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風起,葉飄零,當季節(jié)的筆觸輕輕描繪出一年中最絢爛的畫卷時,我們這群攝影愛好者,在王冶洪老師的帶領(lǐng)下,踏上了一場尋覓自然之美的旅程。從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暫時抽離,向著遠方那片充滿詩意與畫意的土地——婺源進發(fā)。</p> <p class="ql-block"> 9月23日,一個普通的下午,卻因為一次特別的約定而顯得不同尋常。收拾好行囊,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出發(fā)了。車窗外,城市的輪廓漸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連綿起伏的山巒與田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離目的地越來越近,心中的期待也隨之增長。</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山背村。這里是婺源眾多古老村落之一,擁有著歷史沉淀與獨特的人文風情。傍晚時分到達此地,天氣不冷不熱,微風輕輕吹佛著村莊,我們沿著村莊的小路緩緩而行,村莊依山而建,由于沒有大路,車不能通行,村民搬運東西還是還是原始的肩挑背馱,拿起相機,試圖捕捉那份靜謐與安詳,讓瞬間成為永恒。</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天還未亮,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驅(qū)車前往龍池汰。期盼著那里晨曦的云霧正等待我們欣賞。由于景點還未開發(fā),山路有些崎嶇,我們克服困難努力攀登,如期到達。當?shù)谝豢|晨光穿透云層,整個山谷仿佛被喚醒,薄霧輕籠在山巒之間,大山巍峨壯觀,高低錯落,猶如仙境般美麗。我屏住呼吸,生怕打擾了這份寧靜,同時快速按下快門,記錄下這一幕幕如夢似幻的景致,內(nèi)心期待更壯觀的日出,然而天不隨人愿,我們沒等到太陽的出現(xiàn),只能作罷,趕往村子里拍人文。</p> <p class="ql-block"> 帶著對美景的憧憬,我們又回到了山背村,這一次是為了見證“曬秋”的傳統(tǒng)習俗。村里的山頂上有塊平地,轉(zhuǎn)彎處有個簡易的曬秋臺,對面的老屋頗具特色,可惜當天無人居住,如主人在家能把自己的勞動成果整齊地排列在陽光下晾曬,色彩斑斕的果實與周圍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構(gòu)成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畫面那該多美。想象歸想象,還得回到現(xiàn)實,沒有現(xiàn)成的也難不倒我們,我們到村民家中要來了幾簸箕正在晾曬的辣椒,集中端到現(xiàn)有的曬秋臺,就成了一幅曬秋圖,硬生生被我們造就了一幅美景,這就是攝影人的智慧和快樂。我們走過村子走過一戶戶人家,感受著那份簡單而純粹的快樂。</p> <p class="ql-block"> 午后,繼續(xù)我們的行程,前往閬山。途中經(jīng)過江嶺,看到村民們正忙著收割稻谷,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這是一幅最真實不過的田園生活圖景,讓人不禁感慨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閬山,位于婺源縣段莘鄉(xiāng),是一個神奇的村落,雖然偏僻,因被人稱之為“具有母系氏族遺風”,村落寧靜安詳,少有人往,但風景宜人,風光秀美,加上獨特的母系遺風,使其多了一份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 閬山是一個位于山頂之上的村莊,遠離塵囂,保留著較原始的面貌。下午我們漫步在村里,順著村子朝大山深處走,這里有一條古驛道,石板路,有些年代感的房子,我們一路走一路拍,碰到的村民不多,基本看到的都在田間地頭干農(nóng)活,欣賞著四周的美景,心中充滿了寧靜與滿足。</p> <p class="ql-block"> 最令人難忘的是第三天清晨的閬山云海。當太陽的第一縷光芒穿透云層,整個世界似乎都被點亮了。云海翻騰,猶如大海般壯闊,美得讓人窒息。緊接著,一輪紅日從云海中緩緩升起,那一刻,所有語言都顯得蒼白無力,只能通過鏡頭來表達內(nèi)心的震撼與感動。</p> <p class="ql-block"> 最后,我們來到了閬山的楓林。今年的秋天秋老虎作祟,天氣一直炎熱,楓葉還未紅,未能看到紅得像火一樣熱烈的楓葉,與周圍的綠樹相映成趣的動人畫面。陽光透過楓樹林,樹影婆娑。當陽光如細碎的金粉般穿透那片繁茂的楓樹林,斑駁的光影在地面上跳動,仿佛是自然界的畫家隨手灑下的點點金黃。樹下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草地,草尖上偶爾還掛著清晨未消的露珠,在微光中閃爍著點點光芒。</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這由光影交織而成的樹林,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草香與泥土的清新,這一切構(gòu)成了一幅宛如童話故事中的畫面。每一步都像是踏入了一個色彩斑斕、充滿魔幻與寧靜的世界,讓人忘卻塵世的喧囂,只想沉浸在這份難得的靜謐與美好之中。</p> <p class="ql-block"> 短短三天的時光,在婺源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憶。攝影不僅僅是技術(shù)的展示,更是心靈的交流與情感的傳遞。在這里,我們不僅收獲了照片,更重要的是,收獲了一份對自然更深的理解與尊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