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想念家鄉(xiāng)大山里收玉米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小時候,每到金秋季節(jié),倭瓜、柿子、大棗都成熟了,溝坡的玉米地一片金黃??扇缃?,大山里的老家,因為建景區(qū)的緣由,已經(jīng)多年不種玉米。昨天,我們一行駕車走進了禹州市鳩山鎮(zhèn)魏井牡丹坪村。這個一百多年的山頂石頭村,幾年來成了我時常關(guān)注的焦點。</p> <p class="ql-block">七點多鐘的光景,我們趕到了石頭村,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地里已經(jīng)有人在拔玉米啦,我們放下給他們帶的肉蔬菜和禮物,直奔地頭??粗麄冇么植诘碾p手熟練地用簽子剝開玉米的絨帽子,去掉層層盔甲,掰下玉米,放進荊條籃子里,一邊給我打著招呼,一邊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于是,我緊跟這位七十八歲的大叔,跟拍了他薅玉米、剝玉米、用騾子駝玉米的全過程。</p> <p class="ql-block">大山里的村民,對農(nóng)作物有著深厚的感情,古銅色的臉上刻滿歲月的痕跡。他們從開始種植、除草,踢苗,到成熟,依然保持著原始的耕作方式,精心呵護,辛勤勞作,不打農(nóng)藥,不用除草劑,全靠農(nóng)家肥和自己勤勞的雙手,像對待珍寶一樣熱愛土地,汗水順著臉頰滑落,看著他們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時而直起腰,時而捶捶后背,但眼神中卻滿是欣慰,滿是對的大自然的敬畏,讓我對他們肅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掰了的玉米,他們要用藍子把玉米放進騾子背上的背簍里,在馱運到自己的麥場上,騾子好像認識路似的,他們或牽著、趕著、用手撫摸著它的尾巴,緊緊地拉著韁繩,走在崎嶇不平的小路上,騾子走得緩慢而穩(wěn)健,蹄子踏在地上發(fā)出有節(jié)奏的聲響。晌午的陽光灑下來,照在他們身上,拉出長長的影子。我也是跑的氣喘吁吁,緊跟其后。終于,他們來到了麥場,將玉米卸下,那一刻,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這時候的山坡上,還有高粱、黃豆、花生、辣椒等農(nóng)作物需要收獲。東頭大媽家的窗子上已經(jīng)掛上了幾串紅辣椒;西頭的大伯家前天母羊又下了二個崽;還有誰家的山楂掛了一樹的紅;也不知哪家的柿子探出了石崖像掛著紅燈籠。收獲碩果,播種希望,鄉(xiāng)村秋收的繁忙景象每年都在上演,農(nóng)民們要吃上新糧,就得蛻幾層皮,想要種下新麥,就得掉一身膘。上帝的皮鞭抽打著農(nóng)民的脊梁,農(nóng)民的皮鞭抽打著騾馬的后背。村民們這樣年復一年辛勤勞作著,是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是為了守候這片故土,也更是為了祖祖輩輩的希望! </p> <p class="ql-block">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夕陽西下,該回城了,站在莊嚴而肅穆的山頂,風兒吹過果實的醇香,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讓我更加虔誠而亢奮,讓我戀戀不舍的鄉(xiāng)村,讓我念念不忘的父老鄉(xiāng)親!關(guān)于秋收的故事,我還會繼續(xù)。</p><p class="ql-block"> (圖片拍于2024年9月24日牡丹坪謝絕轉(zhuǎn)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