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汴梁繁華成舊夢,只此青綠留人間。</p><p class="ql-block">一代藝術(shù)皇帝宋徽宗做夢也想不到,一幅《清明上河圖》、一幅《千里江山圖》,構(gòu)成了后世對北宋繁華盛景和秀美山河的全部想象。</p><p class="ql-block">如今,《清明上河圖》中汴京的繁華盛景已經(jīng)無法再現(xiàn),而《千里江山圖》中的一抹青綠,在千年之后又一次驚艷了世人。</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全卷1191.5厘米,長度是《清明上河圖》的兩倍。1957年藏于故宮博物院,近一百年來僅面向國內(nèi)展出4次。不僅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中驚艷亮相,更是憑借爆款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登上春晚,一度成為刷屏話題。</p><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圖》作者王希孟十多歲入宮,在宋徽宗趙佶時系圖畫院學(xué)生,后召入禁中文書庫?;兆诨垩郦毦?,親授指點筆墨技法,畫藝精進,超越矩度。徽宗政和三年(1113)四月,王希孟用半年時間繪成名垂千古的《千里江山圖》,時年僅十八歲,不久就早逝。</p><p class="ql-block">從《千里江山圖》卷看,王希孟的繪畫技法主要是繼承了盛唐時期二李將軍的青綠山水畫法,并且在這一基礎(chǔ)上有所變化,形成了較為新穎獨特的青綠山水繪畫技法的風(fēng)格,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該畫作描繪了連綿的群山、浩渺的江河、繁華的都市、寧靜的鄉(xiāng)村等,展現(xiàn)了宋代的自然風(fēng)光和人文景觀。</p><p class="ql-block">其藝術(shù)特色:構(gòu)圖巧妙:采用長卷形式,運用多點透視法,將景物分為六部分,各部分以山體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通過長橋或流水連接,使畫面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guān)聯(lián)。</p><p class="ql-block">其次是色彩鮮艷:以石青、石綠為主色調(diào),色彩層次豐富,畫面鮮麗而不突兀。。技法精湛:畫家運用了皴、擦、點、染等多種繪畫技法,使畫面更加生動。</p><p class="ql-block">以下八張圖片為: 青綠山水《千里江山圖》分拆圖?!?lt;/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圖》局部。(以下七張)?!?lt;/p> <p class="ql-block">《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它不僅展示了宋代繪畫的高超技藝,也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風(fēng)貌和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完畢。謝謝您的觀賞!</p><p class="ql-block">此篇摘錄自2023年12月7日《騰訊新聞》,作者: “文旅中國”。</p>