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大多有派別之分,但有一座寺院是例外,那就是大昭寺,它不屬于任何一個教派,藏傳佛教各派都頂禮膜拜,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xiàn)存最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結(jié)構建筑,并且開創(chuàng)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建筑模式。<br><br>大昭寺始建于唐貞觀21年,公元647年,當時還不是寺院,只是拉康或者說是佛堂,當時稱為"惹薩噶喜墀囊祖拉康",簡稱惹薩,藏語中稱"山羊"為"惹",稱"土"為"薩",意即由山羊馱土而建的。后來惹薩就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名稱,并慢慢演化成了今天的拉薩。大昭寺也稱"祖拉康"或"覺拉康", "大昭"的名字始于15世紀的"傳昭大法會"。大昭寺內(nèi)主供世間第一珍貴佛像,文成公主從大唐長安帶去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br><br>大昭寺建成之后,經(jīng)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今天的規(guī)模。除了松贊干布建覺沃拉康,赤德祖贊時修建了扎馬瓜州神殿,還有赤德松贊時修建了噶瓊神殿,但此后興佛滅佛大昭寺也跟著起起伏伏,大概是公元11世紀的后弘期開始后,大昭寺進行了一系列較大規(guī)模的修整。后來因為爭斗,大昭寺神殿再次被毀,之后有高僧貢巴慈誠寧貢對寺廟進行大規(guī)模的修繕,同時還加修了河堤,福澤百姓,于是他的塑像就被供奉在了大昭寺南面的一個佛堂中。<br><br>再后來元朝時期的歷代蔡巴萬戶長,明洪武中期的宗喀巴,還有五世達賴執(zhí)政后的桑杰嘉措,都對大昭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修整、擴建和裝飾。之后大昭寺的規(guī)模迅速增加,基本上就是現(xiàn)在的樣子了。如果從大昭寺的正門過去,就能看見一個天井式的院落,這就是藏傳佛教中的格西學位的產(chǎn)生地,拉薩祈愿大法會,莫朗欽莫的場所。<br><br>在公元1409年,為紀念釋迦牟尼以神變之法,大敗6種外道的功德,宗喀巴大師在大昭寺創(chuàng)立傳召大法會,并將它確立為藏傳佛教界的最大的法事活動。屆時拉薩三大寺的數(shù)萬僧人云集于此,為眾生幸福與社會安定而祈禱,同時還會舉行辯經(jīng)、驅(qū)鬼,迎佛等活動,自此黃教得以確立。<br><br>大昭寺除了有眾多的珍寶古跡外,還以壁畫著稱于世,這些壁畫面積達4400平方米。在修建大昭寺以前,西藏的壁畫藝術基本上沒有別的實物可考,所以大昭寺的吐蕃壁畫是西藏保留下來的最早的繪畫作品。它反映的都是歷史生活,是佛教儀軌中沒有涉及的題材,完全是靠民間畫師去想象去積累、去創(chuàng)作和構圖,形式自由,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大昭寺的壁畫構圖嚴謹,畫風嫻熟,把不同時代的人物和諧的組合在同一畫面中,打破了時空的阻隔,并且完美融合了漢藏兩地的風格和特征,甚至還延續(xù)了早期的尼泊爾繪畫藝術特點,畫面很大程度上展現(xiàn)了當時的現(xiàn)實社會風貌。<br><br>小記:昭寺有兩個開門時間,一個是早上天剛亮的時候,主要是對藏族信眾,不要門票。天色微光,隨著嘎吱一聲開門,所有有信眾魚貫而入,大家互相不交頭接耳,只有誦經(jīng)聲、佛號聲,每個人都忙著各自禮佛,供油、供燈、供青稞酒。場面肅穆安靜,極有儀式感。另外的開門時間是十點,主要對游客,需要提前一天在網(wǎng)上預約。門票60。<br><br>漫步千年古寺,穿行千年文物之間,如時空穿越,對話古人,窺見隱秘歷史。 購買秘境百寺方式<br><br>1:咸魚搜 秘境百寺<br><br>2:加作者微信 1388860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