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他這輩子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世俗的李叔同,另一個是為僧人的弘一法師。</p><p class="ql-block">他義無反顧的活成了世人眼中的傳奇,他的學(xué)生豐子愷說,他是一個“十分像人的人”。</p><p class="ql-block">它屬于我們的時代,卻跳到了紅塵之外,嘗遍人間滋味,最后在佛理中找到歸宿,并且為世人留下了大智慧。</p> <p class="ql-block">為什么李叔同的《送別》能夠唱哭那么多人?1915年的某一天,上海冬天黃昏大雪紛飛,李叔同的好友許幻園跑到李叔同家的院子外面喊了幾聲,叔同兄、叔同兄,我家破產(chǎn)了,我要離開了,等到李叔同開門的時候,許幻園已經(jīng)離開了。</p> <p class="ql-block">雪地上只剩下一排腳印,李叔同回到房間,眼含熱淚寫下這首傳唱百年的經(jīng)典作品《送別》!</p> <p class="ql-block">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p><p class="ql-block">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己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p> <p class="ql-block">這首李叔同填詞,曲調(diào)取自約翰.龐德.奧特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1936年,《送別》被百代公司發(fā)行了灌制成唱片,《送別》還被選為《早春二月》和《城南舊事》等電影插曲,傳唱百年不衰。</p> <p class="ql-block">1880年10月23日,陰歷九月二十日,李叔同生于天津市河北區(qū)李家老宅,李家原籍是浙江平湖,李家世代經(jīng)商,經(jīng)營鹽業(yè)和錢莊,李叔同本就是富家子弟,18歲時李叔同奉母之命,娶茶商之女俞氏為妻。</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是我國著名音樂家,美術(shù)教育家,書法家,戲劇家,是中國話劇開拓者之一。1911年李叔同32歲留學(xué)日本畢業(yè)于東京美術(shù)學(xué)校,李叔同在日本又娶一日本女子為妻,這個日本女子名叫雪子。</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一共娶了一妻三妾,李叔同前半生是風(fēng)流才子,后半生是看破紅塵,放下世間繁華的弘一法師,李叔同的人生跨度非常大。</p> <p class="ql-block">1918年7月13日,39歲的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取法名演音,法號弘一,同年受戒于靈隱寺,世人稱其弘一法師。</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和原配夫人俞氏生有三個兒子,李叔同的日本妻子雪子和李叔同沒有生育子女,兩人共同生活了12年,在李叔同出家后返回了日本。</p> <p class="ql-block">回日本后雪子不被家人接納,無奈之下她選擇去了偏僻的沖繩島,在那里她在一家鄉(xiāng)村醫(yī)院從事醫(yī)護(hù)工作,雪子于1996年在沖繩家中安詳離世,享年106歲,在她的遺物中,還珍藏著李叔同的一些遺物,有一塊手表,一縷胡須,一封家書,以及李叔同手書的《送別》。這些物件見證了他們曾經(jīng)的愛情與故事。</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還有一個妾叫楊翠喜,是李叔同的初戀。由于身份和家世極端差異,李叔同是富家子弟,楊翠喜是風(fēng)塵女子,這段感情在李叔同母親的干預(yù)下無疾而終。</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另外一個妾叫李蘋香,是上海灘有名的交際花,是李叔同的紅顏知己,由于李叔同去日本留學(xué),兩人不得已而分開。</p> <p class="ql-block">李叔同剃度出家一個月后,他在杭州西湖邊見了妻子最后一面,妻子俞氏問他弘一法師,請你告訴我什么是愛?弘一法師回答道,愛就是慈悲,然后漠然離開消失在西湖的晨霧中。</p> <p class="ql-block">幾年以后,妻子俞氏看到他寫的一副對聯(lián),徹底放下了心中的失落“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李叔同已經(jīng)把最好的感情留給自己,不必再多強求。</p> <p class="ql-block">俞敏洪曾在一檔節(jié)目中直言,我最崇拜的人就是弘一法師,他把一輩子活成了常人的兩輩子,前半生他是舉世聞名的風(fēng)流才子,出身富商之家。經(jīng)歷了繁華滄桑,也看破了世態(tài)炎涼。</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15歲就寫下“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一首《送別》傳唱百年,藝術(shù)大家豐子愷潘天壽都是弘一法師的學(xué)生,他的油畫,音樂,書法都有著深遠(yuǎn)的影響,就連魯迅先生能以得到他的一幅墨寶為無上榮耀。</p> <p class="ql-block">弘一法師看過良辰美景,也見過斷壁殘垣,在塵世39年見天見地見自己,后半生他選擇普度眾生,抗戰(zhàn)時期,他禮佛不忘愛國,救濟(jì)難民寬慰世人,豐子愷敬佩道,弘一法師達(dá)到了人生的至高境界靈魂深處。</p> <p class="ql-block">1942年10月13日晚八點,弘一法師在泉州不二祠溫陵養(yǎng)老院晚晴室圓寂,享年62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