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五臺山又名清涼山、紫府山、靈鷲峰,位于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因其中有五座大山的峰頂平坦如臺而得名。五臺山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b></p> <p class="ql-block"><b>去之前先了解:</b></p><p class="ql-block"><b>為什么一生一定要去一趟五臺山?</b></p> <p class="ql-block"><b>五臺山位居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現(xiàn)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地質(zhì)公園、國家森林公園、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b></p><p class="ql-block"><b>《名山志》記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云表,山頂無林木,猶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b></p><p class="ql-block"><b>五臺山是青廟和黃廟共處一山的佛教道場,佛教文化燦爛輝煌。</b></p> <p class="ql-block"><b>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五臺山保存了大量雄偉壯觀的佛教建筑和精美絕倫的佛像、佛塔、壁畫、牌匾、藏經(jīng)等,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寶庫”、“中國佛教造像藝術展覽館”、“文殊信仰中心”。</b></p><p class="ql-block"><b>來到五臺山既可以體驗濃郁的佛教文化,也可以徜徉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殿堂與歷史對話,絕對是一趟非常有意義的旅行。</b></p> <p class="ql-block"><b>/顯通寺/</b></p><p class="ql-block"><b>顯通寺是五臺山規(guī)模最大、歷史悠久的一座寺院,全山寺院之首,是佛教圣地中的一顆明珠。1982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 <p class="ql-block"><b>/塔院寺/</b></p><p class="ql-block"><b>塔院寺以大白塔聞名,大白塔全稱為“釋迦牟尼舍利塔”,是五臺山的標志性建筑,紅墻、琉璃瓦殿頂?shù)呐阋r下,顯得尤為壯觀。</b></p> <p class="ql-block"><b>/黛螺頂/</b></p><p class="ql-block"><b>五臺山有一句話叫“不登黛螺頂,不算朝臺人。</b></p><p class="ql-block"><b>人們把登黛螺頂朝拜五方文殊菩薩稱作“小朝臺”,要至黛螺頂,必登大智路1080個臺階,登上大智路,煩惱頓消。</b></p> <p class="ql-block"><b>/菩薩頂/</b></p><p class="ql-block"><b>位居靈鷲峰之上,據(jù)傳為文殊菩薩道場,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也是歷代皇帝朝拜五臺山時的行宮,寺廟整體金碧輝煌,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b></p> <p class="ql-block"><b>/五爺廟/</b></p><p class="ql-block"><b>五爺廟供奉的是廣濟龍王菩薩(五爺),是五臺山香火最旺、許愿最靈的寺廟之一。寺廟古松掩映,院內(nèi)香煙繚繞。五爺廟也成了五臺山的一張名片。</b></p> <p class="ql-block"><b>/殊像寺/</b></p><p class="ql-block"><b>殊像寺坐落臺懷鎮(zhèn)楊林街西南,是五臺山五大禪處之一,因供奉文殊像而得名。</b></p><p class="ql-block"><b>相傳始建于唐,元延祜年間(1314-1320年)重建,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再建。明天啟六年(1626年),寺后西北角建客堂。</b></p> <p class="ql-block"><b>殊像寺大殿為文殊閣,殿闊五間,重檐歇山頂,是五臺山臺懷鎮(zhèn)中心區(qū)最大的殿宇。</b></p> <p class="ql-block"><b>殿內(nèi)悉數(shù)塑像皆為明物,形象俊美,如出神工。在文殊大殿內(nèi)的三面墻壁上,懸塑有明代渡海五百羅漢圖。寺中現(xiàn)存康熙帝和乾隆帝御碑各一通,載有般若泉形制。該寺為青廟十大寺之一,為釋教全國重點寺院。</b></p> <p class="ql-block"><b>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清涼石的來源自然與大菩薩有關:據(jù)傳說很久以前,五臺山并非現(xiàn)在這般模樣,名叫五峰山,氣候異常惡劣,冬天寒冷無比,滴水成冰;春天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夏天烈日高照,酷熱難耐。在此傳教的文殊菩薩悲憐眾生,想要改變這里的氣候,于是變成一個化緣的和尚到龍王那里去借歇龍石(五龍布雨勞累歇息的石頭)。經(jīng)過一番周折,最終降服五龍,把歇龍石安放在中臺南邊瓦廠村東北的一條山谷中,五峰山立刻變成一個清涼無比的地方。因此這條山谷叫清涼谷,并在此建了一座寺院,名叫清涼寺,五峰山也就叫做清涼山。</b></p> <p class="ql-block"><b>【獅子窩】的琉璃塔里供著釋伽牟尼佛血舍利,塔下方有一個文殊古洞。</b></p><p class="ql-block"><b>【吉祥寺】是皇家寺院,康熙來五臺山時候文殊菩薩顯現(xiàn)一位騎著老虎、提著燈籠的老者,所以吉祥寺供著提燈文殊。</b></p><p class="ql-block"><b>【澡浴池】里面有文殊菩薩的腳印和手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