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幾天,南方又出現(xiàn)了高溫天氣,出伏伏不走,秋熱猛如虎,害得重慶的朋友直叫苦。不過,如今屋里、車上盡都有空調,大不了不出門就是,并沒有什么,倒是這樣的高溫天,若放在了30年前,著實是讓人遭不住。聯(lián)想起自己第一次在重慶過夏天的經歷,火爐山城的酷熱,可真不是“搞起耍”的,也不是擺擺“龍門陣”那么輕松。</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重慶,是在1989年7月。那時,我剛剛結束了在長春的四年大學生活,離校前往重慶工作單位報到?;疖囈宦废蚰?,翻越秦嶺進入天府之國,川西壩子給人的感覺依然涼爽,由成都再往重慶,溫和的氣候便漸行漸遠了。車到重慶,已經是夜里十一點,暑氣卻不似平原地帶有所消退,深夜的悶熱、鼎沸的人聲讓我突然生出強烈的異鄉(xiāng)感。夜深了,公交車已經停運,我在菜園壩站前找了間破舊的小旅社,躺在硬邦邦的竹席上,心里亂哄哄的,即有參加工作的興奮,多少也有些迷茫。</p> <p class="ql-block">次日一早,太陽一出,氣溫蹭蹭往上躥。我問明了前往單位的公交站,沿著吊腳樓邊的梯坎兒爬到兩路口,已經出了一身毛毛汗,迎面開來一輛公交車,司機竟然把駕駛室車門給拆了,司機開看車子像是在馬路上“裸奔”,他自是透了風,車廂里卻擁擠悶熱得不行,當我感覺別人汗津津的后背已經黏住了我的前胸,車廂里傳來一聲婦女的低吼,“你莫要緊挨到老子”!緊接著是男子的回敬,“老子要球挨你?害怕擠車切打出租噻!”。天焦物燥,造就了重慶人的直性子、暴脾氣,偶爾出言不遜,只為紓解一下情緒,所謂暑熱無君子,三言兩語之后,車箱就恢復了平靜。</p> <p class="ql-block">那天,我這個“外省人”正式入籍山城,開啟了重慶新生活。所謂一方水土一方人,在重慶過夏天,需要重新習慣的事還有很多。</p> <p class="ql-block">行李托運到單位那天,我仍沿襲從前習慣,在床上鋪了軟軟的褥子。記得在長春念書的時候,有位南方的伙伴只帶了被子而沒有帶褥子,被我們好一通取笑。這回到了重慶,輪到了別人笑話我:重慶的夏天既熱還濕,再經汗水一透,沒過兩天,褥子很快就板了。這還不算,到了晌午間,室內的鐵床、木桌、竹席子摸上去熱乎乎的,我把窗子大開了透風,室友卻趕緊把窗子關上,還把窗簾也拉得死死的,我這才知道,重慶的夏天并不像北方那樣有蔭涼可乘,在烈日“燒烤”之下,不僅天上、地下是炙熱的,風也是滾燙的。多年以后我發(fā)現(xiàn),把重慶形容成“火爐”其實并不科學,因為它不僅有熱輻射還有熱對流,把它稱為中國的“空氣炸鍋”才是更準確。</p> <p class="ql-block">七月的重慶是炎熱的,但好在偶爾有雨,雨天會讓暑氣暫消,多少給人一些喘息的機會。至八月下旬雨水不見,北方城市都已經出了伏,重慶的“秋老虎”才算正式發(fā)了威,40C以上的高溫天氣往往會連上十天半個月,對年輕人的體力也是很大的考驗。那會兒宿舍里沒有空調,因為缺電有時甚至吊扇也轉不起來,持續(xù)的高溫把屋里放著的臘桿火柴竟然也融成了一坨。剛到重慶那會兒,聽說曾經有個同事發(fā)燒但測不了體溫,原因是室內溫度太高了,體溫計甩不到36C以下,雖然不知是真是假,總之顛覆了一般人的生活常識。</p> <p class="ql-block">剛工作那會兒,我的工作主要是畫零件圖,零號大圖的圖幅與桌面大小相差無幾,需要趴在桌上繪制,為了防止胳膊出汗洇濕圖紙,工作時必須保持肘部懸空,一天下來也是叫苦不迭。既便如此,像我這種“坐辦公室”的工作還算好的,不說交警、環(huán)衛(wèi)這些露天高溫,我們單位對面的重慶熱水瓶廠、針織廠,生產作業(yè)條件也很是辛苦。</p> <p class="ql-block">就是這么熱的一個夏天,我同宿舍的室友居然找了個私活兒,趕著給后工學院的教材繪制插圖。下班吃碗面條,這位仁兄就開始伏案工作了,他腦門上頂著個100瓦白熾燈,在巴掌大的硫酸紙上精細描畫,每每鼓搗到半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室友的這份外快,實在是用青春汗水換得的。我問他苦不苦值不值,他說心靜自然涼吧,當年家里為了供他上大學,路費都是賣了門口的樹子湊齊的,現(xiàn)在的條件已經好多了,還是要找門路撐錢,鄉(xiāng)下那一眾老小隨時都會“上來”找他接濟。</p> <p class="ql-block">俗話說,“貴陽太陽昆明風,重慶落雨就過冬”,意思是西南地區(qū)的,氣候有些相似,只是重慶因為特殊的山地,高溫較為極端,持續(xù)的時間也更長。我在重慶的第一個苦夏,那時沒有空調,苦熬到九月底才終于結束。那天據(jù)說連火鍋老湯都要變味兒保不住了,久久不見的烏云又復轉來,伴著一聲響雷,嘩啦啦的大雨砸在焦熱的土地上噗呲噗呲地直冒泡兒,路上的行人也長長地舒氣,向天吼一句:“老天爺咧,開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S. 文中圖片均為網(wǎng)絡下載,如有異議請告知后立即刪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