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完成了西巴爾干與東巴爾干兩組環(huán)游之后,我們又回到了始發(fā)地布達(dá)佩斯。</p> <p class="ql-block">我們與好友夫婦四人在布達(dá)佩斯機(jī)場登上了去地拉那的飛機(jī)。機(jī)艙里人滿為患,大人高聲喧嘩小孩一路哭鬧;幾個阿國壯漢還在飛機(jī)上買啤酒嘻哈干杯;飛機(jī)還沒停穩(wěn)就有旅客迫不及待取下了行李艙的箱子引來空姐的嚴(yán)厲指責(zé)……</p><p class="ql-block">“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我們懷著期待和幾分忐忑,終于踏上了“歐洲的社會主義明燈”阿爾巴尼亞的國土!興奮的心情溢于言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國際機(jī)場規(guī)模不大,近似于國內(nèi)二、三線城市的火車站。取到行李,步出人頭攢動、略顯混亂的機(jī)場后,我們坐上了一輛計程車。司機(jī)看上去年齡與我們相仿,還能簡單說幾句英文。當(dāng)我們說起恩維爾·霍查時,他馬上脫口而出毛澤東、周恩來,大家相視而笑,立刻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途中帕特一音不差地哼唱起多年前從羅馬尼亞電影“波隆貝斯庫”里學(xué)來的阿爾巴尼亞國歌,老司機(jī)也立刻附和著唱了起來。他告訴我們霍查當(dāng)政時期老百姓生活安定有保障,言下之意似乎現(xiàn)在不如以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多年前去世的修女特瑞莎也是阿爾巴尼亞人,機(jī)場出口處有為她而豎立的英雄塑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沿途看到街道旁舊建筑的破敗、以及新建筑的取而代之,那些新型豪華帶有現(xiàn)代元素的新建筑給人強(qiáng)烈的視覺沖擊,抵消了我們之前在飛機(jī)上、在機(jī)場大廳里留下的負(fù)面印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下榻的旅館坐落在市中心一個小巷深處,車到門前才見其真面目,那是一幢嶄新簡約時尚大氣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旅館放下行李后,我們步行幾分鐘來到了斯坎德培廣場。</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廣場是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市中心的重要地標(biāo),矗立著一座斯坎德培騎馬跨刀的銅像。1968年這個廣場以阿國民族英雄命名,總面積達(dá)到4萬平方米,如此寬大的廣場在歐洲實屬罕見。</p><p class="ql-block">地拉那是阿爾巴尼亞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克魯亞山西側(cè)盆地,伊塞姆河畔,三面環(huán)山,西距亞得里亞海岸線27公里,居民大部分信仰伊斯蘭教。斯坎德培廣場四周有建于1819年的埃塞姆貝清真寺和建于183O年的鐘樓,國家歷史博物館,歌劇院,地拉那大學(xué)等,附近還有意大利墨索里尼時期建造的政府辦公大樓。斯坎德培是15世紀(jì)阿爾巴尼亞的民族英雄,領(lǐng)導(dǎo)人民反抗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長達(dá)20多年,他使用黑色雙頭鷹作為自己的標(biāo)志,這個標(biāo)志后來演變?yōu)榻袢盏陌柊湍醽唶臁?shù)條林蔭大道從廣場向四周輻射。廣場四周有不少新開的商店,斯坎德培廣場是地拉那的最熱鬧的地方,這里處處都在建造新樓,改變了阿爾巴尼亞的面貌,也帶動了阿爾巴尼亞經(jīng)濟(jì)的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爾巴尼亞山鷹國旗迎風(fēng)飄揚。旁邊白色大理石柱的建筑是地拉那歌劇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落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斯坎德培廣場鐘樓旁的埃塞姆貝清真寺(</span>Xhamia Et'hem Bej)</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爾巴尼亞國家歷史博物館珍藏著這個國家大部分的古代文物。博物館的正面裝飾著精美的鑲嵌壁畫《阿爾巴尼亞》,它反映了從伊利里亞時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阿爾巴尼亞的所有歷史進(jìn)程。</p><p class="ql-block">阿爾巴尼亞人是巴爾干半島上的古老居民伊利里亞人的后裔。公元9世紀(jì)以后,分別受到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的統(tǒng)治。</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11日,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1976年修改憲法,改稱為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現(xiàn)在名為阿爾巴尼亞共和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環(huán)顧廣場四周,正在施工中的摩天大樓聳立在天際線上……</p> <p class="ql-block">總是聽說阿國多么地貧窮落后,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人均收入很低。但是實地一看:地拉那市中心到處都在大興土木,造型新穎的摩天大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頗有一種上世紀(jì)八、九十年代國內(nèi)建設(shè)熱火朝天、蒸蒸日上的景象。街上游客穿梭來往,路邊餐廳咖啡館人丁興旺,主街寬敞綠樹成蔭,人車分流都遵守交通規(guī)則。沿街也沒看到乞討或無家可歸者,也沒見到小偷……感覺治安良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廣場上的小樂隊組合賣力地演奏著“啊朋友再見”,但在帕特引領(lǐng)下奏起了阿國國歌,引來大家圍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坎德培廣場清新而美麗,也很具現(xiàn)代感。行走在廣場上的阿爾巴尼亞民眾衣著大方,充滿自信,阿爾巴尼亞給我們留下的印象是欣欣向榮,這是個在迅速發(fā)展中的國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碉堡Bunk Art 2(博物館)。它是一個位于地下五層的潛在的核掩體,結(jié)合了阿爾巴尼亞從1938年到1990年的發(fā)展史,集中介紹了許多歷史上的戰(zhàn)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刺激旅游業(yè),阿國政府將碉堡打造成國家象征。在首都曾為霍查建造的“五星級”防核碉堡,現(xiàn)已作為旅游景點和藝術(shù)展覽(Bunk Art 2)向大眾開放。這個大型碉堡里面有二戰(zhàn)時期的遺物和霍查時期的各種各樣令人毛骨悚然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紀(jì)60年代-80年代,由于阿爾巴尼亞領(lǐng)導(dǎo)人執(zhí)行“反蘇又反美”的外交政策,全國各地發(fā)起了以“保衛(wèi)祖國”為名的碉堡修建運動。當(dāng)時平均每10個阿爾巴尼亞人(60年代人口約180萬)就擁有一個碉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盡管時過境遷,但那些碉堡依然矗立在阿爾巴尼亞各地,述說著上個世紀(jì)的荒誕與哀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市中心一家網(wǎng)紅店享用了包括有傳統(tǒng)菜品的阿爾巴尼亞風(fēng)味晚餐。雖然看上去滿滿一桌子令人垂涎的食物,但是很遺憾并不太合我們的口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館房間的電視機(jī)正在播放有關(guān)阿爾巴尼亞芭蕾舞藝術(shù)的節(jié)目。這使我聯(lián)想起WG期間,阿爾巴尼亞國家芭蕾舞團(tuán)曾來中國訪問。我有幸在上海文化廣場觀看過阿爾巴尼亞芭蕾舞劇《山姑娘》。幾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阿爾巴尼亞的芭蕾水平比起以前長進(jìn)了很多哦!</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到阿國后的第二天,我們起個大早,出發(fā)去黑山共和國(Montenegro)一日游,整個行程約15個小時。地拉那當(dāng)?shù)氐乃緳C(jī)小哥路德一早就到旅館接上我們,與我們同行的還有一位在此地工作的波蘭姑娘卡米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開車2小時左右到了阿爾巴尼亞的一個小鎮(zhèn)上,司機(jī)小哥要用早餐,我們正好也喝杯咖啡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服務(wù)員端來了小哥點的早餐:一個餐盤里倒扣了一大碗米飯,上面撒了芝士末并澆了些深色的醬汁。小哥看來是餓極了,吃飯速度極快,迅即光盤,接著又點了第二盤……我們邊喝咖啡邊想,這阿式早餐看上去挺誘人的,何不也來嘗嘗本地特色?品嘗之后大家一致交口稱贊,就像是一大碗“咸味泡飯”,淋上特色醬汁非常鮮美可口!記下了它的名字叫“比拉夫”。希望以后有機(jī)會再重溫其美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途經(jīng)斯庫臺(Shkod?r),這是阿爾巴尼亞第二大城市,僅次于首都地拉那,位于阿爾巴尼亞西北部斯庫臺湖畔。</p><p class="ql-block">一直聽人說阿爾巴尼亞是個碉堡之國,戰(zhàn)爭年代遺留下來的碉堡多達(dá)數(shù)萬只。我們好奇并一路留意著,可是沿途并沒看到任何碉堡,有點詫異。司導(dǎo)小哥路德回答說那些碉堡確實還存在著,但是現(xiàn)在大都被掩蓋住了,所以路人不易看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阿爾巴尼亞與黑山共和國的邊境,我們到達(dá)的第一個景點是圣斯特凡(Sveti Stefan),這是黑山著名的打卡之地。圣斯特凡島是黑山的一個陸連島嶼,位于亞得里亞海邊,通過狹長的淺灘與陸地相連。整個圣施特凡島屬于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遺產(chǎn)。</p><p class="ql-block">本來導(dǎo)游怕時間緊打算回程的時候再游覽這個景點,結(jié)果同車的卡米拉堅持要先停這個景點,她是擔(dān)心回程太晚沒有陽光攝影效果較差。虧得她據(jù)理力爭,我們也受益。這波蘭姑娘雖然一路寡言不與人搭訕,但遇事果斷態(tài)度堅定,原來她是波蘭駐阿大使館的僑務(wù)領(lǐng)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黑山共和國的古城科托爾(Kotor)位于亞得里亞海一處深山環(huán)抱的峽灣中,是歐洲最南面的峽灣。我們穿過海之門厚厚的門墻洞,來到古城的武器廣場(Square of Arms)和鐘樓。廣場現(xiàn)在是城里最熱鬧的地方,周圍有很多商店、咖啡館和露天餐廳,大街和小巷上的古老建筑比比皆是、令人應(yīng)接不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鐘樓是科托爾的重要地標(biāo)之一,樓前有石頭金字塔據(jù)說當(dāng)年是用來懲罰罪犯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導(dǎo)小哥路德帶我們上了海之門的城墻,可以俯瞰武器廣場與碼頭。碼頭上有 MSC Armoni 大型游輪???,數(shù)千來自游輪的乘客一齊涌入小小的古城,怪不得城里游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特里普納大教堂建于800多年前,17世紀(jì)的大地震毀壞了其大部分,至今都還沒有完全修復(f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教堂是科托爾最大的東正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的建筑風(fēng)格遺留下不少中世紀(jì)痕跡,有些石屋幾乎完好如初,有些只剩下殘垣斷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離開科托爾不遠(yuǎn),我們來到另一座古城。布德瓦(Budva)是黑山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一個受人追捧的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莫格倫海灘(Mogren beach)是布德瓦市最美麗的海灘。</p><p class="ql-block">海灘邊有一座芭蕾少女銅雕,創(chuàng)作靈感來自于一個古老的傳說,講述了一位芭蕾少女和水手的愛情故事。少女每天都會來到岸邊,眺望遠(yuǎn)方期待著海浪帶回她的愛人??墒撬植]有從大海中歸來,而久等不見水手的癡情少女終因心碎而辭世。</p><p class="ql-block">芭蕾雕塑仿佛被賦予了生命,被認(rèn)為是布德瓦的主要像征與地標(biāo)之一。雕塑體現(xiàn)了黑山人的浪漫情懷,也成為游客們的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約翰教堂 ( St. John's Church ) 是一座羅馬天主教堂,是布德瓦市最大的宗教建筑,建于8-9 世紀(jì)。北側(cè)的新哥德式鐘樓是后來增建的。教堂內(nèi)有中世紀(jì)威尼斯畫派大師的圣像和繪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三一教堂 ( The Church Of ST. VID in Petrovac ) 是一座十八世紀(jì)的東正教堂,依照拜占庭風(fēng)格建造。教堂大門上方有一幅圣三位一體的馬賽克圖像。教堂鐘樓內(nèi)有三座鐘,位于建筑物的正面。20世紀(jì)初,該建筑在地震中嚴(yán)重受損,后來依原狀重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夜幕低垂,在黑山我們一共游覽了3個景點,包括兩座古城,我們覺得頗有收獲,是個非常值得的行程。</p><p class="ql-block">回想起早上有個小插曲,我倆犯了一個低級錯誤差點讓此行程泡湯,想想都后怕。事情是這樣的:在地拉那旅館時,為了減輕挎包的重量,我把包里暫時不用的東西都放入房間的保險箱,包括護(hù)照。第二天一清早出門前忘記打開保險箱拿護(hù)照。等車離開旅館后,經(jīng)同行的友人提醒,猛然想起護(hù)照還在保險箱里,即刻冒出一身冷汗。好在沒有走太遠(yuǎn),司機(jī)路德即刻掉頭,去旅館順利拿回了護(hù)照,有驚無險!假設(shè):如果開到阿黑邊關(guān)才發(fā)現(xiàn)沒帶護(hù)照,后果會怎么樣?真是不堪設(shè)想!感謝上天保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在旅館房間的陽臺上拍攝了地拉那街景,晨曦中能看到正在施工中的大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在路邊咖啡館用早餐,看到交通警站在馬路中央指揮交通,好久沒見這般景象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們有半天的時間可以繼續(xù)在地拉那市中心閑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市中心的紅綠交通燈不但美觀有創(chuàng)意,更有警示作用,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坐落于阿爾巴尼亞首都中央的地拉那金字塔,現(xiàn)作為一個新型的文化中心向公眾開放。該建筑最初是作為紀(jì)念統(tǒng)治了阿爾巴尼亞超過40年的恩維爾·霍查(Enver Hoxha)的博物館建造,而現(xiàn)在對其進(jìn)行了大幅度的改造。重新利用了原建筑的混凝土結(jié)構(gòu),使得它作為一個開放的雕塑佇立在新的公園中。五顏六色的盒子散布在原建筑的內(nèi)部和周圍,可以容納各種教育和慶典活動,也給周圍的環(huán)境帶來歡快活躍的氣氛。建筑傾斜的側(cè)面增加了臺階,使得人們可以在這座曾作為陳列品的建筑表面上行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穎時尚的購物中心大樓,樓內(nèi)商店林立,貨品琳瑯滿目應(yīng)有盡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市中心的基督復(fù)活東正教大教堂(Resurrection of Christ Orthodox Cathedral)</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市中心的納馬茲加清真寺(Namazgah Mosque)</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地拉那市中心找到了一家有濃濃中國風(fēng)的餐館《中國花園》,好好飽餐一頓,滿足了自己改變不了的中國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普通計程車裝不下四個人的行李,旅館前臺幫我們尋找大一些的計程車,搞了好久都無法落實。眼看時間飛逝,我們的預(yù)留時間越來越短,大家都著急了,決定叫兩輛車。也許正是臨下班高峰的時間段,兩輛計程車分別姍姍來遲。路上又堵車,可把我們急壞了。阿爾巴尼亞的交通設(shè)施很不完善,一會兒城區(qū)小路一會兒高速公路彎來繞去。計程車司機(jī)很幫忙,爭分奪秒緊趕慢趕總算來到了機(jī)場區(qū)域。司機(jī)告訴我們,前面離入口處的道路堵得更厲害,不如下車穿過馬路大約200米遠(yuǎn),步行走去機(jī)場入口。我們聽從了司機(jī)的建議,推著行李一路小跑,總算進(jìn)入機(jī)場。又一次有驚無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路旁的舊火車頭與涂鴉坦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地拉那國際機(jī)場。再見,地拉那!再見,“兄弟的”阿爾巴尼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燈初上,俯瞰機(jī)翼下萬家燈火的波蘭首都夜景。華沙,我們來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華沙的第一個活動,就是去肖邦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肖邦在整個鋼琴藝術(shù)史中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安東魯賓斯坦如是說:肖邦是彈鋼琴的游吟詩人,是鋼琴的精神、鋼琴的靈魂。</p><p class="ql-block">他的鋼琴曲悅耳、洗練、纖細(xì)、動人,把強(qiáng)烈的戲劇性與優(yōu)美的抒情性融為一體。蕭邦音樂既具有古典主義的嚴(yán)謹(jǐn)和優(yōu)雅,又具有浪漫主義的華麗和抒情,還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與波蘭民間音樂有著不可分割的血緣聯(lián)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肖邦的肖像畫與頭像雕塑。</p><p class="ql-block">肖邦出生于波蘭華沙附近,他的母親是波蘭人,他一生中最初的20年是在波蘭度過的。他的父親是法國人,他成年后一直生活在巴黎。在蕭邦身上,母親的血統(tǒng)占優(yōu)勢,他是在自己的音樂中強(qiáng)烈表現(xiàn)斯拉夫民族氣質(zhì)的第一位偉大的作曲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館里收藏著很多肖邦當(dāng)年的手稿真跡。</p><p class="ql-block">右上角是肖邦姐姐路德維卡的肖像畫,就是這位姐姐冒險將肖邦去世后的心臟帶回祖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肖邦博物館里欣賞了一場肖邦鋼琴作品音樂會。音樂會在一個小型音樂廳內(nèi)舉行,演奏者是華沙音樂學(xué)院二年級研究生,他的演奏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極為精彩!他曾獲得肖邦鋼琴大賽的第四名。我們十分享受這場音樂會,能如此近距離的觀賞鋼琴家的演奏,感受音樂的魅力,真是非常榮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波蘭天文學(xué)家哥白尼的雕像。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是人類認(rèn)識宇宙過程中的一次偉大革命,意義深遠(yuǎn)。它推翻了長期以來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地心說,動搖了宗教宇宙觀的基礎(chǔ),從而實現(xiàn)了天文學(xué)的根本變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十字大教堂是華沙最著名的巴洛克式天主教大教堂。</p><p class="ql-block">在這座圣堂里,肖邦曾不止一次地做過祈禱。這位偉大的波蘭音樂家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被迫流亡國外,在法國巴黎寄居。雖然身在異鄉(xiāng),但他的心臟卻隨著祖國的脈搏在跳動在流血,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樂曲,以此抒發(fā)思鄉(xiāng)情亡國恨。肖邦去世后,人們遵照他生前要求,將他的心臟裝在水晶盒里帶到華沙,安放在圣十字教堂的大理石柱子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沙歌劇院外觀氣派,內(nèi)景豪華。周圍有人物的雕塑,不知是紀(jì)念哪位有卓越成就的偉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前社會主義國家都有這樣建筑風(fēng)格的住宅大樓,沿街處開設(shè)了各種商店。</p><p class="ql-block">我們看到有家快餐店里面坐滿了食客,現(xiàn)做現(xiàn)賣好像大眾食堂一樣,生意很興隆??吹贸鍪晨痛蠖嗍潜镜厝?。我們也參與其中,感受一下當(dāng)?shù)厝说娜粘o嬍成睢?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沙皇家城堡與城堡廣場</p> <p class="ql-block">城堡廣場上矗立著齊格蒙特三世國王的紀(jì)念柱(Kolumna Zygmunta III Wazy),正是這位國王在16世紀(jì)將波蘭的首都從克拉科夫遷至華沙。這座首都最古老、最高的紀(jì)念碑是華沙的地標(biāo)建筑之一,也是華沙人最青睞的約會選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華沙老城(Stare Miasto w Warszawie)是首都最為璀璨的明珠!它那五顏六色的連排房屋和古樸街道的獨特氛圍讓人向往,這座多彩多姿的古城已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chǎn)名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城市集廣場中央矗立著城市的象征和保護(hù)者——美人魚的雕像(Pomnik Syreny w Starym Mie?cie)。</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沿著老城小道走到了華沙甕城(Barbakan Warszawski),藍(lán)天白云紅墻,老城墻在午后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更加耀眼迷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偶然在街邊發(fā)現(xiàn)一組大型群雕,人物表情悲傷忍辱負(fù)重,看得出正經(jīng)歷著一場殘酷的戰(zhàn)爭,而且付出了無數(shù)的生命與鮮血。我們注意到了群雕旁邊柱子上的字,雖然不認(rèn)識波蘭文字,但從那些數(shù)字可以猜測是華沙起義,應(yīng)該是華沙起義紀(jì)念碑。</p><p class="ql-block">回家后我上網(wǎng)查了華沙起義的資訊,并補(bǔ)看了電影《浴血華沙》。被電影中的情節(jié)深深打動,也對波蘭歷史有了初步了解,更對戰(zhàn)爭的殘酷血腥而感到深深震撼。聯(lián)想起以前看的《卡廷慘案》等……苦難深重的波蘭人民歷盡艱辛,才迎來如今的和平生活,真是太不易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逢波蘭的肖邦音樂節(jié),音樂活動豐富多樣。</p><p class="ql-block">晚上我們在華沙波蘭國家愛樂樂團(tuán)音樂廳,觀賞了第20屆肖邦國際音樂節(jié)的一場鋼琴弦樂六重奏音樂會。能在肖邦的故鄉(xiāng)參與音樂節(jié)的活動,我們覺得特別幸運特別幸福,也特別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維拉努夫?qū)m(Wilanów Palace)坐落在華沙近郊Wilanow,波蘭國王約翰三世、奧古斯特二世和波蘭最有權(quán)勢的貴族所居住的夏宮。維拉諾夫?qū)m是華沙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盡管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與侵略,宮殿和花園仍然保持了其最初的模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宮殿里,可以看到國王和王后的生活居室以及收藏,包括充滿異域風(fēng)情來自中國與荷蘭的儲物柜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皇宮的花園里,巧遇幾對新人在拍婚紗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科學(xué)文化宮(Pa?ac Kultury i Nauki)是華沙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最具辨識度的建筑,幾乎在首都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它。它是在斯大林的倡議下建成的 ,作為“蘇聯(lián)人民獻(xiàn)給波蘭人民的禮物"。</p><p class="ql-block">如今這座宮殿是劇院、電影院、博物館、時尚酒吧和華沙旅游咨詢中心的所在地。在夏天,宮殿周圍的區(qū)域成為眾多音樂會、戲劇和電影表演的舞臺。在冬季,這里會建起免費的露天冰場,滑手們隨著音樂翩翩起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瓦津基皇家公園(Muzeum ?azienki Królewskie),這座遼闊的花園也是華沙人的心頭之愛,茂密的綠植和散落分布的湖水構(gòu)成了夏日的避暑勝地。</p><p class="ql-block">據(jù)說自1959年起,每年5月到9月的每個星期天,都在此舉行兩場露天肖邦鋼琴演奏會。</p><p class="ql-block">我們在華沙的最后一天剛好是星期天,于是午后趕到皇家公園,觀看了一場露天音樂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寬大的草坪上密密麻麻坐滿了前來聆聽音樂會的觀眾,四周的座椅更是一位難求。人們扶老攜幼席地而坐,藍(lán)天白云之下更有一種節(jié)日般的氣氛。草坪的盡頭的池塘邊屹立著一座巨大的肖邦紀(jì)念碑。紀(jì)念碑的造型像似一架大豎琴,主體部分的肖邦雕像被安放在淺褐色的花崗石底座上。雕像構(gòu)思獨特,造型別致,寓意深遠(yuǎn)。肖邦坐在垂柳之下,柳枝如一只巨手安撫在肖邦頭上。肖邦兩目微閉雙眉上揚,似在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他的右手指尖漂浮在空中,仿佛正在鋼琴上舞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好不容易在樹蔭下找到位子,后來聽眾越來越多就一位難求了。</p><p class="ql-block">原本在草坪上走來走去十分喧嘩的人們,當(dāng)鋼琴聲響起時即刻安靜下來。這時走來一位老太太擋住了我們的視線,想請她稍微挪動一下,但看她顫顫巍巍的模樣,又讓人于心不忍。帕特決定讓座,于是站起來招呼那位老太太坐在他的位子上??吹贸瞿俏焕咸诘玫阶粫r頗有些感動,她望著我們連聲道謝!</p><p class="ql-block">波蘭人民的素養(yǎng)以及男女老少對音樂的朝圣崇拜的精神,令我們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華沙游覽了兩天三夜,游覽活動豐富多彩,每天都步行15000步左右。</p><p class="ql-block">我們在華沙一共觀看了三場音樂會,在肖邦的故鄉(xiāng)聆聽肖邦音樂,感覺與肖邦是如此的相近。我們?yōu)榇硕袆佣锌?,真是一次難忘的旅行,非常值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晨,我們心滿意足地乘上網(wǎng)約車(Bolt)抵達(dá)華沙肖邦國際機(jī)場,乘坐漢莎航空的班機(jī)經(jīng)法蘭克福飛回自己的家園。</p><p class="ql-block">這次的東西巴爾干半島之行,23天共走了9個國家。這次旅游之后,才知道以前對巴爾干國家歷史文化的了解是多么貧乏,它們中的許多國家都具有歐洲最古老的宗教和古跡,奧斯曼帝國、羅馬帝國、奧匈土耳其都在這片土地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我們此行可謂如愿以償,收獲滿滿,非常盡興!</p><p class="ql-block">此行的順序是:匈牙利,克羅地亞,波黑,塞爾維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黑山,波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曬曬沿途收納的一些“戰(zhàn)利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謝謝!</p><p class="ql-block">(部分資料來自網(wǎng)絡(lu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