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廬山牯嶺,民國時期的國民政府的“夏都”。如今仍然保留600余棟十幾個國家建筑風格的百余年歷史的別墅。這是廬山世界文化景觀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西方文化侵入中國的大趨勢(胡適語)”的重要歷史見證。徜徉在這些別墅群落之中,你能感受到真實的歷史風云,許多活生生的歷史人物向你走來。</p> <p class="ql-block">1983年夏,廬山管理局接到江西省文化廳通知,國家文化部安排一批音樂家來廬山療休養(yǎng)。管理局安排住在當時的接待處(現(xiàn)在的廬山賓館),并派廬山文化館干部胡維昌參與陪同。著名歌唱家葉佩英正好在此次療養(yǎng)人員之列。一天葉佩英問胡維昌:“小胡,你是廬山人嗎?”,胡回答:“是的,我在廬山出生,一直在廬山工作?!?lt;/p> <p class="ql-block">葉問:“那你知道廬山有棟別墅叫大石山房嗎?”“我不清楚,不過可以問問”胡回答。葉又說:“我愛人和老公公也都是廬山人。你幫我找找大石山房好嗎?”胡維昌答應(yīng)幫問問情況。不久胡找到廬山的老人(吳姓),問是否知道大石山房。吳回答:“大石山房是原來民國時期大名人張忠耀的別墅,后為廬山五一療養(yǎng)院院長譚志剛住宿。門口還有塊石頭。我?guī)闳タ纯??!?lt;/p> <p class="ql-block">吳姓老人帶著胡維昌找到了那棟別墅,果然,別墅左前方有一塊巨石橫臥外地。第二天胡維昌便帶葉佩英前往。葉佩英和女兒一塊隨胡維昌來到大石山房。別墅在五一療養(yǎng)院內(nèi),院內(nèi)圍墻緊挨公路,房前一塊大石上影影約約似乎有字。此時,房屋的住戶出來問道:“你們找誰?有什么事嗎?”胡趕忙說:“我們走走,看看廬山的老別墅?!彪S即便離開了。</p> <p class="ql-block">周末,我們幾位廬山文史愛好者前往大石山房。進入院內(nèi),一棟卷廊式別墅展現(xiàn)在眼前,右手邊果然見一塊巨石趴坐在別墅旁邊,整石布滿青苔,上面還散落著一些樹上掉下來的枯枝敗葉。墻上標明:中六路12號別墅。據(jù)史料記載,此別墅建于原英租借時期的107A號地皮,建筑面積189平方米,石木結(jié)構(gòu)石塊砌成的壁煙囪。正門位于別墅的西南面,門前為貫通的開敞式外廊。遺憾,我們沒在大石頭上找到任何石刻文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后葉佩英還告知胡維昌:“我愛人姓吳,但不是原來的姓,他是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教和聲的”。</p><p class="ql-block">葉佩英,中國著名的女歌唱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wù)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葉佩英1935年7月7日出生于馬來西亞吉隆坡,祖籍中國廣東省惠陽縣,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她曾任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主任、教授,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歌劇研究會副主席,北京市第八屆、九屆政協(xié)委員。一首《我愛你,中國》享譽世界,國內(nèi)外演出場次達4000余場。2022年4月7日辭世,享年87歲。</p> <p class="ql-block">葉佩英的丈夫吳式鍇,是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主要教授和聲課程。他與葉佩英育有一個女兒,名叫吳詠旭,已經(jīng)在美國定居。吳式鍇在葉佩英去世后不久也去世了,享年91歲。吳式鍇本人出生于進步民主人士家庭,父親吳家象曾是張學良秘書長,擔任過遼寧省民政廳廳長。</p> <p class="ql-block">葉佩英在2022年4月7日去世,因腦溢血突發(fā)摔倒在廁所里,夫妻倆唯一的女兒一直長期在美國定居,打電話時發(fā)現(xiàn)母親失聯(lián),給鄰居打電話再強行突破反鎖的門叫救護車時,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在葉佩英去世前,丈夫吳式鍇就已經(jīng)患病住在醫(yī)院,都是靠葉佩英照顧生活,葉佩英一直照顧丈夫,卻不料她先一步突發(fā)病逝。</p><p class="ql-block">女兒因為工作生活等各種原因,難以到父親身前盡孝心,在經(jīng)歷過母親去世后,女兒還是沒從國外回來,未能在床頭盡孝照顧父親,吳式鍇在失去葉佩英前,就躺在病床上,雖然他并不知道葉佩英去世的事情,但生活無依無靠,只要神志清醒,猜也能猜出來。短短一年也跟著去了。</p> <p class="ql-block">根據(jù)作者楊振雩的《廬山往事》介紹:張忠耀,廬山民國時期的大名人。老家在今九江市濂溪區(qū)新港鎮(zhèn),父親是廬山轎夫。那時,張忠耀很小就跟在父親轎后,專為客人提包,保管客人貴重物品。由于張忠耀為人誠實聰慧,辦事踏實且靈活, 深討客人喜歡,時常獲得客人小費。張忠耀與都約翰的小兒子二飛關(guān)系密切,小時候經(jīng)常在一起玩。二飛經(jīng)常打獵,張忠耀便跟隨鞍前馬后。年輕時,張忠耀一表人才,頭腦活絡(luò)。二飛在上海開辦了上海信通公司,是家汽車銷售企業(yè)。都約翰去世后,二飛無暇顧及廬山事務(wù),就委托張忠耀擔任仙巖飯店總先生(總經(jīng)理),另外還有六位先生(主管)。其中一位 是張和貴,是張忠耀的長子,一位是龔得文,她是張忠耀的媳婦。</p> <p class="ql-block">起初,風傳解放軍部隊要來廬山時,張學良的秘書吳學向曾勸他走,去上海、香港都可以,不要留在廬山。張忠耀不走。他說:"我是工人階級出身,父親是抬轎子的,我不走。" 他又說:"我一沒參加國民黨,二沒當過國民黨兵,三不是青洪幫,啥黨派都沒參加,干嗎要走?"不久,內(nèi)地會將94號上交給政府。一些工商業(yè)主將財產(chǎn)賣的賣,交的交。有的一夜之間舉家人間蒸發(fā)走了。胡金芳也把所有的房屋變賣了五萬塊錢,去了漢口。等到工作隊開始清理調(diào)查時,很多有錢人早已銷聲匿跡。張忠耀一家人留了下來,他相信自己沒事。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不舍得他的財產(chǎn),也不舍得離開廬山。他出身微賤,苦干至今,很不容易。他想要同政府商量、交涉。新中國成立前夕,張忠耀作為商會的一員,是一個有影響滿面笑容的公眾人物。解放軍部隊上山的那一天,張忠耀還組織和帶領(lǐng)廬山的工商人士與百姓們到小天池路口迎接。張忠耀出身不高,后來成了廬山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老板, 他還認為自己是一名工人,可是別人并不這么看他。他的悲劇也許就出在對自己的角色認同上。1953年5月,張忠耀作為廬山的惡霸地主被槍斃了,隨同他被槍斃的還有他的小兒子張子貞。</p> <p class="ql-block">1983年葉佩英在廬山親口對人講“我愛人和老公公都是廬山人,”并直接要找“大石山房,”可有關(guān)資料卻顯示,她愛人姓吳,其父與張學良關(guān)系密切。而廬山牯嶺的大石山房主人是民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張忠耀,個中緣由令人難辨。有人找到吳式鍇的照片給熟悉張忠耀的廬山老人看,都說,吳非常像張忠耀。相貌堂堂,一表人才。還有人猜測,葉佩英說自己的愛人吳式鍇現(xiàn)在的姓不是原來的姓,可能是因為張忠耀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被槍斃,吳式鍇怕影響自己的事業(yè)和生活,便改姓吳。這真是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fù)濃。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