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9.22日上午游覽山東威海幸福門?,幸福門是威海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被譽(yù)為“威海之門”,代表著威?,F(xiàn)代化的城市形象。它坐落于威海老港南側(cè)100米處,屬于幸福公園的景觀之一。幸福門的設(shè)計(jì)高度為45米,寬度為42米,整棟建筑呈“門”字型結(jié)構(gòu)。該建筑在距地面約30米高處設(shè)置了以橫向天橋連接的觀光長廊(11層),站在長廊之上,向東可以遠(yuǎn)眺美麗的劉公島,向西則可以觀看威海市中心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站在觀光長廊上,俯瞰威海市中心的全貌。</p><p class="ql-block">威海是一個自然風(fēng)光旖旎、文化底蘊(yùn)深厚、設(shè)施完善、生態(tài)良好的宜居城市。威海,也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擁有得天獨(dú)厚的地理優(yōu)勢和豐富的旅游資源。</p> <p class="ql-block">穿過幸福門地上有一個凸起的圓形鍛銅建筑,稱為“百福圖”,高1.38米,直徑13.8米,重13噸。排列成五圈的“?!弊?,寓意“五福臨門”、“五福同享”,成為游客“踩?!钡某R?guī)操作,以祈求幸福和平安。幸福門的存在不僅美化了城市景觀,也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威海市民和游客必訪的景點(diǎn)之一。?</p> <p class="ql-block">劉公島,劉公島位于中國東部山東半島東端威海灣灣口,島面積3.15平方公里,島岸線長14.95公里。為威海市海上天然屏障,在國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素有“東隅屏藩”和“不沉的戰(zhàn)艦”之稱。明、清至解放前諸多海上戰(zhàn)事發(fā)生于此,特別是甲午戰(zhàn)爭留下了深刻的歷史印跡。 </p> <p class="ql-block">2024.9.22中午來到了文成城堡,文成城堡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是由加拿大華僑李文成先生和?蓬萊文成建筑裝飾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歐式風(fēng)格建筑群。?這座城堡融合了歐洲建筑元素,主要以?巴洛克風(fēng)格為主,展現(xiàn)了無與倫比的貴族氣息。文成城堡的建筑材料主要使用珍貴的?洞石,體現(xiàn)了歐洲建筑和裝飾藝術(shù)的精髓。城堡的設(shè)計(jì)充滿了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氣概,擁有圓形屋頂直指藍(lán)天,兩側(cè)梯形與錐形屋頂相互穿插,壁爐煙囪點(diǎn)綴其間,整體造型典雅大方。?</p> <p class="ql-block">?? 城堡以巴洛克風(fēng)格為主,洞石是其主要建筑材料,每一處都透露出歐洲建筑與巴洛克藝術(shù)的精髓。 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歐洲貴族的古堡生活,讓人不禁感嘆其“古堡”之美。</p> <p class="ql-block">其獨(dú)特的建筑風(fēng)格和浪漫氛圍吸引了無數(shù)游客前來探訪。城堡內(nèi)部空間寬敞,裝飾豪華,擁有金碧輝煌的大堂、精美的?壁畫、高貴的歐式家具以及精美的?雕花等,讓人仿佛置身于歐洲小鎮(zhèn)。此外,文成城堡還擁有一個面積達(dá)5000多平方米的?地下酒窖,收藏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紅酒,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diǎn)。</p> <p class="ql-block">其中最具價值的便是天花板和墻壁的巨幅油畫,據(jù)說是由畫師一筆筆手畫而成,筆觸細(xì)膩,色彩柔和亮麗,為城堡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金碧輝煌的大廳同樣也是采用了古典歐式的裝修風(fēng)格,盤旋而上的木質(zhì)樓梯,橢圓的大廳,巨幅的油畫與地毯,裝飾精致華麗的房間,隨手一拍都美哭了。</p> <p class="ql-block">城堡中占地面積達(dá)5000多平方米的地下酒窖更是精彩絕倫。由黑色和棕紅色火山灰石堆砌而成的地下酒窖具有極大的震撼力與視覺沖擊力。藏有世界各地葡萄酒2000多個品種,是介紹推廣葡萄酒文化的起源與發(fā)展。</p> <p class="ql-block">各式各樣的酒,有紅酒、白酒等琳瑯滿目。</p> <p class="ql-block">隱藏在偏僻之地的文成城堡,因一部電影《西虹市首富》而名聲大噪。這座由加拿大的華僑李文成先生聯(lián)手蓬萊文成建筑裝飾有限公司,耗資6億人民幣打造的現(xiàn)代城堡,雖然建立至今不足五十年,卻已成為了建筑界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下午來到了蓬萊閣,蓬萊閣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建筑,與湖南岳陽岳陽樓、江西南昌滕王閣、湖北武漢黃鶴樓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是“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一,世稱“江北第一閣”。</p> <p class="ql-block">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歲月中,蓬萊閣雖歷經(jīng)風(fēng)雨滄桑,但歷代修繕不斷,始終保持著北宋時期的原貌,成為研究古代建筑藝術(shù)的珍貴實(shí)物資料。蓬萊閣不僅以其悠久的歷史著稱,更因“八仙過海”的傳說和“海市蜃樓”的奇觀而聞名遐邇。傳說中,八仙在此渡海成仙,留下了無數(shù)動人的故事;而海市蜃樓,這一自然奇觀,更是讓蓬萊閣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成為無數(shù)文人墨客筆下的絕妙題材。</p> <p class="ql-block">蓬萊閣不僅文化底蘊(yùn)深厚,自然風(fēng)光同樣令人陶醉。它地處膠東半島最北端,三面環(huán)海,形如寶葫蘆鑲嵌在碧波萬頃之中。站在蓬萊閣上遠(yuǎn)眺,只見海天一色,云霧繚繞,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尤其是每當(dāng)春夏之交,海市蜃樓奇觀頻現(xiàn),更是讓人嘆為觀止。此外,蓬萊閣周邊還有蓬萊水城、田橫山、黃渤海分界線等自然景觀,以及戚繼光故里、古船博物館等人文景觀,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游覽內(nèi)容。</p> <p class="ql-block">白云宮相傳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具有豐富的道教文化背景。宮內(nèi)供奉著三清像,左右兩旁設(shè)有偏殿,左邊供奉福壽二仙,分別掌管禍福和生死,右邊供奉黃飛虎。</p> <p class="ql-block">八仙過海景區(qū)?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qū)北黃海之濱,是一個以道教文化和蓬萊神話為背景,以八仙傳說為主題的AAAAA級旅游景區(qū)。該景區(qū)三面環(huán)海,形如寶葫蘆橫臥在大海之上,集古典建筑與藝術(shù)園林于一體,內(nèi)涵豐富,意境深遠(yuǎn)。</p> <p class="ql-block">八仙的名字分別是鐵拐李、鐘離權(quán)、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lán)采和、韓湘子、曹國舅。?相傳白云仙長邀請八仙及五圣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過海,于是八仙各自借助自己的寶物過海,展現(xiàn)了各自的神通,這也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起源。后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chuàng)造奇跡的事。</p> <p class="ql-block">鐵拐李被視為八仙之首,形象特征為蓬頭虬髯,巨眼坦腹踱足,常背一藥葫蘆,浪跡江湖,行醫(yī)治病。</p> <p class="ql-block">鐘離權(quán)作為八仙之一,其形象特征是頭梳髽髻,髯長過腹,手執(zhí)扇子,袒胸露乳,一副豪爽大氣的樣子。</p> <p class="ql-block">呂洞賓被描繪為英俊瀟灑、風(fēng)流倜儻的美男子,擅長劍術(shù)和符咒等法術(shù)。</p> <p class="ql-block">張果老以其年老和騎驢的形象著稱,常常手持拐杖,騎乘仙鶴出游。</p> <p class="ql-block">身為皇親國戚的他,卻不貪戀權(quán)貴,一心向道。曹國舅身著官服,手持玉板,面容慈祥。他的玉板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件法寶</p> <p class="ql-block">韓湘子則以玉笛為法寶,與八仙中的其他成員一起,展現(xiàn)了中國道教文化中對于超凡脫俗、長生不老的理想追求?。</p> <p class="ql-block">藍(lán)采和以其獨(dú)特的女裝大佬形象和手中的花籃法寶聞名。常穿破藍(lán)衫,一腳穿靴,一腳跣露,手持大拍板。他總是面帶笑容,樂觀豁達(dá)。藍(lán)采和的拍板擊打起來,節(jié)奏明快,充滿活力。</p> <p class="ql-block">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性,手持荷花,美麗動人,溫婉善良。何仙姑出生于普通人家,自幼聰慧勤勞。她因誤食仙果而擁有了神奇的法力,后經(jīng)仙人點(diǎn)化,修成正果。</p> <p class="ql-block">2024.9.23日一大清早7點(diǎn)鐘之前就趕到了蓬萊閣兩海交匯處黃海、和渤海。?坐船看海鷗和喂海鷗。</p> <p class="ql-block">渤海?:是中國最北的近海,三面環(huán)陸,北、西、南三面分別與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三省一市毗鄰,東面以遼東半島的老鐵山岬經(jīng)?廟島至山東半島北端的?蓬萊岬的聯(lián)線與黃海分界。渤海是一個近封閉的內(nèi)海,形狀近似英文字母C。</p><p class="ql-block">??黃海?:是太平洋西部的邊緣海,位于中國與朝鮮半島之間,是一個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閉淺海。黃海的西北部通過海峽與渤海相連,東部到朝鮮半島的西海岸,南部則以啟東市東南角長江口北岸到?濟(jì)州島西南角的連線為分界線。</p> <p class="ql-block">乘船出海之后,開始喂海鷗吃火腿腸,海鷗會在船尾跟著飛,火腿腸喂的多,海鷗就多?,F(xiàn)在的海鷗嘴也刁了,饅頭面包都不吃,就吃火腿腸。把火腿腸向天空扔出去,就會有海鷗去接火腿腸,海上乘船喂海鷗感覺特別好玩。船長還會放一些跟海有關(guān)的歌曲,整個行程下來感覺意猶未盡。</p> <p class="ql-block">海鷗在空中自由翱翔,輕盈的翅膀如同一把精致的羽扇,在陽光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下午3點(diǎn)半左右來到了五嶽獨(dú)尊的泰山。</p><p class="ql-block">?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獨(dú)尊”“天下第一山”之稱。位于山東省中部,隸屬于泰安市,綿亙于泰安、濟(jì)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50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約1545米。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傳承歷史,集國家興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東方文化的縮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承載著豐厚的地理歷史文化內(nèi)涵,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其歷史文化、自然風(fēng)光、地質(zhì)奇觀和諧融為一體,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美學(xué)和科學(xué)價值。</p> <p class="ql-block">望岳</p><p class="ql-block">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p><p class="ql-block">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p><p class="ql-block">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p><p class="ql-block">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p><p class="ql-block">在杜甫所有的詩作中,此詩堪稱最大氣磅礴的一首名作。詩人登上泰山,俯視人間,詩中的豪情光耀千古,我們應(yīng)該多讀讀古人的詩詞。</p><p class="ql-block">這首詩作于公元736年(既開元二十四年)。當(dāng)時,杜甫只有24歲,正是意氣風(fēng)發(fā),裘馬輕狂的時候。在家人的支持下,年輕的杜甫懷揣著人生夢想,開始過一種自由不羈的漫游生活。</p> <p class="ql-block">“五嶽獨(dú)尊”?:這是泰山眾多石刻中最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位于泰山極頂處,由清光緒丁未年泰安府宗室玉構(gòu)書寫。這四個正楷字高度概括了泰山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已成為泰山的標(biāo)志性符號,并被設(shè)計(jì)進(jìn)五元人民幣背景圖案。</p> <p class="ql-block">“云峰”石刻為康熙帝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祭祀泰山時所題。該刻石下面的刻石為乾隆帝的兩首御制詩。這一對祖孫皇帝的刻石聚集一處,是泰山刻石的一大奇觀。</p> <p class="ql-block">泰山石刻是中國文化史中的一枝奇葩。它不僅僅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品的一座寶庫,而且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珍品。歷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告地,儒家釋道傳教授經(jīng),文化名士登攀覽勝,留下了琳瑯滿目的碑碣、摩崖、楹聯(lián)石刻,而泰山摩崖石刻是名山之最。 泰山石刻源遠(yuǎn)流第,自秦漢以來至建國后,上下兩千余載,各代皆有珍碣石刻。泰山石刻現(xiàn)存1800余處,其中碑碣800余塊,摩崖石刻1000余處,大體分布為岱廟157塊,岱麓215處,登山東路576處,岱頂258處,岱西80余處,岱陰44處,靈巖寺400余處,神通寺100余處。</p> <p class="ql-block">“萬法唯識”是佛教用語,也稱“一切唯識”,指世界上沒有獨(dú)立存在的個體,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識所變現(xiàn)。表達(dá)了佛教的世界觀。而“登峰造極”則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文學(xué)》,意為學(xué)問、技能等達(dá)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p><p class="ql-block">泰山石刻實(shí)在是太多太多,本人在此就不一一介紹了。有空你們自己去泰山走一走看一看。</p> <p class="ql-block">《五岳真形圖》以五個不同的符號代表五岳,上部右為東岳泰山、左為北岳恒山,下部右為南岳衡山、左為西岳華山,中岳嵩山居中,各圖下部都有一段文字說明。符號形狀“泰山如坐、華山如立、恒山如行、衡山如飛、嵩山如臥”。</p><p class="ql-block">道觀將《五岳真形圖》刻于桃木,做成腰牌出售,獵人買來戴在身上,用于避免迷路、蛇咬、沼氣,在山中建房時將此圖制成佩飾掛在屋檐下,可避野獸、山賊。此圖的神奇妙用,傳說由來已久,符合人們祈求平安,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要求。</p> <p class="ql-block">泰山玉皇廟,古稱太清宮、玉帝觀,始建于?漢代,原為漢代帝王封壇遺址。該廟坐北朝南,由山門、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東西禪房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870平方米,建筑面積302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玉皇頂大殿供奉的三位神明是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和太上老君。?</p><p class="ql-block">玉皇頂大殿,作為泰山極頂?shù)闹匾M成部分,供奉著三位重要的神明。玉皇大帝,作為道教中的最高神,被認(rèn)為住在三十六天最高的"大羅天"中,統(tǒng)領(lǐng)三界十方諸神。王母娘娘,又稱西王母,是道教中的女神仙,傳說她掌管災(zāi)疫和刑罰,同時也是長壽和青春的象征。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是道教"三清"尊神之一,表至高無上的大道。</p> <p class="ql-block">泰山天街是指南天門向東到碧霞祠一段街道,全長約一華里南天門向北的一段路,約有100米,稱為北天街,岱頂天街,商鋪林立,亦市亦街,形成了特有的風(fēng)俗。</p> <p class="ql-block">泰山我來啦!泰山不僅以其壯麗的自然風(fēng)光著稱,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而聞名。在攀登的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了自然與文化的完美融合。每一處景點(diǎn),每一塊石碑,都講述著泰山的故事和歷史。這種獨(dú)特的文化氛圍,讓人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力量。泰山不僅是一座山,更是一座文化的豐碑,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泰山南天門又名三天門。南天門位于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登泰山頂?shù)拈T戶。創(chuàng)建于元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國后又翻修兩次。建筑保持了清代的風(fēng)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