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作者:腳印</b></p> <p class="ql-block"><b> “咔嚓”、“咔嚓”……,無論在城鎮(zhèn)還是鄉(xiāng)村;無論男女還是老少,拿起手機隨手拍,人們充分享受著社會科技發(fā)展帶來的成果。</b></p><p class="ql-block"><b> 筆者想起四十三年前“跑鄉(xiāng)拍照”的往事,記得1980年秋,村上人家來了位上海親戚,與其說他是來走親戚,不如說是來鄉(xiāng)下有償拍照。</b></p><p class="ql-block"><b> 看著他背著相機,招呼村上人來拍照,拍攝后隔段時間送來照片,每份印5張照片收費0.6元。</b></p><p class="ql-block"><b> 他的到來,像在我心中投下一粒石子,激起我心靈深處的漣漪……</b></p><p class="ql-block"><b> 當時我是大隊企業(yè)的會計,月薪是32元,在當時巳比生產(chǎn)隊勞動者強多了,雖然一個人基本生活可以保障,但要考慮成家立業(yè)很有問題。</b></p><p class="ql-block"><b> 鄉(xiāng)下拍照,肯定能賺點錢,否則上海人不會傻干,況且也適合我的喜歡與可操作程度。</b></p><p class="ql-block"><b> 于是到照相館咨詢膠卷價格與沖印照片的費用,得出正常情況下按上海人收費標準,每份可賺0.4元左右。那么一卷120膠卷拍12張,如果廢掉二三張,每天拍一卷,也可賺4元左右,大大高于上班工資。</b></p><p class="ql-block"><b> 認準了的事就要付諸實施,實話實說要買相機的錢不夠,東拼西湊借了點,于是,1981年2月中旬跟大隊企業(yè)的供銷員去上海,直奔南京路上日用調(diào)劑商場,購得二手海鷗4A型照相機,價格是169元。</b></p><p class="ql-block"><b> 對于拍照零基礎的人來說,身邊又沒人可請教,一切得靠自學,買了二本關于攝影的基礎書籍。從中了解曝光、快門、光圈、焦距與構(gòu)圖等攝影理論知識。</b></p><p class="ql-block"><b> 逢企業(yè)休息日,就背著相機走村串巷去拍照,那時農(nóng)村是處在改革開放的萌芽初期,人們開始對美的關注與向往,因此,年輕人都喜歡拍照。</b></p><p class="ql-block"><b> 為盡快掌握拍照技巧,拍照回來記錄筆記,對某張照片的拍照時間點、光線、光圈等作好記錄,待照片沖印后比對,將理論結(jié)合在實拍中學習,很快獲得拍照知識。</b></p><p class="ql-block"><b> 在基本掌握拍照技巧后,為了減少沖印成本,開始購了沖印照片的書籍,沖印定影劑、顯影劑等材料,為自制沖印照片作準備。</b></p><p class="ql-block"><b> 沖印膠卷與照片需要在暗房中操作,就將小支光燈泡用紅漆涂紅,并叫木工制作了感光箱。經(jīng)多次試驗,最終獲得了沖印照片的流程技藝。只需購置上光機,裁紙刀(切割照片的邊沿),至此,從拍攝到?jīng)_印照片的技術(shù)全部掌握。</b></p><p class="ql-block"><b> 當時設想,自己準備走這條生存、發(fā)展的生活之路。誰知,人算不如天算,二月中旬購置相機到七月中旬,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腦膿腫降臨,造成半身不遂。拍照,無奈棄之。成了我人生中的一大遺憾。</b></p><p class="ql-block"><b> 感悟:跨入古來稀的歲月,回憶青春往事,雖然我的青春是處在灰暗中,但總是努力向著光亮與希望的方向去靠近它。</b></p><p class="ql-block"><b>人的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成功一定是通過努力才能獲得!這是我一生銘記的信條。</b></p> <p class="ql-block"><b>2024年12月2號獲“美篇精選”</b></p> <p class="ql-block"><b>2024年12月4號獲“雙精證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