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五十年陪伴,風(fēng)風(fēng)雨雨永相隨;</h3><div> 半世紀(jì)牽手,磕磕碰碰終不悔。<div> 1974年9月23日,我們結(jié)婚了,作為尋常百姓的我們,婚禮辦的也很平常,但至今難以忘懷并引以自豪的是,新娘及其伴娘是坐在兩輛作為迎親的北京吉普車(借用)里,緩緩駛到我們的五馬街婚房前,這在當(dāng)年普通百姓家迎親方式普遍以人力三輪車甚至步行的溫州市區(qū),此舉轟動了整條五馬街,<div> 就在這一天,我們的婚姻故事拉開了序幕......。</div></div></div> <b><u>上世紀(jì)七十年代</u></b><div><b><u><br></u></b></div> 我們的結(jié)婚照 我們的結(jié)婚證 <h3> 當(dāng)年就是借用這種吉普車接新娘和伴娘們的(網(wǎng)絡(luò)圖片)。</h3><div><div><br></div></div> 婚后第二年(1975年)和第四年(1977年)兒子和女兒先后出生,一男一女,兒女雙全,孩子們的出生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喜悅和快樂。 <div> </div> 擁有愛情的婚姻只是啟幕,孩子才是婚姻至關(guān)重要的一部分。 有了孩子之后,讓我們深感新的角色——父母的責(zé)任和擔(dān)當(dāng),也成為我們更加努力奮斗的動力。 <h3></h3><h3><b> <u>上世紀(jì)八十年代</u></b></h3><div><b><br></b></div> 1984春節(jié)在照相館合影 孩子們上學(xué)了,木墻上貼滿了獎狀,我們很開心。 孩子們在悄然長大,為了他們,無論是多么艱難依然要堅持前行。 <h1><u></u></h1> 上世紀(jì)七八十年代,計劃經(jīng)濟(jì)時期,商品匱乏,物資奇缺,各種生活必需品都要憑票供應(yīng)。 結(jié)婚五十年來,我們的工資合二為一共同管錢,堅持日常開支記賬制度,此舉讓我們度過了最困難的七八十年代,也成就了長期的家庭理財規(guī)劃。 <h1> <u>上世紀(jì)九十年代</u></h1><div><u><br></u></div> 歲月的河流緩緩流過,孩子們成長的足跡深深留下,驀然回首,他們成長的路上留下一串串或深或淺的腳印。 在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進(jìn)行曲中孩子們長大成人了。 <b><u>二十一世紀(jì)零零年代</u></b><div><b><u><br></u></b></div> 進(jìn)入二十一世紀(jì),我們家可謂是喜事多多,好事連連。 2001年女兒結(jié)婚 2002年兒子結(jié)婚 感恩上天,賜給我們外孫和孫子,感謝外孫和孫子,讓我們升級為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 含飴弄孫盡天倫之樂,其樂融融享幸福綿長。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都說隔代親,隔代親在心;都說隔代愛,隔代愛在根。</div><div><br></div> 2008年外孫六周歲全家合影 <u>2011——2024</u><div><b></b></div> 五紀(jì)秋冬憶疇昔,<br> 半生跌宕如擊楫,<br> 功成家和身退時,<br> 重拾雅趣今始啟。<div><br><div><div> 退休了,有時間重拾舊時的的興趣和愛好了,于是乎,旅游就成了我們退休后二人世界的首選。</div></div></div> 三代同堂,血脈相連,幸福滿滿,2011年全家合影。 全家總動員,一起分享旅游的快樂,留下這珍貴的美好瞬間,2018年。 同框的笑臉,交織著歡樂與親情,2021年在兒子家。 1974年—2024年,我們搬家搬了6次(包括今年即將喬遷的新房),從結(jié)婚那年的婚房到今年的新房,從15平米—21.7平米—67平米—83平米—99平米到115平米,雖然50年間才增加100平米,但也算是步步高了,此生知足也。 2024年9月23日,我們迎來了攜手共度五十載的金婚慶典。歲月悠悠,愛如初見,感謝孩子們精心籌備,讓這份愛情在今日璀璨綻放。愿愛與歲月同行,幸福綿長。 遙想當(dāng)年雙執(zhí)手,青絲共挽結(jié)鸞儔,<br> 而今金婚見正果 ,同甘共苦到白頭。<div> 感恩阿爸阿媽給與我們的生命和婚姻,<br> 感謝兒子兒媳女兒女婿以及孫輩給予我們的親情,<br> 鉆石婚,我們繼續(xù)吧!......。</div> 原創(chuàng)影像,經(jīng)前期整理、制作于2024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