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暑期故事</p><p class="ql-block"> ——與地板空鼓作斗爭</p><p class="ql-block"> 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這樣的地板磚,房間里每一塊瓷磚幾乎都是活動的,走起路來每一步都嘎噠嘎噠響,好擔心哪一步走不對會把瓷磚踩裂了,真是叫誠惶誠恐如履薄冰啊。</p><p class="ql-block"> 租了個房子在山海關(guān)調(diào)養(yǎng)身體,小區(qū)挺好的,房子也挺好的,就是地板令人不適。房子買時是精裝修,房主不是山海關(guān)本地人,買了幾乎沒住過,驗收時并沒發(fā)現(xiàn)問題,等過了幾年來看,瓷磚都是活動的,與開發(fā)商交涉過,結(jié)果因為過了保修期也沒人管了。房主沒有時間和精力解決,也就先如此了。</p><p class="ql-block"> 住進來后,感覺這樣的地板實在不舒服,于是我積極探討有沒有什么辦法解決,了解到市場上有做這項服務的,做法是在空鼓處打孔,灌注特殊的膠水填充,但是這么廣泛的空鼓,收費可能不是小數(shù)目,有的帖子說,他請人修四塊地板磚就收費900元,這滿屋幾十塊磚,就算每塊收費100元,也得要幾千塊了。由我負擔這項費用顯然我不愿意,要跟房主交涉肯定挺麻煩。好吧,我看看自己能不能解決。</p><p class="ql-block"> 在網(wǎng)上,無論生活上什么問題,差不多都能查到解決辦法,于是我從上網(wǎng)查、買材料到實際操作,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戰(zhàn)斗了快兩個月了。因為雖有了解決方法,但實施起來并不容易,每一處空鼓、翹邊、松動都不是一次注射能治好粘牢的,都需要三四次甚至五六次注膠才能奏效,這也是我為什么用“做斗爭”這個詞的原因。用一個流行詞叫做,我太難了。</p><p class="ql-block"> 因為沒有專用工具,沒辦法在瓷磚上鉆孔,只能從瓷磚縫隙中注入,選用什么膠水也是需要嘗試的。最開始選用一種膠水,它比較稀,好灌注,但是粘合力不行,還可以這樣想象一下,膠水灌注進去后,它馬上像水一樣平流開來,沒有粘合到基底和瓷磚,要等第一層平流的膠水干了再注入第二層膠水,這樣可能要很多次才能將基底和瓷磚粘合,所以復購了很多次膠水,折騰了很多天,效果也不理想。后來想,換一種膠水試試,于是又上網(wǎng)查找購買。新購買膠水稠了很多,但是灌注起來很困難。瓷磚的縫隙太小,我購買了醫(yī)用注射器做灌注工具,醫(yī)用注射器針頭粗一些。灌注稀的膠水就可以,灌注稠的膠水就很費力氣了,吸入注射器吸不上來,注入時擠不下去,費老勁了。沒關(guān)系,一點一點來,解決一塊是一塊的。</p><p class="ql-block"> 現(xiàn)在,松動的瓷磚基本解決了,沒法解決的是有的瓷磚之間縫隙太小,如果注膠,只能打孔。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兒,給瓷磚打孔沒有金剛砂鉆頭是不行的,沒有辦法實施,也就先這樣了,不過還是有成就感的。這是工科女暑期與瓷磚空鼓斗爭的故事,雖無驚心動魄卻其樂無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