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履,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其本義一般認為是踩踏,大約到戰(zhàn)國末期引申為名詞鞋子。</p><p class="ql-block"> 大約到了唐代,“履”在表“鞋子”義的常用詞地位被“鞋”取代。履由踩踏又引申為經(jīng)歷、做、實踐,又引申表示居處。</p> <p class="ql-block"> 思忖怎么梳理,寫這個鞋子,手機里跳出來ai樂意為您寫作的字樣,想起來前兩天ai還創(chuàng)作了不錯的歌曲,隨便一個軟件,小小的,不起眼的,就把作詞作曲大師的工作代替了。</p><p class="ql-block"> 倘若,都被代替了,取代了,人或許會真的越來越少了。</p><p class="ql-block"> 但是,畢竟和人腦還是有區(qū)別的,顧不得,夠不著,管不了,隨ai去。</p> <p class="ql-block"> 從何說起,從腳受傷說起。</p><p class="ql-block"> 前幾日鍛煉,傷了右腳大拇指,穿鞋不得,眼看著關節(jié)處有些腫了,硬穿也可以,就是頂?shù)拇竽粗父哿?,不行,還是拖鞋舒服。</p><p class="ql-block"> 想想近些年,鞋柜里的高跟鞋,水晶鞋,馬丁靴,慢慢的,都被清理篩選到回收站了。不是不喜歡,也喜歡,不喜歡買它回來作甚?搭配衣服,裙子,那還是更好看??蛇@年歲,真真的無福消受了,穿半天就渾身酸爽,腳脖子,膝蓋,甚至腰,都跟著受虐,有時候恨不得走半路甩了去,哪怕赤著腳??,松散一會兒也是舒服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后來,就拜倒在運動鞋,帆布鞋,老布鞋,小白鞋一類。雖然沒有了身高拉伸感,但兩腳舒服了,少了很多擰巴,強撐,越發(fā)自在舒展,走路也腳踏實地,高興起來蹦蹦跳跳也無傷大雅。</p><p class="ql-block"> 如果鞋碼小,寧可買大一號,也給自己多一點空間。倘若是皮面兒的,盡量挑軟的捏,鞋底要q彈的,走起來像腳踩彈簧,如此,甚是歡喜。</p> <p class="ql-block"> 暑假去川西,只開車??就山路十八彎,彎彎繞,繞彎彎,接二連三的隧道,忽明忽暗。到達一個景區(qū),走的兩腿發(fā)直,小腿直哆嗦。社交軟件發(fā)得風景和人皆美,表情各種享受,陶醉。實則兩膝酸軟,上氣不接下氣。沒辦法,中國人一生要強出片兒,改不了,再累也要做一個敬業(yè)的文旅主播。上一秒還在喘,一看鏡頭過來了,立馬兩腮上揚,?耶!川西的高海拔,果真應了,蜀道難,難于上青天!</p><p class="ql-block"> 于是,想到紅軍當年二萬五千里,過草地。那草地,一點兒不是玩的草地,關鍵是,還沒有鞋。穿什么鞋,草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個草鞋,可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受得住的!</p> <p class="ql-block"> 《水滸傳》里林沖被誣陷流放,兩個羈押他的衙役董超,薛霸作惡多端,看林教頭忍字當頭,更加變本加厲。給林沖用滾水洗腳,燙出滿腳燎泡。二人又拿雙新草鞋讓林沖穿,腳上水泡盡被新草鞋磨破,鮮血淋漓,仍要按時趕路,林沖一路踉踉蹌蹌,疼得齜牙咧嘴,竟也忍了。待走到野豬林時,差點被結(jié)果了性命。幸得魯智深救下,才免去此禍。那雙鞋也有可能是麻編的,經(jīng)用,也更磨腳。</p> <p class="ql-block"> 林沖的新草鞋本不屬于他,受此虐待侮辱,都是境遇所迫,過于忍耐導致。這是后話,不再贅述。</p><p class="ql-block"> 回到紅軍長征的草鞋。</p><p class="ql-block"> 那是那個槍林彈雨的年代,祖國母親的孩子們,為了救國救民甘愿穿上的草鞋。那草鞋擱不擱腳,會不會起泡,冷不冷,能穿多久?;蛟S革命紀念展館里有,只是,眼睛看看,和穿著草鞋走路,穿著草鞋爬雪山過草地,也是天壤之別。</p> <p class="ql-block"> 我們的先輩,也就是穿著那樣磨腳的自己編制的草鞋,從槍林彈雨中走來,跋山涉水,奮不顧身地走來,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布鞋,皮鞋,各種各樣的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鞋,怎么穿,穿什么樣的,跟個人需求,審美相關。如今我們無需穿草鞋,仍要記得草鞋的價值和來處,記得它曾經(jīng)被誰穿過。什么鞋,或許不重要,被誰穿,穿著做什么,才有一雙鞋應該賦予它的價值和意義。</p> <p class="ql-block"> 鄭人買履中的那個人,墨守陳規(guī),不切實際。我們經(jīng)常給孩子們講這個成語故事。</p><p class="ql-block"> 而現(xiàn)實中,很多大人,也在做著和鄭人買履的相同做法。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教的,學了什么,也要效仿,用到自己孩子身上。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家刷的題更多,還得再多刷。引發(fā)更大面積,更深更廣的教育內(nèi)卷,更不切合孩子身心發(fā)展的需要,這是教育的鄭人買履。</p><p class="ql-block"> 婚姻里,兩個人南轅北轍,道不同不相為謀,但為了逃避,為了現(xiàn)實生活而妥協(xié),一個屋檐兩家人的,以后會更多了。哪怕這雙華麗的鞋很擱腳,穿著哪哪都疼,渾身不自在,也要為了別人好看,為了自己好看而已,繼續(xù)穿。這是婚姻世俗的鄭人買履。經(jīng)不起時間推敲,沒有相濡以沫的真誠,惺惺作態(tài),何苦?何必!當然,如果你忍到林沖那般境地,還能忍得住,那或許也是因緣造化。如果忍不下去,還是及時止損,回頭是岸。一雙鞋是得有有磨合期,修修補補,洗洗涮涮,能夠穿的精致,舒坦,也是值得珍藏的,可以一直穿下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國慶節(jié)第四天,你如果在路上,低頭看看你的鞋子,合不合適,美不美?</p><p class="ql-block"> 不必留意別人怎么穿。</p><p class="ql-block">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各腳穿各鞋,路路皆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2024.10.4下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