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4日下午15時30分劉力紅教授于廣西中醫(yī)藥大學學術報告廳行專題學術報告。</p> <p class="ql-block"><b>1、行課前禮</b></p> <p class="ql-block">所有在場人員起立,對張仲景醫(yī)圣像三鞠躬,然后一起朗讀序。</p><p class="ql-block">劉:為什么有課前禮?每一門學問都有傳承的問題。</p> <p class="ql-block"><b>2、講傳承</b></p> <p class="ql-block">(1)是什么</p><p class="ql-block">關于傳承的概念:前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去了天水,剛好我也在天水,參觀、考察伏羲廟,去了卦臺山,卦臺山是伏羲廟的前身,古時候皇帝每年都去,大家都知道古時候交通不便,要走水路,卦臺山離天水市區(qū)幾十公里,諸多不便,所以在天水市區(qū)重新建了一個伏羲廟,原來的伏羲廟就變成民間的,國家的在天水城區(qū)。每年都要舉行祭祀大典,國家都要去一個副國級干部,甘肅省省長等都要出席。這是國家組織的公祭活動。</p><p class="ql-block">天水大地灣遺址的發(fā)現,把我們的文明提前到了8000年,之前講中華上下五千年,史前文明很了不起,文明能到今天靠的就是傳承。</p><p class="ql-block">上有傳有下承,一代一代傳承才沒有斷絕,國家在先秦到晉代選100部著作來進行解讀,包含醫(yī)林工商天文等各個方面,這是重大的文化工程,由國家圖書館來落實。在其中中醫(yī)占3部,數量不多,所以很珍貴。3部:《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每部經典選1位解讀人。我就是《傷寒論》的解讀人。</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文化能傳承到今天?4大文明有3大文明都失傳了,只有一大文明傳下來了,關鍵是解決了傳承的問題。</p><p class="ql-block">中醫(yī)傳到各位手上了大家能不能承受,然后繼續(xù)往后傳?每位中醫(yī)人都是有這個責任的。命若懸絲,說的是很容易斷掉。我解讀的《傷寒論》我送了100本給我們學校。因為我覺得自己身上有一份責任。</p> <p class="ql-block">(2)怎么傳?三個傳承方式</p><p class="ql-block">傳承有哪些方式?薪火傳承怎么傳?</p><p class="ql-block">一個是文字,文字就是很重要的傳承路徑。書也好,典籍也好,都是文字傳承。過去的文字和現在不一樣,過去一本傷寒論可能要用一駕馬車來裝,遇上戰(zhàn)亂年代,很容易遺失,古代文字的傳承是很艱難的?!秱摗纷詈笫强客跏搴徒o保留下來了,是否是全貌還有些爭議,但至少確定的是大體給保留下來了。</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是不缺乏文字的,圖書館輕易可以借到書籍,我們能否領會文字的經義?剛才朗讀的時候我就想讓你們語速慢一些,奈何寡不敵眾,我拿著話筒也無濟于事。我們一定要“讀”書。讀書速度放慢一些,語速放慢容易讀出感覺。</p><p class="ql-block">讀書和看書的區(qū)別</p><p class="ql-block">讀書是用嘴或是嘴+眼,看書是用眼。讀書比看書多了一道工序非常重要,肝開竅于目,眼為肝之竅,藏魂,所以看很重要,讀,是用嘴的,嘴里有舌,口為脾之竅,脾藏意,心藏神,讀書的目的是不是達它的意?領會這個文字的意?心領神會,你想想看,為什么講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與脾有關系。你讀書和看書是兩回事。</p><p class="ql-block">希望我們中醫(yī)人是讀書人而不只是看書人。讀出經義,讀出神韻。尤其是讀圣賢書,讀著讀著,一個很好的感覺就升起來了,對語言的感覺,對音韻的感覺。</p><p class="ql-block">辛老師說:劉,你的文字很美。他可是一個很挑剔的人。實際上我高中時語文是不及格的。為什么大家喜歡我的文字。我和秘訣就是讀書。語言的感受,語言的感覺,簡稱語感,你就有了。信、達、雅,透過讀書就解決了達和雅。</p><p class="ql-block">所以傷寒論一定要去讀它。傳承的路徑走通了,就是讀書而不僅僅是看。有時候讀了也不一定能掌握竅門。我在2015年之前沒有學過針,不會用,用不靈,慢慢就失去了信心,其實大學學過,內經也講的很清楚,但就是不得其所。</p><p class="ql-block">所以除了文字傳承之外還需要另外一種傳承,就是第二個傳承:師傳——口耳相傳。</p><p class="ql-block">就是你要拜師,師徒之間的口耳相傳。幫助你明白原書里很多看不明白的地方。素問里講: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針刺的奧秘已經和盤托出了。但是你得到訣竅了嗎,古人說得訣回來方讀書。訣沒有得到看不明白不要讀書,師的重要。我在《思考中醫(yī)》里說,師者,人生之大寶。</p><p class="ql-block">中華文明能傳到今天,師承是特別關鍵的,歷朝歷代,都很崇敬孔子,尊其為萬世師表。就是孔子奠定了師傳。他還有文字保留下來。</p><p class="ql-block">除了上面兩個傳承,中華文明的傳承還有一個路徑,就是第三個傳承,我姑且叫直接傳承。</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有課前禮,為什么鞠躬,我們去河南拜仲景醫(yī)圣,三和書院老師寫了醫(yī)圣贊,還有禮樂配著,誦讀,大家聽了眼淚嘩啦啦,因為動了心了。祭祀是國家頭等大事。為什么要祭祀歷代的圣賢。除了表達我們的感恩,還有一個就是直接傳承(皆為先人所創(chuàng)),今天的科學慢慢觸及到了這個層面。相對論,量子力學,量子糾纏完全是一個超越時光的概念,我們透過對醫(yī)圣的恭敬,我們會不會和我們醫(yī)圣產生某種量子糾纏呢,說不定,你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突然就明白了。愛因斯坦也說不清楚,就是直覺。就是量子糾纏上了,鏈接上了。我雖然沒有天天看《傷寒論》,但心里一直有傷寒。</p><p class="ql-block">為什么我會有一些獨特的視角。我認為以我的水平我沒有這個能力知道。有時候突然間心里就明白了。這就是直接傳承。</p><p class="ql-block">我講課沒有文字的準備、本子、PPT,沒有提前寫好提綱。我有一位很珍貴的老師有一天和我說,劉,你這本子就不能不帶嗎。</p><p class="ql-block">我說,要是不帶我講到一半斷片了怎么辦。斷片就斷片就等著。等心里有了想說的再講。實際上他就是要訓練我接上這個傳承。你過度依賴了,這個傳承它就不顯,鏈接就不打開。</p><p class="ql-block">這個傳承很重要,往往我們靈為一現,就是用的直覺傳承,只是我們不自知。這是一種隱性傳承,前兩個是顯性傳承。直覺傳承靠的就是大家對先賢至誠的心,恭敬的心。</p><p class="ql-block">用兩個字形容中華文明,顯和隱,就是陰陽嘛,傳承也一樣。清楚了傳承的三條路徑之后,學習就方便了很多。史詩中篇講,誠則明,至誠則靈。</p><p class="ql-block">你真正誠到極點了就會明白,誠就是打開隱性傳承的鑰匙。序一定要多讀,我的博導強調的,仲景的心就在序里了。讀序就被他打動。讀序就能與仲景鏈接上了。</p><p class="ql-block">你不懂就直接問仲景老人家,怎么問,就靠你的誠。</p><p class="ql-block">只有突破這三個路徑,我們才能真正讀好《傷寒論》。</p> <p class="ql-block"><b>3、興趣和信心也很重要</b></p> <p class="ql-block">首先培養(yǎng)興趣,然后有信心。我在學校時讀一本雜志,名老中醫(yī)之路,建議大家都去讀。當時讀到一篇文章,講喉痹,就是喉頭水腫,死掉了。但是不是真正的死掉。人已經放進棺材里了,吳老叫找一把鋤頭去挖,《傷寒論》少陰?。貉手袀?。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嗑茰髦S玫氖鞘裁??是雞蛋清,黃連阿膠湯用的是雞子黃,不要搞混了。這個雞蛋殼打一個洞,把蛋黃流出來,然后把半夏苦酒放進去,煮開令三沸,撬開牙關,讓藥慢慢流下去,就把這個病人救活了。氣道通了,把喉頭水腫訊速化解掉了。這個醫(yī)案讓我震憾,這么簡單的一個方子,效果這么厲害。四逆湯就更不得了了。還有一個醫(yī)案,附子細辛湯,你們自己去看看,我不能全講了。</p><p class="ql-block">然后我就去讀傷寒論,背傷寒,五版的教材不是太厚,茯苓先煎的這個方子,治療下焦的水飲?!?.我回答的特別好,傷寒也考得特別好,考了97分,當時是非常難考的。我后來留校了,所以說是傷寒成就了我,李陽波師父也是長于傷寒,工作后也用經方,思考中醫(yī)的副標題就是傷寒導論。是我跟師的體會。</p><p class="ql-block">對傷寒的興趣和信心促使你幾十年如一日的去堅持,學問的深入是需要時間的。學問的許多困頓需要你去克服。</p> <p class="ql-block"><b>4、悟性</b></p> <p class="ql-block">我上午剛去拜訪了一個路橋方面的院士,大家都知道歷史最悠久的拱橋是趙州橋(河北趙縣安濟橋,當地人傳是魯班爺修的,趙州志里說它甲于天下。新唐書說其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說的是一個天才的作品),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盧溝橋是800年。這個院士是路橋院士第一人。他能想到從上面去牽引橋重去替代下面承受,當時這是一個天真的想法。我問他,為什么你能做出來?為什么別人做不出來?</p><p class="ql-block">他說就是悟性。什么叫悟性,突然間心里靈光一現,善于去發(fā)現它,有沒有一種可能有一種聲音告訴他。悟性對中醫(yī)人就更熟悉了。</p><p class="ql-block">你必須要全身心的投入,甚至要發(fā)瘋的程度,面前所有的東西拿走了他都不知道,完全進入到忘我的境界。這是做所有學問都要有的東西。這也是我們非常慚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們下決心去讀它,要求熟悉它,很關鍵。如果第一階段,熟悉很重要,熟了以后才能運用。劉渡舟說,抓主癥,識病機。</p><p class="ql-block">解決次第問題,主癥的獲取,方證相應,你識別到了某證用于某方。怎么鏈接,靠的就是對傷寒的熟悉。你為什么突然會用小柴胡了,因為你對小柴胡熟悉了,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或胸中煩而不嘔,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蛐南录?,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者,小柴胡湯主之。</p><p class="ql-block">你知道這些主癥,但很多主癥并不是這樣,所以你又懂了小柴胡的但見一證,不必悉具。為什么那么多人沉醉在經方里。</p><p class="ql-block">因為經方用對了很靈,能起死回生,就像苦酒湯能把一個進了棺材里的人拔起來。</p> <p class="ql-block"><b>5、學與用結合。</b></p> <p class="ql-block">學用結合起來之后你就有信心了。你進臨床了,你有效了病人就能給你信心。</p><p class="ql-block">我另外一個老師鄧老,104走的,中醫(yī)泰斗,他老人家提出來,中醫(yī)人,讀經典,做臨床。找臨床。</p><p class="ql-block">中醫(yī)與西醫(yī)不一樣,中醫(yī)的120,針刺是隨身攜帶的。中醫(yī)的檢查設備是隨身攜帶的。這個中醫(yī)120幾秒就來了。西醫(yī)120要半小時,堵車的話要1小時,針刺對急癥有非常好的作用。傷寒論體系天然的有理法方藥,理法方針,六經辨證,很容易用針。用傷寒體系很訊速的去掌握用針,看一看,問一問,切一切,就出來了。你鏈接一下,就出來了。舉例:</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治療腎結石,結石比較大,疼痛,尿血等,問診過程中病人描述。很多時候有結石我們跟頭就栽到石頭里去了,八正散什么的去化石頭。病人講了他還有咳嗽,晚上也睡不好,還有拉肚子。這3個證一出來我訊速想到:</p><p class="ql-block">咳而下利,心煩不得眠,這個病人都有,“少陰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嘔渴。心煩不得眠者。豬苓湯主之?!边@個條文是不是為這個證寫的。我的心里就明白要用什么處方,并且知道這個病人一定有好消息。沒幾天病人復診告訴我石頭出來了,所有癥狀都沒有了。</p><p class="ql-block">這個時候信心就有了。你就知道仲景不欺人。</p><p class="ql-block">學了一定要去找證,同學,舍友,家人。上午學了,下午就想要去用它。一定要有這個用的心。</p><p class="ql-block">我們年輕時半夜都要去扣門問人家吃不吃中藥。只要病人肯吃中藥我給他下跪磕頭都干。那時候熬藥用煤票的,護士長幫我們找煤票。為什么要得到印證,你的信心不是白來的,就是磨來的。</p><p class="ql-block">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p><p class="ql-block">經方的魅力和威力,首先需要你原方去用它。先不建議加減變化。或按原文7個或,5個或去化裁。到了大三大四再不用就真的有些晚了。</p><p class="ql-block">蘇東坡說,學書廢紙,學醫(yī)廢人。</p><p class="ql-block">我們做醫(yī)生絲毫不敢有一絲的傲慢和驕傲。你今天的療效是以過去的很多無效來奠基的。你再大的名,再大的權,再大的資源,你都沒有資格去驕傲。否則對不起那些人。</p><p class="ql-block">你都不去找,怎么找感覺,要想盡一切辦法去用,家里人搞定。這就是學以致用。你一開始就想當大醫(yī)生那你這輩子就廢了。</p><p class="ql-block">當然是在安全的條件下。傷寒告訴你怎么下手。表沒有解一定不能攻里,溫里。你可以去索引書里的表、太陽。一定要學出味道來,學出感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