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視頻拍攝的這個地方,就是生我養(yǎng)我的小鎮(zhèn)。這里的居民分兩種生活方式,一種是鎮(zhèn)上的原住民,靠街經(jīng)營生意的和拿國家工資 的人。另外一種就是靠土地生存的人,如我的父輩。</p><p class="ql-block"> 今年重慶的氣候很不正常,夏天來得晚,秋天又遲遲不肯退場。從八月十八日起,就連續(xù)高溫,中途有幾次人工降雨,也是幾分鐘就了事。泥土干結(jié)得比石頭都還硬,鋤頭下去就冒火星子。</p><p class="ql-block"> 地里的十月黃已經(jīng)切底的失去了生命力,偏偏老天爺又遲遲不降雨。這段時間我們的日常就是在忙著和老天爺做抗?fàn)帲辉缫煌砭驮诘乩飦砘氐臐菜?,一些性急的人在忙著秋菜下地的事情?lt;/p><p class="ql-block"> 其實從2008年開始,這里的土地就被政府征地補償了,這里的農(nóng)村人都成了有居民身份的人。但還是有一大部分人,舍不得自己的土地,只要有空荒著的泥土,就會翻開下種子。多年的習(xí)慣是一時無法改變的,你想叫他花錢去買菜吃,就像要了他的老命似的。</p><p class="ql-block"> 故土難離,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會更讓自己平衡當(dāng)下的這種社會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村社的基層干部一早一晚都會提著高音喇叭巡視,嚴禁燒荒積肥,這段高溫時間里也成了他們的主要職責(zé)。鎮(zhèn)上的原住民還是一如既往的生活,晚飯后鄉(xiāng)間小道上溜溜食。國泰民安,糧食滿倉,下不下雨,基本上和他們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p><p class="ql-block"> 還有兩天又是一年中秋佳節(jié)到了。我原以為一個從未離開過故土的人沒有鄉(xiāng)愁,在這一刻,我真的知道了,我也有鄉(xiāng)愁,一點也不比余光中先生的少。那一些搬家無法帶走的石磨,懟糯米糍粑的石臼,爺爺留下的八仙桌,能托舉起月亮的桂花樹,還有正在流失的鄉(xiāng)俗……</p><p class="ql-block">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鄉(xiāng)間小路上遇見背著背簍的老人,請主動讓一下路,因為鄉(xiāng)愁沉甸甸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