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十八回 弟繼兄歷史重現(xiàn) </p><p class="ql-block"> 強軍事胡服騎射</p><p class="ql-block"> (故事梗概)</p> <p class="ql-block"> 公元前403年,中國歷史上多了三個諸侯國,分別是韓國、趙國、和魏國。趙國國君趙烈侯趙籍上位后,任用了公仲連、牛畜、荀欣等眾賢臣,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并頒布了一系列的仁政,使得趙國國力大增。然而,天有不測風云,公元前400年,在位僅三年的趙烈侯趙籍英年早逝。由于太子年紀尚小,群臣擁立其弟繼位,是為趙武侯。趙武侯在位期間,魏國已經通過李悝變法,而國力大增,逐漸成為戰(zhàn)國時代的霸主,史稱魏文侯稱霸。而此時的趙武侯忙著修筑長城,為趙國的長治久安做出了一定貢獻。而且在位期間,明確了趙章為儲君,實現(xiàn)了政權的穩(wěn)定和平穩(wěn)交接。</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75年,在位13年的趙武侯去世,趙國群臣再度擁立儲君趙籍長子趙章繼位,是為趙敬侯。</p><p class="ql-block"> 趙敬候在位期間,平定了趙武侯之子趙朝的叛亂,在邯鄲打敗了援助趙朝的魏國。回想趙嘉奪位,可以是趙氏叔侄、兄弟間爭權奪位真實歷史的重現(xiàn)。為了對抗諸侯國的爭伐,又將都城從中牟遷到邯鄲,至此邯鄲成了古趙國的代名詞。同時,積極尋機向外擴張,進一步增強了國力和地位。</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75年,在位12年的趙敬侯趙章去世,其子趙種即位,是為趙成侯。趙成侯在位期間,繼承了父君的遺志,繼續(xù)開疆拓土,使趙國的地位,在諸侯國中不斷增強,但晚年因決策失誤邯鄲都城被魏國攻占,趙成侯被迫接受屈辱條約后,魏軍才撤出邯鄲城。經此重創(chuàng),趙國國力日漸衰落。</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50年,在位25年年的趙種趙成侯去世,由其子趙語繼位,是為趙肅侯。趙肅侯是趙國的中興之君,他一生都在跟其他六國惡斗,始終使趙國處于上風,嚴重打擊了魏國、齊國的霸主地位,使得趙國在東方六國中脫頹而出,坐上了三晉老大的寶座。并于公元前335年開始在邯鄲西北郊為趙氏先君建造了‘壽陵’,帝王墓稱陵始于此,是對中華喪葬文化的杰出貢獻。</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26年,在位24年的趙語趙肅侯去世,其子趙雍即位,是為趙武靈王。趙雍生于公元前340年,在位27年,推行“胡服騎射”政策,趙國因而得以強盛,滅中山國,敗林胡、樓煩二族,辟云中、雁門、代三郡,并修筑“趙長城”。因為儲君廢立問題,武靈王趙雍存婦人之仁、決策優(yōu)柔寡斷,缺乏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在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年)的沙丘之亂中被幽禁而餓死,其一生英武蓋世,但下場卻最為悲慘!</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卒。其子趙雍即位,時年16歲。在先王托孤重臣肥義幫助下,以魚死網破的決心,調兵遣將,科學化解了五國“會葬”危機。雖然年幼,但為了治國理政,他虛心問政,穩(wěn)妥推進。首先,任陽文君趙豹為相,其次設博聞師三人,左右司三人,同時向先王重臣肥義問政。對國內年過八十的老人,每月送老人年金。前323年,在鄗筑城,并參與中山國等五國國君的相互稱王活動,成為趙國的首任趙王。</p><p class="ql-block"> 前318年,趙國參與五國聯(lián)軍的伐秦之役,聯(lián)軍殘敗。武靈王說:“沒有王的實力,怎么敢竊取王的名號?”于是下令取消王號,命國人仍稱自己為“君。”武靈王繼位之初,對外作戰(zhàn)屢戰(zhàn)屢敗,而且,又受到北方少數民族的威脅。</p><p class="ql-block"> 前307年,武靈王招肥義談論國家大事,談了五天五夜才結束。作出了一項驚人決定,“要全趙國軍民都改穿作戰(zhàn)與工作都方便的胡服。〞決定提出首先得到縱橫家樓緩的大力支持,并堅定地說:“好,臣支持大王的決定?!钡憾疾幌敫拇┮靶U人的服裝,認為不合禮制。武靈王想讓德高望重的叔叔公子成帶頭穿胡服,為群臣做榜樣。公子成反對,稱病不朝。武靈王親自前往公子成家勸說道:“衣服,是用來便于使用的,是為人服務的。禮儀,是用來便于行事的,更是為行政需要的。剪發(fā)紋身,衣襟左衽,是越人的風俗。把牙齒染黑,額頭刺青,不戴帽子,針線粗掘,是吳國的風俗。雖然禮儀各異,但一樣追求便利適用。鄉(xiāng)情不一樣,風俗就變了。事情不一樣,禮儀也就變了。禮儀風俗都是人定的,所以,這不是圣賢可以統(tǒng)一的。以前中山依靠齊國的力量,圍攻鄗,鄗幾乎失守。先王以之為恥。而且上黨附近的地勢險惡,沒有大量的輕捷騎兵,是沒有辦法防守的,穿上胡服的步兵戰(zhàn)力提高,還可以報中山之仇。如果叔父只拘泥于世俗禮儀及服裝規(guī)范,而違背先祖趙簡子、趙襄子的開疆拓土宏愿,忘卻鄗城被圍的恥辱,我真的很失望?!惫映杀徽f服,立即穿上武靈王親賜的胡服。于是武靈王第二天就發(fā)布胡服騎射的命令。但還有少數大臣想不通,武靈王就一一加以說服。</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06年,趙國實行“胡服騎射”改革一年后,軍力大增。再度進攻中山國,一直打到中山的寧葭,深入中山的中心地區(qū)。但卻遭到中山國的頑強抵抗,不得以退兵;另一路向西進攻胡地,攻入榆中,打敗胡林王,迫使胡林王獻馬求和。胡靈王意識到中山很頑強,如果別的諸侯國再來干涉,則很難獨吞中山。于是,立即展開外交攻勢,派樓緩使秦,仇液使韓,王賁使楚,富丁使魏,趙爵使齊。另派代相趙固管理胡地,并就地招幕胡人從軍。</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05年,再度進攻中山,命趙祒為右軍,許鈞為左軍,公子章為中軍,由南向北進攻,武靈王趙雍統(tǒng)一指揮。牛翦帶領騎兵,趙希帶領胡、代的軍隊從西方的井陘關出擊。牛翦與趙希穿過山谷,在曲陽會師,攻下丹丘、化陰、鴟之塞。武靈王率軍攻下鄗、石邑、封龍、東垣。胡服騎射二年后,趙國終于首次擊敗中山,中山獻四城求和,武靈王答應,退兵。</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300年,趙國決定消滅中山國,出動大軍連續(xù)進攻五年,至公元前296年,終于消滅中山國,另立一個傀儡中山王,次年又把傀儡王取消,中山國被徹底消滅。</p><p class="ql-block"> 在進攻中山國的同時,還繼續(xù)攻伐北方及西方的胡人部落,領土向北擴大到燕、代,向西擴大到云中、九原,并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筑“趙長城”。公元前297年,趙主父巡視新領土時碰到樓煩王,樓煩王不想打仗也不想逃跑,他向趙主父投降,把軍隊交給趙主父收編,樓煩人成了趙國人。武靈王北擊三胡后,匈奴曾一度淪為趙的附屬國。對此,太史公司馬遷有言“武靈王以區(qū)區(qū)趙服單于”,當指匈奴。</p><p class="ql-block"> 梁啟超認為趙武靈王是黃帝以后的第一偉人,因為他和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明成祖一樣,是少數可以取得對北方游牧民族戰(zhàn)爭勝利的偉人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