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算是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有朋友張羅,有去過的朋友鼓勵,我們就決定跟上了。但直到去之前的一周,我除了知道要去北極,對要上的船(Oceanwide Expeditions Hondius號)、上船的地方(朗伊爾城)、要去的地方(斯瓦爾巴群島)連名字都說不利落,幾乎一無所知(很早就拿到路書,但沒看)。當然也沒有很認真地準備衣裝。因為看了看溫度,和北京冬天差不多。 在出發(fā)前三天,到清華圖書館找了兩本書惡補了一下,大致知道了朗伊爾城、斯瓦爾巴群島在地球上的位置,以及去北極可以期待見到什么。 一本書是《斯爾瓦巴密碼》,另一本書是《地球之冠-北極》 <p class="ql-block">首先,與南極是由海水包圍的一大塊陸地不同,北極是由陸地包圍的一片大洋,也就是我們小時候最熟悉的汽水-北冰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極圈是指北緯66.34度以上的區(qū)域。而主權屬于挪威的斯瓦爾巴群島在北緯80度左右,北緯78度的首府朗伊爾城是地球上緯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大部分北極郵輪的出發(fā)港。從挪威首都奧斯陸起飛,只需要大約3小時左右就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相對于去南極,去北極容易得多:飛到挪威首都奧斯陸,再飛到朗伊爾城,根據(jù)自己的偏好選一個郵輪,就算北極到此一游了。甚至不上郵輪,從奧斯陸飛一個多小時到旅游勝地特羅姆瑟(Tromso)玩一圈,也算是玩進了北極圈。</p> 而在眾多關于北極游的選項里,選擇斯瓦爾巴群島環(huán)島游的Oceanwide Expeditions,而不是坐著大郵輪去北極圈里的一些國家,圖的是跟著郵輪上放下來的沖鋒艇,在北冰洋里巡游,登上那些人跡罕至的島嶼,去接近冰川、偶遇野生動物,特別是北極熊。<div><br></div><div>雖然我們去之前對這些都沒有認真思考和選擇過,但對這個選擇一點都不后悔,這可能是體驗北極真正的玩法。</div> 這個位于北緯80度的群島會讓你著迷,不是因為你看到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物,而是她呈現(xiàn)在你面前的跨越億萬年時間尺度的地球樣貌,讓你無法不慨嘆并思考地球和大自然的神奇以及人力的渺小。 朗伊爾城是始于煤炭的開采而形成的城鎮(zhèn)。我們知道煤是億萬年前大量植物埋在地下慢慢形成的。當我們乘坐的沖鋒艇經過這里時,導游告訴我們這些冰川消融后看到的一層層的山體,里面就是煤層。所以你不禁會想:這寸草不生的山頭上,億萬年前曾經是大片森林嗎? <p class="ql-block">以前說起“氣候變暖”以我在北京生活的感受,多少有點將信將疑,特別是碰上冬天挨凍的時候,我總忍不住想:說好的氣候變暖呢?!但這次到了北極,從飛機上看到一個一個禿頂?shù)纳筋^,而冰川的寬度越變越窄,你不得不信,氣候就是在變暖中,只不過這個時間尺度會相當長。而斯爾瓦巴群島,就像氣候變暖的"Wake-up Call",變暖是肉眼可見的,警示著全球氣候變暖在加速。</p> 冰川融化,越來越窄,形成了一個個禿山頭 這些山包過去都是被前面的冰原覆蓋的。更多來自南方的動物和植物出現(xiàn)在斯瓦爾巴,不知道多少年以后,這里會不會又變出森林 冰川融化,冰塊掉落漂在海里,被暖陽和海風雕成各種各樣的作品 感受冰川在腳下叮叮咚咚地融化著 近距離地觀看冰川也是此行的一大收獲<div>(攝于Lillieh??kbreen)</div> 斯瓦爾巴就像一個自然科學實驗室,縱然環(huán)境艱苦,但確實是做極地研究特別是北極研究的天堂。 <p class="ql-block">我們上船的第二天,就到了新奧勒松(Ny-?lesund),這里比朗伊爾城更北,是地球緯度最高的一個有人居住的地方,也是游輪能??康淖詈笠徽?。再往后就都是靠沖鋒艇登陸的無人島了。</p> <p class="ql-block">這里便是多個國家的北極研究基地。大部分是在北極圈沒有領土的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印度、英國、法國、德國、荷蘭、意大利,當然還有挪威。挪威挖煤出身的王灣公司(Kings Bay)為各國科考站提供后勤保障。</p> 門口有兩個大獅子的是中國的黃河站。 這里的商店、郵局、博物館、酒店、機場都可以毫無愧色地聲稱自己是世界最北的...... 小火車和傳送帶都是當年這里作為煤炭生產基地的“遺產” <div>遠處那個銹跡斑斑的鐵塔,是挪威探險家阿蒙森(Amundsen)和意大利探險家Nobile,1926年駕飛艇從這里起飛探索北極點出發(fā)的懸架<br></div> 106米長,19米寬,24米高的飛艇,想不出這么個龐然大物怎么起飛的,但確實最后到達了浮冰上的北極點。 這就是最早到達南極點(1911年)和北極點(1926年)的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的雕像。激勵著駐扎在這里的各國科學家去探索、發(fā)現(xiàn)未知的世界。 <p class="ql-block">因為這是我們起航后登陸的第一個地方,大家還不太有經驗,想到要在北極徒步,就全副武裝地穿戴好下船了,結果天氣晴好,風和日麗,氣溫達到17度,大家笑稱:在北極被熱著了。</p> 第三天我們到達了斯瓦爾巴群島最北端的七島,從七島到北極點之間就只有茫茫大海了。我們開始第一次嘗試沖鋒艇登陸小島Parry?ya 島上有很多頑強的北極植物,熬過零下70°C的冬季嚴寒,夏天來了仍然能發(fā)芽并在陽光下快樂綻放。 <p class="ql-block">不過最令我們震驚的是真的看到了北極熊的遺骸</p> 巨大的熊爪 北極熊的毛發(fā) <p class="ql-block">北極熊是北極當然的霸主,處于食物鏈頂端,沒有天敵,人類都在它們的食譜上。所以我們在斯爾瓦巴期間,每次上島都有帶槍的向導護衛(wèi),每艘沖鋒艇都配槍。但槍是嚇唬而不是獵殺北極熊的。只有極端危險的情況,才允許向北極熊開槍,而且開槍之后會接受非常嚴格的調查來證明必要性。</p> 所以,第一次看見北極熊遺骸,受到極大震撼的我們不禁好奇,它是怎么死的呢?向導說北極熊像人一樣,也會生老病死,所以最大的可能是老死的。 <p class="ql-block">離開小島后,就坐沖鋒艇巡游去找海象。在風波里顛簸良久后,終于找到一群懶洋洋在曬太陽的海象,但基本一動不動,而且臭烘烘的。第一次與海象的相遇,不算很驚艷。</p> <p class="ql-block">因為是第一次看到成群的海象,大家還是很激動地上了長槍短炮,船員也很努力地讓小艇靠近海象,但在波浪中的小船上想拍好照片還是挺難的。</p> <p class="ql-block">下午本來計劃去北極熊出沒的Phipps?ya島,但天氣驟然變化,先是烏云后是濃霧,我們來北極后連續(xù)幾天的好天氣終于退場了。</p> 天氣不適宜戶外活動時,船員開始給大家辦講座,從冰川到浮游生物,從海洋哺乳動物到遷徙的鳥,從海冰到北極探險,不少船員是博士、大學教授中的戶外達人。 第四天基本是在海冰覆蓋的海上航行,天氣情況也不算好,很陰沉 不過亮點是第一次見識了霧虹(白虹) 遠遠地看到鯨魚 第五天是此行的高光時刻,船開到了斯瓦爾巴群島最東北的 Kvit?ya島,這個島被冰原覆蓋,因為路遠、多霧、浪大、天氣多變,來這里真是碰運氣,所以基本上郵輪線路都不包括這里。而我們人品大爆發(fā),在島上看到了六只北極熊,其中5只基本在睡覺,偶爾抬頭打個哈欠。但最后一只來到了海邊和我們面對面。途中還看到成群游泳的海象。 打個大哈欠 還有兩只睡得都不抬頭的,就按下不表了 最后這個明星突然出場 <p class="ql-block">讓我們終于看到北極熊不總是長焦鏡頭里的一個小白點</p> <p class="ql-block">海象也不是只會懶洋洋、臭烘烘地趴在島上曬太陽,它們集體游泳的樣子真是超級可愛。</p> 返回大船 結束美好的一天 <p class="ql-block">果然好運氣在昨天消耗得有點大發(fā)了,第六天的天氣又變得陰沉和多霧。不過由于昨天的盡興,感覺這一趟到這里差不多已經可以完美收官了,還會看到什么讓我們感覺驚喜甚至驚艷的嗎?</p> <p class="ql-block">陰沉的天色里,只有一束陽光打在冰原上。不知道今天還能不能出去了……</p> 探險隊員們早早就放下小艇出去探路,天氣情況還是不很樂觀 <p class="ql-block">沒想到當我們到達Austfonna附近的小島 Isis?ya后,霧慢慢散去,天開始放晴。這里是世界第三大的冰原,這個小島以前是大冰原的一部分,現(xiàn)在成了一個駐留著大量北極燕鷗的小島</p> 燕子的尾巴,海鷗的身體 鳥媽媽和兩只幼雛 <p class="ql-block">附近有很多冰原融化掉下來的冰山,我們上沖鋒艇穿行在冰雕里</p> 我們的注意力都被冰山上兩只俏麗的小鳥吸引了 所有鏡頭都對準了它們 這個拱形缺口就是冰原的新塌陷。 <p class="ql-block">來北極之前,我分不清冰川( Glacier)和雪山(Snow Mountain);也分不清冰山(Iceberger)和海冰(Sea Ice)。通過船上一次次的講座和現(xiàn)場,終于把這些概念搞清楚了。冰川和雪山最簡單的區(qū)別是冰川是多年形成且終年不化,而雪山通常是當年的積雪。冰山是來自冰川融化整塊掉落海中的冰塊,海冰是海水結的冰。北極點就是落在海冰之上。</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穿過東北島的大冰原,來到Alkefjellet,一個落滿海鳥的峭壁旁</p> 這些鳥是厚嘴崖海鳩,它們選擇在懸崖筑巢并產蛋,為的是防止北極狐偷蛋 <p class="ql-block">這些鳥讓人有一種在北極見到企鵝的錯覺。北極確實曾經有一種樣子和大小更接近企鵝的鳥,叫“大海雀”,英文名字就叫“Penguin”,后來探險家們到南極時看到企鵝,覺得很像北極的大海雀,就管它們叫Penguin了,但大海雀不如企鵝幸運,在北極它們是有天敵的,比如北極熊和人。最后這種鳥滅絕了。</p> 我們還見到冰川融化形成的瀑布。 下午的活動是近距離接觸冰川 <p class="ql-block">涉過一條條冰川融化形成的湍急河流</p> 終于走到了冰川身邊 <p class="ql-block">第八天我們的運氣好像真的用盡了,早上還有一些能見度,船長報告有馴鹿,跑出船艙使勁找,在長焦鏡頭里看到幾個小白點,拼命放大可以辨識為馴鹿。</p><p class="ql-block">這個地方叫Freemansundet, 是Barents?ya 和 Edge?ya 島之間的通道,通常應該能看到北極熊,但霧實在太大了,船員們拿著高倍望遠鏡拼命看了幾小時,啥都沒看到,馴鹿是唯一的斬獲。</p> 一天大霧,窗外也沒啥可看的。幸虧學會了打摜蛋。 第九天是下船之前的最后一天,郵輪駛入了貝爾松峽灣系統(tǒng)(Bellsund fjord system),這片水域有白鯨出沒,而且在Bamsebu還有100年以前的捕鯨人小屋 四個小白條就是白鯨 遠遠看到捕鯨人的小屋 岸邊堆滿白鯨的遺骨 巨型磨刀石 貼紅心的是廁所。房子目前屬于一個俱樂部,還可以作為特別的度假屋 <p class="ql-block">在這個小島上我們真的看到馴鹿了</p> 有趣的云也成為一道風景 太陽出來,點亮了山和云 云霧里的飛鳥 <p class="ql-block">水鳥在海里追跑打鬧</p> 海、礁、云、山、天構成一幅有層次感的風景畫 下午最后一次坐沖鋒艇去看冰川 這是一大塊從冰川斷裂出來的冰山 冰川的斷面 一只小海豹一直在和我們捉迷藏 回到船上就像回家 第十天終于回到朗伊爾城 排著隊在街上散步的黒雁 <p class="ql-block">白毛羊胡子草</p> 斯瓦爾巴大學和博物館 朗伊爾城地方政府 朗伊爾城的政務中心 <p class="ql-block">這只在早餐時突然出現(xiàn)在酒店窗外的小北極狐,好像知道我們這一路的唯一缺憾,專門跑來為我們送行</p> 這只馴鹿也專門在機場等著送別我們 告別了,朗伊爾城,斯瓦爾巴群島的大門。 看著飛機舷窗外的美景,我知道一定會再來挪威過夏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