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太子湖最角落湖汊邊一片蘆葦菖蒲草叢,保持了良好的原生態(tài),有幾只黃斑葦鳽在固定區(qū)域活動,估計是在這里筑巢繁殖。于是我連續(xù)一段時間觀察。</p> <p class="ql-block">6月16日首次發(fā)現(xiàn)幼鳥,僅不到十秒鐘就藏匿了。直至24日終于等到它們再次露面,總算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幼鳥不再藏匿,接下來幾天觀察,拍了不少有趣的照片。認識一種鳥兒不僅要認識它們的樣子,還想了解它們的生活,這是我耐心守候的動力。</p> <p class="ql-block">6月24日</p><p class="ql-block">自16日見到黃斑葦鳽寶寶,一周以來每天去守候一兩個小時,希望能再次相遇,但是每天見到成鳥進進出出,就是不見幼鳥,這黃斑葦鳽幼鳥太能藏了。幾乎想放棄了?,F(xiàn)在終于等到它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昨天下雨沒去,?今天早上一去就看見三只幼鳥,還是上次那個地方,過了一會兒又出來一只。接下來一個半小時幾乎沒有挪位置,有的發(fā)呆,樣子可愛極了,也有好動一點在不出半米的距離上下折騰,有的做出狩獵的樣子,像極了它們的父母,有模有樣的。還有兩個兄弟掐架的。</p> <p class="ql-block">成鳥來晃悠過三四次沒有喂食,最后我電池快沒電了,一只成鳥來進入蘆葦里,幾只幼鳥都躁動起來,有兩只移動到成鳥身邊,應(yīng)該是喂食了,但是遮擋嚴重沒有拍到。</p><p class="ql-block">然后四只幼鳥悠閑地出來呆著,我用最后一點電給它們拍了合影。</p><p class="ql-block">回家翻看照片,發(fā)現(xiàn)一張小鳽寶寶啄到一只小飛蟲,說明已有主動覓食行為。</p> <p class="ql-block">6月25日</p><p class="ql-block">一早趕到那里,見四個鳽寶寶都在, 還是昨天的位置。見有成鳥過來,活躍一點的幼鳥主動湊過去,沒有見到成鳥嘴上叼著食物,但是見到成鳥與幼鳥嘴喙交叉的動作,可能食物是含在嘴里的。(后來查閱資料知道成鳥是將半消化的食物存放在嗉囊里,然后嘔吐喂給幼鳥的)</p> <p class="ql-block">呆一點的幼鳥還在原位置,沒有得到食物,活躍的幼鳥向更遠些的位置移動。到十點多鐘時有一只已經(jīng)挪出了七八米遠。在距離它再是七八米的位置,我又發(fā)現(xiàn)一只幼鳥,不知道是不是屬于這個家庭的,如果是,這一窩就有五只幼鳥。</p> <p class="ql-block">6月26日</p><p class="ql-block">今天在原位置只見到三只幼鳥,在左邊昨天發(fā)現(xiàn)第五只幼鳥的位置附近找到一只,但是不確定是老五還是老四。再回到左邊,見那只耍單邊的小家伙還在那里,距離它一米多濃密的草叢似乎有動靜,仔細看終于拍到一只深藏不露幼鳥,應(yīng)該是老五。中間三只幼鳥也慢慢分散,只有一只老呆著原地叫喚,叫聲有點像喜鵲腔調(diào),只是微弱得多。</p><p class="ql-block">右邊有過兩次成鳥來喂食,還有一次兩只成鳥打斗,我不理解為什么打斗,是夫妻鬧矛盾嗎?之后在右邊兩米處有一只成鳥活動頻繁,仔細看,在菖蒲草叢里竟然又發(fā)現(xiàn)一窩幼鳥,有三四只, 但是草叢濃密無法數(shù)清楚,可以認定草叢里就是巢,幼鳥還小沒有離巢。這就可以解釋剛才成鳥打斗的原因了,原來不是一家子。</p> <p class="ql-block">到大湖對岸去看灰翅浮鷗,意外在旁邊的睡蓮里又見到一只幼鳥,比這邊兩窩的大些,可以叫做鳽少年了,它在睡蓮里弄濕了羽毛,跳到蘆葦上仔細梳理,嘿!蘆葦上還站著一只它的兄弟。</p><p class="ql-block">這樣,今天的觀察圓滿結(jié)束。</p> <p class="ql-block">6月27日</p><p class="ql-block">下了一夜的小雨,早上還是飄飄灑灑的,看天氣預(yù)報,下午還有雨,明天后天還有大雨,所以一早趕過去看黃斑葦鳽幼鳥。打著傘所以提前把相機拿出來了,剛到那里就看見第二窩有動靜,也不調(diào)參數(shù)了,連按快門,很快黃斑葦鳽成鳥飛走了。回放看剛剛拍的照片,竟然是喂食場面,四只幼鳥嗷嗷待哺。蒼天不負有心人啊!</p> <p class="ql-block">再去找第一窩的幼鳥們,原位置只有一只。老五的位置有兩只,一會兒見成鳥來喂食,老四站的草叢里鉆出一只一起搶食,可以認定左邊有三只。半個小時后,成鳥又去老大那邊喂食,老二也現(xiàn)身了。第一窩五只全在。這順序是我編的,或許更應(yīng)該把老五叫做老大,是它最先出走到離巢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6月30日</p><p class="ql-block">連續(xù)兩天大雨幾乎沒停,很擔(dān)心大雨中黃斑葦鳽寶寶的安危。今天一早雨停了,趕快跑去看,巢的位置一點動靜都沒有。第一窩幼鳥老地方有幼鳥叫聲,好不容易找到老呆,幾乎還在原位置,不遠處還有一只。老四老五的位置也有叫聲,見到兩只幼鳥。還差一只,草叢深處有叫聲,等了半個多小時,也沒見幼鳥出來。</p><p class="ql-block">忽然看見第二窩的親鳥飛過來了,趕過去已經(jīng)喂食完畢,成鳥飛走后,仔細觀察窩里有兩只幼鳥。九點多鐘太陽出來了,成鳥又來喂過兩次食,看見兩只幼鳥出來搶食,但是它們是窩里的兩只還是另兩只不能確定。很長時間成鳥沒有來喂食,見窩里幼鳥們有些躁動,于是通過鏡頭細細看,終于數(shù)清楚是四只!我松了一口氣,大雨后它們都在。</p> <p class="ql-block">7月1日上午去西北湖看黑鳽了,那里因為收割蘆葦使一窩正在育雛的黑鳽暴露在烈日里,原本四只幼鳥只剩下一只。相比之下,北太子湖的鳽寶寶是幸運的。</p> <p class="ql-block">7月3日</p><p class="ql-block">2日上午下雨,下午日落前去看了看,只見到一只幼鳥,很快也藏起來了。還是上午觀察它們比較好。</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聽見第一窩那邊有叫聲,果然老呆幾乎還在原位置!另一邊老四也還在前兩天的位置,草叢里還有叫聲,只是找不到它們,第一窩五兄弟應(yīng)該都沒有走遠。再看老呆,也在嘗試著覓食,目標可能是草叢里的小蟲。</p> <p class="ql-block">繞到側(cè)面第二窩兩只幼鳥正好在外面。親鳥來喂過食,沒拍到。太陽蠻好,細細看巢內(nèi)小家伙們都在整理羽毛,昨晚沒有下雨,但是濕氣重,早上草上露水很重,我的鞋都濕了。數(shù)了半天數(shù)清楚了,四個寶寶都在,我今天的目標達到了,正準備撤時,見成鳥又來喂食,搶到個它離開的場面。</p> <p class="ql-block">黃斑葦鳽巢的位置主要有菖蒲草也有少量蘆葦,蘆葦起到支持作用,菖蒲草密集有遮蓋防雨功能,這九天里有過幾次大風(fēng)大雨,起先很為小鳽寶寶擔(dān)心,昨天早上見巢的形態(tài)沒太大變化,見四個寶寶都安然無恙,深深為動物的生存智慧折服,如果沒有人為的破壞性干預(yù),它們是能夠克服天氣環(huán)境的困難頑強生存繁衍的。?只是現(xiàn)在人類太強勢,太自以為是,對生態(tài)平衡起到了不少的負面影響。</p> <p class="ql-block">7月4日</p><p class="ql-block">第二窩幼鳥今天出巢了,昨天它們就躍躍欲試了。出巢的幼鳥只找到三只,還有一只不知藏哪里了。沒有拍到喂食,卻見一只成鳥在草叢深處呆了好長時間,是不是那一只幼鳥藏在里面。</p><p class="ql-block">第一窩的寶寶一只也沒有找到,只聽見有叫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7月5日</p><p class="ql-block">還是只見到三只幼鳥,成鳥來喂食一次。今天幼鳥很活躍,移動位置頻繁,但是移動范圍不大。</p><p class="ql-block">在這片蘆葦?shù)淖钭蠖危姷絻芍挥坐B,看大小應(yīng)該是第一窩的幼鳥,老五位置也有叫聲,但是沒有找到蹤影。</p> <p class="ql-block">7月7日</p><p class="ql-block">昨天和今天都只見到三只幼鳥,另一只是不知藏哪里了。這幾天天氣太熱,一大早太陽就很烈,那塊蘆葦被太陽照到是六點半左右,到七點過一點,它們都藏到草叢深處去了??匆娨恢粡暮婺沁咃w過來站在邊緣的蘆葦上,以為是成鳥來喂食,拍了后仔細看是第一窩的幼鳥,大概是老呆吧!它念念不忘它的老地方,它已經(jīng)很會飛了,周邊有三只一起飛來飛去的,看來也是它們在練習(xí)飛行。從6月16日至今二十多天,黃斑葦鳽幼鳥完成了從剛在巢邊活動到能較長距離飛行的成長過程。</p> <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意外發(fā)現(xiàn)黑鳽,應(yīng)該是幼鳥,頭上絨毛未退。距離黃斑葦鳽巢大約五米,在外側(cè),很快藏匿了。黑鳽藏得太深,只見到兩次成鳥鉆進蘆葦叢。</p><p class="ql-block">第二窩黃斑葦鳽幼鳥3號還見四個,之后幾天都只見到三只,到對岸來遠眺,想找到另一只,結(jié)果找到個黑鳽寶寶。哈哈!</p> <p class="ql-block">7月8日</p><p class="ql-block">今天最先見到的是老呆位置有一只幼鳥,拍到后看頭上絨毛已經(jīng)稀少,大概就是老呆吧!它還真戀家!</p><p class="ql-block">之后一只成鳥(鳥爸?)在它常站的位置要站了很久,它仔細地梳理羽毛,悠閑自在,這里永遠是它的主場。好不容易在第二窩巢位置不遠找到一只幼鳥,它也很認真地梳理羽毛。太陽很烈,七點多鐘就隱藏進草叢里了。</p><p class="ql-block">繞到對岸觀察,蘆葦外圍荷葉中時有幼鳥飛起。想再看見黑鳽,卻再沒有收獲,真是可遇不可求啊。</p> <p class="ql-block">7月9日</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多云,風(fēng)很大,守候半個小時只見到成鳥來它老站的位置上站了兩次,聽見巢這邊草叢里有幼鳥叫聲,成鳥第二次飛走時把幼鳥帶走了。仔細又搜索了一遍,沒有再見到幼鳥。都離開了。我的這一段觀察也可以說結(jié)束了。</p> <p class="ql-block">8月15日</p><p class="ql-block">出去避暑了20天,回來后又熱得很,前天轉(zhuǎn)到這片蘆葦菖蒲地段又聽見熟悉的黃斑葦鳽寶寶的叫聲,真是意外驚喜,于是找,等,兩天沒有收獲,昨天在對面拍到成鳥飛入蘆葦叢,抓拍到可能是喂食的場面,今天早上早早去找,還是只聽見聲音看不見影,只好還是到對面看,終于找到兩只幼鳥,只是太遠,拍的照片不太清晰,見它們一個多小時都沒有移動位置,可以肯定是幼鳥。</p> <p class="ql-block">8月16日</p><p class="ql-block">昨天看見兩只幼鳥都在蘆葦叢近水一側(cè),在岸邊根本看不見它們。今天早上抱著僥幸心理還是到岸邊去看,或許它們晚上回岸邊一側(cè)睡覺呢。到那里一看還真就有一只,見我過來,退縮站在蘆葦上一動也不動,雖然有遮擋,還是拍到它了!的確是幼鳥,但是看它頭上的絨毛已經(jīng)很稀少,我還不敢確定會不會是之前的幼鳥。旁邊不遠有密集的叫聲,隔著蘆葦看不見,只好又到對面觀察,有兩只,加上里面一只,三只幼鳥是可以確認的了。一只幼鳥站在荷葉上,低頭蜷縮著不動,像一個荷花的花苞。再耐心等待一會兒,見到成鳥來喂食,又過了一陣子,另一只成鳥也來喂食了,所以可以確認是雙親一起在喂養(yǎng)。</p> <p class="ql-block">8月18日</p><p class="ql-block">今天觀察到四只幼鳥,距離比較分散,無法拍合影,于是拍了段視頻,把四兄弟都包含進來了。拍完不久,成鳥來喂食,有兩只去搶食,又進了蘆葦深處。慶幸視頻拍得及時。</p><p class="ql-block">又見到黑鳽飛過。</p> <p class="ql-block">8月20日</p><p class="ql-block">19日四只幼鳥都露面了,成鳥來喂食兩次,太陽高一點的時候幼鳥就陸續(xù)躲到低位置去了。</p><p class="ql-block">今天有只幼鳥到水面附近的荷葉上,有覓食行為。</p> <p class="ql-block">8月21日</p><p class="ql-block">成鳥還在喂食,幼鳥搶食飛行更積極了。</p> <p class="ql-block">8月23日</p><p class="ql-block">今天運氣很好,把四只幼鳥都找到了,右邊三只相距不遠,左邊一只遠遠落單。右邊有一只爬到枯蘆葦高點,我估計在岸邊能看見它,趕緊繞過去,果然看見拍到個近的,看清楚它頭上的絨毛已經(jīng)快要退盡了。</p> <p class="ql-block">8月25日</p><p class="ql-block">昨天和今天溫度都很高,幼鳥躲得很深,只有兩次可能是成鳥來喂食,出現(xiàn)了一會兒。</p> <p class="ql-block">8月26日</p><p class="ql-block">與前幾天看不見幼鳥但是可以聽見它們不停地叫不同,今天很少聽見叫聲,等了好久,終于聽見叫聲,好不容易找到一只幼鳥,它在那里站了十幾分鐘,只叫過兩三次,伸長脖子張望了一會后鉆進蘆葦深處,再沒有出來。一個多小時也沒有見到成鳥飛過。也許喂養(yǎng)過程結(jié)束了。</p><p class="ql-block">8月28日</p><p class="ql-block">昨天早上下雨沒去。今天早上特地多守候了一會兒,沒有見到幼鳥也沒有聽見叫聲。有兩次黃斑葦鳽從附近飛過,但不是去到那片蘆葦?shù)???磥砦桂B(yǎng)過程真的結(jié)束了。</p><p class="ql-block">也可以判斷,這是新繁殖成功的一窩。</p> <p class="ql-block">從8月12日到8月26日十五天時間,雖然沒有拍到幾張清晰的照片,但是觀察范圍更寬,對這種鳥兒的生活習(xí)性成長過程有了更多了解。</p> <p class="ql-block">回望這片養(yǎng)育了不少新生命的樂園,沒有特別之處,只是幾種水生植物高低錯落疏密有致搭配合理,沒有人為干預(yù)的痕跡。沒有被收割的枯萎菖蒲草倒伏了,柔軟又有韌性,給水鳥筑巢提供了材料,新生的菖蒲草為巢提供了支撐和圍護;連綿的蘆葦叢作為鳥巢區(qū)域的屏障,少量挺立的枯蘆葦桿,給黃斑葦鳽成鳥提供了絕佳的站位,可瞭望,可緩沖,而沒有被收割的枯蘆葦葉也是理想的筑巢材料;旁邊一溜不太茂密的荷葉,又提供了藏身及狩獵捕捉魚蝦的場所,也是小鳽寶寶出巢后停留的過渡空間。這片區(qū)域同時也是黑水雞的樂園,今年至少繁殖成功五六窩二十多只黑水雞幼鳥。還有一窩黑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見,只要人們給水鳥留一點空間,它們會不負人們的恩賜,為這片湖泊濕地帶來繁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