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世間有一種親情,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依然情深似海,恩重如山。那是因為上天注定的緣分。請您聆聽一個女婿對丈母娘的深切懷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們的“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文/王化民 誦/燕麥 圖/網(wǎng)絡(luò)</b></p><p class="ql-block"> 妻子淚流滿面的看著娘的照片,我說:“又想娘了”,她點點頭“這月25日是娘的周年祭日”。我跟妻子一樣把岳母叫娘,幾十年了,都是這樣叫。想到和娘在一起的樁樁件件,我也禁不住淚如泉涌,同妻子一起沉溺在悲慟中。就在前幾天晚上妻子輾轉(zhuǎn)不能睡,她說:哥今天給她發(fā)了張老照片,是大姑、爹娘、哥嫂同幾個孩子的合影,照片里三個最親的人都走了。我也看了照片,想著當(dāng)時手機(jī)屏幕兩端兄妹倆莫大的悲傷,我又何嘗不是。痛心疾首、無能為力、束手無策,唉!盡孝須趁早,莫待親已老。</p><p class="ql-block"> 娘在最后的日子,身體軟弱無力,瘦骨嶙峋的樣子我看著著實心痛。子女們都盡心了,再好的醫(yī)生也回天乏術(shù)。娘走了,娘也享福了,再不受病痛折磨,這也是一種解脫。哀哉!盡人事,聽天命。</p> <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7日,娘,永遠(yuǎn)的離開了我們,享年80歲。</p><p class="ql-block"> 娘的病我們都始料未及,娘平時雖然血壓高、血糖高,但都控制的很好,各項指標(biāo)都正常。三叔曾說:大嫂子的身體硬朗得很,活一百歲沒問題。我們也都認(rèn)為娘高壽是情理中的事兒??墒遣砣缟降?,新冠后,娘的身體便一天不如一天,免疫力斷崖式下降。住院期間,周敬法主任單獨對我說:您母親心臟嚴(yán)重衰竭,隨時有生命危險,讓大家有個思想準(zhǔn)備。我知道,娘的病除了生在身上還有心上,那就是大姑的去世,由于疫情封城的原因,我們都未見到大姑最后一面和為她送行,這對娘打擊很大。娘每每念及此事,就聲淚俱下,不停念叨著大姑對我們和她的點點滴滴。娘愛鉆牛角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所有這些使娘從悲痛里走不出來。</p><p class="ql-block"> 哥為了讓娘的晚年生活過得更好,打給我們一筆錢,讓我們重新整修老宅,蓋好后家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屋內(nèi)窗明幾凈、屋外鳥語花香。為了讓院子更有生機(jī),我們找專人設(shè)計,移栽了近20種植物,使院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娘很滿意,這也是娘向往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娘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父母去世的早,娘早已把我當(dāng)兒子看待,記得我父母剛離開的那段時間,娘一看到我就哭。娘叮囑妻子:往后和化民過日子,你輕易不要發(fā)脾氣,他要是有不對的地方,該責(zé)怪的時候輕輕說幾句,你要像化民爸媽一樣好好照顧他,你現(xiàn)在就是他在這個世界最親的人。</p><p class="ql-block"> 岳父2008年去世后,大多數(shù)的冬天娘都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人常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回家叫聲娘對我來說是多么溫暖的事情。娘做的飯我這輩子都吃不夠、忘不了。娘切面條的刀工沒得說,娘的家常菜讓我至今難忘。韭菜、芫荽、辣椒加上蒜末做的霸王菜,還有飯桌上常放的豆腐蔥花,豆腐切的小的不能再小,用熱油和辣椒面兒一炒,方正的小豆腐裹上一層紅辣油,不管是調(diào)面吃還是夾饃吃都堪稱一絕,每當(dāng)看到這幾道菜就不由自主的掰塊兒饃就著吃,吃完肚子別提多滋潤了,妻子也同我一樣,吃完我倆總是相視一笑:娘滴菜,饃滴害。娘走后,再也沒有吃到這種感覺了,妻子也經(jīng)常做這幾道菜,但再也調(diào)不出娘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 娘是一個閑不住的人。娘幫我們看了女兒們,又幫妻子一起照看孫女。娘在家的時候,總是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凈凈,還按時按點為我們做可口的飯菜,減輕了我們不少的家庭負(fù)擔(dān)。娘對我們的好,我們都記在心里,女兒們時不時就帶娘出去玩、為她洗澡、帶她理發(fā)、給她買衣服和好吃的,孫女一視頻就嚷著要和太姥姥說話。娘走后,孫女也總是問媽媽太姥姥去哪里了,媽媽告訴她,太姥姥已經(jīng)變成星星在看著她。小孫女說:我想太姥姥的時候就看天上的星星,那顆最亮的星星就是太姥姥。娘走了,我們一家少了一份溫情、少了一份愛。</p><p class="ql-block"> 娘病重期間,只要病情稍有好轉(zhuǎn),就閑不住,把家里柴火堆放的整整齊齊,屋里打理的井井有條,院里但凡有雜草、枯葉,娘就拔拔掃掃。后院菜地里有雜草,就蹲下去,佝僂著身體去拔拔,為的是讓我們吃上新鮮健康的菜,看得出娘是多么愛她的家、她的親人。我知道娘不想走。娘對我們有太多的牽掛,太多的期盼。娘心里想著兒孫們?nèi)兆釉竭^越好,可是無情的病魔奪走了她寶貴的生命和無限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娘是一個聰明賢惠的人。娘兄弟姐妹共計六人,從小家境貧寒,在那個重男輕女的時代,娘作為老大,沒念幾天書,就輟學(xué)回家,照顧弟弟妹妹,娘說,她最遺憾的事情就是姥爺沒讓她念書。后來,娘在為岳父寫對聯(lián)打下手的過程中,認(rèn)識了好多字,平時碰到不認(rèn)識的字就查字典,沒過幾年,娘就學(xué)會了讀書看報、給哥嫂寫信。娘是一個善于觀察、有生活智慧的人,肚子里存著一套套的諺語和接地氣的話,說起來時常讓我們望塵莫及,回味無窮。如果不是因為家境貧寒,娘肯定也是一個有知識有能力的女強(qiáng)人,可惜生不逢時。</p><p class="ql-block"> 我岳父兄弟姐妹八人,娘在家善待老人,有口皆碑,娘尊老愛幼、團(tuán)結(jié)妯娌、樂善好施、和睦鄰里,只要一回家,家里總是大大小小圍坐一圈人,娘就把瓜子糖果、水果點心都悉數(shù)拿出來招呼大家。有幾個智力殘疾的村民經(jīng)常跑去家中,奶奶奶奶的叫個不停,還幫娘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都是閑暇之余娘幫村里養(yǎng)老院做飯結(jié)下的緣。每當(dāng)入冬我們接娘時,鄰居們都舍不得,說:你把你娘接走了,我們都沒處可去了......。</p> <p class="ql-block"> 娘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人,穿梭引線織棉子、踏縫紉機(jī)、做針線活、裁剪衣服都是一把好手,村里經(jīng)常有人找娘裁裁剪剪、縫縫補(bǔ)補(bǔ),娘不但幫忙有時還倒貼,無論誰家紅白喜事都有娘的身影,新郎的手捧花、新娘下轎的棉花娃娃、白事頭上戴的帽子、案板上的花饃都有娘的付出。臨終前半個月,娘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村里白事請她幫忙,娘也去了。</p><p class="ql-block"> 娘走了,時常聽村里人說,娘是一個能人、好人、大善人,該享福了卻走了,唉,老天真是不長眼。</p> <p class="ql-block"> 人常說,一個女婿半個兒,我說我就是娘的兒。娘走了,我再也看不到娘在家或倚在門前接送我們的笑貌了,再也看不到娘在灶臺前忙來忙去為我們做飯的身影了,再也聽不到有人對我說:好兒子,酒不敢再喝了,這么多人都靠著你哩。娘,你放心,你的慈愛和教誨、關(guān)愛和付出,我會永遠(yuǎn)記在心上。娘的離去讓我們失去了好母親。娘,石門的宅院您也放心吧,大姐、小妹經(jīng)常去家里整理打掃,家里和您在世時一模一樣,我們也時常會去石門的小院團(tuán)聚,回味咱們在一起的美好時光,讓這份親情和溫暖永遠(yuǎn)縈繞在我們的身邊。</p><p class="ql-block"> 穿過林間小道,繞過窄窄的田埂,陪妻子給娘燃一柱心香,燒一沓紙錢,掬一抔黃土,在裊裊升起的輕煙中找回那份遠(yuǎn)去的溫情,許一份思念,寄一份祈愿,祭一份哀思,愿我們的娘在那邊一切都好。</p><p class="ql-block"> 娘,我們想您……</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回音壁】</p><p class="ql-block"> 深谷幽蘭留言:我在汗蒸閉著眼睛聽妹的誦讀。感人肺腑淚目…我也想娘了…愿老媽在天堂一切安好!你長眠我常念…[流淚][流淚]</p><p class="ql-block"> 復(fù)深谷幽蘭:我自己讀完后也都聽了好幾遍呢。文章寫的樸實感人。</p><p class="ql-block"> 牡丹花開留言:?謝謝才女妹妹分享好文!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娘家和疙瘩家都沒爹娘了![流淚][流淚]有娘就有家,沒娘只有歸途!</p><p class="ql-block"> 復(fù)牡丹花開:珍惜親人健在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永樂宮文創(chuàng)留言:真情流露,感人淚下!知恩感恩。盡心盡力盡孝心,是個好孩子[強(qiáng)]!特別是那句:好娃嘞,再不敢喝了……還有叮嚀曉榮處處讓著他,關(guān)心他,是他世界上最親的人……姨是大智慧[強(qiáng)][強(qiáng)][強(qiáng)]</p><p class="ql-block"> 王會芳留言:@燕麥【磐礪】?聲音抑揚(yáng)頓挫,聲情并茂,甚是好聽! </p><p class="ql-block"> 會朝留言:又經(jīng)名嘴燕麥的繪聲繪色,入情入劇,清脆甜美,肅穆動聽的演播。讓人痛心刺肺,惋惜不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王化民近照</p> <p class="ql-block"> 誦讀簡介: 燕麥,本名張西燕,筆名磐礪。山西省作協(xié)會員,國際城市詩歌優(yōu)秀朗誦藝術(shù)家,2018年中華文藝網(wǎng)網(wǎng)絡(luò)誦讀大賽第二名,2021年全國郵政網(wǎng)絡(luò)誦讀大賽第九名。擔(dān)任《百草園》《散文悅讀》《聲音漫步》等多家網(wǎng)絡(luò)平臺主播。曾出版?zhèn)€人文集《來自天籟的聲音》詩集《陀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