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山西博物院的佛風(fēng)遺韻展廳矗立著一座高達三米多的石塔,稱為鄧峪石塔。為什么稱為鄧峪石塔呢?這是源于這座石塔本身沒有特定的名稱,他最初位于山西省榆社縣鄧峪村,就以所在地命名為鄧峪石塔。這座石塔上有明確的紀年“大唐開元八年歲次庚申三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伴_元8年”就是公元720年,塔的四面造像反映出了當(dāng)時的佛教信仰,對佛教的傳播以及中國化世俗化的研究極為有價值。</p> <p class="ql-block">這座石塔神奇在什么地方呢?它曾經(jīng)丟失后又回歸失而復(fù)得,似乎和佛教世事輪回有著某種神秘的關(guān)聯(lián)。這個塔1965年被列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但保護不得力,1996年塔剎丟失,1998年塔身又不知所蹤,后來塔身輾轉(zhuǎn)流于臺灣,2015年由私人收藏家捐贈給了中臺禪寺,2017年4月,中臺禪寺又將塔身捐贈返還給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曾專門舉辦過“歸來:唐代鄧峪石塔特展”為了更好展示鄧峪石塔全貌,文物部門根據(jù)資料復(fù)制了底座、塔檐與塔剎部分,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完整佛塔的全貌,四面開龕造佛像,通體造型古樸莊嚴,佛像豐腴健美,表情沉靜安詳,顯示出唐代佛造像的基本特點。</p> <p class="ql-block">塔的正面有一尊佛像坐在蓮花臺上,下邊有兩個力士,柱子上盤繞著二龍交首,整個面貌異常華美,這是阿彌陀佛,西方世界的主宰者,最高神圣。</p> <p class="ql-block">順時針轉(zhuǎn)過,左邊的佛像坐于須彌坐的蓮花臺上,下面有一個蹲著的力士,應(yīng)該是釋迦摩尼佛,須彌坐細腰處刻有題記明確紀年,題記的左側(cè)刻有耿玄慶。右側(cè)刻有云騎尉耿玄x。云騎尉是個官職,在唐代屬于正七品中下級武官,這些題記對于研究鄧峪石塔有著重要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第三尊佛像是一尊立佛,雙手合于胸前,手捧一器物,站立于須彌蓮花座上。腰部刻有題記李玄受,李沖玄李還福,這尊佛應(yīng)該是藥師佛。</p> <p class="ql-block">第四幅是一個垂腿坐佛,應(yīng)該是彌勒佛。</p><p class="ql-block"> 這四尊不同的佛像反映了唐朝時期的佛教信仰。</p> <p class="ql-block">山西博物院集中了許多北朝時期的造像碑 和造像塔,大量的造像顯示出到了北齊時期民間有將阿彌陀佛信仰與釋迦牟尼佛信仰并重的特點。到了隋唐時期阿彌陀佛信仰,釋迦牟尼佛信仰,彌勒佛信仰在民間廣泛流傳。藥師佛信仰在南北朝時期影響并不大,遠不及其他三佛, 所以他極少出現(xiàn)在南北朝佛教圖像中,出現(xiàn)在唐朝佛塔造像的四佛組合中,反映了唐代佛教界對于藥師佛信仰的重視程度。彌勒信仰到武則天時期達到了頂峰,在那之后留下了大量的彌勒坐像。五代十國大肚子彌勒取代了莊嚴神圣的彌勒坐像,反映出佛教中國化世俗化的過程。</p><p class="ql-block"> 朋友們,有機會來山西博物院拜會一下鄧峪石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