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讓我們暫時離開沉重的歷史話題,乘坐游船巡游博斯普魯斯海峽,飽覽兩岸秀麗景色與人文景觀。體驗一把“須臾洲際,咫尺天涯”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6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奧爾罕·帕慕克在他的《伊斯坦布爾--一座城市的記憶》中飽含深情地寫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假使這城市訴說的是失敗、毀滅、損失、傷感和貧困,博斯普魯斯則是歌詠生命、歡樂和幸福。伊斯坦布爾的力量來自博斯普魯斯......</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在伊斯坦布爾這樣一個偉大、歷史悠久、孤獨凄涼的城市中游走,卻又能感受大海的自由,這是博斯普魯斯海岸之行令人興奮之處......</i></b></p> <p class="ql-block"><b>博斯普魯斯海峽,</b>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是一個介于歐洲與亞洲之間的海峽。它長約30公里,最寬處寬約3,700米,最窄處寬約700米。博斯普魯斯海峽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爾即隔著博斯普魯斯海峽與小亞細亞半島相望,是黑海沿岸國家出海第一關(guān)口,也是連接黑海以及地中海的唯一航道。博斯普魯斯海峽有五條運輸通道,分別為公路使用的7月15日烈士大橋、穆罕默德二世大橋、亞武茲蘇丹塞利姆大橋、歐亞隧道以及鐵路使用的馬爾馬雷隧道。</p><p class="ql-block"><b><i>(照片請橫屏觀看)</i></b></p> <p class="ql-block"><b>▲博斯普魯斯大橋,</b>又稱7月15日烈士大橋,為第一座跨越博斯普魯斯海峽并連結(jié)亞洲與歐洲兩大陸的跨海大橋,于1970年2月開始動工,1973年10月30日落成啟用,當天為土耳其建國50周年紀念日的翌日。2016年7月25日,土耳其內(nèi)閣通過易名,以紀念當年7月15日未遂政變喪生的人。博斯普魯斯大橋全長1,510米,離海面64米,路寬39米,分為6線道。</p> <p class="ql-block"><b>▲穆罕默德二世大橋,</b>又被稱作第二博斯普魯斯大橋,大橋奠基于1986年,1988年3月7日建成,是當時世界第5長懸索橋,現(xiàn)在排名第19。大橋命名來源于15世紀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大橋承載歐洲E80公路、泛亞公路1號線、泛亞公路5號線以及土耳其O-2公路。</p> <p class="ql-block"><b>歐洲一側(cè):</b></p> <p class="ql-block"><b>▲加拉達塔,</b>原名基督塔,修建于1348年,當時熱那亞人正在君士坦丁堡擴建殖民地,它是環(huán)繞加拉塔熱那亞城堡防御工事的頂點,老加拉達塔該塔的上半部分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經(jīng)歷過數(shù)次修復(fù),自從1717年起,該塔用作觀察火情的瞭望塔。</p> <p class="ql-block"><b>▲加拉達塔與加拉塔橋</b></p> <p class="ql-block"><b>▲伊斯坦布爾現(xiàn)代藝術(shù)館</b></p> <p class="ql-block"><b>▲多爾瑪巴切清真寺,</b>1853年由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之母蘇丹皇太后貝茲米雅萊姆蘇丹下令興建。</p> <p class="ql-block"><b>▲多爾瑪巴赫切宮,</b>它是奧斯曼帝國從1856年至1889年,以及1909年至1922年的主要行政中心。多爾瑪巴赫切宮是由奧斯曼帝國的第31任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下令興建,1843年開始施工,1856年完成。建筑工程耗費500萬奧斯曼金磅,相當于35噸黃金。有14噸黃金用于制成金箔裝飾宮殿的天花板。從1856年到1924年間,一共有6位蘇丹曾經(jīng)住在該宮殿。</p> <p class="ql-block"><b>▲博斯普魯斯海峽四季酒店</b></p> <p class="ql-block"><b>▲徹拉安宮,</b>由蘇丹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下令興建,建于1863-1867年。這一時期所有的奧斯曼蘇丹都建造自己的宮殿,而不是使用上代的宮殿。徹拉安宮是這一傳統(tǒng)的最后嘗試。徹拉安宮的內(nèi)部裝修直到1872年才完成。四年以后,1876年5月30日,阿卜杜勒-阿齊茲一世被廢黜后不久,在這座豪華的宮殿內(nèi)去世。繼位者穆拉德五世搬進徹拉安宮,在位僅93天后也被宣布患有精神病而遭廢黜。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繼位后,穆拉德五世一直被軟禁在徹拉安宮,直到1904年8月29日去世。1909年,蘇丹穆罕默德五世同意議會在徹拉安宮集會。僅僅兩個月后,1910年1月19日, 一場大火摧毀了這座宮殿,只留下外墻。此后曾長期用作貝西克塔斯體操俱樂部的足球場地。1989年,一個日本公司購買宮殿的廢墟,將其修復(fù),并在花園里新建了現(xiàn)代化的酒店大樓?,F(xiàn)在,徹拉安宮建筑成為五星級凱賓斯基酒店的豪華套房,以及兩個招待客人的餐廳。</p> <p class="ql-block"><b>▲Ziya Kalkavan職業(yè)和技術(shù)高中</b></p> <p class="ql-block"><b>▲加拉塔薩雷大學(xué)</b></p> <p class="ql-block"><b>▲奧塔科伊清真寺,</b>正式名稱為邁吉德大清真寺,是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貝西克塔什奧塔科伊碼頭廣場海濱的一座清真寺,博斯普魯斯海峽上最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清真寺由奧斯曼帝國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委托建造,于1854年或1856年左右完成。 奧塔科伊清真寺是奧塔科伊區(qū)的地標,因為它擁有遙望博斯普魯斯海峽和7月15日烈士大橋的獨特景觀。建筑風格:新巴洛克風格</p> <p class="ql-block"><b>▲加拉塔薩雷足球俱樂部,</b>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豪門足球俱樂部,曾經(jīng)奪得2000年歐聯(lián)杯與歐洲超級杯,成為了第一家奪得洲際獎杯的土耳其俱樂部。</p> <p class="ql-block"><b>▲華為廣告</b></p> <p class="ql-block"><b>▲埃及駐伊斯坦布爾總領(lǐng)館</b></p> <p class="ql-block"><b>▲如梅利堡壘,</b>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薩勒耶爾區(qū),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狹窄處的歐洲一側(cè)的小山上。它由奧斯曼帝國蘇丹穆罕默德二世興建于1452年。選擇這個地點,是在1453年土耳其圍城期間,為了阻止來自黑海對君士坦丁堡的援助,特別是來自熱那亞殖民地,如卡法、錫諾普和阿瑪斯拉的援助。如梅利堡壘有一個小塔,三個主塔,在連接主塔的墻上還有13個小瞭望塔。堡壘的總面積是31250平方米。如梅利堡壘在17世紀改為監(jiān)獄,主要關(guān)押外國戰(zhàn)俘。1509年堡壘部分毀于地震,不久修復(fù)。1746年,一場大火曾燒毀了兩座主塔的木結(jié)構(gòu)部分。19世紀,堡壘荒廢,變成一個住宅區(qū)。1950年代,如梅利堡壘得到修復(fù)。自1960年以來,如梅利堡壘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在夏季作為露天劇場,舉辦各種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b>亞洲一側(cè):</b></p> <p class="ql-block"><b>▲大恰姆勒卡清真寺,</b>是土耳其最大的清真寺,可容納 63000 人,并設(shè)有歷史中心、工藝展示、圖書館、會議走廊和可容納 3500 輛車的地下停車場。恰姆勒卡清真寺耗資約 1.5 億土耳其里拉(約合 6650 萬美元)。清真寺的六座尖塔中有四座高度為107.1米, 中心72米高的圓頂代表了居住在土耳其的72個不同族群,直徑34米代表了伊斯坦布爾的官方車牌號。</p> <p class="ql-block"><b>▲十七、十八世紀有名有姓的奧斯曼帝國帕夏(高級官員,通常是總督、將軍及其他高官)的別墅</b></p> <p class="ql-block"><b>▲安納托利亞堡壘,</b>博斯普魯斯海峽靠近安納托利亞(亞洲)一側(cè)。它在1393年至1394年由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濟德一世興建,為于1395年攻打君士坦丁堡的軍事行動做前期準備。它最初被用作一個瞭望堡壘。堡壘中有一座高25米的主塔,包圍在不規(guī)則的五角形墻中。墻的四角各有一座瞭望塔,內(nèi)有一座清真寺。這是伊斯坦布爾最早的一座土耳其建筑。穆罕默德二世建造了2米厚的墻來加固這座堡壘,并新建了三座瞭望塔、一座倉庫和幾間房屋。經(jīng)過改造,它的外觀已經(jīng)和最初有了很大的差別。在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之后,它被作為軍事監(jiān)獄使用。在1991年至1993年,土耳其文化部修復(fù)了安納托利亞堡壘。它是一座博物館,但并不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b>▲庫屈克蘇宮,</b>由蘇丹阿布德·穆吉德一世(1823-1861)委托建造,于1857年完工,奧斯曼蘇丹在鄉(xiāng)村遠足和狩獵期間曾短暫停留于此。在共和時代初期,該遺址曾被用作國家賓館多年。自1944年徹底修復(fù)以來,這座宮殿一直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庫屈克蘇宮出現(xiàn)在詹姆斯·邦德電影《世界不夠》中,飾演石油女繼承人Elektra King在巴庫的豪宅。它還出現(xiàn)在寶萊塢熱門電影《Ek Tha Tiger》中。</p> <p class="ql-block"><b>▲紅顏色的別墅群,據(jù)說是土耳其最貴的別墅,價值1億美元。</b></p> <p class="ql-block"><b>▲瓦尼克清真寺,</b>于1670年在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四世統(tǒng)治期間建造,被稱為“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b>▲卡亞馬克·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b>建于1720-1721年??▉嗰R克·穆斯塔法帕夏是蘇丹艾哈邁德三世統(tǒng)治期間重要的政治家維齊爾,擔任過各種職務(wù)。清真寺具有古典奧斯曼清真寺建筑的特點,有一個帶單陽臺的宣禮塔。宣禮塔的建造與清真寺的總體結(jié)構(gòu)相協(xié)調(diào),外觀非常優(yōu)雅。</p> <p class="ql-block"><b>▲庫萊利軍事學(xué)院</b></p> <p class="ql-block"><b>▲少女塔,</b>又名勒安得耳塔,是位于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處的一座古塔,距離亞洲一側(cè)的于斯屈達爾海岸200米。少女塔由拜占庭帝國皇帝阿歷克塞一世始建于1110年,在此用鐵鏈封鎖海峽,直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少女塔曾毀于1509年地震和1721年大火,此后用作燈塔,內(nèi)部辟為咖啡館和餐廳。</p> <p class="ql-block"><b>▲蘇萊曼尼耶清真寺,</b>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市內(nèi)的數(shù)座地標性大清真寺之一。它是由蘇萊曼一世下令從1550年至1557年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建成的,是建筑師科查·米馬爾·希南最重要的作品。其包括清真寺在內(nèi)的宏偉的建筑群既有城市建筑,也有國家性的意義,與法齊赫清真寺?lián)碛型瑯拥闹匾浴?lt;/p> <p class="ql-block"><b>▲新清真寺(耶尼清真寺),</b>或蘇丹皇太后清真寺,是一座皇家清真寺,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艾米諾努區(qū),加拉塔大橋南端,瀕臨金角灣。它是伊斯坦布爾最著名的景點之一。這座清真寺始建于1597年,由蘇丹穆拉德三世的妻子莎菲耶蘇丹下令修建。</p> <p class="ql-block"><b>▲游輪上玩金剛鸚鵡的藝人</b></p> <p class="ql-block"><b>▲暮色蒼??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