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媽,我討厭你這么說</p><p class="ql-block"> 劉玲說,“我一直很心疼女兒,也為了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對于數(shù)年來不斷出軌的丈夫,采用的都是裝不知道,沒想到丈夫還是要和我離婚,可女兒不但不同情理解我,還說了許多傷害我的話”。當劉玲再次對女兒說,“我這半生都是為了你”這句話時,三十多歲的女兒怒吼著對她說,“媽,我討厭你這么說”。</p><p class="ql-block"> 劉玲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錯了什么,含辛茹苦幾十年,為了女兒為了家庭,到最后卻落得討人嫌的地步,被丈夫拋棄還被女兒嫌棄。</p><p class="ql-block"> 許多中年女性的悲哀都在于只有家庭孩子丈夫而沒有了自己。她們在幾十年孜孜不倦的付出當中,尋找著自身的價值。因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中,對于女性的要求就是賢惠持家與相夫教子。</p><p class="ql-block"> 劉玲結(jié)婚后全部的心念都在家庭,她總能把家搞得窗明幾凈,把一日三餐安排的周到貼切,把男人和孩子的穿著收拾的妥妥帖帖,外出時讓男人風(fēng)光有面子,家人的需求總是第一位的,自己漸漸地沒有了自己的需求,沒有了自己的圈子,沒有了喜好……家庭成為她全部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劉玲的悲哀正在于她把自己活成了保姆式的女主人,在瑣碎與時光中,丈夫已經(jīng)看不到劉玲身上還有吸引他的魅力了,他除了嫌棄劉玲,便把眼光移向外面那些能激發(fā)他男性荷爾蒙的女人身上,劉玲的軟弱和逆來順受更讓他的嫌棄不斷升級。</p><p class="ql-block"> 女兒對于父母之間的事情心知肚明,她活的更痛苦,對于媽媽的哭訴厭惡至極,尤其劉玲說都是為了女兒而忍受這一切時,女兒對于無能又無力的媽媽真是討厭到極致了。在孩子心里大人之間是沒有誰對誰錯之分,孩子只想要大人恩愛和諧,一旦大人發(fā)生爭端,孩子絕對不愿成為裁判。</p><p class="ql-block"> 劉玲對于自己家庭的失控,用一句冠冕堂皇的托詞“都是為了孩子”而掩飾自己的虛弱,而孩子是不會承受這么重的責任的,所以她女兒的怒吼是對媽媽的反擊。</p><p class="ql-block"> 每個人都只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劉玲把自己活成了悲悲戚戚的受害者模樣,這個責任完全在劉玲,她內(nèi)心不認輸,就美其名曰是為了女兒。</p><p class="ql-block"> 即使劉玲也是想要給女兒一個完整的家庭而忍辱負重,那這樣的選擇也是劉玲自己心甘情愿作出的,是苦澀還是辛酸都要自己扛,最被人嫌棄的就是劉玲這樣,把自己的人生責任轉(zhuǎn)嫁給別人,似乎一切的一切選擇都不是劉玲情愿的,而是因為有個女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如果你有法律或者心理咨詢需要,請?zhí)砑友琶粑⑿牛瑢I(yè)的服務(wù)必能助力于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