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一節(jié) “模擬家境”,讓孩子體驗吃苦</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怎么才能讓孩子們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就算習慣了有非常豐富的食物,也要能在沒有食物的時候,吃人家不需要的東西,這是一個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管是富人家庭還是窮人家庭,不管條件如何,都會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一些艱苦的環(huán)境,讓孩子明白什么是苦難,磨練孩子的意志,去除孩子的嬌氣。我們把這種教育方式稱為“模擬家境”,沒有條件,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讓孩子體驗吃苦。我相信,用微笑面對苦難,最后苦難也將用微笑回報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二節(jié) 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風順,避免不了跌倒或者失敗,但是為什么要讓孩子第一次走出去的時候就面對失敗呢?為什么不能第一次就成功呢?如果第一次就戰(zhàn)勝了對方,贏回了自信,我相信將來的生活路上,他也不會恐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對于以華和輝輝坐火車被騙那件事,對于這樣的不公,孩子們力爭并取得勝利后,再也不會恐懼這個社會,再也不會懼怕跟人溝通。如果家長再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教孩子息事寧人,自己給孩子錢作為補償,再遇到這種事情,孩子還是不會面面對面地去力爭,一個沒有進取心的孩子,是沒有辦法戰(zhàn)勝社會邪惡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會的競爭是殘酷的,現(xiàn)在把孩子們養(yǎng)在溫室里面,將來只能加速他們的枯萎,做父母的必須培養(yǎng)孩子從小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孩子的抗挫折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的一生中,遇到挫折是十分正常的。有些挫折在父母的提醒下可以避免,這種時候父母可以事先給孩子做些功課,避免挫折。有些挫折是孩子得自己面對的,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因為害怕而就不敢把孩子推出去,始終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人生的路必須要自己走,孩子總有一天要自己面對這個社會,父母可以做的除了在孩子跌倒前給孩子忠告外,還可以在孩子跌倒后給孩子鼓勵,幫孩子再站起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要知道挫折雖然可以使人沉淪,但也有可能幫助人鑄就堅強的品質,成就非凡的人生。法國作家巴爾扎克就說過:“挫折就像一塊石頭,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讓你卻步不前。而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lt;/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父母不能越俎代庖,但也不要走入另外一個極端,對孩子不聞不問,讓他孤孤單單一個人去面對苦難,這個時候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fā)生什么事情,父母都在這里,在需要的時候,父母還可以給予適當意見和建議,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勇氣,讓他勇于面對挫折,要知道,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對挫折的勇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三節(jié) 有償教育≠用錢培養(yǎng)孩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償機制不是這樣子的,我常說禮物不是做事情的動因,所以我盡量不會把獲得禮物作為兒子做家務事的交換條件。我們很容易偷換概念,我們說有償機制,并不是把有償機制作為交換條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償教育并不是說你洗一個碗,我就要給你一塊錢,讓我小孩在家?guī)兔ψ隽艘稽c家務,就要給物質鼓勵,首先是要小孩子自己感覺到我是這個家的一份子,這種意識來源于父母對子女的尊重和對家庭經(jīng)濟的公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孩子做事情,禮物不是動力,我們要讓他明白他是家庭成員的一份子,從開始跑到終點,他始終是這個家庭的參與者。我們首先要培養(yǎng)的是孩子的家庭責任感,絕對不能用錢去培養(yǎng)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過勞動獲得成功,這就是猶太父母要教授給孩子的勞動倫理學。猶太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這個理念,恰恰是要培養(yǎng)孩子做人的責任和尊嚴。而有這種責任和尊嚴的人,日后一定會事業(yè)有成,這也是不爭的事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四節(jié) 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培養(yǎng)孩子成人,而成人,首先就要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慢慢長大的過程就是他的自我意識慢慢萌芽的過程,也是家長慢慢放手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脫離父母是一個必然過程,我們家長能做的就是在孩子走出去之前給他足夠的磨練和教導,讓他有能力在離開父母之后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讓他能夠面對各種誘惑與挑戰(zhàn),守住心中的底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獨立生活的能力培養(yǎng):</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培養(yǎng)孩子判斷能力。遇到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家長盡量不干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在孩子迷茫時,給予方向性指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鼓勵孩子在生活中不斷嘗試,不斷成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四,做錯了事情,要讓孩子勇于承擔責任,從小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五節(jié) 及時給孩子精神“斷奶”</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啃老族的養(yǎng)成,父母要負很大一部分的責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醒我們父母,在自己有情緒的時候,盡量不要去管教孩子,首先得讓自己的心情平復下來,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果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孩子很有可能將來變成一個啃老族,如果要什么就不給什么,在孩子的心里也會留下陰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六節(jié) 隔代教育危害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人給子女帶孩子,有太大的文化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七節(jié) 尊重而不放縱的淑女教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重,就是說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于孩子,而是鼓勵孩子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相信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尊重,就是把孩子當成一個有尊嚴有獨立的人。尊重,就是讓孩子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尊重和放縱只差一步,做家長的一定要把握好界限。有些家長盡量滿足自己孩子的一切要求,讓他們完全“自由”地成長,這不是尊重,這是放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第八節(jié) 狠心,也要適時伸援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們獨立欲覺醒之前就把他們推出家門。因為孩子遲早要跟社會接觸,足不出戶使“家里蹲”孩子欠缺必要的人際交往,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極易形成孤僻,狹隘,內(nèi)向的性格,缺乏責任心,缺少團隊意識。而一旦養(yǎng)成習慣,就如同被圈養(yǎng)的動物,再想讓他出去闖也不愿意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孩子是一種理念,怎么幫是一種技巧,對孩子完全放手,一點都不幫,這樣是走入另一個極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把孩子推出去的時候,你已經(jīng)事先給了他一些訓練,一些指引,而不是把一個毫無生活能力毫無抗壓能力的人扔出去,這樣是害了他,我們要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精神,但是不能操之過急,路要一步步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做父母的要站在“安全距離”處守護孩子,必要時給以具體有效的支持,這樣孩子將會擁有更多真正的力量。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危機關頭,我們一定會出現(xiàn),他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