這座教堂占地面積大,建筑宏偉,成為當時開平市規(guī)模最大的教堂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拍完赤坎基督教堂之后,非常遺憾照相機沒電了,接下來只好用手機進行拍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萬寶源銀號碉樓興起于民國時期,這一時期是開平縣僑批業(yè)空前活躍的時期,銀號和商號等金融機構應運而生。作為銀號的一部分,萬寶源銀號碉樓不僅用于存儲和交易金銀貨幣,還兼具防御功能,以應對當時社會治安不穩(wěn)定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濂川司徒公祠是赤坎司徒氏五祖祠之一,嶺南傳統(tǒng)的三進三座式祠堂,曾供奉著司徒氏家族的祖先——司徒濂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關氏大宗祠建于1826年,歷史悠久,承載著關氏家族的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赤坎發(fā)明電燈公司起源于民國時期,由關國藹、司徒常柏等人在1923年發(fā)起、集資3萬銀元創(chuàng)辦。公司選址在解放路,發(fā)電廠房則設在東埠墟口煤炭棧,裝機功率達到2550千瓦。這一舉措在當時的中國,尤其是電力資源短缺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難能可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赤坎的騎樓大多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搭建材料非常珍貴,比如鋼筋要從德國進口,水泥則需從英國進口等。為了節(jié)省空間和人力物力,建造的樓梯大多比較窄和陡,于是形成了“窄樓梯”這種建筑特色。窄樓梯一般兩戶人家共用,從經濟上考慮更節(jié)約,同時也是左鄰右舍鄰里關系融洽和睦的體現(xiàn)。如今的窄樓梯已成為赤坎的網紅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開平縣靈通電話公司創(chuàng)辦于20世紀初期,由旅美歸僑司徒璧如先生等集資創(chuàng)辦。這一舉措在當時極大地便利了赤坎鎮(zhèn)與全縣以及鄰縣的商業(yè)溝通與聯(lián)系,對于促進地方經濟發(fā)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華東路騎樓老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這座碉樓不知道叫什么名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騎樓老街上的老字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具有歐式風格的巴黎酒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堤東路,當?shù)厝朔Q為“下埠”,赤坎司徒氏族人的聚居地。因為優(yōu)越的水陸交通條件,也是營商的絕佳場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巴黎大旅店由旅美華僑司徒有梓1932年建設,參照了法國哥特式建筑風格,由此得名。旅店當年一、二層是酒樓,三、四樓是客房,裝修豪華,生意異常興隆,是達官貴人、富豪商賈休閑娛樂的地方,也是整個赤坎古鎮(zhèn)的地標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赤坎影劇院前身為赤坎大同戲院,建于1948年7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舊金山酒店位于赤坎古鎮(zhèn)的核心區(qū)域,是當年華僑回鄉(xiāng)投資興建的標志性建筑之一。它融合了中西建筑風格,體現(xiàn)了華僑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情感和對現(xiàn)代生活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開平酒家舊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開平會館舊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圩地街騎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隨處可見的老街騎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河邊的一座碉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遠處的河邊還有一座又細又高的碉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晚,我們就在赤坎古鎮(zhèn)小吃街用餐,每人一份煲仔(鱔魚)飯,再配以可口的煎地瓜、煎芋頭,非常不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晚飯后,燈籠高掛,華燈璀璨,萬盞明燈點亮了整個古鎮(zhèn)的夜空,將它裝扮得格外美麗。漫步古鎮(zhèn)街頭,滿目皆是歷經風雨洗禮的騎樓群,那些斑駁的墻面、精致的雕花門窗以及古老的石板路,無不透出沉甸甸的歷史底蘊。它們見證了華僑先輩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愛國愛鄉(xiāng)的情懷,也凝結了那個時代社會變遷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夜幕下的天主堂顯得莊嚴肅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寧靜的老街上掛滿了花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望著亮燈的歐式建筑,仿佛置身于異國他鄉(xiāng)。</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9月27日,早餐后退房,前往本次行程的最后一個景點——蘆陽村的三門里自然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迎龍樓就坐落在三門里村,東距開平市區(qū)6公里,是開平市現(xiàn)存最早的碉樓,為關氏家族所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圖為三門里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迎龍樓,是典型的開平傳統(tǒng)式碉樓。樓高三層,高約10米,占地面積152平方米,碉樓四角突出,每層四角均有槍眼。底層正面開有一個圓頂門,門的兩邊各開一個四方形的小窗,二、三層正面各開三個四方形小窗,樓頂為中國傳統(tǒng)建筑硬山頂,第三層中間書寫著樓名"迎龍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迎龍樓的正門上方有“拔萃”二字,兩側寫有“迎貓瑞稔,龍虎氣雄”的門聯(liá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行程快結束了,老太太們抓緊時間拍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采一朵路邊的野花插在頭上叫什么美來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離開三門里村,驅車兩個小時就到了珠海金灣機場,先到神州租車服務點還車,然后步行50米就到了航站樓,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神州租車珠海金灣機場服務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機場航站樓上方有李鵬總理題寫的“珠海機場”四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們乘坐的SC1189次航班延誤了一個多小時,15:20從珠海起飛,途中經停溫州,于20:10到達濟南遙墻國際機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平,一座融合了中西建筑藝術的歷史文化名城,靜靜地訴說著僑鄉(xiāng)的往昔與今朝。1833座碉樓星羅棋布,一磚一瓦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故事與建筑美學。這里擁有廣東省唯一的一處世界文化遺產,是潭江河畔的華僑文化“寶藏”,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司徒美堂的故鄉(xiā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漫步在開平碉樓之間,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這些碉樓,不僅是堅固的堡壘,更是僑鄉(xiāng)文化的璀璨明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們屹立于世,歷經滄桑,卻依舊保持著那份獨特的韻味。碉樓的外觀,既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古樸典雅,又融入了西方建筑的元素,這種中西合璧的設計,讓人嘆為觀止。走進碉樓內部,更是別有洞天,各種精巧的裝飾和布局,無不透露出匠人們的精湛技藝和獨特審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除了建筑本身的藝術價值,開平碉樓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它們見證了僑胞們?yōu)榱松嬤h赴重洋的艱辛歷程,也記錄了他們在異國他鄉(xiāng)奮斗拼搏的輝煌歲月。這些碉樓,是僑胞們對家鄉(xiāng)的深深眷戀和思念的象征,也是他們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為了寫好這篇文章,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有政府網站、網友博文、景點簡介等,有的就干脆引用百度搜索的內容,實在查不出來的就求助AI,在此對這些資料和文獻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同時由于本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廣大美友予以批評指正。本人發(fā)表此文純粹是出于個人愛好和傳遞信息之目的,若有信息來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人聯(lián)系,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大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宋宜宏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二零二四年十月于山東濟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