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張郵票,是美國郵政總署一九六九年五月發(fā)行的,紀念阿波羅8號宇宙飛船首次載人環(huán)月球飛行。郵票下方是月球表面,右上角是地球,中間有一行字:In the beginning God...(起初,神……)</p><p class="ql-block"> 接著,又看到一張彩色照片,名叫《地出》(Earthrise),它就是在這次飛行中拍下的。照片的解釋文字說,這是人類在太空拍攝的最著名的照片之一,也是人類第一次親眼目睹地球在另一個星球地平線上冉冉升起。這是阿波羅8號上的宇航員威廉?安德斯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月球上空拍攝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經典照片《地出》. 1968年)</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那一天我在哪兒?在干什么?我大腦里的時光機快速地倒帶,于是出現以下幾個片段。</p><p class="ql-block"> 片段一:</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的十二月,我十一歲,在柳州市北站路小學讀三年級。那是 “復課鬧革命” 后的第一年,我開始學算術乘法,《為人民服務》已能背個八九不離十。那年冬天,柳州罕見地下了一場雪。雪后第二天上午,陽光明晃晃的,曬在身上很是舒服。同樓的男孩子們聚在外邊踩雪、打雪仗,追逐中還有一句沒一句地唱起流行歌曲:</p><p class="ql-block"> 多么溫暖 多么慈祥</p><p class="ql-block"> 把我們農奴的心兒照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起打雪仗,我弄雪球擲雪球的速度總比同伴快半拍,因為大家同時流清鼻涕的時候,我是不管不顧的,它愛流不流,沒空。看著我的雪球在對方伙伴冒著熱氣的腦袋上散開時,我才瀟灑地用衛(wèi)生衣的袖口在鼻子下方橫著一抹,脆口喊出一聲:哎,巴扎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柳州市北站路小學正門. 2011年)</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片段二:</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的十二月,我們那棟樓第一層住戶的所有臨街的門與窗戶之間的空白處,必須印上領袖語錄。工人師傅粘上剪好的字型,然后用紅油漆刷到墻上,語錄印好后,再用黃油漆畫上邊框。語錄是事先排好的,隔壁付叔叔家印的語錄暖心且明瞭:</p><p class="ql-block"> “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lt;/p><p class="ql-block"> 而我家窗邊印的,卻有些燒腦,我理解不了。我后來甚至覺得,是油漆師傅看我每天進出一副傻樂呵的模樣,專門挑選的:</p><p class="ql-block"> “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lt;/p><p class="ql-block"> 我曾期待父親跟我解釋,但他沒有。同一棟樓里的大人們,進出都很匆忙,神情憂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柳州浮橋. 1960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片段三:</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八年的十二月,柳州市第三中學的紅衛(wèi)兵們,把我家門前的馬路當作閱兵場。他們排著整齊的方陣,步調一致齊刷刷地走過來走過去。他們昂首挺胸地喊著 “一、二、三、四”,然后唱起令人神往的歌:</p><p class="ql-block"> 到農村去,到邊疆去,</p><p class="ql-block">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柳州市北站路. 2019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在一九六八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這一天,紀念郵票上的文字說,宇航員們在外太空朗誦創(chuàng)世記!</p><p class="ql-block"> 創(chuàng)世記?</p><p class="ql-block"> 我查到了。在詹姆斯國王英語版本的《創(chuàng)世記》有他們朗誦的片段,第一章的第一到第十節(jié)。第一節(jié)就是郵票上的那句話: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起初,神創(chuàng)造天地)。朗誦的片段,描述了造物主從無到有的創(chuàng)造經過,造光造天造地造海,一言以蔽之,我們這個地球就是這么來的,讓人看到造物主無限的能耐,他命有就有,令立就立。第十節(jié)這般描述:</p><p class="ql-block"> ? And God called the dry land Earth; and the gathering together of the waters called he Seas: and God saw that it was good.</p><p class="ql-block">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神看著是好的。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地與海.太平洋加拿大一側.2024年)</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句話看似平常,可細細品味,令人叫絕,因為造物主看著他一手設計并創(chuàng)造出來的如此和諧有序的一切,包括陸地海洋,他只輕輕說了一個字, “好”。</p><p class="ql-block"> “Good" 這個英語單詞,極其普通,不管是說出口,還是聽入耳,它都沒有色彩,不起波瀾。我小時候登上馬鞍山頂,看著山下的景觀,會情不自禁地感嘆,會搜腸刮肚地找?guī)讉€形容詞表示一下:太美啦、壯觀啊、一覽眾山小啊! 而巍峨無比的高山、波濤洶涌的海浪、深邃神秘的星宿,造物主看著,說:好。造物主口里的這個“Good”,其意境豈止是至高、至深、至廣、至滿?</p><p class="ql-block"> 人真地實在算不了什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從山頂俯瞰柳州市區(qū). 1970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話說回來,第一次在離地球三十七萬四千公里遠的太空如此清晰地看見自己居住的家園,那種沖擊該是多么地巨大!三位宇航員歡呼雀躍了嗎?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翻了幾個跟斗?西方國家都有過圣誕節(jié)的傳統(tǒng),平安夜更是家庭團圓的重要日子。在這喜慶的時刻,全球有六十四個國家的居民共十億人,同時守在電視機旁收看直播。宇航員們的平安夜祝詞不長,前后兩分鐘。這段祝詞的錄音,我聽了不知多少遍。每聽一次,內心就被觸動一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宇航員安德斯開場白:“地球上的人們,你們好!我們眼下正靠近月球上的日出(即地出),阿波羅8 號的船員們有話要跟你們說?!?lt;/p><p class="ql-block"> 我想像著,所有的人這時一定都睜大眼睛、屏住呼吸,期待宇航員們激動人心的驚呼、喘不過氣地描述,完后所有人興奮地抱成一團,喊叫、抹淚。 </p><p class="ql-block"> 但劇情沒有這樣發(fā)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阿波羅8號宇航員的平安夜祝詞錄音.1968年.?手機橫置視覺效果較好)</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安德斯、洛威爾、博爾曼三位宇航員,依次朗誦了《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書的前十節(jié)經文。他們在抑制自己的激動,他們的語氣有些急促,但非常平穩(wěn),他們所有的情感都傾注在他們的朗誦當中,在他們朗誦的句子當中:敬畏、敬佩、向造物主敬禮。</p><p class="ql-block"> 聽著他們的朗誦,我腦海里現出同一本書上另一首詩所寫的情景: </p><p class="ql-block"> 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這日到那日發(fā)出言語/這夜到那夜傳出知識/無言無語/也無聲音可聽/它的量帶通遍天下/它的言語傳到地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阿波羅8號三位宇航員重逢.1993年)</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祝詞由機長博爾曼結束。在朗誦完第十節(jié)經文后,他說:</p><p class="ql-block"> “我們就此說再見了。阿波羅8號所有宇航員祝大家晚安、好運,并祝圣誕節(jié)快樂!愿神保佑你們,保佑所有生活在這顆美好地球的人們!”</p><p class="ql-block"> (And from the crew of Apollo 8, we close, with good night, good luck, a Merry Christmas, and God bless all of you, all of you on the <i style="color:rgb(255, 138, 0);">good</i> earth.)</p><p class="ql-block"> 他也用了“good”這個詞,來形容這顆完美得讓人心悸的地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 (《地出》經典系列照之一. 1968年)</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九年發(fā)行的6美分的紀念郵票,如今已漲到108美元一枚。那張《日出》的照片,早已成為經典。我無意于任何這類的收藏,但如果造物主愿意,我希望回到多年前的那一天,親眼看見三位宇航員發(fā)回圣誕節(jié)平安夜祝詞的全過程,并切身感受到,在所有得神保佑的“生活在這顆美好地球”的人當中,有我和我的小伙伴,有油漆師傅,還有在馬路上踢正步的紅衛(wèi)兵小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4年 9月5 日寫于 多倫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