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要不是偉偉,小老兒恐怕一輩子都體會不到“專題旅游”</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專題是“網(wǎng)紅古村落”,所謂的網(wǎng)紅,是指沒有經(jīng)過政府部門規(guī)劃,純粹是經(jīng)由自媒體從業(yè)者推出,從而紅極一時的地方,這些地方都有共同特點:風(fēng)景或特色鮮明,旅游基礎(chǔ)設(shè)施落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去的是浙江麗水松陽縣的三都鄉(xiāng)和四都鄉(xiāng)的古村落。</p><p class="ql-block">第一個去的是陳家鋪村。</p><p class="ql-block">陳家鋪村是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xiāng)下轄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p><p class="ql-block">距縣城15公里,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有600多年的歷史。2014年,陳家鋪村成功入選第三批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名錄。</p><p class="ql-block">古村落就有很多古代詩人的詩詞歌賦,被雕刻成鐵藝,掛在各處墻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四都鄉(xiāng),隸屬于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地處松陽縣東北部,東、東南鄰三都鄉(xiāng),南與西屏街道接壤,西與望松街道毗連,西北、北、東北與金華市武義縣柳城畬族鎮(zhèn)、三港鄉(xiāng)毗鄰。行政區(qū)域總面積4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四都鄉(xiāng)戶籍人口為3943人。</p><p class="ql-block">明代,屬移風(fēng)鄉(xiāng)遵化里四都。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望松鄉(xiāng)。1956年3月,四都鄉(xiāng)并入望松鄉(xiāng)。1959年,改屬望松管理區(qū)。1984年6月,改設(shè)塘后鄉(xiāng);同年8月,更名為四都鄉(xiāng)。1992年5月,撤區(qū)擴鎮(zhèn)并鄉(xiāng)后,保留四都鄉(xiāng)。截至2021年10月,四都鄉(xiāng)轄5個行政村;鄉(xiāng)人民政府駐下包村。</p> <p class="ql-block">陳家鋪村的基礎(chǔ)設(shè)施相對完善,因此顯得更加商業(yè)化。</p><p class="ql-block">在村子里,你不僅能欣賞到古樸的建筑,還能感受到文化的氣息。先鋒書店,這個由百年文化禮堂改造而成的書店,是書迷們的天堂。如果時間充裕,不妨在這里度過一個悠閑的下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然,來到陳家鋪村,怎能錯過當?shù)氐拿朗衬??老鮑農(nóng)家樂是當?shù)厝藲鈽O高的餐館。雖然需要提前預(yù)約,但等待絕對是值得的。他們的炒雞肉特別美味,一整只只需200元,足夠讓一大群人吃得心滿意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飛蔦集樢咖啡是另一個值得一去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品嘗到美味的咖啡,還能欣賞到楊丞琳拍照的同款美景。店內(nèi)視野開闊,即使陰天也能感受到陽光的存在。</p><p class="ql-block">我們在這里拍了很多美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外,村子里還有許多其他有趣的景點和美食等待你去探索。無論你是喜歡歷史文化,還是美食旅行,陳家鋪村都能滿足你的需求??靵磉@里度過一個愉快的假期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玩陳家鋪村,下山去西坑村</p> <p class="ql-block">麗水市松陽縣四都鄉(xiāng)西坑村,2014年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西坑村位于松陽和武義兩縣交界處、松陽縣城13公里外的大種山腳,著名“松宣古驛道”就經(jīng)過該村。西坑村有20多坐清代建筑和40多座民國民居。原始林倚傍的小山村,攝影家癡迷的聚焦地。</p><p class="ql-block">松陽縣四都鄉(xiāng)西坑村被諸多攝影家譽為“中國最優(yōu)美的小山村”。 九山半水半分田,四面環(huán)山,海拔700多米的西坑村,古村民宅特色濃郁,因其有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成為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攝影觀光的好去處。許多游客被這里以古樹、古道、古村落為主要特色的“復(fù)古”路線深深吸引。以該村為背景拍攝的照片獲全國獎項的達數(shù)十幅,所以西坑村就有了“中國最優(yōu)美的小山村”的美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西坑村吃過午飯,前往三都鄉(xiāng)。</p><p class="ql-block">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們到了三都鄉(xiāng),只能游覽一個楊家堂村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都鄉(xiāng),隸屬于浙江省麗水市松陽縣,地處松陽縣東北部,東鄰蓮都區(qū)麗新畬鄉(xiāng),東南、南與象溪鎮(zhèn)毗連,西南、西與西屏街道相接,西北、北與四都鄉(xiāng)毗鄰,東北連接金華市武義縣三港鄉(xiāng)。</p><p class="ql-block">明代,屬移風(fēng)鄉(xiāng)。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三都鄉(xiāng)。1961年,改設(shè)三都公社,屬松陽區(qū)。1983年10月,改稱三都鄉(xiāng),屬松陽區(qū)。1992年6月,實行撤區(qū)擴鎮(zhèn)并鄉(xiāng)后仍為三都鄉(xiāng)。</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說到楊家堂,我想全國應(yīng)該不下百十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楊家堂村坐落在一座環(huán)形的山凹中,左右兩翼山巒環(huán)抱村莊,風(fēng)水布局相當明顯。在地?zé)o三尺平的楊家堂,20多幢土木架構(gòu)的清代民居沿著山坡一級級向上延伸,整個村莊上下屋高低落差約2至3米,在視野中展現(xiàn)出一個巨大的建筑立面,是松陽縣典型的階梯式古村落,有金色布達拉宮之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村子坐東朝西,根據(jù)五龍搶珠的地形設(shè)計,位于對面山、屏風(fēng)山、祖墳山、大山腳、上山頭五座大山合攏形成的坡地中,一條小溪自東而西環(huán)繞村落,形成玉帶繞村的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楊家堂村1號,也即村“頂頭堂”,該房為宋起藝故居,宋起藝曾是一名國學(xué)生,是最高國立大學(xué)大學(xué)生。</p><p class="ql-block">楊家堂的墻體文化十分豐富,從一個側(cè)面真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種生活信仰、藝術(shù)追求。</p><p class="ql-block">6號房中的春夏秋冬畫面,因歷史久遠,其中的秋景已經(jīng)無法看清,4號房大門頂?shù)闹熳又渭腋裱院?號房大門頂上《程子四箴》保存尚好,2號房天井南北側(cè)的詩文則是乾隆的七言古詩。</p><p class="ql-block">從楊家堂的墻體文化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在160年前,楊家堂的宋氏祖輩們就開始重視文化教育。他們的重視并不僅僅停留于思想上,而是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如前面提到的蔡氏老太在丈夫早逝,家境貧寒的條件下,仍要求二個兒子“日耕夜讀”,可以看出這位偉大母親的思想是多么開放,對世界的認識是多么的高瞻遠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村莊歷史</p><p class="ql-block">據(jù)記載,該村建于1655年前后,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清朝順治12年,宋顯昆最早定居到楊家堂。對于村名的來歷,松陽縣地名志中稱:因村中有三棵交叉的樟樹,故最早叫樟交堂,后改為楊家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楊家堂村及其宋姓來歷,從其宗譜《京兆宋氏宗譜》可看出,其宋氏祖先來自西安(京兆,古都西安及其附近地區(qū)的古稱)。</p><p class="ql-block">宋濂為唐代名相宋璟之后裔(25世孫),而宋濂為浦江的一代世祖,其孫宋可三因綰絲藤遷于松陽縣三都鄉(xiāng)呈回村。1655年許,宋可三第八代世孫宋顯昆從呈回村遷居楊家堂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顯昆遷居楊家堂村后的70余年間,楊家堂只有數(shù)間茅房,族人以賣柴、狩獵為生,生活十分艱苦。到了宋顯昆曾孫宋宏堂時,卻出現(xiàn)了“奇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宋宏堂,傳有這樣一段文字記錄:宋宏堂五歲喪父,時其兄宋宏資也僅九歲,孤兒寡母,家境甚是貧苦。但其母蔡氏對兄弟倆要求甚為嚴格,日間要他們出去干活,入夜則教他們習(xí)文,故使兄弟兩能習(xí)字斷文、知書達理。一日,宋宏堂挑柴去城里賣,于泉址涼亭歇腳,拾得一內(nèi)約有2000兩銀子的錢袋。拾得銀兩后,宋宏堂就在涼亭中等侯失主。失主回找時,他就將所有銀兩如數(shù)還與做木材板業(yè)的衢州巨商。那巨商感激不已,誠問宏堂有何要求,宋宏堂說,我什么都不要,若你能用得著我,我可否當你學(xué)徒。之后,宋宏堂就跟隨那巨商學(xué)做木材板業(yè)生意。因有母親蔡氏的諄諄教誨,宋宏堂不僅能寫會算,且品德高尚,倍受世人尊重。跟隨巨賈學(xué)商一段時間后,經(jīng)得巨商許允,自己也另立門戶,從事木材板業(yè)生意。曾數(shù)十次販運木材到杭州,并入股杭州南星橋“松茂板行”,成了股東老板,終成松陽的木板巨商大富。宋宏堂發(fā)跡后,生活上仍省吃儉用,而將錢財用于“建廈屋、孝高堂、友兄弟……”從而逐步修建起時至今日我們尚能一見的楊家堂古居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墻體文化</p><p class="ql-block">走進楊家堂,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這些鱗次櫛比的清代乾隆年間的古建筑和那一層層翹首相對的馬頭墻。當然也包括那些精美的雕梁畫棟、門窗雕花等等。</p><p class="ql-block">楊家堂古民居中幾乎每家大院中都有學(xué)報、官報,有的甚至于從中堂貼到客間板壁。由于時間久遠,已經(jīng)沒有一張是完整的了,有的學(xué)報中還留有幾個字,有的幾乎看不到字的影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宋宏堂,傳有這樣一段文字記錄:宋宏堂五歲喪父,時其兄宋宏資也僅九歲,孤兒寡母,家境甚是貧苦。但其母蔡氏對兄弟倆要求甚為嚴格,日間要他們出去干活,入夜則教他們習(xí)文,故使兄弟兩能習(xí)字斷文、知書達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繼蔡氏老太要求兩個兒子“日耕夜讀”之后,宋宏堂繼承了母親的傳統(tǒng),“念村中子弟幼小失學(xué)者,則延師設(shè)館,歌誦之聲徹于山谷”。至宋君楣(1836--1901)時,還“捐資舉辦迪德小學(xué),松陽知縣張綱獎給‘澤流桑梓’匾額”。其辦學(xué)時間比縣毓秀小學(xué)(1905年創(chuàng)辦)還早。也正因?qū)逃闹匾?,才使這樣一個小山村飛出了諸多的“金鳳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網(wǎng)紅村真的太紅了,每個村落的游客都是摩肩接踵,原計劃游覽一個小時的村落,每個的游覽時間都超過了三個小時。</p><p class="ql-block">因此砍掉了很多村落,就游覽了具有代表性的上述三個村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終于抓到偉偉拍了張照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10-3</p><p class="ql-block"> 松陽縣象溪鎮(zhèn)民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