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30日,我們“五老”志愿服務(wù)隊又一次來到了山東第三榮軍優(yōu)撫醫(yī)院,這次是為療養(yǎng)三區(qū)新來休養(yǎng)的28位退役軍人義務(wù)拍照。</p> 多漂亮的照片啊,老兵們一看到就非常高興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們正在拍照</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護士長在分發(fā)照片</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老兵們拿到了照片</b></h5> 每次都要采訪一下其中特別有故事的老兵,每次他們都會帶來不同的精彩講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參戰(zhàn)通訊兵</b></p> <p class="ql-block">參戰(zhàn)立功老兵周明禮說:</p><p class="ql-block">1981年10月從濟南軍區(qū)所在地出發(fā)坐火車,三天三夜來到了云南的麻栗坡縣,在此進行戰(zhàn)場訓(xùn)練一個月后,上老山前線輪戰(zhàn)。我們通信兵,做架線工作很苦很累很危險。</p><p class="ql-block">當時我是班長,帶領(lǐng)全班人馬執(zhí)行任務(wù)不怕苦累,不怕危險,翻山越嶺過河。一旦電話線被越軍炸斷,哪怕是半夜兩三點,接到命令我們都會立即出發(fā),用最快的速度架設(shè)線路,用最好的質(zhì)量保障通信,從未延誤過戰(zhàn)機。因工作突出,我在前線立三等功兩次,口頭嘉獎數(shù)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原某部偵察兵</b></p> <p class="ql-block">參戰(zhàn)老兵孟令海說:</p><p class="ql-block">我是炮兵部隊的偵察兵,高中畢業(yè)后入伍,通過考核測試選拔,當上了偵察兵。</p><p class="ql-block">1984年6月我所在的炮九師去前線輪戰(zhàn),到達邊境線,剛上去接班就看到了被敵人襲擊過后狼藉一片的雷達站,犧牲負傷人員剛抬走,地面留下了大量的鮮血。那個場景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p class="ql-block">在陣地上,我們的主要任務(wù)是為咱們的炮兵偵查出敵方的布局,尋找出待轟炸點,然后提供距離、方位、高程等數(shù)據(jù),讓咱們的大炮長上眼睛,能夠精準命中目標。</p><p class="ql-block">悶熱潮濕的前沿陣地環(huán)境,讓我們吃盡了苦頭。但是在輪戰(zhàn)期間,我們克服了一切困難,圓滿地完成了所有的任務(w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曾在中印邊境線上的通訊兵</b></p> <p class="ql-block">去過中印邊境的老兵李振山說:</p><p class="ql-block">我也是干通訊的架線兵。1969年入伍,原本部隊在山西臨汾駐扎,因邊境線緊張的形勢所需,部隊抽調(diào)了我們一個連隊前去支援,首先到達南疆軍區(qū)喀什駐地,之后一路坐車,通過死亡之路界山達坂,開進到西藏阿里地區(qū)的獅泉河、班公湖等地,因海拔都在四、五千米之上,所有的人都出現(xiàn)了頭暈?zāi)X脹,惡心嘔吐等劇烈的高原反應(yīng),嚴重者肺水腫,甚至有生命危險。車隊不得已,在沿途的兵站陸續(xù)停下吸氧,次日再行。</p><p class="ql-block">那時的生活很艱苦,一年只有三個月能吃到點新鮮的蔬菜,其余的時間只能靠各種難以下咽的罐頭維持。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我們完成了架線任務(wù)。兩年后終于下了高原返回原部隊,才發(fā)現(xiàn)原來認識的戰(zhàn)友基本都復(fù)員了。 我在當了7年兵之后復(fù)員返鄉(xiāng)。這輩子冒著生命危險為鞏固祖國邊防貢獻了大好年華,我無怨無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高射炮的裝填手</b></p> <p class="ql-block">老兵李良智, 是北京軍區(qū)高射炮兵部隊的,當時他擔(dān)任五七高射炮的五炮手,那是專門負責(zé)裝填炮彈的裝填手,一提起他在部隊時的練兵、打靶、實彈演習(xí),就神采飛揚,滔滔不絕,比如去秦皇島海邊靶場打飛機靶,去張家口演習(xí)場實彈射擊等,那種場面和震撼,讓他至今一提起,滿滿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p>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常年在療養(yǎng)三區(qū)住著的抗美援朝老兵蘇光義</b></h5> 這是一位在朝鮮戰(zhàn)場上打過長津湖戰(zhàn)役的老兵,和黃繼光齊名的特級戰(zhàn)斗英雄楊根思就是他們師的。第五次戰(zhàn)役中他們又打了著名的華川阻擊戰(zhàn),關(guān)鍵時刻拯救了被美軍包圍的好幾個師。入朝后期部隊成立了高炮團,他們的團曾打下過美國飛機來,這是老兵一提起來就特別自豪的一件事。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又一次見到了志愿軍老前輩</b></h5> 老人家精神還好,但已經(jīng)不能下地走路了,“最可愛的人”就是當年祖國人民對志愿軍的最高褒獎稱呼。感謝醫(yī)護人員對老人家的護理,祝老人家健康長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向老兵們學(xué)習(xí)!致敬!</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拍攝:馬世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采訪撰稿:孫黃平</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