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歡逛早市。每到一個新的地方,無論大城市還是小縣城,都要早早起來去逛早市。大城市的早市千城一面,往往是在一個很大很寬敞的建筑里,定時開放定時關(guān)閉,規(guī)范、干凈,管理嚴(yán)格,我不喜歡。我更喜歡小地方的早市,煙火氣濃郁,叫賣聲嘈雜,物品七零八碎。沒有時間規(guī)定,開市跟著日頭走,天亮就有擺攤買賣的,從針頭線腦到地方特產(chǎn),農(nóng)民自家種的蔬菜,山村里放養(yǎng)的雞鴨。討價還價的,挑肥揀瘦的,打情罵俏的。人生百態(tài),都是煙火里的酸甜苦辣。</p> <p class="ql-block"> 傳說宋代以前就有早市,那時稱為“朝市”。每天一早開市,交易一兩個小時就閉市,基本上以糧食瓜果為主。唐以后早市空前繁榮,不再限制交易時間和地點,交易商品也多種多樣,靈活自由。</p> <p class="ql-block"> 哈爾濱紅磚街早市,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外地人打卡地,也沒什么好吃的、好買的、好看的,可就是人多。甘肅臨夏的早市只賣水果蔬菜,大櫻桃又好吃又便宜。臨夏是回族自治州,我在臨夏的那幾天正趕上穆斯林的宰牲節(jié),全城放假三天,早市卻正常開市。水豆腐摞起來賣。陜西漢中的早市自由而浪慢,河北河南許多地的早市開市晚、散的也晚。十年前去黑河早市,天不亮就人山人海了,大多數(shù)都是俄羅斯商販、背著大包小包、說著聽不清楚的漢語。你要是深秋來到吉林臨江、長白縣早市,幾乎是蘑菇的天下。距離這兒不遠(yuǎn),長白山天池腳下的撫松縣的早市則是人參的集散中心。真的是,從早市上看到了地域特色啊。</p> <p class="ql-block"> 早市逛多了,我還是最喜歡故鄉(xiāng)的早市,因為早市陪著我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幾十個年頭,陪伴著我度過了許多許多艱難困苦、平靜而快樂的日子。有熟悉的街道、熟悉的身影、熟悉的瓜果梨桃、熟悉的大豆腐、油條和饅頭坊。</p> <p class="ql-block"> 隨著城市的發(fā)展、故鄉(xiāng) 早市的地點也變換了多次,占地面積越來越大,商販也越來越多,以前大多是賣地產(chǎn)商品,現(xiàn)在是南北融合、應(yīng)有盡有,就連各種小吃也都在早市上能見得到。變化大了,只是那種親切熟悉的感覺一直沒有變。</p> <p class="ql-block"> 春天在早市上可以買到好多種山野菜,婆婆丁、刺老芽、山芹菜、刺五加葉、老 蕨菜和野山蒜;夏天來了,有豆角、黃瓜、茄子、青椒、西紅柿和菠菜,幾元錢就買一大堆。最豐富的是秋天,西瓜和香瓜上市了,葡萄、大秋果、黃太平果、燈籠果滿街都是;紅蘿卜、白蘿卜、青蘿卜糖心蘿卜,還有一種叫拌倒驢的蘿卜,又脆又甜。</p> <p class="ql-block"> 平庸的人用熱鬧填補(bǔ)空虛,我就是這樣的人呀,喜歡早市的熱鬧,喜歡這人間煙火氣。</p> <p class="ql-block"> 出早市的人多是農(nóng)民和小商販,都是靠出苦力掙點辛苦錢的百姓。許多十里八鄉(xiāng)的農(nóng)民,騎自行車的,蹬三輪的,趕馬車驢車的,背著蔬菜瓜果徒步的,半夜里就往城里趕,晚了就沒有好位置了,天不亮就在地上把所賣的東西擺好,再吃點隨身攜帶的干糧,本來就賺不了幾個錢,更舍不得吃一頓像樣的早餐了。最剎風(fēng)景的就是那些在早市上收各種費(fèi)的,他們腦滿腸肥的樣子,擺出咄咄逼人的姿態(tài),什么管理費(fèi)、衛(wèi)生費(fèi)、占道費(fèi),收的認(rèn)真負(fù)責(zé),得心應(yīng)手,心底坦然。我知道許多城市早就不收這些費(fèi)了。</p> <p class="ql-block"> 這世界上時刻有著戰(zhàn)火,有著追名逐利,有著偉大的發(fā)明,有著卑鄙的勾心斗角,還有這一方平淡的早市,這充滿著煙火氣的早市,溫暖著百姓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愿天下三餐煙火噯,四季皆安然。</p><p class="ql-block"> 一一甲辰七月于冰廬 張黨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