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6月21日中午,我乘坐的K609列車到達(dá)臨汾,和安澤縣工作時的鄰居也是我的好友李鳳英在出站口如約而見,那個高興勁兒自不必說。不多時我們順利地來到了預(yù)約的鼓樓賓館。</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倆迫不及待的開始了此次出行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千里迢迢來到了心之所想、圓之所愿的地方--大槐樹。</p> <p class="ql-block">入園管理很到位,這么享譽海內(nèi)外的景區(qū)治安管理給人第一感覺很規(guī)范。</p><p class="ql-block">我的好友鳳英完成了身份審核進(jìn)得門去,扭過身子在等我。</p> <p class="ql-block">進(jìn)得門來最有視覺沖擊力的書寫著“根”的大牌坊直接震撼著我的靈魂。</p><p class="ql-block">這里是就是全球華人的尋根圣地。</p> <p class="ql-block">相傳明朝朱元璋一統(tǒng)天下后,將人口密集、富饒充裕的山西組織了一場耗時近50年的人口大遷徙。凡移民者都必須到洪洞縣廣濟(jì)寺的大槐樹下辦理遷移手續(xù),然后從這里出發(fā)遷居各地。</p> <p class="ql-block">山西洪洞大槐樹,炎黃子孫尋根處。</p><p class="ql-block">600年前百萬人從這里遷出,如今遍布全國各地。</p> <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樹,是一種文化的象征,一種精神的寄托,是人們對故土和祖先的深深眷戀。</p> <p class="ql-block">一棵古老的樹,一段不朽的歷史。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段波瀾壯闊的移民史,也承載了無數(shù)人對故土和祖先的深深思念。</p><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們感受著深厚的根祖文化,體味著對祖先的敬仰和懷念。</p> <p class="ql-block">同源渠的三座橋(正面照)</p> <p class="ql-block">同源渠的三座橋:(側(cè)面照)</p><p class="ql-block">槐香橋、鶴鳴橋、蓮馨橋</p> <p class="ql-block">整個同源渠河道兩岸地面石子鋪設(shè)的圖案別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古大槐樹,歷史的見證,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古槐早已非原貌,愿奉恭心了夙愿?!?lt;/p><p class="ql-block">告訴人們要根植于土地,保持對自己根源的記憶和敬意,我們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和穩(wěn)固的的心靈。</p> <p class="ql-block">自拍視頻 ??,心情激動的語無倫次 ??</p><p class="ql-block">五O年的我,獨立自由行,來到了大槐樹。我對自己很滿意 ??</p> <p class="ql-block">無論您是誰,如果有時間,不妨加入尋根之旅,來此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在鼓樓賓館休息了二天。我倆今天去襄汾縣,看望安澤工作時的老領(lǐng)導(dǎo)賈局長。從臨汾鼓樓乘公交直達(dá)賈局長家,賈延令(賈局長之子,我的同事)到車站接的我們。</p><p class="ql-block">鳳英(單位倪春寶的愛人)快四十年沒和賈局長見過面了,老阿姨九十多歲了,忙不迭地招待著我們,噓寒問暖的,好親切呀!</p> <p class="ql-block">茶余飯后和延令愛人、妹妹家長里短的談及甚歡。</p> <p class="ql-block">次日早飯后,延令安排我們一起去丁村民俗文化村游覽,賈局長也要去,大家怕老人家身體不支,可誰也攔不住。阿姨說讓他去吧,你倆來了他高興的很,樂意的事就不覺得累啦。</p><p class="ql-block">出發(fā)!延令開著車,不知不覺已經(jīng)到了。</p> <p class="ql-block">難得一來的地方,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自1975年畢業(yè)分配到安澤縣,賈局長就是我的頂頭上司,也是我的學(xué)叔(學(xué)長),我倆師出同門--山西農(nóng)學(xué)院。老局長是1961年畢業(yè)生,響當(dāng)當(dāng)?shù)膶W(xué)院派。</p> <p class="ql-block">村口醒目的標(biāo)識。</p><p class="ql-block">丁村遺址是一處古老的村莊遺址。元末明初,丁復(fù)從河南的襄城遷居于山西的襄汾,并定居于丁村。當(dāng)初村里只有任姓、陰姓,隨后丁氏家族在明中期崛起,成為村落的主姓。</p> <p class="ql-block">丁村保留著很多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手工紡織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這位姐妹的操作是原汁原味的的土布紡織工藝,不是我夸??凇?968年底我回老家蘇北農(nóng)村,我的大娘和姐姐(叔伯)就是這樣坐在織布機上,這樣的雙手相互推送著梭子帶動著緯線穿梭在經(jīng)線中,一線又一線地讓布匹增長著長度,給我急的不行不行的。</p> <p class="ql-block">工坊的設(shè)備、織布機的造型。</p><p class="ql-block">丁村土布被列為了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p> <p class="ql-block">丁村民俗博物館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人類文明的源遠(yuǎn)流長和祖先的智慧,儼然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丁村遺址是一處充滿歷史韻味和文化底蘊的地方。為現(xiàn)代人提供了一個深入了解古代社會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丁村民宅最早建于明萬歷年間二十一年。</p> <p class="ql-block">這是兩幅院落的大門對聯(lián)。字里行間體現(xiàn)出丁村的祖先始終踐行著教育晚輩做人做事的理念和文化傳承。讓我們從中體味出丁村幾百年來是如何壯大、昌盛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丁村隨處可見的古樸四合院,體現(xiàn)著丁村發(fā)展史的厚重和興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不愧為國寶丁村,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和歷史文化名村。村子院落比比皆是、井然有序,建筑規(guī)格各有特色、但不失風(fēng)雅。</p> <p class="ql-block">花饃也是丁村人流傳至今的保留項目</p> <p class="ql-block">剪紙更是丁村出類拔萃的傳統(tǒng)技藝,精湛、精巧、精美還精彩。</p><p class="ql-block">借這幅美妙、精致的剪紙,表示我們的敬意和不舍。</p><p class="ql-block">再見!丁村??????</p> <p class="ql-block">早飯后延令送我倆回臨汾,我頓感那樣的不舍:以前的同事,現(xiàn)在如同姐弟啦。</p><p class="ql-block">村口牌樓前留影 2024年5月27日</p> <p class="ql-block">六月初我倆回到安澤。</p><p class="ql-block">最引人注目的當(dāng)屬跬步橋。這座橋的造型、外觀,確實賞心悅目。隨后仔細(xì)地查閱資料,更是領(lǐng)會了文化傳承的深遠(yuǎn)意義所在。</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意義的橋梁,名字源于荀子名篇《助學(xué)》中的句子:“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寓意著只有通過不斷的努力與積累,才能到達(dá)遠(yuǎn)大的的目標(biāo)。跬步橋橫跨在縣城中心區(qū)域一條小河道上。這座橋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標(biāo)志,更是安澤文化的一部分,體現(xiàn)著旬鄉(xiāng)人民對荀子哲學(xué)思想學(xué)習(xí)和積累的重視。</p><p class="ql-block">為了更具象化,橋頭豎立著詮釋意義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小河南岸的清華園小區(qū)。</p> <p class="ql-block">燈光璀璨??????!美的不可方物。</p><p class="ql-block">從住所(清華園小區(qū)高層)拍攝的幸福小區(qū)夜景。</p> <p class="ql-block">荀子公園。</p> <p class="ql-block">同一位置,白天和夜晚各拍一張的照片。畫面從跬步橋到荀子塑像,一覽無余。這樣的城市規(guī)劃布局,不僅是街景繁<s>華</s>,更凸顯著文化傳承的強烈意識,也激勵著從這里走出去的我,自己家庭生活不能一味游哉悠哉,也要注重教育子孫扎扎實實做人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做一個腳踏實地、對國家有用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在安澤工作生活十六年相處的好姐妹。盡管分別數(shù)年,但友情卻一如既往的深厚。</p> <p class="ql-block">田家莊康養(yǎng)中心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孩子們抽時間帶我到田家莊康養(yǎng)中心瀏覽一番。地方不大,但環(huán)境非常愜意。</p> <p class="ql-block">山區(qū)的坡多,用改良的方法因地制宜,優(yōu)化方案鋪設(shè)出藝術(shù)效果。</p> <p class="ql-block">居所潔凈,平房更適合老年人出入方便。</p> <p class="ql-block">山西第二大水系沁河繞村而過,為康養(yǎng)中心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端午節(jié)下午,鳳英的女兒和女婿提議帶我倆乘車在縣城周圍瀏覽一下,孩子們南下打工只有幾天的假期,還要看望雙方的父母,難得他夫婦倆待人這么寬厚,那就客隨主便了。車子先到南外環(huán),然后走東外環(huán)沿沁河一路向北。</p><p class="ql-block">我們來到了安澤一日游景點飛嶺游樂園,游樂園的設(shè)施還在完善中,但也有不少的老人和孩童盡興的做著自己喜愛的活動。</p> <p class="ql-block">車子繼續(xù)沿沁河走起。女婿小兵突然問我:阿姨,你知道麻衣寺嗎?我不假思索<s>地</s>說:當(dāng)然知道哇。一拍即合,前方目標(biāo)麻衣寺。</p> <p class="ql-block">麻衣寺全景照。</p><p class="ql-block">山頂?shù)穆橐滤滤冀ㄓ诮鸫?,為岳陽古八景之一,是鑲嵌在太岳山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千百年來矗立在天地間。</p><p class="ql-block">麻衣寺是麻衣和尚的道場,位于麻衣寺塔山下的半山腰。即縣城北部河川鎮(zhèn)玉龍山的半山腰,始建于唐代。1996年被評為山西省第三批文物保護(hù)單位。</p> <p class="ql-block">夕陽余暉、彩云飄蕩下的玉龍山脈,別有一番韻味。</p><p class="ql-block">揮別了麻衣寺,我們奔馳在回程的路上,透著車窗看著漸行漸遠(yuǎn)的夕陽落下,天空中若隱若現(xiàn)的星星越來越多、越來越亮,我們回到了家。</p> <p class="ql-block">這次自由行讓我長久以來的愿望得以實現(xiàn),這就是找到了我多年來多方打聽未果,這次圓滿相見的貴人:白懷蘭妹妹,我和她沒有深交。那是1976年我到安澤工作第二年的秋天,我被抽調(diào)為三秋工作隊,安排到了府城公社衛(wèi)生院,僅僅三天又把我調(diào)整回了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辦公室。衛(wèi)生院有位小姑娘,很勤奮、樸實中透著伶俐,長相姣好,皮膚白皙,別人都稱呼她“白妮”。平時由于工作沒有交集,所以幾乎沒有往來。</p><p class="ql-block">1991年知青回京有了政策,況且我的孩子三歲多時就明確得了重疾(北大醫(yī)院),回京對孩子今后的治療和成長都很有利。但我的回京路特別艱難。在北京剛剛上班兩三個月時,白妮出現(xiàn)在我面前,驚喜、失落、無助疊加的我倍感溫暖和振奮…。白妮出差北京,出發(fā)前托人找到我的地址,到京就直接找上門來,至于如何打聽問路的麻煩自不必說?!傲佳砸痪渑?,何況她還是千里迢迢,來到我身邊呢。</p><p class="ql-block">再之后,但凡有機會我就打聽她的消息,回復(fù)只有一個:沒聽說過這個人。原來我提供的線索首先姓名就不對,她叫白懷蘭。白妮,是人家長相白白凈凈的,勤快又懂事,單位同事們的愛稱罷了。</p><p class="ql-block">這次,我再次提及尋找白妮時,無意中多加一句話:我不知道她姓白?還是皮膚白皙,人們習(xí)慣性的稱呼她?再加上年齡、職業(yè)的推理,好事多磨,找到了。天意憐幽草也罷,貴人相助也好,今后我們無論身居何處都要相互惦記、相互鼓勵、相互牽掛、相互聯(lián)系。</p><p class="ql-block">白妮妹妹,你是我的貴人。</p> <p class="ql-block">老同事在安澤沁河大橋旁留念</p> <p class="ql-block">1975年參加工作時的兩位老師傅。中間的李師傅今年高壽八十八歲。盡管桌面擺滿藥盒、藥瓶,聽著我繪聲繪色的跟他叨念(轉(zhuǎn)告)我和賈局長見面時的情景,照樣樂的??????</p><p class="ql-block">暢談歡聲盡<s>忠</s>腸,夕陽還祈晚景妝。</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幾位小同事,就幾位聯(lián)系到一起也不易??!見面前他們的模樣在我心里還是當(dāng)年那樣的青春年少,見了面我立馬明白了自己是怎么老成這樣啦??????。不過這并不影響我們的情緒,感覺立馬回到了曾經(jīng)。寒暄?免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回顧著從結(jié)識到現(xiàn)在一路走來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工作、家庭、子女…。溫馨的氛圍、貼心的話語、欣慰的笑容,每一個人都是一朵暖陽。</p><p class="ql-block">小小的失誤,柴躍國不在照片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視頻還好,全員到位</p><p class="ql-block">本次聚會的全家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次出行前后時間月余,臨汾鼓樓賓館真成我倆的據(jù)點啦??????。出去三五天就回來歇歇,這次是啟程返京。</p><p class="ql-block">靜下心來好好的看看位于臨汾城中心的形象代言、地標(biāo)建筑鼓樓。鼓樓也稱 大鐘樓,是我國最高的鼓樓,始建于北魏。其基座券砌門洞,十字相交,通連四條主街。門洞上方各嵌有依照明萬歷年間原刻復(fù)制巨型石雕匾額:“東臨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達(dá)幽并”。</p><p class="ql-block">此樓實堪為帝堯故都古老文明的象征,以其虎踞龍盤、高大雄偉著稱于世。</p><p class="ql-block">圍著古老莊重的鼓樓深情的轉(zhuǎn)了一圈,再次仰望著:再見了,鼓樓。我們有49年交情了,我們會再續(xù)前緣的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篇制作從端午節(jié)拖拉到中秋節(jié)了,夏季的炎熱確實難耐,身體時有不適。大家見諒為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整理于2024年9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