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早在2022年就期待坐游輪去北極,探索人間最北面的奧秘。不巧啟程那天,遇到飛機公司罷工,從而破滅了我的北極之夢。</p><p class="ql-block"> 去年又勾起了我的北極夢。開始本打算和兩家朋友一輛車自駕加拿大北冰洋,可是經(jīng)過網(wǎng)上查詢了解,才知此路途的最大挑戰(zhàn)是有一段砂石無人區(qū)路段,那里不但路況不太好,加之開車三天左右的時間無信號、無餐館、無警察,整個無人區(qū)的途中只有一家小旅館+加油站,旅館本身帶一個餐廳,只有32個房間。如果自駕一旦車出現(xiàn)狀況實在不好辦,最終決定放棄自駕。</p><p class="ql-block"> 開始我在網(wǎng)上收尋北極之旅的信息。幾經(jīng)周折,網(wǎng)上最終聯(lián)系到了加拿大的“北冰洋自駕探險團”的魏老板,他也是導(dǎo)游兼司機,微信網(wǎng)名很響亮——“獨行俠”。經(jīng)過與獨行俠老板的多次溝通和與洛杉磯好朋友 Jianping 的通力合作商量,最終敲定我們由24位朋友4輛車組團,跟獨行俠自駕北極。好在獨行俠是白馬市的本地團,他年年在8月下旬和9月中旬之間組團進發(fā)北冰洋,有經(jīng)驗、有準備。他的頭車備有一切用具及工具,不怕車出毛病,也不怕徒步時遇到熊。</p> <p class="ql-block"> 為了能在苔原最佳的時間段出行,我們早早提前一年就預(yù)訂了2024年9月2號從白馬市到北冰洋由南向北走的北冰洋探險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此團內(nèi)容包括廣泛,有北極光,極地苔原地貌,育空河,麥肯錫河風(fēng)光等。要歷經(jīng)3個原住民聚居區(qū):印第安人,哥威迅人和因紐特人。行程2500公里,穿越北極圈,抵達北冰洋。途經(jīng)3條美景公路:阿拉斯加公路,克朗代克公路,丹普斯特公路。</b></p><p class="ql-block"> 9月2日我們終于懷著激動和期待已久的心情踏上了進軍北極圈、北冰洋的征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1(9/2/2024)</b></p><p class="ql-block"> 溫哥華飛往白馬市途中,空中有幸拍到的冰山、冰川及河流壯觀景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白馬市(Whitehorse)</b></p><p class="ql-block"> 到達白馬市,首先參觀了<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白馬市地標</b>,這匹由廢舊金屬材料制作的飛騰馬雕塑。接著又參觀了<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水力發(fā)電大壩和魚梯</b>及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S.S KLONDIKE 游輪</b>。</p> <p class="ql-block"> 白馬市育空河兩岸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水力發(fā)電大壩和魚梯</b></p><p class="ql-block"> 水力發(fā)電大壩和魚梯位于白馬市育空河上游。為了三文魚的回流,在大壩的側(cè)面修建了木制魚梯,每年的三文魚經(jīng)由木制魚梯游往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20px;">S.S KLONDIKE 游輪</b></p><p class="ql-block">? S.S KLONDIKE 游輪是加拿大僅存的幾艘蒸汽動力游輪船之一 ,也是白馬市的一個地標。它是一艘由英國育案航空公司于1929年建的客、貨兩用輪船,主要航行在道森市(Danson Citv)和白馬市之間的育空河上,直到1956 年因公路興建后才停駛。該游輪1981年獲頒為國家史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20px;">白馬市邁爾斯峽谷(Miles Canyon)</b></p><p class="ql-block">? 邁爾斯峽谷是玄武巖代表了一組巖石,包括各種暴露的玄武巖熔巖流和火山噴發(fā)流經(jīng)育空地區(qū)中南部的一個古老的前冰川景觀。邁爾斯峽谷上的吊橋是一座橫跨育空河的人行橋。我們在這里沿著峽谷漫步,游覽壯觀的峽谷和碧綠的育空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2(9/3/2024)</b></p><p class="ql-block"> 今天從白馬(Whitehorse) 驅(qū)車前往<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克魯恩國家公園訪客中心(Visiter Information Center),</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然后再驅(qū)車前往</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凱瑟琳湖(Kethleen Lake),</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及</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巖石冰川步道(Rock Glacier Trail )</b>,行程280公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克魯恩國家公園訪客中心(Visiter Information Center)</b></p><p class="ql-block"> 沿阿拉斯加公路行進80公里,我們到達了克魯恩國家公園訪客中心,在這里,導(dǎo)游按照游客中心的模擬圖介紹了我們這次行程的路線,接著又觀看了“克魯恩國家公園” 紀錄片,增進了我們對公園和本地原住民部落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凱瑟琳湖(Katherine Lake)</b></p><p class="ql-block"> 凱瑟琳湖是加拿大育空地區(qū)的一個湖泊,位于克魯瓦尼國家公園和保護區(qū)內(nèi)的海恩斯交界處鎮(zhèn)南部,是一個天然的冰川形成的圓形劇場。凱瑟琳湖湖水異常清澈,湖中有紅鮭。它位于海拔 731 米處,是國家公園邊界內(nèi)最大的湖泊。我們沿湖邊步道游覽,聆聽湖面波浪拍打岸邊的聲音,仿佛在彈奏著大自然的樂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巖石冰川步道(Rock Glacier Trail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巖石冰川步道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區(qū)(Yukon)克魯恩湖畔(Kluane Lake)阿拉斯加公路的毀滅灣(Destruction Bay),我們順著巖石冰川步道徒步攀登,登高遠眺,欣賞美景。</p> <p class="ql-block"> 我們邊攀登邊欣賞遠處克魯恩湖阿娜多姿的美麗景色。</p> <p class="ql-block"> 走在冰川沖刷巖石留下的痕跡,欣賞黑色巖石中突然冒出一排金黃色樹叢,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奪目,光彩逼人。旅友們紛紛在此拍照留影。</p> <p class="ql-block"> 巖石后面挺拔雄偉的高山,把整個毀滅灣巖石步道勾畫出一副美麗壯觀的圖畫。</p> <p class="ql-block"> 途中,我們經(jīng)由 Haines Junction,在此駐足停留,拍攝美景。</p><p class="ql-block"> 晚上到達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產(chǎn)—克魯恩國家公園(Kluane National Park)的旅館。期待夜間有機會看到極光,因為我們的整個行程就行走在極光帶上,但還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3(9/4/20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克魯恩國家公園(Kluane National Park)</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夜觀極光</b></p><p class="ql-block"> 今晚夜宿克魯恩國家公園旅館。根據(jù)魏導(dǎo)游預(yù)測,今夜會有極光,但強度不大。旅友們個個興奮不已,期待極光,和衣而睡,準備隨時起床。這一夜,魏導(dǎo)可真辛苦,一共起來三次驅(qū)車前往湖邊探試極光。</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在半夜11點半,此時我毫無睡意,聽見門外有啟動車的聲音,趕緊摸黑爬起順窗觀望,只見魏導(dǎo)的車已經(jīng)駛出旅館。過了大約半個多小時,又聽外面有車回來的聲音,我又趕緊跳下床,躡手躡腳摸黑開門觀望。此時,魏導(dǎo)在黑暗中看見有人開屋門,會意的向我擺擺手,我明白極光沒戲了,老老實實的回屋躺下。不一會兒,魏導(dǎo)在群里發(fā)了沒有極光的微信。旅友 Jianping 也沒睡,她很快的就回信問道“我們是否可以踏實的睡了?”,答復(fù)是“是的”。這下子,我們都消停了,脫了安心睡覺。</p><p class="ql-block"> 誰知睡的正香,突聽門外魏導(dǎo)小聲的說“有極光”和敲別屋團友門的聲音,我迅速從床上跳起,叫醒主席(旅友對我先生的尊稱)。主席睡的正香,根本沒有聽見任何聲音,他不相信迷迷糊糊的說:“是不是你做夢?。俊?,我說“不是做夢,趕緊起來,魏導(dǎo)在挨屋敲門呢”。話不多說,迅速穿衣飛奔進車,趕往 Pine Lake 看極光。此時是清晨4點多鐘。</p><p class="ql-block"> 后來從魏導(dǎo)口中得知,他這一夜起來探試極光三次,分別是11:30pm, 2am和 4am。第二天魏導(dǎo)照樣按時開車帶著我們繼續(xù)前行。魏導(dǎo)如此的敬業(yè)和負責(zé)精神令我們?nèi)珗F旅友都非常感動。</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們幾個旅友不顧夜觀極光的疲勞,一早又驅(qū)車來到Pine Lake 拍日出。不負所望,這里的美景又一次給了我們驚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克魯恩湖(Kluane Lake)</b></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們驅(qū)車來到加拿大克魯恩國家公園的克魯恩湖觀景。這里五顏六色的秋景也很吸引眼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綿羊山觀巖羊</b></p><p class="ql-block"> 接著,我們又來到克魯恩湖旁的綿羊山觀巖羊,很幸運,遠遠望去,肉眼可見生活在海拔1000米的三群巖羊。</p> <p class="ql-block"> 而后我們又徒步爬行了克魯恩國家公園內(nèi)的“<b>士兵尖峰</b>”步道。在克魯恩湖的頂端,有一個為了表彰阿拉斯加公路建設(shè)做出貢獻的眾多人士及建路50周年而建立的紀念碑。紀念碑于1992年7月18日由阿拉斯加公路會合 02 協(xié)會、育罕地區(qū)周年紀念委員會和山麓管道有限公司共同洛成。</p> <p class="ql-block"> 阿拉斯加公路,修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橫跨加拿大連接美國本土和阿拉斯加。1942 年建成時,全長約 2,700 公里,但 2012 年,全長只有 2,232 公里。這是由于多年來對公路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許多路段改道并拉直。該公路于 1948 年向公眾開放。這條公路曾以崎嶇不平、極具挑戰(zhàn)性而聞名,現(xiàn)在全程都鋪設(shè)了路面。它的組成部分是不列顛哥倫比亞省 97 號公路、育空地區(qū) 1 號公路和阿拉斯加 2 號公路。</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白馬市克魯恩公園湖邊的一段阿拉斯加2號公路段。</p> <p class="ql-block"> 不斷變化的河流在過去的幾千年里,阿伊楚河 (A'?y Chú ) 的流動模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甚至改變了方向。變化仍在繼續(xù),2016 年,大部分卡斯卡烏爾什冰川 (Kaskawulsh Glacier) 消融, 融水開始向南流入卡斯卡烏爾什河 (Kaskawulsh River),導(dǎo)致阿伊楚河 (A'?y Chú ) 幾乎干涸。 </p> <p class="ql-block"> 下午驅(qū)車返回白馬市,一路上雪山、苔原、黃綠交錯的樹木伴隨著我們,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 25, 25); font-size:20px;">Day 4(9/5/2024)</b></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開始了由南向北,從白馬市沿克朗代克(Klondike)公路和育空河開往北冰洋。將要到達的第一站是道森小鎮(zhèn)(Dawson),行程530公里。沿途我們將欣賞景點:<b style="color:rgb(255, 138, 0);">狐貍湖(Fox Lake),雙子湖 (Twin Lakes),卡馬克斯 (Carmacks),五指急流 (Five Finger Rapids),Pelly大橋,斯圖瓦特(Stewart )涂鴉壁,光明頂</b>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狐貍湖(Fox Lake)</b></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育空地區(qū)卡馬克斯 (Carmacks) 狐貍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雙子湖 (Twin Lakes)</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五指急流 (Five Finger Rapids)</b></p><p class="ql-block"> 五指急流位于育空地區(qū)的育空河上。四座復(fù)合巖島將河流分成五條狹窄的水道,其中只有東邊的水道可以通行。</p> <p class="ql-block"> 在卡馬克斯 (Carmacks) 觀望育空河(Yukon Rive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Pelly 十字路口 (Pelly Crossing) 和 Pelly 橋</b></p><p class="ql-block"> Pelly 十字路口是加拿大育空地區(qū)的一個社區(qū)。它位于克朗代克高速公路穿過佩利河的地方。這里是塞爾柯克原住民的故鄉(xiāng),也是北塔奇尼文化的發(fā)源地。在育空河下游的塞爾柯克堡有原始建筑,那是北塔奇尼人的重要歷史和文化遺址。</p><p class="ql-block"> Pelly 河大橋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區(qū)佩利十字路口北克朗代克(North Klondike )高速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20px;">斯圖瓦特(Stewart )涂鴉壁</b></p><p class="ql-block"> 車行至斯圖瓦特十字路口(Stewart Crossing),斯圖瓦特涂鴉壁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實際上這就是一個小山丘。導(dǎo)游特意帶了各種彩色噴漆供我們往涂鴉壁上任意各顯其能。</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通往道森小鎮(zhèn)途中的風(fēng)景掠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道森小鎮(zhèn)(Dawson)</b></p><p class="ql-block"> 晚上7點多,我們抵達淘金歷史名城—道森市。道森市是加拿大西北部育空地區(qū)育空河畔的一個小鎮(zhèn)。該鎮(zhèn)是 19 世紀克朗代克淘金熱的基地,擁有多座保存完好的邊疆風(fēng)格建筑。其中許多建筑位于道森歷史建筑群內(nè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光明頂”賞日落</b></p><p class="ql-block"> 傍晚,趁著日落前夕,魏導(dǎo)帶領(lǐng)我們驅(qū)車前往道森小鎮(zhèn)的“光明頂”觀日落。我們站在斷崖上,迎著寒冷的北極風(fēng),俯瞰整個城市、育空河和克倫戴爾河兩川交匯,期待著紅過半邊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日落。</span></p> <p class="ql-block"> 可是這天,太陽老是羞答答的躲在云層后面不肯露面,撒給我們的只有一線日落的余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5(9/6/2024)</b></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在道森小鎮(zhèn)主要游覽參觀了<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杰克倫敦故居,</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33 號淘金地(CLAIM 33 Panning)</b> ,和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4號淘金挖掘機(Dredge No.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b style="font-size:20px;">探訪杰克倫敦故居</b></p><p class="ql-block"> 早飯過后,我們首先探訪了道森小鎮(zhèn)杰克·倫敦的故居,這是美國作者杰克·倫敦成名作《荒野的呼喚》中渴望的自由之地。杰克·倫敦于 1897 年來到克朗代克淘金熱尋找黃金。這里還保留著一間用杰克·倫敦小屋的部分原木建造的木屋、一個食物儲藏室和一個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Dawson 小鎮(zhèn)還隱藏著這么一個湖水如鏡面的幽靜秀麗的小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33 號淘金地(CLAIM 33 Panning) </b></p><p class="ql-block"> 我們來到克朗代克礦業(yè)博物館的 33 號淘金地參觀,這里已于2022年7月1日正式關(guān)閉了。此前這里是供游客淘金體驗的地方。CLAIM 33 Panning 房前的兩排槽子就是淘金槽,以前還真有游客在這里淘到過金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4號淘金挖掘機(Dredge No.4)</b></p><p class="ql-block"> 道森小鎮(zhèn)礦區(qū)4號挖掘機作為當年最大的淘金設(shè)備。它代表了此地數(shù)十年的采礦技術(shù)最高水平。當人們在育空中部發(fā)現(xiàn)金礦不久后,挖掘器械就被引進了這一 地區(qū)。據(jù)稱在淘金高峰期,4號挖掘機每天可以挖掘到22.7千克的黃金,累計采得8噸的黃金。如今被擱置在富礦溪邊上的17號礦區(qū)古老的4號挖掘機,不斷的向前來的游人講訴著它那古老的挖金故事。</p><p class="ql-block"> 加拿大克朗代克國家歷史遺址 4 號挖泥船建于1912 年至 1959 年間。這艘全木挖泥船設(shè)計用于浮起和支撐 3000 噸重物。其中包括 68 個大型鐵挖掘鏟斗組成的鏈條。1900 年至 1966 年克朗代克的黃金挖泥作業(yè)還包括:大型水電、供水和機械車間設(shè)施,4 號挖泥船生產(chǎn)了 300,000 盎司黃金。</p> <p class="ql-block"> 勘探金礦并非易事,有著漫長的處理過程。據(jù)宣傳板上介紹,“挖金需要五年的地面準備工作。只有在地面解凍至基巖后,挖泥機才能開始工作。首先,勘探隊鉆探以尋找金礦。然后,工作人員剝?nèi)淠?、巖石、小屋甚至城鎮(zhèn)的泥土。然后,他們用水槍噴出淤泥,露出一層凍土,工作人員將空心鋼尖錘入凍土,迫使冷水深入,每兩周才解凍約 7.5 米(25 英尺)?!?lt;/p> <p class="ql-block"> 參觀結(jié)束后,我們連人帶車乘小渡輪擺渡到育空河對面。在世界公路之巔以另一視角俯瞰道森老城和育空河谷。道森市雖然是育空地區(qū)第二大城市,但截至 2021 年其人口只有 1,577 人,實在是個袖珍小鎮(zhèn)。站在山頂可以清楚的看到小鎮(zhèn)全貌,我們住的旅館也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6(9/7/2024)</b></p><p class="ql-block">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從道森經(jīng)無人區(qū)開往<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墓碑山省立公園(Tombstone Park)</b>,晚間入住無人區(qū)的唯一一個鷹原旅館(Eagle Plains) ,行程420公里。</p><p class="ql-block"> 清晨8點鐘,我們整裝待發(fā),車隊在蒙蒙細雨中踏上了通往墓碑山的征程。此時的能見度只有大約20米,導(dǎo)游指示車隊打亮緊急車閃燈,車距300米慢速向前行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丹普斯特公路(Dempster Highway)</b></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20分鐘的行駛,我們到達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丹普斯特公路</span>的起始點。這是加拿大唯一一條可以通往北冰洋的陸路通道,全長共919公里,是一條沙石鋪就的全天候公路,行駛在一望無際的無人區(qū),這里無信號,無補給,無加油,無維修,甚至沒有警察,伴隨我們的只有孤寂和荒涼的極地苔原。</p> <p class="ql-block"> 又經(jīng)過1個多小時的行駛,我們首先到達了墓碑山管理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加拿大墓碑山管理處</b></p><p class="ql-block"> 一下車,我忍不住的“哇!”的一聲叫出來,驚嘆這絢麗多彩浩瀚無垠的苔原帶給我的巨大心靈沖擊和視覺的震感!</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苔原色彩更加鮮艷奪目,感嘆上天賜予我們?nèi)绱藟衙佬沱惖娘L(fēng)景。我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機,轉(zhuǎn)著圈的拍攝這四面八方的美景,生怕遺漏了哪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墓碑山(Tombstone Park)</b></p><p class="ql-block"> 接著,又經(jīng)過110公里的行駛后,我們終于到達了我們夢寐以求的第一個景點—墓碑公園的 Golden Side 景點。</p> <p class="ql-block"> 墓碑山公園位于加拿大育空地區(qū)中部,靠近登普斯特公路的南端。公園境內(nèi)有2100平方公里的崎嶇山峰,永久的凍土、野生動物以及黑石高地和奧吉爾維山脈的部分地區(qū)。墓碑山極致地貌和多彩的北極苔原,在每年的9月初顏色轉(zhuǎn)紅,將墓碑山裝扮的十分艷麗多彩。我們迫不及待地冒著小雨開始爬行這五彩斑斕3公里的苔原山。</p> <p class="ql-block"> 墓碑山公園是極地苔原風(fēng)貌的典型代表,它粗獷原始,孤寂壯美,色彩斑斕,浩瀚無垠!我們在這里顯得是那么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真是個了不起的藝術(shù)家,能繪畫出如此美妙的風(fēng)景。在這里到處都是美景,隨手一拍都是不可多得的大片。</p> <p class="ql-block"> 走著走著,小雨不知不覺中停了,陰轉(zhuǎn)多云,陽光透過云層照射在五顏六色的苔原山上,將墓碑山公園裝扮的更加耀眼奪目,色彩斑斕,雄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 下山時抬頭遠望,突然發(fā)現(xiàn)墓碑山頭已經(jīng)云開霧散,墓碑山出現(xiàn)了!照片中兩山之間露出的那個尖尖的山頭就是墓碑山,此公園就是由它命名的。</p> <p class="ql-block"> 小詩一首贊墓碑山:</p><p class="ql-block"> <b> 《墓碑山》</b></p><p class="ql-block"> 秋風(fēng)冷雨墓碑山,</p><p class="ql-block"> 千里苔原色更鮮,</p><p class="ql-block"> 峭壁山峰云霧繞,</p><p class="ql-block"> 暮山奇景醉人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了天黑前趕到無人區(qū)途中唯一一個小旅館—鷹原旅館,我們不得不戀戀不舍地離開了墓碑山公園,繼續(xù)前往下一個景點。一路上,不同的美景照舊絡(luò)繹不絕,看也看不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奧格爾維河 (Ogilvie River) 觀景</b></p><p class="ql-block"> 沿著丹普斯特高速公路行駛,當車開到一條青黃分界分明的奧格爾維河 (Ogilvie River) 的橋邊我們駐足觀景。從橋上望去,河的交匯處左側(cè)的奧格爾維河是清澈的,右側(cè)紅溪(Red Creek) 是黃色的河流,景色奇特誘人。</p><p class="ql-block"> 我好奇兩河水相匯而不融為一體。網(wǎng)上查詢得知,原來此段紅溪富含金屬,黃色水是懸浮鐵礦物的結(jié)果。河卵石表面的橙紅色污漬是由于鐵礦物在溪水與大氣發(fā)生反應(yīng)時在巖石上形成水垢或沉淀物。</p> <p class="ql-block"> 一路驅(qū)車一路景,看不夠,拍不夠。</p> <p class="ql-block"> 從道森驅(qū)車 410公里,我們終于在 7:40pm 前趕到了鷹源旅館。該旅館介于Dawson City 和 Inuvik 之間,距離北極圈只有35公里。</p><p class="ql-block"> 感謝團友簡平提供的圖1和3照片!感謝團友徐理清無私分享的圖4無人機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鷹原旅館(Eagle Plains Hotel)</b></p><p class="ql-block"> 鷹原旅館雖小,但五臟俱全,吃住行應(yīng)有盡有。旅館不但有32間住房,還有飯店、禮品店、自助洗衣房、全套露營設(shè)施、提供各種油的加油站、輪胎修理、拖車及道路服務(wù)等。在這荒無人煙的荒野中,鷹原旅館真稱得上是個溫暖人心的荒原綠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可謂:</p><p class="ql-block"> 驅(qū)車千里北上行,</p><p class="ql-block"> 萬里長空一望平,</p><p class="ql-block"> 荒原寂寞孤星落,</p><p class="ql-block"> 鷹原客家笑相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7(9/8/2024)</b></p><p class="ql-block"> 早餐后,我們從鷹園出發(fā),沿丹普斯特公路繼續(xù)北進,首先到達 Fort McPherson 鎮(zhèn),而后繼續(xù)前往目的地伊努維克(Inuvik),全程400公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極圈(Arctic Circle)</b></p><p class="ql-block"> 行駛35公里后我們抵達北極圈,北極圈的界碑就豎立在公路一側(cè)。</p> <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我們停留攝影留念。本打算開香檳慶祝,但好像大家喝香檳的興致不大,香檳沒開,留著到達北冰洋再喝。</p><p class="ql-block"> 第二張照片中間那位就是魏導(dǎo)—獨行俠,也是我的長春老鄉(xiāng),一聊起來才知,在長春他家離我家住的還不算太遠。</p> <p class="ql-block"> 北極圈周邊風(fēng)景</p> <p class="ql-block"> 它們在為我們拍照</p> <p class="ql-block"> 離開北極圈,開往北冰洋途中的一個觀景點。</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開往北冰洋途中的一個最彎曲、最美路段,導(dǎo)游通知各車準備好拍攝,車距以前車看不到后下一輛車再啟動行駛。</p> <p class="ql-block"> 以下錄制了一小段最美彎路道的視頻,由此還可以看到極地的地況和地貌的構(gòu)造及狀況,偶爾在無人區(qū)的路上也有車掠過。</p> <p class="ql-block"> 隨后經(jīng)育空和西北地區(qū)兩省交界,穿過著名的理查德森風(fēng)口,到達曾經(jīng)加拿大行政治理的極限地 Fort McPherson 鎮(zhèn),這是最遙遠的皇家騎警“派出所”,也是丹普斯特公路名稱的來歷。我們在這里簡單用過午餐。</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們途經(jīng)兩個擺渡,跨越 Mackenzie River,經(jīng)過380公里駕駛,到達麥肯錫三角洲的伊努維克小鎮(zhèn)(Inuvik), 這里是愛斯基摩人(因紐特人)的聚集地.,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漁獵工具、起居飲食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探索者來這里探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8(9/9/2024)</b></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從依努維克(Inuvik)開往圖克村(Tuktoyaktuk),最終到達此次旅行的終點站—北冰洋,晚上返回依努維克入住。全程300公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圖克村(Tuktoyaktuk)</b></p><p class="ql-block"> 又經(jīng)過約3小時的連綿不斷的荒涼苔原,我們抵達圖克村的邊緣。圖克村是北冰洋岸邊真正的“天涯海角”,世界的盡頭,人口約900。在2017年最后150公里修通之前,冬季從麥肯錫河冰封的路面是唯一通道。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冰丘地貌帶,圖二是世界第二大冰川。沿途地貌特色鮮明,千百個湖泊相連,景色與冰川形成鮮明的對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圖克托亞圖克詹姆斯·格魯本機場(Tuktoyaktuk James Gruben Airport)</b></p><p class="ql-block"> 在圖克我們還參觀了詹姆斯·格魯本小機場。該機場最初是為了服務(wù)圖克托亞圖克附近的遠程預(yù)警線而建,1973 年開放給普通民用。該機場之前是由阿克拉克航空運營的通用航空飛機,從 Inuvik飛往該機場的定期航班,最多不超過 15 名乘客。2018 年由于開通了從 Inuvik 到 Tuktoyaktuk 高速公路,該服務(wù)被取消。</p><p class="ql-block"> 機場是以當?shù)貐擦诛w行員兼商人詹姆斯·格魯本 (James Gruben) 的名字命名,他于 2001 年 4 月 13 日在從 Inuvik 到 Tuktoyaktuk 的冰路上喪生。詹姆斯·格魯本是位非常優(yōu)秀的飛行員,機場內(nèi)紀念碑上是這樣介紹他的:</p><p class="ql-block"><b>“</b>詹姆斯·羅杰“哈夫?qū)薄じ耵敱?(JG)1957年8月28日-2001年4月13日</p><p class="ql-block"> 詹姆斯出生于艾麗斯和埃迪·格魯本家中,在圖克托亞圖克生活。他于 1978 年獲得私人飛行員執(zhí)照,1987 年獲得商業(yè)飛行員執(zhí)照,并于 1989 年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包機飛行公司 Amaulik Air Ltd.。詹姆斯的塞斯納185飛機 CF-YAD 和 CG-MKU 無論是在浮筒、輪子還是滑雪板上,都是圖克托亞圖克風(fēng)景的一部分。詹姆斯成為他那個時代最優(yōu)秀的當?shù)?<span style="font-size:18px;">Inuvik</span>人叢林飛行員。與他一起飛行的每個人都對他的技能、自信和奉獻精神感到安全。他是一名飛行員、獵人、父親、商人和充滿樂趣的領(lǐng)導(dǎo)者?!薄M材匪沟乃芟?,對他的肅然起敬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前行大約一公里,我們真正進入了世界盡頭的唯一村鎮(zhèn)“圖克村”。圖克村是通過公路與加拿大其他地區(qū)相連的北冰洋上唯一的地方,是當?shù)刂陵P(guān)重要的交通命脈。到1950年,它成為加拿大第一個恢復(fù)其傳統(tǒng)名稱加拿大西部因紐特人的土著定居點。該地總面積11.07平方公里。圖克村獨自坐落在伸向北冰洋的尖端地帶。這里沒有擋風(fēng)的樹,只有無邊無際的荒原和冷灰色的海浪??粗麄冏〉膯伪“宸?,而不是磚石結(jié)構(gòu),我真擔心在嚴寒的冬天,這種房子可怎么保溫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北冰洋(Arctic Ocean)</b></p><p class="ql-block"> 圖克村繼續(xù)向前行進,激動的時刻到了。北冰洋的標志牌出現(xiàn)了!我們期待已久的世界的盡頭—北冰洋到了!團友們紛紛下車在北冰洋的標志牌下拍照留念,接著直奔接近北冰洋盡頭的岸邊。</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很走運,北冰洋無風(fēng)無雨,導(dǎo)游說通常80%這里都是刮大風(fēng)。有的旅友興奮的挽了褲腿下到洋里,9月初的海水雖然沒結(jié)凍,但一定也不暖和。我也興奮的用手沾了北冰洋的水,還好,沒覺得太凍手。</p> <p class="ql-block"> 我們站在世界西北面世界的盡頭—北冰洋的岸邊留下最珍貴的紀念。</p> <p class="ql-block"> 北冰洋周圍環(huán)境</p> <p class="ql-block"> 中午我們回到北冰洋附近的圖克村,在一個稱作 “Grandma's Kitchen”(奶奶的廚房)小飯店就餐。在這里香噴噴可口的湯特別好喝。最特別的是我們還品嘗到了因紐特人美食—生鯨魚肉。生鯨魚肉吃起來沒有腥味,有點像我們吃過的肉皮凍。據(jù)說因紐特人在夏季合法捕獵白鯨后,經(jīng)過處理,為熬過漫長的冬天作為儲存糧食的一部分保存起來。</p> <p class="ql-block"> Grandma's Kitchen 的房東進到房子里,我稱贊他們的午餐做的真好吃后,主人非常高興的和我合了影。下圖是主人住的另一所房子。</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們驅(qū)車返回伊努維克(Inuvik)。下面視頻是途中的一個景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Day 10(9/11/2024)</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伊努維克(Inuvik)</b></p><p class="ql-block"> 依努維克位于西北地區(qū)的博福特三角洲地區(qū),距北極圈以北約 200 公里,距北冰洋以南約 100 公里。依努維克位于博福特三角洲麥肯齊河?xùn)|水道的河岸上。麥肯齊河從大奴湖流向北冰洋,是加拿大最長、最大的河流,也是北美第二大河流,僅次于密西西比河。</p> <p class="ql-block"> 由于位于北極圈內(nèi),依努維克在夏季有 56 天24 小時都是白天。冬季也有 30 天沒有陽光。由于伊努維克位于極光橢圓帶以北,因此人們需要向南看才能看到北極光。盡管我們此次的旅行基本上都是在極光帶上,但由于多數(shù)天氣多是多云陰天,因此天天盼極光大爆發(fā),卻天天以失望告終。</p><p class="ql-block">? 今天晚上8:30我們即將結(jié)束了北極自駕游的旅程,離開伊努維克返程飛往白馬市,因此上午團里沒做安排。網(wǎng)上查詢了附近的信息后,決定和幾位團友結(jié)伴去附近的靴子湖(Boot Lake)徒步。靴子湖的名字源于它的形狀酷似一只靴子而得名,此湖不算大,幽靜美麗,湖面倒映著黃黃綠綠的樹影,如同一面大鏡子,讓人感覺仿佛置身于其中。</p> <p class="ql-block"> 而后又閑逛了一下不大的小鎮(zhèn),發(fā)現(xiàn)小鎮(zhèn)中竟然也有一家中餐館,本打算吃頓中餐解饞一下中國胃,不曾想餐館老板只有晚餐才上班,只好打道回府在旅館“充饑”了。</p> <p class="ql-block"> 我好信兒,在這寒冷的北極商店會賣什么,就特意走進小鎮(zhèn)上最大的一家綜合商店。你別說,里面還真是應(yīng)有盡有,不但有日常穿的、用的,還有超市、飯店、藥店等。不同的是,這里賣的車是帶滑板的雪橇車,大圍脖是非常保暖的真貂皮圍脖,一條$219.99加元。</p> <p class="ql-block"> 行程即將結(jié)束,導(dǎo)游帶我們到了伊努維克訪客中心領(lǐng)取北極證書,每個人都興高采烈的手捧證書驕傲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最后又去了伊努維克地標處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下午4點多我們到了加拿大 Inuvik 小鎮(zhèn)的 Inuvik Mike Zubko Airport 小機場等候,準備登機飛往白馬市,同時與兩個導(dǎo)游一起在這里等候迎接參加下一波的北極自駕團的團友。</p><p class="ql-block"> 下午8點多鐘,北極小飛機到達了。下一個團的新團友陸續(xù)走到候機廳,有彼此認識的朋友擁抱歡迎。最有意思的是,下個團的23人中只有兩位男士,也就是只有兩對夫婦,實踐證明女將頂起了大半個天。</p><p class="ql-block">? 當晚到達白馬市,導(dǎo)游夫人接的站。按預(yù)報白馬市今夜有極光,所以團里安排我們夜里11-1點看極光。結(jié)果我們在外面等了一個小時也沒見極光的影,有的旅友查到極光走向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到0點我們只好失望的收工打道回府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Day 11(9/12/2024)</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們是下午3:15pm從白馬市飛往溫哥華的飛機,真正意義上的結(jié)束了全部行程。</p><p class="ql-block">? 上午導(dǎo)游夫人安排我們游覽<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卡克羅斯(Carcross)原住民小鎮(zhèn),翡翠湖,小沙漠,班奈特湖</b><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和</span><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印第安集市。</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翡翠湖(Emerald Lake)</b></p><p class="ql-block"> 湖同其名,碧綠色的湖水由于深淺不一,在陽光的照射下,呈現(xiàn)出了不同的顏色與光影,相當?shù)钠痢?lt;/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加拿大卡克羅斯小沙漠(Carcross</b><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Desert)</b></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小沙漠—卡克羅斯沙漠面積約為 2.6 平方公里,實際上它就是一系列北部沙丘。沙子形成于上一個冰河時期,當時大型冰川湖形成并沉積了淤泥。當湖泊干涸時,沙丘就被留下了。如今,沙子主要來自附近的貝內(nèi)特湖,由風(fēng)吹來。沙丘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包括貝加爾湖莎草 (Carex sabulosa) 和育空羽扇豆等不尋常的物種。目前當?shù)厝藢⑸城鹩糜趭蕵纺康摹?lt;/p><p class="ql-block">? 圖中兩位旅友將小沙漠的標牌當作單杠比高低,我稱他們一個是熊貓??,一個是孫猴子??,你看他們誰應(yīng)該是冠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班奈特湖(Lake Bennett)</b></p><p class="ql-block">? 美麗的班奈特湖是通往黃金之城道森的必經(jīng)通道,湖面寬約96.8平方公里,山清水秀。旅友們在湖邊玩的起勁,有的拍水波紋,有的做俯臥撐??催@位楊紅女士功夫了得,標準的俯臥撐動作,用嘴親吻了好幾次湖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加拿大卡克羅斯(Carcross)塔吉什原住民小鎮(zhèn)</b></p><p class="ql-block"> 說起卡克羅斯小鎮(zhèn)的名字由來,還有段歷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 25, 25);">卡克羅斯小鎮(zhèn)原來叫做馴鹿</span>十字路口(Caribou Crossing)最初因有大量馴鹿遷徙穿過貝內(nèi)特湖和納爾斯湖之間的天然陸橋而得名。克朗代克淘金熱期間,馴鹿群遭到大量屠殺,而后恢復(fù)計劃將馴鹿數(shù)量增加到約 450 頭?,F(xiàn)代的村莊始建于 1896 年克朗代克淘金熱期間。當時,馴鹿十字路口是往返道森市金礦的淘金者的熱門停留地。馴鹿十字路口也是皇家郵政和自治區(qū)電報線的站點,也是育空河上的通訊點。1904 年,由于與附近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馴鹿十字路口地區(qū)發(fā)生郵件混淆,因此馴鹿十字路口改名為卡克羅斯(Carcross)。</p> <p class="ql-block"> 這個小鎮(zhèn)的冰淇淋特別好吃,味道與眾不同,你若來到這里,一定不要錯過。圖2淺粉色的房子就是賣最好吃冰淇淋的店。圖3是原住民的房子,五顏六色很有特色。圖4是鬼屋。據(jù)說這里以前曾是一個女主人辦的旅館,她很精心她的旅館生意,死前曾告誡她的丈夫要經(jīng)營好她的旅館,可當女主人死后不久,她的丈夫經(jīng)營不善就把旅館賣了。此后,有人經(jīng)常聽到半夜有女主人的聲音,傳說是女主人不放心她的旅館,半夜經(jīng)常來此光顧照料。而后無人敢住這里,變成了鬼屋。</p> <p class="ql-block"> 原住民的即興表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S. Tutshi 號英國游輪殘骸紀念</b></p><p class="ql-block"> 1990年 S.S. Tutshi 號英國游輪被一場大火幾乎燒毀的,卡克羅斯在此用它的殘骸建立了這個紀念地。</p><p class="ql-block"> 該船是英國航運公司成立于 1900年時使用蒸汽動力明輪船,它為育空河流域社區(qū)之間提供交通服務(wù)。卡克羅斯是大多數(shù)旅行者的入境點,也是南部湖區(qū)的樞紐。1917年,該公司推出了 S.S. Tutshi 號作為該地區(qū)的豪華旅游船。它在 20世紀 20年代達到鼎盛時期,但到了20世紀50年代末,它被干船塢, 最終被育空政府購買,并被修復(fù)為一個觀光和解說地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白山口和育空路線鐵路 (White Pass & Yukon Route Railway) </b></p><p class="ql-block">? 白山口和育空線鐵路的故事開始于1898年4月。而真正開始動工修建這條長110 英里的窄軌鐵路是同年5月28日;這條鐵路最終需要 3500 名工人耗時 26 個多月才能完工。更困難的是 Skagway 距離最近的補給點有 1000 英里,此外,穿過白山口的地形非常險峻,天氣條件也更惡劣。最終經(jīng)過兩年兩個月的艱苦工作,鐵路終于在 1900 年 7 月 29 日下午 5 點到達卡克羅斯全部完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啰啰嗦嗦北極探險自駕游到此終于畫上了句號。行程雖短,收獲很大。一路令人難忘的曠世美景令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 這里再一次感謝 Jianping 和長明夫婦為這次難忘的經(jīng)歷能成為現(xiàn)實所付出所有努力和付出!也感謝各位新老朋友的相互關(guān)心、幫助和支持。希望以后有緣我們再相會,同游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另外,有朋友感興趣問如何參加自駕北極團,現(xiàn)將北極探險自駕團魏導(dǎo)的宣傳信息轉(zhuǎn)發(fā)于此:</p><p class="ql-block">?“金秋8月白馬出發(fā),穿越北極圈,直達北冰洋,一路北極光相伴,三條美景公路,行程2000公里,一生一次絕美體驗,不可錯過。咨詢電話:8673344666 魏先生”。 你也可以點擊以下的二維碼加入“北極2025自駕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順便提醒一下,北極自駕探險團每年從8月20日以后到9月中旬一共只有4個團(從南到北2團,從北到南2團)。因為這期間苔原最美,呈鮮紅色,北極光頻繁,天氣又不太冷。一路上有3天無人區(qū)的車程(無信號、無飯店、無住戶 、無警察),道路是unpaved roads。如有想自己自駕去北冰洋的朋友,建議做好一切車輛應(yīng)急準備,還要準備熊玲、熊噴、抹布等。我們團這次一路順利平安,沒有發(fā)生任何故障,但我們面前一個團的4輛車有兩輛車爆胎。北極團一般是4-5輛車,最多24人,每車最多6人。但也可少于6人,價格不同。更詳細的信息請直接聯(lián)系加拿大魏導(dǎo)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謝謝觀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